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双减”政策下,学校以及教师对学生课后作业设计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教师不仅在作业设计中融入了生活元素,也提高了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视度,丰富了语文作业形式,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减负增质指导建议。文章从“双减”政策内涵出发,首先分析“双减”政策与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联系。其次,阐述了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要求以及重要意义。最后,从多个方面探索了语文减负增效作业设计的方法,旨在提升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合理性、有效性,为学生更好成长提供基础条件。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语文;减负增效;作业布置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4)38-0029-05
在“双减”政策的要求下,提升作业设计质量、减少作业量成为作业设计的基础前提。因此,优化语文作业设计很有必要。下文针对“双减”政策和语文作业设计进行详细探讨,以期为语文作业设计提供借鉴意义。
一、 “双减”政策内涵及其与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联系
(一)“双减”政策的内涵
“双减”来源于《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由文件可知,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是当下教育转型和升级的重要任务之一。“双减”政策,旨在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均衡的校园学习环境,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在“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对教师作业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切实降低了学生学习压力,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助力。学校角度而言,应积极落实“双减”政策,制定完善的作业管理体系,践行“双减”政策指导方针,强化作业指导力度,做好学生和家长反馈工作,充分发挥出学校的引导作用。
(二)“双减”政策与语文学科作业设计的关联性
语文学科教育是教学体系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语文学科更具有综合性特点,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也非常有利。语文作业设计是连接语文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桥梁,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形式。良好的作业设计方案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语文知识,加强他们理解知识和内化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文思维逻辑,因此,作业设计有助于落实“双减”政策。同时,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语文作业,可以起到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帮助学生从自主探索中找到适合自身学习的方法,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也有利于提升学生创新精神,从而促进语文教学模式升级和转型,为语文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提供基础保障。“双减”为语文课后作业设计指明方向,促使作业更加重视实践性、针对性、多样性,能够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同时,也丰富了学生课后生活,借助调查报告、演讲辩论等作业形式,可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综合技能。“双减”政策下,教师合理控制作业量,重视作业的差异性以及内容的梯度,为每一个层次的学生提供进步机会。总之,作业设计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渠道,“双减”政策是促进语文教学课堂改进的基础,二者相互影响。
二、 “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作业减负增质的设计要求
(一)遵守控量提质的原则
在“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还需要严格遵循减量增质的原则,合理控制作业总量,提升作业质量。语文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性格特点设计多元化作业形式。同时,规范作业来源,防止用一些课外辅导资料等内容代替学生课后作业,导致作业总量增加,增加学生完成作业的负担。另外,明确作业性质与功能,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角度入手,立足于新课程标准要求,控制课后作业的完成时间。对初中学生而言,作业完成时间一般应控制在一小时左右。此外,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的作业设计也需要控制时间总量,为学生预留更多自由发挥的时间。基于此,教师要强化基础性作业设计,以普通学生为基础,制订基础性作业内容,合理控制作业难度,这样既可以避免出现无效训练的情况,也可以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自信心。同时,也可以增强他们完成作业的成就感,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心理素养,促使他们健康、稳定进步。
(二)以学生主体地位为主
以往语文教学作业多以大量的、机械性的作业形式为主,主要作用是巩固课堂教学知识,这种方式重复性较强,削弱了学生主体地位。在“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要求为学生作业减量增质,避免大量重复、无效的作业,以此提升作业的高效性。基于此,教师应以学生为主,提高学生教学主体地位,进而合理优化作业形式和内容,促使作业更加符合学生实际需求。另外,为了进一步发挥出学生主体作用,学生的兴趣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对作业形式要求也各不相同。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应当基于学生主体地位基础上,增强作业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之间的关联性,设计与当下时代发展相符合的作业形式和内容,以此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为其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三)作业形式多元化要求
在“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强调教师根据社会背景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以此提升作业设计的合理性,促使作业既满足学生需求,又符合时代发展标准。“双减”政策要求设置个性化、鼓励式的作业形式,减少重复、无效的作业,为此,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作业形式应当具备一定的时代气息。语文作业的作用不仅仅是巩固知识,也是升华学生情感、提升他们文化熏陶的一个有效途径,其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其二,积极丰富作业形式。结合作业设计目标,以引导学生思想、激发学生的作业完成兴趣为主,设计课后作业内容,充分发挥语文的育人作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其三,结合生活实际并提升其实践作用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引入实际生活案例的方式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促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运用语文知识,以便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同时增强作业的实效性和趣味性。
