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引下,进一步促进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落实,已然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要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师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认识,重视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积极地从不同的视角探索更为高质量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对策和基本方法。文章将在讨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应遵循原则的基础上,就有效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策略进行分析,以助力每个学生的不断发展与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4)38-0078-04
当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学生学习思维得不到激发、求知欲望得不到释放、忽视具体案例展示、评价模式固化、培养路径单一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落实和每个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地联合优秀的同行从不同的教学环节、不同的教学视角,对这些问题进行重新审视和分析,并积极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实施对策和方法,更好提升核心素养培养效能。
一、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实施原则
(一)服务学生原则
探索高质量落实核心素养的实施方法和对策,其最核心的目的就是通过探索工作更好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如通过探索工作促使教师补足核心素养培养的薄弱环节,找到高质量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方法和规律。因此,教师要将探索工作各个环节的组织和实施放在助力学生提升上,全面围绕促进学生发展来统筹开展核心素养培养工作。如科学设定培养核心素养的实施目标,恰当选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施策略,精准强化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指导,挖掘探索工作的最大潜能,进而让学生获得全面提升与更好发展。
(二)长期探索原则
积极探索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实施策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核心素养培养工作涉及课堂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安排和教学方法选择等。因此,教师要做好长期探索的准备,立足当前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情况、核心素养培养实施中遇到的问题等,全面制订各阶段衔接紧凑、可实施性较强、动态化调整的核心素养培养实施目标和规划,明确不同阶段核心素养培养实施的侧重点与核心点,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突破口,并分阶段进行总结和归纳,全面掌握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实施规律。
(三)因材施教原则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学习起点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如果不能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则会导致班级学生两极分化,自然不利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高质量落实。因此,教师在实践中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积极结合不同学生能力和特点的不同,制订差异化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给予学生精准化的核心素养内容学习指导,并更加强化差异化评价,让每个学生核心素养都可以得到不断地发展。
(四)服务教学原则
全面探索和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和模式,目的是对目前课堂教学进行优化,以不断助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因此,教BMpbQeTdDlVtZ0g3YiAvNgWtK4rcY1U+PYuazeyweW4=师要在探索过程中遵循服务教学的基本原则,全面将探索工作是否补足了教学的薄弱环节、是否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作为探索工作的重要评价与考核标准,并积极在后续的数学课堂教学探索过程中全面优化教学目标设计,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进一步转变教学评价思路,更加注重课堂教学反思等,来逐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全面助力数学课堂教学总体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二、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实施策略
(一)强化问题驱动,激发数学思维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组织中,部分教师一般按照固定的流程对特定的基础知识点进行讲解,课堂教学犹如一堂死水,毫无生机,自然不利于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立足当前课堂教学组织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及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计具有较强指引性和启发性的问题,逐步将不同学生在课堂的学习引向深入,促进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有效落实。
例如,在学习《完美的图形——圆》这一课时,教师要注重问题驱动,激发学生思维。其一,设计问题。问题的设计要凸显概括性,涵盖该小节课程教学的各个知识点,且能够凸显课程教学的侧重点与核心点。如可以设计以下问题:什么是圆?圆的周长如何计算?圆的面积如何计算,并在这些大问题下设计若干个小问题,为后续的问题驱动指引方向。其二,问题思考。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并在教材阅读过程中梳理解决问题的步骤和解决问题使用的方法,还要进行知识点的归纳,并对遇到的困惑进行记录。其三,课堂互动。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互动形式,如课堂抽点提问、小组讨论、学生自主回答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对不同问题的解决情况进行分析,教师则要结合学生遇到的困惑及时结合案例为学生答疑解惑,做到边讲解、边提问、边质疑,更好激发学生学习思维。
(二)注重融合教学,唤醒求知欲望
积极推动学科融合教学研究,进一步借助各种有效方法来挖掘学科融合教学模式的应用效益,已然成为每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寻求教学突破以及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重要实现路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学科融合教学研究,并充分挖掘学科融合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势,逐步破解当前核心素养培养中面临的瓶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深化学生对相应数学基础内容的理解,进而助力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高质量落实。
例如,在学习《冰激凌盒有多大——圆柱和圆锥》这一课时,教师要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其一,展示框架。数学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工具展示该节课的具体知识点构成,如在第一个节点展示该节课的题目:冰激凌盒有多大——圆柱和圆锥,在下一个节点分别展示圆柱和圆锥两个主题,并对这两个主题进行发散和拓展,让学生对该节课的教学内容构成有一个系统化、全面化的把握。其二,具体讲解。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幻灯片、交互式电子白板和微课工具进行具体的知识点讲解,如借助幻灯片对上述知识点进行逐一剖析,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强化与学生的深入化互动与沟通,借助微课视频为学生展示关于圆锥和圆柱面积计算的案例,真正用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全面助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学科素养培养目标的落实。
(三)强化案例教学,深化学生认识
在传统的核心素养培养工作开展中,部分教师课堂讲解以单纯的理论知识讲解为主,使得学生在课堂的学习理解不到位、认识不深刻、体验不够良好,这制约着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落实。教师需要充分立足当前课堂教学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并合理地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入丰富的教学案例,从而在具体案例分析和讲解中深化学生对相关数学基础知识内容的理解,促进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高质量达成。
