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在特殊儿童治疗领域的运用与实践

2024-10-24 00:00:00张笑妍
剧影月报 2024年4期

音乐治疗作为集音乐、心理学、医学的边缘学科,目前在我国有着积极发展的趋势。作为一种非介入式疗法,有着受众人群不受限制的优势,从儿童、青少年、成人到老年人等都可使用;音乐治疗目前应用范围较广泛,包含特殊儿童、成人减压、无痛分娩、临终关怀等众多领域。其中,在特殊儿童领域中,音乐治疗不仅能提高患儿的音乐技能,同时在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肌肉运动能力、社会交往沟通能力等方面有积极效果和意义。

一、音乐治疗和特殊儿童的理论概况

(一)音乐治疗理论概况

1.音乐治疗的定义:美国天普Temple大学教授布鲁夏将音乐治疗定义为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的动力的治疗关系来帮助被治疗者达到健康的目的。在其中,必不可少的三个因素是音乐(Music)、音乐治疗师(Music Therapist)及来访者(Client),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不能称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的音乐治疗干预过程。

完整的音乐治疗干预过程需要四个步骤:首先,需要确定来访者的问题所在,对其症状、生理、情绪和社会状态等进行全面评估;其次,需要根据评估,为来访者制订长期、短期治疗目标;再次,根据治疗目标制订与患者的生理、智力、音乐能力相适应的音乐活动计划;最后是音乐活动实施,完成后需要评价患者反应。在完成这四个步骤之后,才是一个系统的音乐治疗干预过程。

2.音乐治疗在国内外发展现状及研究背景:音乐治疗最早在美国被当作一门独立的学科,先成立国家音乐协会(NAMT),后又成立美国音乐协会(AAMT),在1998年,两者合并统一称为美国音乐治疗协会(AMTA),也就是目前全世界最权威的音乐治疗协会组织。

而在中国,起初由刘邦瑞教授应邀到中央音乐学院讲学,在中国音乐学院最初开设了音乐治疗专业,招收专科生。1989年,中国音乐治疗学会成立。1999年,中央音乐学院开始招收音乐治疗硕士研究生,后续招收本科生。虽然在中国音乐治疗学科发展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国家政策开始逐渐重视人们的心理健康及关爱特殊人群,音乐治疗具有的如非侵入式、受众人群广泛、活动方式多样等优势逐渐显现。

(二)特殊儿童理论概况

特殊儿童在我国的定义,按照我国特殊教育学术界的分类,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言语残疾和多重残疾七类,再外加情绪行为异常、学习障碍、轻微违法犯罪儿童、孤独症、超常儿童等。

目前在特殊儿童领域的音乐治疗中,研究较多的是自闭症谱系(ASD)儿童。自闭症亦称孤独症,一般发病于3岁前的幼儿时期,主要表现为社交、沟通障碍,以及兴趣狭隘和刻板行为;注意力缺陷的特点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性、冲动性、学习困难、社交障碍等。这些障碍对于特殊儿童的学习、社交和日常生活都可能产生影响。

二、音乐应用于特殊儿童治疗领域中的必要性

音乐作为一种非语言的沟通方式,在语言系统未完全发育完成的儿童领域效果显著。不管是正常的儿童音乐教育,还是在特殊儿童音乐治疗活动中,音乐作为一种非语言的桥梁,可以得到儿童的情绪、想法等多方面反馈。目前,音乐治疗在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中的应用较为普遍。

对于特殊儿童主要使用的是三种音乐治疗方法——创造式音乐治疗、奥尔夫音乐治疗、再创造式音乐治疗。目前,音乐治疗已被证实应用在以下方面对特殊儿童产生影响。

(一)提高音乐能力

由于部分特殊儿童如孤独症儿童,对音乐有着特殊的注意力,有些无法使用语言的儿童可能会跟着哼唱,或对某种乐器表现出特别的兴趣。所以将音乐作为一种媒介,使用不同的音乐手段如音乐游戏、音乐律动、乐器演奏等,可以提高他们的乐感、节奏感及音高等音乐感知能力,甚至对于音乐天赋比较高的儿童可以将音乐作为一门技能,甚至作为职业,运用到之后的生活中。

