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学科知识内容中融入更多的思想政治元素,可以让学生端正个人的学习态度,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满足感和愉悦感。因此,教师要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使教学行为变得更加规范。
关键词:“课程思政”理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4)38-0090-04
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有助于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内容,让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发挥作用,使学生在该过程感受数学学科的魅力。另外,创设课程思政体系,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三观,成长为能够促进社会发展的合格接班人。教师要在教育中有意识地融入更多思政元素,在课上与学生展开多维互动,努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帮助学生端正个人学习态度。
一、 进行小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在小学数学课程改革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体系,创新教学方法,能够满足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教育要求。同时,教师和学生也能够在该过程中加强互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当中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其次,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针对学科的知识进行深度解析,思考其中与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的内容,从而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学生优良的品格。最后,教育工作者在创设课程思政体系的过程中,能够重新审视个人的教学不足,从而提高个人的教育水平,在教育方向的把控等方面具备准确度,满足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总之,小学数学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也是创新教学手段和促进学生长远发展的重要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二、 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主观方面
课程思政建设在当前的小学数学学科教育阶段仍旧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相关内容契合度不高,即课程思政建设与学科教学相割裂,许多教师无法很好地理解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要素,并将之与数学学科进行融合,在教学过程当中也很难从多角度提高学生的综合品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其次,许多教师更加强调传输学科理论知识,在教学中缺乏对思政教学的研究,对教学方法的调整,对学生针对性的评价。最后,当前部分小学数学学科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包括个性特点、个人喜好和年龄特点等,以至于相关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不强,大部分学生所接受的教学内容趋于一致,所以学生很难真正得到个性化成长。这些由主观因素所导致的课程思政体系创设不足应得到重视,并不断改进,以提高小学数学学科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效果。
(二)客观方面
当前各地区师资力量差距相对较大。教育资源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所以不同地区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效率以及最终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比如,西部地区相较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师资力量相对不足。另外,师资力量是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重要资源,想要真正达到构建课程思政体系的目的,在小学数学学科知识教育过程中就应加大师资储备,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综合能力。但当前部分教师学历相对较低,教学能力相对不足,对课程思政教育的理解不深,无法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创新等过程当中充分发挥个人的专业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 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一)在课前引入数学史
在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当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数学史来传输知识。从数学的来源、发展历程、相关重要人物以及数学科学的精神品质等方面着手,能够使学生了解我们现如今所知道的各种理论知识是多么来之不易,学生在学习这些理论知识过程中也能够转变过去抵触的情绪。首先,教师可以从数学精神的角度出发,传输数学历史,更好地导出相关数学知识,让学生加以理解和应用,达到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目的,让学生学习数学家们严谨和科学的学习态度,感受数学学科中的人文精神和思政精神,真正体会到相关数学知识背后的内涵。其次,通过引入数学史,也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以好奇的眼光去发现世界,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同时也能够逐渐拥有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品质,在学习数学知识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长远和顺畅。另外,引入数学史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可以将思政建设和数学学科教育相融合,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水平。比如,在讲解简便运算的相关知识内容时,可以为学生讲述数学家高斯奇思妙想的故事,他通过提出“1+2+3+…+100=?”的问题,以研究运算知识和快捷方法。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列出该算术式,让学生加以讨论,思考如何快速地得出答案,从而加深对简便运算的理解。同时,教师也可科普数学家高斯的个人事迹以及人生历程,使学生能够学习数学家身上美好的品质。通过深入了解数学历史,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更具兴趣程度。因此,教师在讲解数学史时,应着重对其中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进行宣扬,引入更多趣味性的数学小故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具学习知识的欲望,使学生能够学习数学家身上的美好品质,将之应用于自身的知识探究道路和人生成长道路中。
(二)联系日常生活进行授课
在日常生活中,数学学科知识的应用越来越频繁,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兴趣,真正在思政课堂中端正个人品行,教师应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出发,有效构建课程思政体系。而且实际生活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关联紧密,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往往需要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了解并且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教师在讲述数学知识和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导入思政元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其精神品质和综合素质,让学生更具知识深度探究的积极性。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法则的过程中,可以引入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思考和解决具体的问题,收获更多的成长。以下为某一生活情境:小明同学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妹妹,大家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某一日邻居送来5个苹果,但5个苹果要分给6个家人,到底应该如何分配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就该情境加以思考,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些学生可能会说自己不吃,给长辈和妹妹吃,学会尊老爱幼。某些同学可能会说长辈们一人一个,自己和妹妹每人半个。学生在描述自身想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践行尊老爱幼、人人平等的生活准则,逐渐拥有健全的人格。从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出发,构建课程思政体系,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获知学生的真实思维与想法,在后续教学中,也可增强针对性。这种课程思政建设的模式更具备时效性,也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拥有更多将知识应用的机会,最大限度提升个人的能力。
