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功”,便想到“功夫”二字,大多数人会想起中国功夫,直接与武术、武功挂上了钩,这很正常。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对拥有一身好武艺的正义之士,一向都是崇敬有加的。因此“功夫”二字的含义,慢慢地成了衡量和赞美某一技艺的常用名词,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变迁,向更多领域延伸。作者结合自身多年在学习、工作、教学中的感悟,谈自身在器乐演奏中对“功夫”二字的切身体会与理解。
一、冰冻三尺,功到自然成
“功夫”二字的字面解释,一般是指本领、造诣,还有一个就是指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正因为第一层的意思,它的含义得以延伸到各行各业,用以衡量和赞美在本行业中有一定本领和造诣的专业人士。所以,各行各业对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士,称赞其有功夫,是对从业者专业水平的一种肯定、崇敬和赞美。
功夫的得来是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的,而且这两者往往是成正比的,这也是笔者想表达的重要观点之一。
器乐演奏者要想把一首乐曲演奏好,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基本功,其次才谈得上对作品的理解及个人的文化修养、社会经历、生活阅历等方面的综合因素。要想练习好一种乐器,首要的任务是练好扎实的基本功。比如管乐的长音、气息,拉弦乐的长弓、慢弓,琵琶的弹挑、轮指等。离开这些实实在在的基本功,一切皆为空谈,都是纸上谈兵。
怎样才能静下心来去练基本功呢?练基本功有两层境界:一是花时间,二是花精力。这两者缺一不可。时间花得再多,你不尽心尽力去练,那练习效果不见得会与时间成正比,或者说成正比的比例很小,也就是说效果不好,进步不明显。精力花得再大,你不持之以恒地练下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可能积累多少工夫在身上的。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些人这样吹嘘,我学某种乐器学了多少年了,满脸的自信和骄傲,可他的功夫还是很一般。殊不知,他平时练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些学琴的学生也是这样,平时上课时练一下琴,回家练琴的时间寥寥无几,更别说花精力去练了。因此,学了十年八年的琴,最后音弄不准、节奏稳不住的人,大有人在。
可见,基本功的练习对演奏水平的提高极其重要,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点。
练习基本功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什么天天都在坚持练基本功,突然有一天发现,你的感觉不如昨天了呢?怎么天天在坚持练基本功,不进步反而退步了呢?其实并不是退步,这反而是进步的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恰恰是一个进步的信号,一定要坚持练习下去,不然会前功尽弃。这种情况就相当于我们盖房子打地基一样,地基在没夯实之前是平的,一打夯它就凹下去了,然后再铺垫好石头,垫上碎砖头继续打夯,这样反反复复地打夯才能把地基夯实打牢,如此砌起来的砖墙,才能经得起风雨。练基本功也是如此,它需要进进退退,不断地反复和磨炼,才能扎扎实实、牢牢固固地打好基础。
因此,笔者建议平时练琴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先练基本功。三天不练功绝对不行,只有天天坚持练基本功,不急不躁、长此以往、日积月累,然后是不知不觉你的基本功长进了。突然有一天你会发现,原来自己控制不了的音变得稳定了,出来的强音不那么噪了,弱音不那么虚了,快速的地方节奏越来越稳了,演奏时没有思想负担了。你想要什么音响效果都能演奏出来了,演奏水平也随之上了一个台阶。这条路没有捷径,只有按科学正确的方法去苦练,才能有所收获和提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是我们练基本功必须有的意志和心态,“功到自然成”是我们在持之以恒地付出以后,所得到的应有的回报。
二、演奏中“功夫”的境界
在演奏中,功夫的境界不单指技术、水平、造诣的高深,某种程度上是指一个人的修养、品德、处世的态度,这两种层次是相互依存的。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对功夫的评判、欣赏、认可都停留在技术这一层面上。对演奏者在演奏速度、力度上的体现,尤为关注。殊不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技术上的速度、力度通过科学正确的练习方法是可以达到要求的。
然而,对于“技巧”二字来讲,它和“技术”的区别在于一个“巧”字,应该是“技巧”包含了“技术”。演奏者掌握了某种演奏技术是为了巧妙地运用到乐曲演奏中去,从而来丰富乐曲的情感表达,提高乐曲的感染力。因此,这个“巧”就不是靠苦练能完全达到的。如何巧妙地把技术运用到实际演奏中去,这是我们练习技术技法的最终目的。
当然,要达到“技巧”的境界就必须先掌握“技术”,即先练好基本功。练好基本功必须有坚强的意志、笃定的信念,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沉得住气,静下心来几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方能练得到扎实的基本功,守得住来之不易的功力。尤其是守住来之不易的功力,确实是难中之难、重中之重。所有真正拥有一身扎实的基本功并保持它的人,如果没有足够坚强的毅力和恒心,是做不到的。所以,能拥有扎实的基本功本身就是一件令人羡慕和尊敬的事。
一个优秀的演员、演奏员在表演或演奏时都会有自己设定的规定情景,比如人物的性格、心理、形象、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一系列纷繁复杂的因素。每首乐曲、每首歌曲、每段唱腔,以致每部作品都应有其恰当贴切的规定情景。如果演奏者、演唱者、表演者对规定情景的贴切性、合理性把握不到位,势必会直接影响到作品的完整表达。因此准确把握规定情景就成了我们一个演员、演奏员和表演者平时生活和工作中需要加强锻炼的一项基本功。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艺术修养,文化修养。
那么,表演的规定情景到底以什么为标准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对作品的理解都有其独特的视角和层面。正因为个性化比较突出,所以在创作的时候,我们必须统一规定情景,才能完整全面地呈现好一个作品。如果作为一名独奏演员,其所呈现的作品必须符合作曲者对作品的规定情景的设定,然后才可以运用自己的演奏技巧进行二度创作,只有在以不破坏作曲者的规定情景为前提的条件下,才能说是有效的二度创作,否则这些所谓的二度创作将成为自作多情的徒劳。不但不能为作品润色添彩,反而成了破坏作品完美体现的累赘,变成为了炫技而炫技,而不是为了表达情感体现人物而运用技巧。作为一名演奏员坐在乐队中间,那其演奏的规定情景必须和指挥要求的规定情景相重合。只有在此基础上再去发挥个人的想象力运用演奏技巧进行二度创作。不然,整体乐队表现出来的情感就会乱套。至于指挥要求的规定情景是否与作者要求的规定情形相一致,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就不是我们单个的演奏员考虑的问题了。作为一个演奏员,坐在乐队中间服从指挥是天职。同理,作为一个演员其所呈现的人物必须符合导演的要求,而导演心中的规定情景必须和编剧所要表达的思想理念互相统一。只有准确把握了人物的个性、心理、阶级属性、社会背景等诸多复杂的因素,才能准确地设定表演的规定情景,完美地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力求在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诠释人物的个性心理时做到和作者的初衷互相吻合。只有这样,在表演、演奏时所设计的规定情景才能到位。这也是作为一个演员、演奏员所必修的基本功。
单凭技术是不可能完全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情感的。因此,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要多注重个人修养的提高,要观察生活、体会生活、提炼生活、感悟人性。然后,熟练地运用技术,巧妙地准确表达作品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感动自己、感染观众。
功夫的炼成需要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毅力和“功到自然成”的耐心。功夫之所以令人尊敬和向往,从某种程度来说,这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追求,而不单指技术技巧。“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是无数前辈用汗水和经验总结出来的体会,也是真理,值得我们以之为座右铭,时刻警示、提醒、激励自己不断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