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2024-10-25 00:00:00张虎林
考试周刊 2024年38期

摘要:新课标教育改革背景下,更加强调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性、综合性、结构性,而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结构性、系统性,改变学生阅读模式和阅读方法,有效将局部阅读转变为整体阅读,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全面发展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基于此,文章以小学语文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必要性分析为切入点,提出几点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4)38-0034-04

将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单元教学模式的优势和价值,教师要根据单元之间的内外部联系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根据单元主题内容适当增加课外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深度把握内在联系基础上,整合外部语文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深度把握文本,进而在学习过程中增加知识储备,提升语文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一、 小学语文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必要性

(一)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是改革趋势

在新时代构建小学语文主题式单元整体课堂教学符合教学发展趋势,是贴合新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教学模式,也是落实核心素养课程总目标的重要手段。首先,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单元以人文主题、语文要素构成,以特定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为核心选择阅读文本和口语交际、写作等内容,为落实语文核心素养课程总目标服务,而单元排序、单元内文本排序皆具有规律性、层次性,能够有序落实课程目标,使学生全面发展,为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奠定基础。其次,人教版教材各个单元板块具有较强重叠性,皆具有主体课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习作活动等内容,是学生发展听、说、读、写、思等方面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板块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特点,教师需要基于单元主题开展整体教学,使学生全面发展。最后,学期教材与教材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文本与文本之间具有较强联系性和连续性。加之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以终身人文性的培养作为教学追求,重视核心素养,强调学生通过文字感悟人生、体会人生、体会生命和情感,感受作者表达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品质,从而为学生塑造正确三观,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全面提升和发展。综上所述,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能够充分构建教材与教材、单元与单元、板块与板块、文本与文本版之间的联系,符合新课标教育改革构建结构性、整体性语文课堂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在整体课堂教学活动中实现全面、综合发展,高效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优势所在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以单元为单位,以单元主题为核心选择语文阅读文本和各版块活动,主题之间、文本之间和教材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主题”“宏观”“联系”是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的灵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基于宏观视角对单元主题进行整体分析和整合,形成与之相对应的主题体系,推动学生以问题为导向思考单元教学内容,挖掘、探究、分析单元内容,实现语文自主学习和实践。首先,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活动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可以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在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活动中开展学习活动,学生可以在深入语文单元、深度把握文本的基础上,整合课外、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和信息,提高知识储备和同一类型本文的学习深度,形成独立阅读能力和归纳推理思维能力。其次,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建立独特、相互联系的知识结构,将单元内、单元之间的相同、相似内容整合成整体,实现二次理解和把握,为学生灵活运用语文知识铺垫坚实基础,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工具性、生活性价值。最后,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独属于自身的阅读方法、模式,掌握阅读技巧,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实现全面提升和发展。综上所述,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活动可以大幅度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效率和质量,有利于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综合、全面提升。

二、 小学语文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一)整体阅读单元文章,初步了解单元主题

单元主题是小学语文单元文本联系的外在体现,所以,对单元主题的了解可以为学生指明阅读方向和文本内涵。所以,教师在开展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活动时,要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阅读单元文本,比对明确单元文本之间的相通之处,以此为切入点确定单元主题,并对主题形成初步了解,探究单元整体学习方向,培养学生信息提取能力、总结能力。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3为例。课文3主要由《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和《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等文本构成,内容与风景息息相关。在开展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活动时,基于单元主题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整体地阅读单元文本,并解决陌生字词。而教师可以将单元文本整体展现给学生,与学生共同比对阅读文本,分析文本中的共同点,以此明确单元主题,为后续深度赏析文本铺垫基础。《登鹳雀楼》以祖国大好河山为题材,前两句描写登鹳雀楼所见,后两句描写登鹳雀楼所想,能够激发学生认知家乡的渴望和赞美家乡的感情。《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七言绝句,主要描绘庐山瀑布的壮丽风景,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黄山奇石》主要描绘闻名天下的黄山风景区的无数奇石,趣味性十足,对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具有较强推动作用,能够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等。教师可以在学生分析、比对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文章中哪些地方一样呢?学生通过初步比对、分析文章可知,教材课文3以中国的大好河山为主线,以“家乡”为单元主题。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分析单元目标,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认知渴望和赞美之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对单元主题形成较为深刻的认知,归纳总结能力、文本分析能力和阅读能力等也可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

(二)设置通用教学情境,深度理解单元主题

小学阶段阅读文本具有形象性、生动性等特点,而阅读文本描绘的画面往往就是单元主题的隐形体现,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具体视频、图片、音频等方式展现文本中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多种情景,基于情景的共通之处深度感受单元主题。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本单元由《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火烧云》三篇文本组成。教师在开展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时,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设计相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单元主题。在教学《我们奇妙的世界》时,可以将文本中清晨、云彩、雨后、落日、黑夜、种子发芽、夏日、秋日、冬日按顺序录制为视频或搜集相关图片,剪辑成微课或课件播放给学生,让学生以文本顺序为基础,体会客观世界的奥妙。在教学《海底世界》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搜集真实的海底世界纪录片,如带有鲨鱼、珊瑚、各类贝壳和鱼类的海底视频或记录不同海底生物生存习惯和特点的视频等,带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冲击。在教学《火烧云》时,教师可以提前记录不同时间、天气、温度下的火烧云,并制作成图集展示给学生。同时,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真实的情境,并在情境中与学生共同探讨:通过视频、图片和微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学生的体会是丰富的,有的学生感慨自然界的美丽、有的学生对动物特点、风景和季节变化充满好奇、有的学生分享自己对自然界的了解等,学生在讨论中深层次地感受单元主题“天地的奥秘”,激发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对自然产生热爱之情,也加深了对单元的深度认知和理解。

