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对象,其学习效果和质量受多方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在学习中产生了高付出低回报的问题,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对此,笔者提出在有效的教学背景下应用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策略。学习任务群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层:一是基础性学习任务群,旨在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培养学生的文字能力和语言积累;二是发展性学习任务群,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三是拓展性学习任务群,主要体现在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结合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标、有策略地构建学习任务群,搭建科学有效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一、构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
(一)利用微课教学模式,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于知识缺乏深刻的理解,这些知识在他们脑海中停留的时间是有限的,也就是说学生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的复习和巩固才能真正地将这些知识深刻地印在脑海中。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字词往往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因此创设一个方便使用又容易操作的复习体系是构建基础性学习任务群的首要任务。随着信息化教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有些教学手段相对成熟且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等教学成本,如微课,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教学模式,为学生布置相应的基础学习任务,方便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时,学生需要学习“晨、绒、球”等生字,课堂教学结束后,虽然大多数学生都能够会认并会写这些生字,但是教学要求远不止于此,学生还要理解这些字的意思,并通过组词造句学会运用。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布置相应的教学任务,如看拼音写生字,教师可以在课件中设置第一环节,帮助学生巩固这些字词结构;组词造句,学生通过回忆或平时的积累利用这些生字组词造句,学习如何使用这些生字;在一句话中找到这些字词,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这些字词的含义。学生在课件中完成后会留存记录,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可以在一段时间后通过课件进行复习。这样一来,学生能够随时复习,有利于巩固学生的基础,夯实字词积累和运用能力,为更深层次的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制作任务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梳理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的管理者,而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教师要适当地放手,引导学生了解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任务的思维导图,梳理学习思路。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4课《火烧云》时,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会布置一系列的任务,带领学生边学习边完成,但是大多数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就忘了如何学习一篇文章,导致教学失去了意义。对此,教师可以转变思维,鼓励学生制作任务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相应的任务,如总任务是阅读文章,分析文章的行文脉络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并积累重要的字词句。接下来再细化任务内容,如任务一:通读全文,划分文章结构;任务二:总结段落内容,梳理行文脉络;任务三:精准阅读文章,学习段落中的优美语句和具体使用的修辞手法;任务四:总结全文,领会文章的主题思想。通过制作任务思维导图,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在每个阶段要具体完成的学习内容,具备了独立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其调整思维导图的内容,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就能掌握同一类型文章的学习方法,逐渐培养起梳理文章结构和学习任务的能力。因此,在构建基础性学习任务群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鼓励学生制作学习任务的思维导图,掌握学习方法,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提升教学质量。
二、创设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组织言语交流活动,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明确提出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就是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书面能力的培养,还应注重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在社会竞争愈演愈烈的环境下,精准的表达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对此,教师可以组织语言交流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布置不同的任务,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学习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时,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看图讲故事是重点的学习内容,同时也是难点,很多学生在看图讲故事的过程中找不到重点,思维不清晰、表达不顺畅。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首先教师布置任务:认真观察图片,说出图片中的人物、时间和地点;分图阐述,一张图片一张图片地讲解;将所有图片的内容进行整合,完成看图讲故事的任务;展开丰富的联想,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况自主讲故事。通过以上几个任务,学生能够清楚地掌握看图讲故事的方法,明确“人物、时间和地点”是看图讲故事的三要素,并通过自主表达任务展开丰富的联想,对于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构建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不同类型的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信沟通,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其以后的写作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开展文学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重点内容。小学生天性活泼,思想跳跃性很强,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但是需要通过专业的学习和提升才能转变为有力的学习工具,提升学习效果。对此,教师可以在构建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过程中开展文学创新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实践,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不同的可能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时,这篇习作是想象类作文,学生需要根据现实情况展开丰富的想象,最终完成习作。在传统的习作学习中,学生大多会写记叙文或议论文等文章,而忽略了诗歌的表现形式,对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主题开展诗歌会,布置以下任务:确定自己的表达内容和写作方向,可以通过搜寻网络或寻找类似的文体学习诗歌的写作方法;确定诗歌的结构,例如有几个小节,每个小节中有几句话;结合自己丰富的想象,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完成诗歌的书写。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和准备空间,快速了解诗歌的写作方法,锻炼学生的写作技能,同时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创造出不同的可能性,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体验,能够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获得更多的乐趣。因此,在构建发展性学习任务群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实践,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拥有更多的收获。
三、组织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一)鼓励整本书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中有一项是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其中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其中,整本书阅读是最近流行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见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整本书阅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是枯燥的,但是每个小学生都有不同的阅读兴趣,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草船借箭》时,这篇课文节选自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有部分学生喜欢阅读其他名著。对此,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布置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任务。首先,学生要明确自己的阅读内容,确定书籍名称;其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每天的阅读进度,并做好标记或写读后感,记录精彩的片段;最后,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完成续写或改写任务。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举办交流分享会,定期邀请学生分享自己阅读的书籍和精彩故事,吸引更多的同学,让他们也能积极地参与到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这有利于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由此可见,在构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的过程中鼓励整本书阅读,既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在学生心中埋下热爱文学的种子。
(二)构建跨学科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生年龄虽小,但是学习能力强,且时间较为充裕,在小学阶段尽可能让学生多学习一些知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构建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跨学科学习,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其他学科的内容,如美术、德育或者音乐等,既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又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时,该篇文章多由四字词语组成,读起来有些拗口,且学生需要背诵。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音乐相关内容,布置以下任务:第一,了解《少年中国说》的写作背景以及在音乐领域的创作;第二,将课文内容改编成不同曲风的音乐作品,方便背诵和理解;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一起在音乐伴奏的情境中学习该篇课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有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同时对于拥有一些音乐才能的学生来说,还可以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发挥自己的音乐优势,升华了教学效果。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语文教学与美术相融合,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乡下人家》时,课文中共描绘了几种不同的画面,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阅读绘画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画出相应的美术作品,提升学生的美育素养。总的来说,在小学语文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构建过程中开展跨学科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布置个性化学习任务群,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一)实施分层教学方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由于成长环境和自身条件的不同,同一年龄段的学生学习能力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在构建学习任务群时,教师要综合考虑,将学生的个性差异放在首位,实施分层教学,布置与学生学习水平相适应的教学任务,保证既能够达到教学要求,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时,教师可以基于整体教学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三组:基础组、提高组和拓展组。对于基础组的学生,教师布置教学任务的时候可以从字词开始,逐步过渡到句子,最终到段落,依次增加任务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提高组和拓展组的学生,教师可以从阅读、写作等具有高难度的学习方向上布置一系列的教学任务。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构建分层的学习任务群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相同的时间内有所进步。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要随时调整分层教学任务,让学生有进步空间,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因此,在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构建中,教师可以布置分层教学任务,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
(二)融合学生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缺乏自主学习意识,更多地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因此在构建学习任务群的时候,教师要融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自觉完成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动力。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4课《猜字谜》内容时,一年级的小朋友对于猜谜语很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布置相关的游戏任务。任务一:请学生在上课前各自准备几个字谜;任务二:学生在课堂上随机抽取,通过自己的思考或教师的引导猜谜语;任务三:学生自主总结在活动中的收获。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动力有所增强,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同时收获知识。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这是一次充满快乐的体验。因此,教师在构建学习任务群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融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并完成教学任务,相较于被动的灌输式教学,这种方法显然更加有效。当学生具有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学习效果和质量才能有较大程度的提升,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作为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兴趣,通过布置趣味化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五、结语
在有效教学背景下构建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学习方向,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作为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引导学生积极地完成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细化学习任务群的具体内容,肯定学生的进步,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