三、 “双减”政策下语文作业减负增效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增强学生自主意识
在“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提倡最大化发挥出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个性化特点、人文素养、发散性思维等。在新时代背景下,当代学生不仅要掌握更多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在以往语文作业设计中,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高,但是在新形势下,作业设计要求将学生主体地位呈现出来。具体来说,语文作业设计时,教师会站在学生主体地位角度进行分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建议和意见设计课后作业,并且在作业中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以此培养他们的主观意识。通过设计探索性、开放性作业设计的方式,可以提升学生完成语文作业的兴趣,打破以往做作业模式,提升学生学习体验,促使学生在完成作业中感受到快乐。
(二)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参与兴趣
爱因斯坦提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良好行为的内在驱动力。为此,在设计语文作业的同时,教师应重视学生参与的兴趣,尊重学生学习规律,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为了充分点燃这份学习热情,教师应按照教学内容设计具有趣味性的课后作业,吸引学生参与,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效果,提升他们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另外,“双减”政策下语文作业减负增效可以使课后作业设计具备一定的延伸性、扩展性,教师会选取那些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充满趣味性的内容作为作业素材,不仅可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也有利于提升学生探索意愿和求知欲,拓宽学生的视野,促使他们在和谐、健康、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学习。
(三)有助于增强学生文化素养
以往,语文教师设计的课后作业较为简单,一般是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很少出现思维行为、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的作业形式,忽视了语文学科素养培养的任务,这种形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趋势。为了进一步促使语文课后作业设计符合当下新的教育发展要求,除了巩固知识以外,还可以合理设计作业内容,强化学生创作能力、知识储备等。因此,教师在作业布置中秉持先进的教育理念,统筹规划,可以确保作业设计具备较强的启发性和合理性。尽量精简作业数量、避免出现机械般抄写的问题,实现减负的目的。针对学生完成作业压力较大的情况,教师从作业形式改进方面入手,提升作业多样性与灵活性,能促使学生自由思考和发挥,避免学生思维受到限制和固化,促使他们形成创新性思维。总之,语文作业设计时教师应具备新的教育理念,在保证课后作业设计质量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效果。
四、 “双减”政策下实现初中语文作业减负增效的建议
(一)确定作业定位,优化作业效果
在“双减”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过程中,除了要符合“双减”政策的减负增效要求以外,还需要明确课后作业在“双减”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定位,这就需要教师明确教学难点重点内容,有意识地将这些内容融入课后作业中,以此实现对作业质量的精准掌控。具体而言,初中教师在设计作业过程中还需科学合理地设置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同时,在作业布置以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析作业设置的目的,便于为他们今后自主学习奠定基础,促使他们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形成自主探究的思想认知,提升他们掌握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开放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以人教版杨绛作家的《老王》为例,这一课程教学目标是在培养学生学习优良品质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人物描写方法。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将学习重点放在了老王平常生活方面,更多是对老王朴素生活的情感,忽略了作者表达内涵以及文章写作技巧。为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当有意识地将教学目标融入作业中,引导学生掌握文章思想主旨,明白文章表达形式以及技巧。之后,要求学生思考对文章中哪个人物的印象较为深刻,并针对文章提及的场景进行仿写,仿写字数应当在500字以上,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自主分析文章结构、表达方式、写作形式等,还可以使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实现增值减量目标,因此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
(二)基于学生实践经验,提高作业完成质量
在“双减”背景下,作为一项重要学科内容,语文学科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特点,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还需要适当融入生活案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从学生兴趣、实际生活场景等多个方面入手,设置生活化作业形式,促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可以更好地理解语文内容,提升学生知识运用水平。同时,在设计生活化课后作业时,教师应利用学生生活经验来提升他们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保持认真的态度参与教学活动,深入理解语文知识。
比如,在学习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内容时,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写作线索,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形式促使学生掌握文章的整体写作思路和角度,明确文章写作内容、思想情感等。其次,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成长经验回忆自身是否也存在这样的记忆,如果没有,则可以根据自身居住环境、旅游心得等,按照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进行构思,仿写一篇文章。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角色互换方式提升学生参与作业的兴趣,假设学生就是鲁迅先生,根据文章描述的内容,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现代探索之旅》为主题,进行再创作。基于“双减”政策要求,学生可以通过绘画、写作、手抄报等方式展示自身的作品。最后,按照创作类型将作品进行分类,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后作业参与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促进他们思维发展,并且这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素养也可以起到一定积极影响。
