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第三届)颁奖典礼在南京举行,我为无锡市锡剧院新创作的锡剧《聊斋·紫尾》幸在其列。继越剧《金粉世家》、锡剧《红豆》后,蝉联三届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优秀剧目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导演奖”“最佳表演奖”“最佳舞美设计奖”等奖项大满贯。
一直以来,提及小剧场戏曲创作,我的心底总是涌动着别样的情愫。自2014年至今,十年时光,我共独立编剧上演10部小剧场戏曲作品。其间,通过参加当代小剧场戏曲节、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江苏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深圳南山戏剧节、大凉山国际戏剧节、英国爱丁堡艺术节等戏剧展演,我见证了国内小剧场戏曲创作的全面兴起;同时,这些不同剧种、题材、风格的小剧场戏曲实践,也见证了我在戏曲创作之路上的成长。
我自小喜爱读杂书、写文章。高中,结合兴趣所在,我选择了“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起初,多接触话剧、影视领域,在全国艺术院校专业考试中取得14张合格证。后来,一次午休,无意中将《全国艺术院校历年专业考题集锦》碰落在地。捡起翻开的那一页正是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的招生试题,赫然其上《桃花扇·余韵》中的《哀江南》选段。喜爱古典文学的我,当即被那些意境悠长的唱词吸引,决定报考国戏戏文系。父母闻知,托请北京友人在冰雪时节驱车数小时到国戏梨园书店,购得《中国戏曲史》等教材寄到南京。那几个月,我日以继夜地看书观戏,夜深人静之时,意犹未尽地躺在床上,有一丝疲惫,转瞬又被无限的幸福欢愉感包裹。
2012年,高考结束,我被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专业录取。开学当天,所有新生在大剧场观摩了京剧《大破铜网阵》。若说在迈入国戏校门之前,我选择本专业多是出于对戏曲文学的钟情,那么当感受到现场舞台演出的魅力后,我也由衷喜爱上戏曲表演艺术。当时的我,在心里暗暗想着,若是何时,我编剧的作品能搬上舞台,该有多好。大学校园生活,我几乎在上课、看剧、采风、写戏中度过。那时每日浸在北京的各大剧场和学校图书馆,早上迎着晨曦出门,夜里回宿舍的路上偶一抬首,月光相随身侧,倒也并不寂寞。
国戏校园里的剧目创作实践氛围向来热烈,本科阶段有“12.9”戏曲节,硕士阶段有“研究生跨系部联合创作剧目”等孵化平台。又恰逢彼时北京的小T28g8lGVWZB7zoNAMTIHXGI/GRkAqhNP3R5cNFEnAqs=剧场戏曲创作环境逐渐兴起,2013年,我编剧的小剧场昆剧《忘川》入选北京第二届优秀戏剧新作展,跟随北京剧协赴青海采风。2014年,《忘川》于中国戏曲学院第二十一届“12.9”戏曲节展演,获评委会大奖、优秀剧目奖、最佳编剧奖等,2015年,参加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民族艺术进校园活动,赴北京高校演出,并于《新剧本》杂志发表。
诚如每个年轻编剧在创作之路上的不同时间节点,都有对自己意义非凡的剧目,《忘川》对我开启戏曲剧本创作有着重要影响。该剧最初的构思来源于大二写作课上,刘东咏老师分享的一句话“是否月老和孟婆曾是一对恋人,一个为世人牵了红线,一个为世人断了红尘”,短短三行字,引人无限遐思,于是我设置月老与孟婆、纣王与妲己两组人物,编写了一段传奇。犹记那年学校孵化剧目的经费只有几千元,剧组的主创都20岁上下,皆是来自戏文系、导演系、音乐系、舞美系、表演系的在校生。那时,白天大家各自上课,晚上聚在排练厅通宵达旦,为了节省制作成本,舞美设计买来白纱,用水墨在其上绘制出忘川河、奈何桥、三生石的形态,服装造型设计更是在网上买来便宜的道具,亲手制作。时隔十年,当初的小伙伴们都进入而立之年,在各自的领域中冉冉升腾,但每相聚时,回想起那段欢乐充实的年少岁月,依旧眉目如星、光影璀璨。
2017年,中国戏曲学院首届“研究生跨系部联合创作剧目”启动,在我的研究生导师颜全毅教授、研究生部刘婧老师、王扬老师等支持下,我编剧的小剧场昆剧《画狐》及大型豫剧《鱼玄机》入选。《画狐》的灵感来源于古典小说《聊斋志异·画皮》,讲述:子虚郡画痴书生煮鹤生盼画鬼狐,人狐错位、真假之间,牵引出两段跨越多年的传奇之事……2018年5月,《画狐》在国戏首演,同年入选“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2018年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暨青年艺术创想周”展演,剧本纳入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艺术人才培养成果运用作品。从某种程度而言,《画狐》是《忘川》的延展,也是属于那个年龄段有着玄妙飞扬想象力的自己创作的见证。