例如,在学习《小手艺展示——分数乘法》这一课时,教师要强化案例教学,深化学生认识。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个关于分数乘法计算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具体案例,并在案例中对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算理算法、分数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具体知识点进行全面细致的讲解与分析。同时,结合案例为学生提出具体的问题,如在分析“分数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模块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分数乘法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这对你有哪些提示?让学生结合这些问题再次进行案例剖析,并结合案例对上述的问题进行解答。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作业学习、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中引入更为丰富的案例,真正让数学课堂教学的全流程以案例为依托,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四)注重多元评价,助力学生发展
积极地转变课堂教学评价思路,是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而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当前的数学课程教学评价中存在评价方式相对单一、评价的组织流程相对固定化、评价的主体相对单一化、评价重结果轻过程等突出问题,自然不利于更好地挖掘评价督促的作用。因此,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充分立足当前教学评价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科学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来全面提升评价的效益和质量,进而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摸球游戏——可能性》这一课时,教师要注重多元评价,助力学生发展。其一,丰富评价的方式。在评价方式上,教师要积极强化学生自我评价,合理引导学生互相评价,科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轮流评价,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并为学生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其二,丰富评价的主体。在评价主体上要避免教师单一评价,而要引入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和班主任评价,从不同主体的视角对每个学生的综合学习情况进行考核,真正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其三,丰富评价的内容。在具体的评价实施过程中,要强化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积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运用、学习状态、课堂参与度、解决问题的思路、进退步情况等内容进行全方位考核与评价,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制订针对性较强的改进与优化方案,助力学生不断发展与全面提升。
(五)构建线上空间,拓展培养路径
以往的核心素养培养工作一般在线下和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进行,这使得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实施路径相对固定化、实施渠道相对单一化。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合理转变培养的思路和策略,并通过科学构建线上空间来积极地拓展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和渠道,从而提升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布艺兴趣小组——分数除法》这一课时,教师要构建线上空间,拓展培养路径。如教师可以申请微信公众号,并制作各种学习资源,如制作关于分数除法这节内容具体知识点体系构建的思维导图资源,制作关于分数除法具体知识点讲解的课件资源,制作关于分数乘法具体案例剖析的微课视频资源,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数学课程学习需要选择对应的资源。教师则可以运用线上直播新媒体工具积极强化对核心知识点的讲解,如讲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与技巧,帮助学生进行答疑解惑,与学生分享学习经验,还可以让学生借助微信群组开展线上分小组讨论,积极说想法、说学习经验,并一起线上分享和解决遇到的问题,真正发挥线上平台的应用价值,助力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落实。
(六)注重教学反思,补齐薄弱环节
在课堂教学之后开展更为有效化和高质量的教学反思工作,是有效补足课堂教学薄弱环节,促进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高质量达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从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组织的情况分析来看,部分教师对教学反思工作的认识不够全面,且教学反思工作的针对性不强、精准性不高,这使得核心素养培养工作开展中遇到的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和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落实。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充分立足当前核心素养培养中遇到的问题,重视教学反思工作,并积极地提升教学反思工作的针对性、精准性和有效性,进而发现和解决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更为高质量地达成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例如,在学习《布艺兴趣小组——分数除法》这一课后,教师要认真对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进行梳理和归纳。如了解课堂教学目标定位科学与否、分析课堂教学方法选择是否恰当、研究课堂师生互动流程安排是否合理、探究课堂教学评价模式选择是否符合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并对教学反思中发现的各种突出问题进行精准有效解决。如当课堂教学中存在目标定位不合理问题时,教师则可以结合核心素养培养要求,设计面向整体和兼顾差异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时,则可以通过引入合作学习法来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也可以通过引入分层教学法兼顾不同层次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真正在强化教学反思中补齐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为全面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铺路架桥。
三、 结论
总而言之,全面地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实施方法与对策,既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的突破口。小学数学教师要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全面地重视小学阶段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工作,并积极地对核心素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解决。同时,在后续的核心素养培养实践过程中,要强化问题驱动,激发数学思维;注重融合教学,唤醒求知欲望;强化案例教学,深化学生认识;注重多元评价,助力学生发展;构建线上空间,拓展培养路径;注重教学反思,补足薄弱环节等,进而真正地助力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精准化与高质量达成,助力班级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全仓.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探究[J].启迪与智慧(上),2023(3):39-41.
[2]陈毓婷.“双减”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名师在线,2023(16):52-54.
[3]张亚维.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2023(7):52-54.
[4]李晓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2(1):65-67.
[5]韩佳珞.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J].文理导航,2024(1):37-39.
[6]黄建忠.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运算律”教学探索[J].考试周刊,2023(48):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