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局》是2023年3月创作的一部关于女性选择与自由的原创话剧,并在南京艺术学院黄瓜园剧场进行首演,演出受到业界的一致好评。剧作一方面再现了当代女性生活的真实诉求,同时也将中年女性生活的困处展现在观众面前。该剧故事围绕一个基本的中心事件进行——苏平平是否选择离婚。《牌局》三幕戏发生的时间和空间高度集中,是典型的三一律结构,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故事情节发展主要以苏平平,她的好友杜栗、弟弟苏子瞻、儿子顾直在家中过生日为引,在宴会上苏平平提出了,在老年退休之后是否与她丈夫离婚展开情节构建,在矛盾冲突激烈的发展过程中,有机地转换到以牌局掼蛋缓和紧张的气氛,并很好地围绕这一桌纸牌游戏,在嬉笑怒骂中呈现当代中年女性现实生活的囧境,通过纸牌游戏的过程呈现了关乎人生、关乎婚姻、关乎个人选择及与他人关系的人生侧面,揭示了当下诸多的社会现象。
一、剧本、矛盾冲突与主题揭示下艺术风格和现实意义的体现
苏平平在55岁退休后生日这一天,把小十岁弟弟苏子瞻,小十二岁女性好友杜栗和儿子顾直约到家中,名曰庆生,实则为了替自己做决定,是否要与丈夫离婚。离婚只是外壳,包裹之下的是苏平平面对退休生活的恐慌。她还没那么老,仿佛还可以再开始一段新的人生,但长久的压抑把她变成了习惯的动物,甚至不知道该如何重新开始。所以,她选择用打破一段并不太值得留恋但又过得去的婚姻作为起点。剧本以此为主线,在苏平平掐掉了丈夫打来的电话之后,杜栗先是站在苏平平的立场与儿子顾直发生了较为激烈的争论,而苏平平与苏子瞻两位长辈则选择保持沉默,第一幕落。为缓和僵持不下的紧张气氛,苏子瞻提议打一局掼蛋。在这一局纸牌中,借由游戏的调剂,各人短暂地将关注焦点放在牌局的走向上。在看似谈论牌局的对话中,苏子瞻总结出掼蛋的特点:变化,取舍与牺牲,而这三点也恰恰也是消解苏平平退休焦虑的锦囊。因为顾直与苏子瞻的顾虑重重,加之杜栗的杀伐果敢,苏平平与杜栗轻轻松松赢了第一局。正巧煲的汤好了,四人撤了牌桌准备吃晚饭,第二幕落。饭后三人为苏平平拿来蛋糕过了生日,各人也都喝了点酒,在苏平平再次掐掉丈夫打来的电话之后,她首次当着晚辈的面吐露自己不是作为母亲或长姐,只是单单作为一个人的脆弱与煎熬。她视离婚为回归自己的第一步,弟弟与儿子听后大受触动,表示愿意开始理解苏平平离婚的想法。但二人不认为寻找自我价值必须以离婚为代价,仍然希望苏平平能够与丈夫共同做些努力之后再做定论。最后杜栗提议不如再打一局掼蛋,以牌局结果决定婚姻的去留,如此荒诞的提议在此刻酒兴高至之时,竟得到了苏平平苏子瞻的一致同意。在四人热烈激昂的敬酒声中,第三幕落。
剧作以围绕主人公苏平平寻求释放、寻找自我价值为核心构建矛盾冲突,各个人物为他们目前压抑的状态相互矛盾,最终寻求一种释然而凝结在一起。通过核心矛盾冲突的不断展现最后都指向一个核心思想——破,集中体现在,掼蛋纸牌游戏中“打破”的精神,人也应当“破而后立”,应该积极迎接人生又一个新的开始。纸牌掼蛋对于变化、取舍与牺牲的因势利导,也成了剧中主角走出中年困惑的暗喻:一成不变必输,想得太多难赢。
剧作以“牌局”(一种起源于江苏,流行于江浙皖的扑克牌游戏)为题,实则是以两次聊天、两场牌局为载体,围绕一位刚退休的中年女性对于自我价值的寻找展开了一场喜泪参半的多面剖析。剧目主旨其一,取纸牌掼蛋技巧中“打破”的精神,呼应中年女性在面对人到中年的迷茫与压抑时,也应当“破而后立”,积极迎接人生又一个新的开始。其二,纸牌掼蛋中对于变化、取舍与牺牲的因势利导,也成了剧中主角走出中年困惑的暗喻:一成不变必输,想得太多难赢。
《牌局》是一部当代现实主义轻喜剧,在嬉笑怒骂中呈现出当代中年女性现实生活的囧境。文学方面,人物语言以诙谐为主,以平衡话题带来的严肃性。其中,根据不同人物性格,会使用不同风格的歇后语、俗语、古诗词等作为台词,以增添剧目的传统文化底蕴与语言活力;在个别处植入流行句式,以丰富表演的临场互动性;戏剧性方面,开门见山地揭示中年女性角色苏平平在退休之后要离婚这一故事主线,省略生活化的拖沓枝蔓,将几位主角就离婚引起的矛盾迅速而紧凑地推出,抓住观众对于剧情发展的好奇心。然而最后婚究竟离没离留为开放式结局,作为观众戏后思考的起点;人物个性化方面,通过细节设定、行为安排与语言特色,塑造出迷失自我的中年女性,内向避世的中青年男性,固执自我的青年男性与自由洒脱的青年女性四个角色。除了青年女性杜栗自始至终保持一个超脱的“局外人”状态,另外三位主角在前两幕与后幕中都经历了不同程度地从压抑到释放的戏剧化过程,通过他们在一出戏的时间里实现这样重大的性格转变,集中而浓缩地传递出剧作的核心思想——破而后立。
该剧的主人公苏平平,是一个时代女性的缩影,随波逐流经历时代的浪潮与变迁,第一次觉醒,对自我价值实现重新恒定的思考。在过去,男人为女人提供生活来源,女人就在家里相夫教子,女人唯一的生存来源在于结婚。在经历了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男女开始有了平等的观念之后,女性开始拥有独立的挣钱能力和收入,便多了更多选择,加之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网络、数字时代到来,信息多渠道发展,导致当代女性从生存角度向生活角度转变。这个时代某些女性共有特点的现象也在她的身上体现。她为了婚姻、为了家庭放弃了个人追求,到头来发现这一切并不是她所期望的样子,在婚姻中迷失了自我、丢失了灵魂,也失去了热情。苏平平明白退休后,意味着她要更多地回到婚姻生活中去,她对退休后的生活产生了恐慌,促使苏平平渴望走出这样的困境,是当代中年女性现实生活的囧境。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戏让女性更自由,反映女性现状、家庭生活的矛盾,使观众受到感染、得到启示,最后通过它的艺术价值在于唤醒人们美的体验,在美的体验中去感同身受,启发出美的真谛,在美的真谛中去陶冶自我的情操,不断提升自我存在的价值。这就是我们创作《牌局》的现实意义。
