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剧《涓生之路》中的二胡演奏技巧与情感表达

2024-10-24 00:00朱小川
剧影月报 2024年4期

锡剧《涓生之路》取材于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伤逝》且做了较大改编,将主要着力点放在了旧中国知识分子涓生这个人物身上,并由此生发情节。涓生原是鲁迅笔下《伤逝》中的主人公,一个“五四”时期具有觉醒意识的知识分子。他与子君相爱,并试图勇敢地建构起无惧世俗眼光的“二人世界”。然而,在窘迫的生活现实面前,两人的爱情逐渐枯萎。涓生是在屡屡碰壁的生存挣扎中迷失了自我,抛弃了子君;而子君则是在琐碎的柴米油盐和爱情无望中走向了自我毁灭。

全剧由《探路》《涉路》《迷路》《歧路》《泣路》《归路》6场结构组成。涓生从最初进城求生活时的奋进,到沉沦,到觉醒这一心路历程走得艰难且无奈。他彷徨、颓废、堕落,为了活下去,他失去了理想,失去了尊严,失去了爱情……涓生之路就是旧中国一代青年的彷徨之路、崛起之路。正是旧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推动了中国民众的思想解放,从而为改变旧中国落后的文化面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壮大、为新中国的创建诞生夯实了思想基础。《涓生之路》的主题在原有的妇女解放的基础上,又生发了涓生的职场故事——在是否为局长儿子当“枪手”的问题上做足文章。这些人物和故事都与五四时期特定的年代氛围相吻合。易局长及其儿子易升、房东太太及其女儿小东西,还有阿力和郝大爷,都是具有时代特色的小人物。围绕这些小人物,塑造了涓生的形象,描绘了涓生的心路历程。从涓生被迫为易升代笔撰稿,到新闻记者会上情不自禁袒露真相,生动地反映了涓生的沉沦与觉醒。涓生的觉醒,让易局长父子十分难堪。于是易局长以涓生与子君同居有伤风化为由解雇涓生,直接导致涓生与子君的分手,导致子君的悲剧。如此,涓生的新生与子君的悲剧两条线绞合在一起,织成了一部脱胎于《伤逝》的《涓生之路》。它以漫画化的风格为我们刻画了百年前的“官场现形记”,其中况味具有某种永恒的意义。正是在此意义上,《涓生之路》接通了与当下观众的共情点。

锡剧《涓生之路》作为一部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创锡剧作品,其音乐元素的运用对于剧情的推进和人物情感的传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二胡作为锡剧中的主要乐器之一,其演奏技巧与情感表达对于塑造角色形象、营造舞台氛围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本人在该剧目中承担着二胡、高胡、板胡的演奏,本文旨在通过对锡剧《涓生之路》中二胡演奏技巧与情感表达的研究,探讨二胡如何与剧情、人物紧密结合,为观众呈现出一部音乐与剧情相得益彰的锡剧佳作。该剧剧情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既保留了原著的文学价值,又融入了锡剧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这样的背景下,二胡作为锡剧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其演奏技巧与情感表达对于呈现剧情、塑造人物具有重要意义。

在锡剧《涓生之路》中,二胡不仅是旋律的主线,更是情感的载体。它通过与唱腔、打击乐等其他音乐元素的配合,共同营造出丰富的音乐氛围。二胡的音色柔和而富有表现力,能够细腻地刻画人物内心世界,为剧情的发展提供有力的音乐支持。在涓生面临人生抉择、经历情感波折等关键时刻,二胡的演奏更是能够深入人心,引起观众的共鸣。在锡剧《涓生之路》中,二胡演奏者运用了多种手法来展现剧情和人物情感。滑音、颤音、拨弦等技巧的运用,使得二胡的音色更加多变,能够更好地适应剧情和人物情感的变化。例如,在描绘涓生内心痛苦挣扎的段落中,演奏者通过运用颤音和滑音等技巧,使得二胡的音色更加深沉、悠远,有效地传达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

