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力是舞台表演者必须具备的重要基本能力。在表演中,控制动作占很大比例,是舞台表演的重要手段。肌肉力量是完成各种控制动作的物质基础,控制力量是完成基本控制和好的舞台表现能力的体现。因此,发展舞台表演者的控制力是基础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控制力是一种技术力量能力,在不同人物的舞台表演中,具有不同特点的控制动作往往表现出鲜明的风格特征和艺术表现力。要做到这一点,控制动作需要敏感、细腻,需要有准确的感觉能力、控制速度、强度和空间位置的控制能力,这种感觉能力和控制能力是控制能力的基本要素。
舞台剧是一个综合能力体现的剧种,对演员的要求极高,在声乐、台词、形体、表演的基础上还要求演员有良好的审美能力、文学功底以及自己拿手的才艺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但其中最难掌握的就是控制力,包括对一个角色认知的控制、对肢体表现的控制、对情感爆发的控制以及跟对手之间分寸的控制,控制得不好就会夸张乃至被观众认为是“撒狗血”式的表演。控制不到位,整场戏乃至整部剧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当你的表演、肢体、台词、情感都达到了有分寸的控制,那对于观众来说,表演就是完美的,是生活的,是能够感同身受的。
例如影视剧之所以会出现很多神剧、雷剧,就是因为拍摄中各个部门都失去了良好的控制力,对于剧情表演乃至镜头的剪辑都失去了以生活为基准的真实,手撕鬼子、翻身抓子弹等都是在失控的情况下体现出来的,如果演员以及编剧、导演能够从剧情本身来认真分析其故事的主线、拍摄的手法,表演尺度应该是从内心出发,与观众在心灵上进行碰撞引起共鸣!这就会从场景的渲染、人物关系的纠葛以及情感的勾连中展现一个好故事、好影片。
舞台剧演员是通过肢体、声音来传达角色的情感和故事情节的。演员的肢体控制能力直观表现就是让观众在视觉上能感知演员塑造的人物大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性格、身份和任务,然后通过台词也就是声音来具体知道故事到底是什么、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以及矛盾。在众多的控制力当中,我个人认为肢体的控制力最为重要也是最难,但对情感、氛围的影响很大。一个好的人物形象就是建立在一个既真实又优美的肢体展现上,首先不同人物形象因为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的不一样会存在很大的差别,表演者不可能每饰演一个角色就去变成角色的身高、体重,那么只能在肢体的展现中去下功夫,用或轻盈、或沉重的步伐,用大开大合的四肢动作去展现,如用戏曲中的小碎步来展现年轻女性,用武生的阔步去展现一个人的气势,一个瘦子跑起来是什么样子的?一个胖子走路时是什么样子的?残疾人如何表达?国家干部的肢体有哪些特点?学生是什么样子?小混混又如何体现?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其习惯性或者代表性的肢体展现,这就离不开生活中的观察和自己对肢体的训练以及能够控制好、拿捏好分寸。在良好的肢体控制力下,还要加入丰富的情感,因为没有情感支撑,所有表演都是无力的,都是不生动的,在肢体控制有了基础后,对声音的控制也尤为重要。音量是大是小?说的是方言还是普通话?有没有声音上的残疾?如果是哑巴,他的声音该如何表现?这也是需要极好的控制能力才能达成一个好的人物形象的,才能营造出观众满意的、和谐的、美的角色。
在我们团的一部肢体剧《莫愁,莫愁》中,我饰演男一号公子徐成,故事讲述清朝富家小姐落魄后沦落到徐府成为丫鬟,后两人不顾家人反对私奔,最终在莫愁跳湖自尽。在拿到剧本时我就有了疑问,清代的公子我没有见过,还没有台词的辅助,需要完全通过肢体去展现故事的发展和情感的纠葛。首先我要从各种影视剧以及各种那个年代的礼仪视频中找找灵感,去学习如何走路、抬手、投足,如何体现出公子的气质,思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子、什么样的性格,家庭背景到底有多么大,从小成长的环境是什么。记得有一场戏是祖母检查这个公子每日的学习情况,其中包括吟诗作对、琴棋书画,我就要在表演中让观众感受到我在做什么、在什么样的大背景下做的这些事情。