在参与校园剧目孵化平台的同时,我也开始与家乡院团联系。那是一个寒假,从有暖气的北京回到寒冷的南京,在家里被窝宅了十余日,临近年三十,忽觉不可虚度辰光,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心性,从百度上寻来江苏省昆剧院与南京市越剧团的电话,计划毛遂自荐剧本。拨通省昆的电话后,保安告知院里刚放春节假,于是我不抱希望地继续拨打了南越的电话,意料之外,被杨庆锦团长接通了。简单聊了几句,杨团约我第二日上午去羊皮巷的团址面谈。放下电话,我旋即去打印店将大学里创作的剧本逐一装订,怀着激动忐忑的心情期待太阳升起。第二日,我早早来到南京市越剧团,见到杨团时,他正一边吃着蒸饭一边工作。看我来了,他放下饭团与我聊起来,临别时,我将剧本集留下。又过了一段时间,当我几乎忘却此事,继续去北京读研时,忽然接到杨团的电话,问我是否有兴趣为南越创作“南京历史文化名人”题材小剧场剧目《僧繇》。有点蒙圈,有点意外,但没有犹豫,我欢喜地应下。因此前《忘川》《画狐》均是爱情传奇,此次的创作,我开始着意突破风格。
在翻阅大量书籍资料后,我将小剧场越剧《僧繇》的创作切入点围绕“寻溯年少初心”展开,剧目讲述:南梁时期,少年张僧繇因画龙点睛惊才之作,名满天下。转眼经年,张僧繇欲画九重天佛卷,扬其声名,却历时二十载未成。是夜,张僧繇醉饮入梦,昔日红颜知己解语、心魔子虚、“笔底之花”乌有相继走来,指出其画作不成的原因……2017年,小剧场越剧《僧繇》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菊隐剧场公演,后相继入选2018年“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第四届上海小剧场戏曲节展演、2019年江苏大剧院戏曲艺术展演、第二届中国·盐都小剧场艺术荟萃等。
《僧繇》是我第一部与专业院团合作的剧目。颇有机缘之感的是,创作过程中,在翻阅南北朝历史资料时,我被梁武帝萧衍与其所抚育的前朝皇子萧综之间的复杂情感吸引。在我看来,这则史料,既蕴含着哈姆雷特式西方悲剧特点,又透出类似赵氏孤儿的中国传统悲剧意味,非常具有戏剧性。于是,我创作了新编历史剧《台城柳》,剧名来源于唐代诗人韦庄描写南京台城景色的《台城》一诗:“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将历史更迭与人情感怀相交融。剧本完成后,获得第四届老舍青年戏剧文学奖优秀剧本奖戏曲剧本榜首,由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排演。剧目入选2018年北京市文化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第五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节开幕展演、2019年“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等,收入《2018中国戏剧年鉴》。
2018年,中国戏曲学院第二届“研究生跨系部联合创作剧目”启动,我将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改编为戏曲。在南京市越剧团与中国戏曲学院的联合打造下,越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选取不同以往改编版本的视角叙述故事。该剧首演至今,在国内外小剧场艺术节持续巡演,获第八届天津北方青年演艺展演“优秀编剧奖”“优秀剧目奖”等。剧目自坐读,到排练,再到不断调改,前前后后我看了不下几十场。而直至现在,每看一次,我的心头仍会动容,仿佛被一阵无法看见也无法触及的春雨一点一滴,渐渐染湿。爱情,从来不是新鲜的主题,却是从来不会褪色的主题。有的人曾与之错身,有的人正与之相遇,有的人终与之重逢。
2019年,我从中国戏曲学院毕业,入职于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成为一名专业戏剧编剧。也在同年,我开始创作国内首部小剧场婺剧《无名》。该剧取材于春秋时期越国三百壮士自刎赴死之史事,以百夫长、屠夫、书生三个有着不同前史的阶下囚的思想变化和行为轨迹为脉络,把英雄梦与平凡人的无常命运交织。剧本获2019年江苏省戏剧文学剧本评选一等奖,由义乌市婺剧保护传承中心排演,并入选2020年中国小剧场戏曲开幕展演、第八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等。众专家观众对小剧场婺剧《无名》的评语——“本剧聚焦历史洪流中个体命运的沉浮,是近年来戏曲舞台上少见的一出荒诞喜剧。剧本对于生命价值、伦理秩序的思索,具有极强的哲学思辨意味,文采斐然,寓意深刻,让该剧承载起了更多的人文关怀,充满着对当代戏曲舞台探索的宝贵精神”,这正是剧组主创人员所追寻的当下小剧场戏曲创作方向。