音量的控制是二胡演奏中不可或缺的技巧之一。在锡剧《涓生之路》中,二胡演奏者根据剧情的需要,适时调整二胡的音量大小。在剧情高潮部分,二胡的音量会相应增大,以强调戏剧冲突和紧张感;而在剧情平静或人物内心独白时,二胡的音量则会相应减小,以营造出一种宁静、深沉的氛围。这种音量的控制技巧,使得二胡的演奏更加贴合剧情,为观众带来更加沉浸式的观剧体验。节奏是音乐的生命线,也是二胡演奏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在锡剧《涓生之路》中,二胡演奏者紧密配合剧情和唱腔的节奏变化,准确把握二胡演奏的节奏感。在快节奏的段落中,二胡演奏快速而准确,以衬托出剧情的紧张和激烈;而在慢节奏的段落中,二胡演奏则缓慢而深沉,以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和剧情的转折。这种对节奏的精准把握,使得二胡的演奏更加贴合剧情和人物情感,为观众带来更加深刻的观剧体验。例如,在涓生经历人生低谷、面临重大抉择时,二胡的演奏需要表现出其内心的痛苦挣扎和对未来的迷茫;而在涓生最终找到人生方向、实现自我救赎时,二胡的演奏则需要展现出其内心的坚定和喜悦。这种与剧情紧密结合的演奏方式,使得二胡成为剧情推进和情感传达的重要纽带。二胡作为一种情感丰富的乐器,在锡剧《涓生之路》中展现出了其细腻而深沉的情感表达能力。演奏者通过运用不同的演奏技巧和音色变化,将涓生内心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等复杂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涓生与爱人相遇的温馨场景中,二胡的演奏轻柔而温馨,传递出浓浓的爱意;而在涓生遭遇挫折、痛苦挣扎时,传递出无助的迷茫。

二胡的音色柔和而富有表现力,为剧情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音乐支持。二胡不仅仅是旋律的主线,更是情感的载体。通过运用不同的演奏技巧和音色变化,二胡能够细腻地刻画人物内心世界,为观众呈现出一个个更加立体、生动的角色形象。二胡的演奏与剧情紧密结合,通过音色、节奏和音量等要素的变化,为剧情的推进提供有力的支持。在剧情高潮部分,二胡的演奏会相应增大音量,强调戏剧冲突和紧张感;而在剧情平静或人物内心独白时,二胡则会减小音量,营造出宁静、深沉的氛围。

二胡的演奏技巧与情感表达使得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剧情和人物情感,从而增强观众的沉浸感。当涓生面临人生抉择、经历情感波折等关键时刻,二胡的深情演奏能够深入人心,引发观众的共鸣。二胡的音色多变且富有表现力,通过演奏者的巧妙运用,能够营造出丰富的舞台氛围。无论是欢快的喜剧场景,还是悲伤的戏剧性瞬间,二胡都能够为观众带来深刻的视听体验。二胡作为一种传统乐器,在锡剧《涓生之路》中的运用不仅丰富了剧情的表现力,也提升了整部剧的艺术价值。通过与唱腔、舞蹈等其他艺术元素的有机结合,二胡使得锡剧的艺术表现力进一步提升。

除了二胡,在该部锡剧作品中,该剧作曲家杨浩平还创造性地添加了高胡、板胡这两种色彩性乐器。高胡是一种高音二胡,其音色高昂、坚实,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它的琴筒比二胡略小,常用两腿夹着琴筒的一部分演奏。高胡在中国北方戏曲、说唱音乐中常作为主要伴奏乐器,同时也用于合奏和独奏。板胡是伴随着中国地方戏曲梆子腔的出现,在胡琴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擦奏弦鸣乐器。板胡在中国有300多年的历史,音色明亮、高亢,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板胡的音箱用椰壳或木制,面板用薄桐木板,琴杆用较硬的乌木或红木制成。在锡剧《涓生之路》中,高胡凭借其高昂、坚实的音色,能够深刻表达剧情中的紧张和激烈情绪,尤其是在描绘涓生内心痛苦挣扎或面临重大抉择的段落中,高胡的演奏能够深入人心,引发观众的共鸣。由于板胡音色明亮、高亢,善于表现热烈奔放的曲调,因此在锡剧《涓生之路》中,板胡常用于表现欢快的场景或抒发人物内心的喜悦情感。同时,板胡也常用于地方戏曲和曲艺伴奏中,为剧情的推进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提供有力的音乐支持。吴地的南方唱腔和北方调子的有机融合,正是这种“南腔北调”的特殊化处理,使整部作品的情感更加饱满。

在锡剧《涓生之路》中,二胡的作用和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为剧情的推进和人物情感的传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还通过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为观众带来了深刻的视听体验,一名优秀的演奏员正是在风格多变的戏曲作品中勤学苦练,跟全体演员共同学习进步,体会不同角色情感,准确把握好氛围营造、故事叙述、情感表达,做好“看不见”的幕后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