比如弹琴,因为是肢体剧,所以导演处理是由两名演员通过自己的四肢拉了四根弦,变成琴的样子,以夸张的形式体现了这一段。这对于演员的肢体要求是极高的,我要控制弹琴的力道,表现对琴发出的声音曲调的感受,又要注意舞台上的表演尺度,因为观演关系是在十几米甚至几十米之后,小了看不清,大了又过于夸张,这就体现出控制力的重要性。还有一段戏是在莫愁离家跳湖自尽后,“我”在雨夜去寻找她,“我”从舞台的上场门后区跑上,沿着舞台四边去寻找“我”的爱人,在最后一刻“我”发现被废掉双眼的莫愁躺在大雨中,我冲向她的情节,如果不加以控制,冲得过猛,演出整个过程并不能体现出“我”对于“我”的爱人,因为“我”被废掉双眼、被驱赶出家门在雨夜中躺在冰冷的地上的态度;冲得缓慢又体现不出“我”对于她的心疼以及是否想迫切地把她抱在怀里,让她能够感受到“我”的爱、“我”的温暖。冲和停之间的节奏和时间就是“我”表现我们之间爱的浓度到底是有多少,到底在那个包办婚姻的年代下,悲惨的年轻人是什么样子的。这部戏的排演也是我个人对于控制力进行新理解和学习的非常好的一个机会。
另外一部让我对于控制力有更深层次理解的剧是我们团的诗史大戏《沦陷》,我饰演男一号牧师史孝庭。此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南京大屠杀”,在这样一个战乱的年代,一个大的家族中,弟弟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女儿是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而“我”是信奉耶稣的牧师,在日本人侵占南京后实行杀光、烧光、抢光政策的非常时期,弟弟为活命成为日本人的走狗,其家人被强奸致死,而牧师史孝庭跟随美国传教士玛利亚小姐在安全区与日本人对峙。我饰演的牧师年龄是在50岁上下,而我本人年龄也才35岁。首先从年龄上来说,我需要注意年龄感带来的区别,比如走路的沉稳、说话的沉稳,再加上职业的特殊性,要注意对生命的独特理解下他在对中国军人劝说时的语言状态,肢体状态是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的。开场时女儿不愿离开南京执意要留下来参加红十字会的工作,正常表现应该是激动的、担心的,肢体上可能会出现一些拉扯,情绪上可能会有爆发,但是这个时候他却选择向耶稣祈祷,他选择了双手合十跟女儿说:“把这一切都交给命运去安排吧。”“国家兴亡”使他内心坚定,外部肢体的沉稳和坚定也是从这里体现出来的,弟弟和传教士玛利亚小姐商讨目前国家形势的时候,他并没有选择参与而是静静聆听,也能表现出他的肢体和他的语言都在克制,他的外部表现并没有太多的大开大合,但是内心的种种感受会从他的举手投足的力量感上体现,会从他言语中体现,平和之下又要展现出态度,这种内心的控制力才能让观众去相信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在整个剧中,史孝庭并没有太多的夸张的、极致的表现,但是在结尾时经过了弟弟的叛变、弟媳被强奸、外甥女被奸杀、安全区被无情破坏、国际法控制不住事态的发展,他选择拿起一桶汽油走向了日本人的军火库,以最平淡的一段台词在大火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控制力并不一定要歇斯底里,并不是低三下四,而是能够表现人物在环境中该有的一种独特的力道,是独特的见解和表现。
作为一名戏剧演员,职业责任重大,我们要做好中国文化、正能量的传播者,我们要去创造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我们要向社会回馈一份真善美。控制力不仅在舞台上,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控制,凡事皆有度。
总的来说,通过提高自己控制力,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在追求目标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学会自我约束,更要学会适当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以便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