(三)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数学教师除了要传授数学知识之外,还要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技能。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能够将学科知识教育以及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融为一体,也让小学阶段的数学学科教学体系更加完善。教师要想让学生拥有更加健全的人格,从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学习更多人生的道理,还需加强思政体系建设工作,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变化,针对不同的知识点,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另外,由于小学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对有限,每个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教师应当把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放在重要方面。小学阶段是学生知识与能力快速增长的重要时期,教师在创设课程思政体系时,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比如,人际交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数据与信息搜寻能力等,促进学生长远发展。比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的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出一些趣味性的问题,使学生突破困难,彼此间相互配合,通过集思广益来解决面积计算的相关题目。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问题,让学生能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当中提高沟通能力,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个人的思维能力。教师也可询问学生:生活中的常见多边形有哪些?使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去理解多边形的性质,了解多边形的应用,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和联想能力。这种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教学方式既能使学生健康发展,也可创设更加完整的课程思政体系,达到促进学生长远发展的目的。
(四)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在小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过程中,课堂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传统的授课形式当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相对较为单一,评价的方式、评价的依据、评价的主体都较为单一。比如,教师通常会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生加以评价,但是这种评价方法不客观,也可能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了解每一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存在差异,每个人的擅长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设置明确的评价标准,并且根据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基础掌握程度和进步程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教师还可对评价的主体进行调整,例如,让学生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彼此之间相互评价,让家长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甚至可以让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够营造出一种平等的氛围,让学生拥有机会多角度地了解个人的学习情况。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思政方面的成长情况,针对性加以评价。比如,当学生在某些小组活动当中以非常积极的态度和他人进行配合,又非常积极地帮助他人克服困难时,教师可以重点加以表扬,从而达到在班级中营造积极向上氛围的目的,这也能够让课程思政建设变得更加成功。又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章“圆柱与圆锥”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分组探究问题,在新课结束后,教师可以让组员间相互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更加客观,也能够使学生了解自身在他人眼中的表现,从而积极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个人的短处。通过创设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也能够在积极参与相关数学知识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全面发展。
(五)提高教师个人的能力
为了能够更好地创设课程思政体系,小学数学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首先,在进行授课时需要使用信息技术,所以教师需要提高个人的信息素养。小学数学教师应熟练操作相关教学软件,利用多媒体工具导入更多趣味性资源,融入更多思政元素,从而高效地展开教学。再者,为了克服不同地区师资力量的差异问题,学校需要给予老师更多学习和提升自我的机会。比如,学校可以定期派遣学校内的数学教师到其他专业院校去吸收知识,交流教学经验,获知其他优秀教师在授课时的方法,尤其要对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内容加以学习,从而在对课程进行调整、创设课程思政模式时更高效。另外,教师也可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加强思考,思考如何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创设完整的课程思政体系。比如,教师在设定教学方案时,应当将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健全学生人格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备课时融入更多趣味性资源,利用数学史导入和思想政治相关的元素与知识内容,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水平。最后,教师应意识到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在授课时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当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表现出个人的成长和优点时,教师要加以肯定。总之,教师要通过不断提高个人的教育能力,满足新课标的教育要求,可以创设完整的课程思政体系,以达到教育改革的目的。在主观方面,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意识到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客观方面,学校和社会应给予数学教师更多的支持,使教师能够深度研究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对方法进行调整,逐渐创设完整的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 结论
综上所述,教师应转变自身的角色和定位,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借助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来丰富课堂内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可在课前引入数学史,也可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授课。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完善评价体系,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此外,教师自身也要提高教育能力,从主观、客观等方面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曹婷.谈“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的小学教育[J].才智,2019(23):80.
[2]李万军.课程思政理念下数学教育目标解析[J].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2020(2):76-80.
[3]黄永清.课程思政理念下《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科教导刊,2019(27):178.
[4]王小娟.“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J].教育现代化,2020(4):65-68.
[5]李姣娜.“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教育的策略思考[J].进展(科学视界),2020(2):91-93.
[6]董师彤.小学生向师性的表现及其培养策略探讨[J].才智,2020(8):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