(三)立足语文单元要素,培养学生语文技能

人教版小学语文单元不仅具有人文主题,还包含对应的语文要素。所以,教师在开展单元教学活动时,要兼顾二者,避免偏重一方。语文要素可以培养学生语文技能,夯实语文知识基础。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深入挖掘、整合语文要素,组织学生开展专题性单元整体教学活动,综合运用、把握单元教学内容,提升自身语文技能。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2”为例,此单元主要由《动物儿歌》《古对今》《操场上》《人之初》四篇文本构成,而“识字”既是单元主题,又是语文要素。教师在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活动时,可以基于“识字”这一主题和了解汉字的分类、构字规律、汉字之间的联系等要素开展专题教学,引导学生从“识字”角度分析阅读文本。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抽取“蜻、蜓、蚂、蚁、拍、铃”等汉字,引导学生思考:上述汉字哪部分代表读音?哪部分代表字意?并给予学生一定观察时间。在此期间,教师加以引导,如虫字的有什么含义?扌表示什么?学生可以发现,“蜻”字中的“青”是读音,“虫”是字意;“蚂”字中的“马”是读音,“虫”是字意。而学生通过词典、学习资料等方面内容可以明确汉字的字意,在学生充分了解字的字意和各部指代的意义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表示读音的部分在汉字的左侧还是右侧?表示字意的部分在汉字的左侧还是右侧?组织学生对汉字进行二次观察和分析,明确汉字的组成规律,同时,也要向学生强调规律并不绝对适用于所有汉字,使学生保持细心观察的习惯,对单元中的汉字形成较为深刻的认知和理解,夯实后续语文学习基础。

(四)立足单元主题内涵,培养学生人文情怀

新课标改革、文化多元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以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其人文素养为重要教学方向。新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对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阅读文本进行主题式呈现,为教师达成教学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游戏素材。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以单元主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基于单元主题深入探究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推动下深度把握主题内容和知识,实现文化素养、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人文情怀方面的综合提升和发展。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主要由《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藏戏》等文本构成,教师在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活动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具有广泛性特点的探究活动。第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独立阅读单元文本,总结单元阅读方向。如在阅读《北京的春节》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年中什么时刻会贴窗帘、看春晚呢?在阅读《腊八粥》时,引导学生思考:腊八粥内有什么呢?吃腊八粥有什么寓意?通过此类问题推动学生联想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和传统民俗,并以此为阅读主线开展阅读活动。教师可以将学生探究活动设计为:明确传统节日、习俗内在含义;明确传统节日与习俗的来龙去脉,了解传统文化、习俗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和认知明确传统节日有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更加深入地探究。如,通过互联网技术向学生展示春节由来的传说,明确春节习俗与年兽之间的联系、明确元宵节吃汤圆的意义、清明节踏青、祭祖的内涵等。而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不同节日的感受,如部分学生以传统节日中的特色美食为切入点谈论感受与体会、有的学生以传统节日和生活中的各类习俗为切入点谈论体会。通过上述教学,学生能够以单元主题为主线,了解各类不同的节日和生活习俗,充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人文情怀,提高综合素养。

(五)灵活运用单元内容,开展趣味语文课堂

小学阶段语文教材单元具有文本丰富、内容多元的特点,而学生文化素养、学习能力、思想意识等方面处于发展起始时期,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弱。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组织学生以单元主题为立足点开展趣味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中提升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此单元由三篇民间故事组成,即《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单元以“民间故事”为主题,主要讲述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与学生喜欢的故事类型具有较强一致性。教师在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活动时,可以综合运用教学文本组织学生开展趣味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在课堂伊始,组织学生开展故事接龙游戏。如通过单元整体教学,你在课上、课下过程中有哪些记忆深刻的民间故事呢?你能否在课堂中分享给他人?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良好语言能力和语言素养,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空间展示故事,有的学生可以条理清晰地讲述课内故事,也有学生兴趣盎然、情绪激动地分享课外故事。而学生基于自身体会、感受和认知,对故事中的形容词、关键词把握较为准确,以课内文本为例,学生能够准确形容出海力布的热心、无私、无畏等精神品质,也能凸显牛郎哥嫂的丑陋。教师在学生明确的表达下要给予学生充分鼓励和表扬,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深度和对文字的运用能力。此时,学生已经对文本形成一定认知和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民间故事进行表演。在表演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最想表演的角色和原因以及自己的优势,如有的学生善于模仿牛的叫声、模仿小白蛇的形态等。在表演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组织观看表演的学生根据表演内容和自身知识储备讲述故事情节和片段,使观看的学生与表演的学生形成良好互动,深层次理解民间故事中主人公的良好品质和精神,进而深度理解单元主题内涵,在趣味的单元整体教学活动中提升自身能力和素养。

三、 结论

总而言之,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具有较强丰富性、综合性、全面性,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精神品质、文化素养、语文素养具有较强培养、推动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基于主题、情境和语文要素等开展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堂中获得良好学习效果,整体把握单元教学内容,提升和发展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林晓东.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意识的培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2(12):117-119.

[2]刘乙静.立足生活,享受语文——让小学语文课堂植根于生活的土壤[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38(4):68-69,72.

[3]陈笑天.小学语文单元导读语中“一元一题”文化素养的渗透[J].汉字文化,2022(24):117-119.

[4]李茜,杜芳芳.体验式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研究[J].汉字文化,2022(24):120-122.

[5]陈巧梅.游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12):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