2021年起,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高度重视我省小剧场剧目创作,共同制定下发《关于推进小剧场建设的指导意见》。基于江苏良好的小剧场创作环境推动,又恰逢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我与南京市越剧团合作的第二部经典文学名著改编——小剧场越剧《金粉世家》创作启动。剧目以日渐败落的金家在遭逢倾覆大火前的最后一日为现实时间线,描写金燕西在家族凋敝之际的心理变化和其与冷清秋、白秀珠、邱惜珍三位女子的情感牵缠。剧中引入原著作者“张恨水”,将其贯穿始终,与金燕西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生际遇对应,营造戏中戏的间离感。2021年11月,小剧场越剧《金粉世家》在南京大华大戏院参加“2021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开幕演出,由南京市越剧团梅花奖获得者李晓旭主演金燕西,获最佳编剧奖、优秀剧目奖等,入选首批江苏省小剧场精品剧目、第九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等;大剧场版入选江苏艺术基金2022年度大型舞台资助项目、“戏剧中国”2021年度作品征集推选活动“戏曲类·最佳剧本”等。
同年,受无锡市锡剧院之邀,在张弘老师和罗周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创作国内首部小剧场锡剧《红豆》。剧目以红豆为情感载体,通过描写昭明太子萧统和女尼慧如的悲欢离合情感生发,彰显“无情何以修文,无爱焉能参佛”的主旨,获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第二届)最佳编剧奖、优秀剧目奖等,入选第二届全国小剧场戏剧优秀剧目展演、2023年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第十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节、江苏艺术基金2023年度资助项目、2023年江苏省小剧场演出季优秀剧目巡演、第三批江苏省小剧场精品剧目。
2024年,我与无锡市锡剧院再次合作小剧场锡剧《聊斋·紫尾》,该剧构思来源于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挖掘提炼古典作品中“狐狸”意象,并新创刻画具有代表性的书生、千金、女狐及男狐形象,书写当代人视角下的“新聊斋”故事。该剧在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第三届)中获得所有奖项后,目前已入选北京天桥艺术中心2024第二届传统焕新计划。
近期,我为丹阳市丹剧团创作的国内首部小剧场丹剧《白蛇·泪落金山》正在排练中。本剧创意来源于中国著名民间爱情故事“白蛇传”题材,讲述:1924年,雷峰塔倒塌,沉睡塔中近千年的白素贞被唤醒,前世记忆历历在目,心中不平之念难消。雷峰塔的当代守塔人小沙弥引白素贞前往电影《白蛇传》剧组,却意外与化身电影明星蔓青的青蛇、许仙的今生——剧作家忘红尘重逢。四人排练忘红尘新作的剧本,白素贞饰演青蛇、蔓青饰演白蛇、忘红尘饰演许仙、小沙弥饰演法海,在真假错位、戏中戏外之间,四人对“情”与“执念”,有了新的感悟……全剧在挖掘古典爱情传奇内核的同时,结合当代精神与关注视角,对“白蛇传”题材进行全新解读。
2014—2024年,我的20~30岁,梳理这10部小剧场戏曲创作过程中,那些似已尘封的记忆重新焕发光彩,我想与其说是回溯那一个个不同剧种、题材、风格的剧目诞生过程,不如说是回溯自己在编剧之路上的生命历程。
在我心中,我国古典戏曲恰如一座年月悠远的花园。刚踏入时,新奇地打量着前所未见的风景。随着步伐的前进,或许某天,听着园外繁华热闹的声响,会忽然觉得看惯了园中花木石鸟,甚至亭台楼阁也因经久林立,失了颜色。然而,当沉心静气,继续深入行走,终将发现这座花园里蕴藏的匠心与灵韵。若我们能站立在当代,为它添上几抹亮色,便也不负入园之机、不负满园春光了。
十年踪迹十年心,高歌行遍少年路。初时的梦想,从未走远。
(作者单位: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