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4-10-25 00:00:00游小芳
考试周刊 2024年38期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学—评”一体化已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策略之一。文章主要探讨“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其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增强教学内容连贯性以及优化学习评价过程的积极影响。同时,文章提出了“教—学—评”一体化在实际教学中的实施途径,这些策略不仅有助于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促进了教师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能够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4)38-0038-04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语文教学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不仅是知识传递的基础工具,更是学生思维能力、文化素养和创造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与评价往往是分离的,这种割裂可能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浅层理解和机械记忆。然而,“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打破了这种界限,其通过将评价深入融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能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而且促进了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此外,“教—学—评”一体化还促进了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伙伴,通过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教师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探讨“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的应用,对提高教育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旨在通过对该策略的深入分析,为实现更高效、更有创意的语文教学提供实践指导。

一、 “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

作为现代教育改革的一项核心策略,“教—学—评”一体化主要强调教学活动与评价过程的无缝融合。这一理念的核心在于打破传统教学与评价之间的界限,将两者紧密结合,形成一个连贯、互补的整体。在这种模式下,评价不再是教学的尾声,而是教学过程的一部分,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影响着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意味着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动态化,它强调评价应该是多维度的,不仅包括学生学习成果的量化评估,更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思维方式和创造力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在“教—学—评”一体化的模式中,学生更加积极主动,他们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教学和评价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这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促进他们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发展。同时,教师的角色也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这种角色的转变有助于建立更加平等、互动的教学环境。此外,“教—学—评”一体化还体现在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持续反思和优化上。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这种持续的反思和优化,不仅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也促进了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

二、 “教—学—评”一体化在语文大单元教学中的优势

(一)提升学生综合语文素养

在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这一策略不仅仅限于文字的表层认识,而是延伸至语言的深层次运用和文化内涵的领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和实践过程,对语文知识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掌握。同时,“教—学—评”一体化促使教学内容不再是孤立的知识点,而是以大单元的形式,将语文的各个方面,包括阅读、写作、口语和听力整合在一起。这种整合不仅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也使学生能够在更宽广的语境中理解和应用语文。例如,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深入分析和创造性写作,学生不仅学习到了文学知识,还锻炼了思维能力和表达技巧。此外,“教—学—评”一体化通过动态、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可以选择不同的学习路径和评价方式。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增强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的实施显著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这一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中知识点孤立、教学碎片化的局限,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的教学框架。在这种教学架构下,每个教学单元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部分,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教—学—评”一体化,教师在设计课程时更加注重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在教授古诗文时,教师不仅传授诗文的基础知识,还将其与相关的历史背景、文化元素以及现代应用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更宽广的语境中理解古诗文。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学—评”一体化在评价过程中也体现出对知识体系的重视。评价不再仅仅着眼于学生对单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是更多地考查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整体理解和应用能力。这种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将不同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思考,从而促进了他们系统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优化学习评价过程并提升学习效率

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教—学—评”一体化对学习评价过程的优化起到关键作用,能够显著提升学习效率。这种评价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方式,更多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学生的个人进步和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动力和空间,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更加深刻和持久的理解。同时,“教—学—评”一体化强调的是一种形成性评价,这种评价不仅在学习的最终阶段进行,而且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通过持续的监测和反馈,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这种即时反馈机制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加深理解,使得学习过程更加高效。此外,“教—学—评”一体化还鼓励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这些方法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等。这样的多角度评价不仅能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能提高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自我认识。学生通过这种参与式评价,也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学习强项和待改进之处,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升学习效率。

三、 “教—学—评”一体化在语文大单元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整合性评估:构建全面的学习体验

整合性评估的核心在于构建一个全面的学习体验,将传统的教学和评价过程紧密相连,形成一个连续的、互动的学习过程。这种评估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思维过程以及创造力的展现。通过整合性评估,教师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则能够在更丰富的学习活动中发展自己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时,教师采用整合性评估策略来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首先,在精读课文阶段,教师不仅让学生阅读并理解《麻雀》和《爬天都峰》两篇文本,还引导他们分析这些故事的叙事结构和表达方式,分析如何把事情写得更加生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文本分析中,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也能锻炼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接着,在“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环节,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并尝试运用学到的表达方法写一个简短的故事。教师则在这个过程中提供即时反馈,帮助学生理解如何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习作例文环节,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我家的杏熟了》和《小木船》等例文,进一步理解了如何把生活中的小事写得有趣和具体。最后,在单元习作环节,要求学生写一个完整的故事,展现他们对单元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这个环节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也是对他们思维过程和创造力的评价。教师在这一阶段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还包括他们对故事结构、情感表达和语言运用的掌握程度。