(二)提高非音乐能力

1.生活自理能力

在歌曲演唱的活动中,很多歌曲会将特殊儿童可以学习的词汇编写至歌词中,特别是针对儿童的日常生活能力有帮助,比如“起床要刷牙”“饭前要洗手”等。在他们学习完歌曲之后,从跟唱旋律、熟练歌词到最终理解歌词的含义,这一过程能让来访者从中学习到日常生活中所需要了解的动作及经验,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肌肉运动能力

部分发育迟缓等障碍儿童,往往伴随肌肉发育不良的问题。音乐治疗活动中的音乐律动和乐器演奏活动能帮助锻炼发展其肌肉运动能力。比如从乐器演奏中,治疗师通过移动乐器的位置,让来访者儿童移动其手臂去击打铃鼓、水果沙蛋等乐器,达到向上举高手臂、向左或向右转动身体等运动,促使儿童的粗大肌肉得到锻炼;再之后可以通过音乐律动活动发展其精细肌肉运动能力,如治疗师带领患儿跟随节奏数节拍,并用手指比画出对应的手势,以精细肌肉运动能力。

3.社会交往能力

目前在社会交往能力领域中研究较多的是孤独症儿童,由于大多数的特殊儿童较欠缺人际交往能力,主要表现为无眼神交流、无法体验他人情绪、对话时注意力难集中等。增强患儿社交能力是设计音乐治疗活动的一个干涉重点,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每次固定设置的《你好歌》和《再见歌》。《你好歌》作为整个活动的开端,用音乐打招呼的方式,与小朋友建立起良好的治疗关系,促进眼神交流和语言沟通;《再见歌》作为活动的结束,其功能相当于正常学龄儿童的“下课铃声”,同样让患儿学会和老师、同学们挥手说再见,感知人际交往的情绪。在长期活动计划中,提升患儿的眼神交流时长、交流打招呼次数,使得患儿社会人际交往能力有所增强。

三、音乐应用于特殊儿童治疗领域中的现状考察

(一)大众对于音乐治疗认知不全面

音乐治疗在国外发展较普遍,但在国内仍然算新兴学科,普及度宣传度有待加强,很多家长不了解。且由于音乐治疗是音译词汇(Music Therapy),在国人普遍认知中,有病的人才需要“治疗”。导致其接受度较低。同时,音乐治疗分为过程式音乐治疗和结果式音乐治疗,过程式音乐治疗侧重在活动过程中来访者的体验,包括音乐感知、身体协调、社会人际交往等经历;结果式音乐治疗更注重最终得到的音乐成果,如歌曲合唱、乐器合奏等的音乐结果。而由于国内教育环境的影响和对音乐治疗活动了解不充分的背景下,且在特殊儿童领域的音乐治疗需要制订长期的活动计划,家长普遍更想看到患儿在音乐治疗活动后的音乐成果,导致主要提升特殊儿童非音乐能力的过程式音乐治疗未得到重视,甚至在活动后被评价为“没用”“没学到东西”,使得音乐治疗活动在国内发展有一定阻碍。

(二)音乐治疗师资培训体系不完善

目前在我国,音乐治疗师并没有被当作一个职业,且师资学习培训系统不完善。目前音乐治疗作为一个应用类综合音乐学科,在中国历经二十余年发展,仍属于小众、边缘、新兴学科。同时,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后需要从事音乐治疗相关工作时,由于没有国家认可的从业资格证书、没有官方职业协会组织,导致音乐治疗师的定义不规范。且面临消息闭塞、不清楚行业现状等问题。部分只经过一些简单培训,如参加过一些音乐治疗相关的体验工作坊、学习培训班等,就称自己为“音乐治疗师”“音乐疗愈师”等。尤其在特殊儿童领域中,一些幼教、心理咨询行业的老师在经过一些音乐治疗活动体验后就开始从事相关活动,但实际上也不能称之为专业的音乐治疗活动。