二、舞台表演与整体性的呈现
全剧重点突出演员现实主义表演内核,以诙谐为主转接平衡话题带来的严肃性。演员表演要以刻画典型人物和典型形象为重心,着重体现每个人物形象的思想内核和性格特征,唤起观众观剧共鸣。加之,演员体验与体现之间的矛盾关系是剧中每位演员都应不断衡定其比例的关键环节。体验多沉闷;体现多浮夸,要重点把握表演的分寸感。全剧现实主义的艺术真实要居于表演创作的首位,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是真实、具有鲜活个性的艺术形象。真实要客观且公正地诠释角色,经过大量事实证据,梳理和体验角色应有的基调和气息。演员在面对各自角色的时候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去将自我融于角色形象中,在角色中找到自我,在自我中完善角色。舞台上的角色都是具有鲜活个性的艺术典型,典型化的形象性格特征是演员体现角色的重要方面。
演员服装和化妆设计是帮助演员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服装帮助演员找到人物感觉,并通过可感的体验去真实体现角色的外部形态。化妆要重点突出角色的年龄感和时代感,突出人物性格特点,其文化、家庭、职业等一系列的表达符号。根据角色的典型性格气质,以及他所代表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进行合理的揭示。演员的着装可以通过特定的面料和穿着突出角色性格中的主要内容。服装设计要基于现实生活的真实与可信。如苏平平与苏子瞻(弟弟)服装色彩要与年龄相统一,带有“褪色”感,以不张扬不显眼、中性为主要特点,服装材质上以柔软为主,侧面体现年长一辈在岁月的磨砺中失去了原有的色彩与棱角;年轻一辈,色彩鲜明,材质要硬朗,超脱于众人的“局外人”杜栗(苏平平好友),色彩有区别于众人,但又以衬托主人公苏平平为主;作为另一位年青一代的代表顾直(儿子),色彩与杜栗形成对比,反映了两人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人物性格。化妆通过特定的手段突出角色性格中的主要内容,化妆和服装要和谐统一,达到角色在同一空间中的真实、可信。
整部剧的舞台呈现形式以现实主义的演剧形式为标准,演出的总体节奏与气氛以轻松诙谐为主,其严肃性的话题潜藏在诙谐之下。舞台创作各部门要求从生活的真实再现艺术的美感,致力于舞台上构建逼真的生活幻觉。
剧作的整体风格样式决定了它在舞台上的表现形式,舞台美术设计是一部戏最直观的呈现。所以,舞台整体区域要进行严格划分,突出主场戏区域,集中表现主要矛盾冲突的戏剧核心部分,场景转换要流畅、自然,有助于演员创造角色形象的真实空间构建。舞台的背景色彩构建要与剧中人物生活相符,可以有机融入抽象、概括的素材形式、凸显其艺术真实处理,并形成整体创作和谐统一的舞台美术创作风格。同时,舞台美术设计要注重现实生活中典型元素的典型设计,如运用大写意的特殊元素象征剧作主题的有力揭示,以其凸显演出创作的现实意义和呼召价值;舞台灯光布局要细腻而大胆,做到现实空间与艺术空间的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要在细节中勾勒出现实的时空空间,也要通过具体的氛围设计勾勒出主要人物的心理空间。灯光设计要在现实的时空细节中窥见人物心理演变过程,反之,又要在人物心理时空折射出现实空间的存在。剧目演出中的灯光设计是体现作品风格的点睛环节,对于演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剧首先要以区域性合理布光为主,对场与场进行合理的转化,主要对时空的艺术真实进行渲染,要依托区域光及定点光,进行重点场面演出氛围变化的有效揭示,并对剧中人物的心理变化节点重点勾勒;舞台道具设计要根据剧情,秉承符合剧情发展需要的设计理念。设计以还原现实生活为主要创作基点,可以进行相应的个性处理,使某些道具具有一定的现实象征意味、能够辅助、推动演员表演的核心要求。
音乐与音响在《牌局》整部剧中起到揭示主题思想、烘托演出氛围和表达抒发人物情感生活的特殊作用。它具有极强的象征意味,每段音乐的编创都要与规定情境和人物内心生活紧密相连;音响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找到可以推动剧情发展、推动矛盾冲突深化的部分,并以特殊的手段贴合音响设计。例如对于环境音的运用,一方面可以展现演出时空的真实感,另一方面又能对揭示人物内心变化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本文为2021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融媒体传播时代中国电视剧本色与性格化表演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021SJZDA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