通过这种整合性的教学和评估方法,教师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而学生则能在一个连续、互动的学习环境中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特别是习作能力。这种“教—学—评”一体化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二)互动式反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互动式反馈是“教—学—评”一体化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提高他们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是双向的,学生通过提问、讨论和反馈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这种互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也增强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时,教师运用互动式反馈策略,让学生深入理解和体会爱国情怀。在学习《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等古诗和《延安,我把你追寻》等现代诗时,教师不仅讲解诗歌的意象和背景,还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相互交流他们对诗歌中爱国情怀的理解。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和《梅兰芳蓄须》等故事时,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和情景模拟,激发学生对主要人物和事件的探究兴趣。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还被鼓励思考这些人物的行为对他们个人以及国家的影响,从而深入感受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通过这些互动式学习活动,学生不仅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与爱国主义主题文本产生了共鸣。同时,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收集学生的反馈,并根据这些反馈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习活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此外,教师还通过各种形式的评价活动,如口头报告、写作任务和创意表达,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这些评价活动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重视他们的思考过程和创造性表达。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学生得以在一个支持性和激励性的学习环境中成长,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也得到显著提升。

(三)多元化评价工具:丰富评估维度

多元化评价工具在“教—学—评”一体化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们丰富了评估的维度,使教师能够从多个角度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具体而言,这种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发展,还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创造力和情感态度。通过多样化的评价工具,教师可以更全面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更有效地指导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有趣的故事”的教学中,教师采用了一系列多元化的评价工具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在学习《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漏》等课文时,教师不仅要求学生理解和复述故事,还鼓励他们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这些活动不仅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考查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在进行“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的习作训练时,教师通过学生创作的故事来评估他们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表达技巧,同时还要展现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评价学生的作品时,不仅关注其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还关注学生的创意和故事情节的合理性。此外,教师还利用课堂观察、口头报告和同伴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通过这些多元化的评价工具,教师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反思与调整:持续优化教学方法

反思与调整是“教—学—评”一体化策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审视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变化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这种持续的自我反思和调整,不仅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和适宜的学习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深入的反思,这包括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反应进行全面审视。教师应定期评估教学活动的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进步、参与度以及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这种评估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测试成绩、课堂表现和反馈来进行。基于这些评估结果,教师需要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例如,如果发现学生在某个教学单元中表现不佳,教师可能需要重新考虑教学策略,调整教学节奏,或者引入新的教学资源和活动,这可能包括更多的互动学习活动、更具挑战性的问题或更多样化的教学材料。

除了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外,教师还应考虑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体验,这可能涉及调整课堂布局,以促进更好的学生互动,或者引入新的技术工具来增强学习体验。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帮助他们识别自己的学习风格和需求,从而更有效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整个反思和调整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发展也至关重要。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知识和技能,通过参加专业发展课程、研讨会或同行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从而更有效地应对教学中的挑战,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学。

四、 结论

通过对“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应用策略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教学效率方面所具有的显著优势。整合性评估、互动式反馈、多元化评价工具以及持续的教学反思与调整,这些策略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效的教学体系,不仅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互动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被鼓励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而教师则更多地扮演了引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

展望未来,新的教育工具和平台将进一步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为个性化学习提供更多支持。同时,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将更加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灵活应用多元化教学工具的能力等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将共同探索更加有效和富有成效的学习路径,为未来的教育开创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段珍洁.小学语文现代诗歌大单元教学的有效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3(11):62-64.

[2]熊丽乔.大单元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3(11):83-85.

[3]张文清.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养成路径[J].试题与研究,2023(36):39-41.

[4]马继元.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3(36):78-80.

[5]徐菁萍.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探究[C]∥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诗意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论证会论文集,2023:237-240.

[6]何秀萍.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探究[J].小学语文教师,2022(11):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