(三)音乐治疗机构管理制度不规范

由于师资培训体系的不完善,目前的音乐治疗市场没有专门的管理组织,导致管理制度并不规范。目前提供音乐治疗活动的机构主要分为两种:营利性机构和非营利性机构。营利性机构的多数为私营企业,一般按照来访者人群可分针对特殊儿童、成人减压、无痛分娩、临终关怀等提供不同服务的机构。其中部分私立音乐治疗机构有着收费高、师资并不专业或不能提供真正专业音乐治疗活动,如特殊儿童领域中的“儿童音乐团体课”、成人减压领域中的“颂钵疗愈”“疗愈冥想”等问题,导致真正的音乐治疗市场评价两极分化严重,客户评价褒贬不一。非营利性机构多为公益社会服务机构,提供音乐治疗服务的如省市文化馆、医院、融合幼儿园、养老院、福利院等机构,且多为外聘音乐治疗师提供音乐治疗活动。然而由于其公益属性,注定不能以营利为目的,能提供给音乐治疗师的课时费价格较低,导致最终只能聘用只“体验”过音乐治疗活动的幼教、特教老师来提供音乐治疗服务,最终可能音乐活动成果不佳,得到让人觉得体验一般等口碑不好的结果。

四、音乐应用于特殊儿童治疗领域中的实践路径

(一)加强音乐治疗的宣传与普及

目前,国家日益注重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且越来越关爱特殊残障等弱势群体。对于音乐治疗的宣传普及工作也有针对性地改善。目前已有部分专业院校将“Music Therapy”不直白地翻译为“音乐治疗”,如上海音乐学院译为“音乐康疗”,这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接受程度,让大众勇于尝试、参加音乐治疗活动。

但针对国内教育观念更注重结果式音乐治疗的问题,也需要培养特殊儿童家庭家长的认知,更加重视过程式的音乐治疗活动,让患儿得到除音乐技能之外的能力的提升。

(二)完善音乐治疗师资培训体系

1.培训路径

由于国内开设音乐治疗专业的院校有限且人数较少,大众所谓的“科班出身”的音乐治疗师数量并不多。同时,由于音乐治疗师就业市场并不大,其中发展较好的更多的是结合音乐教育的音乐活动。目前音乐治疗市场由于缺少后续的培训和督导,部分学生缺少持续学习的机会,导致部分本专业学生到后来选择升学、就业,而不会选择继续音乐治疗这一专业。

因此,在培训音乐治疗师时,除了教授理论知识外,更应该针对不同人群开展更细化的学习。如针对特殊儿童的音乐治疗培训,应该更注重教授适用于特殊儿童实操的具体音乐治疗活动及设计理念,能让学员持续创造新的、针对来访者的音乐治疗活动;针对成人减压的培训时,应更加侧重于支持性团体音乐治疗活动的培训等。

同时,在开展培训时,应当更注重培训时间之后的学员反馈以及后续的学习。如在固定周期后开展反馈讨论学习会,以及不断提供更深层次、更高阶段的培训学习,可以让学员在从事的领域精益求精,成为该领域内的专业音乐治疗师。

2.培训内容

在特殊儿童领域的培训内容上,要区分为音乐教育和音乐治疗。音乐教育更注重音乐能力、音乐素养的提升,而音乐治疗更侧重的是在经历完整的、系统的干预过程后,来访者儿童非音乐的能力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应更强调针对患儿非音乐能力的提升,如前文所提到的生活自理能力、肌肉运动能力、社会交往沟通能力等。

同时,课程应针对活动形式从个体音乐治疗、集体音乐治疗区分;从方法上看,应分为奥尔夫音乐治疗、创造式音乐治疗和再创造式音乐治疗;在学习理论知识、建立课程体系后,更加要培训的是音乐治疗师根据不同来访者的特点来设计相应活动的能力,以此达到音乐治疗能设计出完善的音乐治疗干预的全过程活动。

(三)规范音乐治疗机构管理制度

目前在特殊儿童领域,音乐治疗师大多是在某一个机构内任职,如在特教中心、康复中心、残疾学校等。其中,多数特教中心等机构为民营企业,不论是聘请专业师资还是准备硬件设施,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导致提供的音乐治疗服务费用不低。所以针对此类特教中心,政府应多给予支持帮助,出台相应福利政策,使专业机构更多。其不仅让特殊儿童有更多接受音乐教育、音乐治疗的机会,同时相应的花费能更少,减轻特殊儿童家庭的负担。

同时,在音乐治疗机构的管理上,也应当组织行业协会,对开展音乐治疗服务的机构进行审查,定期规范行业的定价标准、服务资格等,保证行业中提供正规的、专业的音乐治疗,不仅有利于特殊儿童接受专业的音乐治疗,而且有利于音乐治疗行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工商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