(三)创新作业模式,提升学生作业完成效率
以往教学活动中,课后作业是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一般在课堂教学完成以后布置作业,这个过程中,多数教师会根据课程教学内容以及进度来决定作业形式和内容,比如,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借助辅助资料完成专题习题等。长此以往,这种方式不仅可能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也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厌烦的心理,在“双减”政策下,这种方式并不适合。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还需要创新作业模式,打破以往作业形式,增强学生动力,进而发挥语文作业作用。
比如,在学习《壶口瀑布》内容时,教师需要明确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总结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效果,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回忆重点难点知识,如磅礴、雄壮的气势,多呈现出坚忍刚强的民族精神等内容。之后,根据学生理解布置教学作业,让学生以《壶口瀑布》文章为主,组织学生针对文中景观设置宣传作品,题材不限,可以是绘制壶口瀑布的绘画作品、赞美壶口瀑布的诗歌、旅游攻略等,也可以利用电子设备编制旅游短视频,不过要融入当地的美景和人文文化等。在此基础上,也可以要求学生结合文章内容以及表达形式进行创作,即针对区域内某一处自然景观,模仿课文中的写作形式,这样不仅可以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可以提升学生语文知识运用能力,丰富学生课后生活的作用,提升作业完成效率,进而实现“双减”政策减负增质的目的。
(四)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增强作业的有效性
在“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要想切实实现减负增效目的,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感受,增强他们阅读欲望。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布作业的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对作业形式的看法,更好地调整作业设计形式。语文课堂上学生思想和认知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呈现,教师需要从学生心理期待角度出发,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布置课后作业。一方面,这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想法,提高作业布置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参与课后作业兴趣的作用。为此,教师应当尽可能满足学生对课后作业的期待,提升作业设置的有效性。
以人教版朱德同志的《回忆我的母亲》文章为例,语文教师在教学课程开始之前,可以要求学生编写一段描述自身母亲的文章,字数和写作形式不限,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之后,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文章内容,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想不想知道朱德同志是怎么描写自己母亲的?”以此引发学生的期待心理。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更加认真地分析文章写作技巧和内涵。再加上教师对重点难点知识的引导,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和作业的期待感,进而改进语文作业。再比如,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围绕自然景观等内容组织文笔竞赛活动,可以将《苏州园林》文章写作技巧以及表达形式与《红楼梦》中大观园描写片段进行对比,让学生从不同视角进行写作。之后,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比,对排名靠前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充当教师,结合自身作品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讲解,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期待,也可以在减少作业量的同时,提升作业的有效性。
五、 结论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与语文学科作业设计关系紧密,“双减”政策推动了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和升级,语文作业设计也为“双减”政策落实提供有效途径。基于此,在语文作业设计中,教师还需要遵循“双减”政策控量提质的要求,以学生主体地位为主,设计多元化作业形式,增强学生教学主体作用和提升学生作业参与兴趣、强化学生文化素养。另外,语文教师应明确作业定位,优化作业效果,基于学生实践经验,创新作业模式,提升学生作业完成效率,为学生后续学习和生活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岳国庆.“双减”视域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作业设计的方法与实践[J].华夏教师,2024(9):52-54.
[2]糟兴虎.“双减”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研究——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3(11):50-52.
[3]范帅帅.减负提质增强素养——新课标导向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理路探析[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3(9):29-31.
[4]高秀焕.基于“双减”的初中语文大单元练习作业设计的优化与创新[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3(5):36-38.
[5]丁翔.“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提质增效的策略探析[J].汉字文化,2023(6):128-130.
[6]王晓夏.“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3(3):32-35.
[7]肖苗.开展延时服务,有效落实“双减”政策——以初中语文作业优化为例[J].华夏教师,2022(33):43-45.
[8]柏小武.基于“双减”背景下初中作业设计与评价的实践研究[J].数据,2022(10):138-140.
[9]何佳睿.“双减”政策下的语文作业现状及教学对策[J].文学教育,2022(8):161-164.
[10]刘敏敏.基于“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涵探究与培养策略[J].数据,2022(7):96-98.
[11]魏美娟.初中语文作业设计调查现状及优化策略——“双减”政策下对语文作业设计的新思考[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2,37(3):1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