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相生 传承创新

2024-10-24 00:00:00陈琴
剧影月报 2024年4期

对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而言,其传承与创新是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必然途径。通过传承,我们能确保中国戏曲艺术的稳定性与流传,进而弘扬其独特的表演艺术、传统演出内容及风格。而创新,则是中国戏曲适应时代变迁的必由之路。在创新过程中,我们必须尊重传统的历史文化知识,基于历史对表演内容进行适度的创新,探索新的表演方法,以吸引更广泛的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从而使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受众群体更加年轻化。这一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不仅为戏曲表演艺术注入现代社会的活力,同时也展现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一、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是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中常用的一种表演方法和重要原则,主要强调在进行戏剧表演的过程中,以虚拟的动作和具有代表性的道具来表现出一些现实的东西。通过虚实相生,能够使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在有限的舞台空间中展现出无限的想象世界,使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表现力和表演魅力得到提升。其次,通过虚实相生还能够使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跨越不同的时期,通过一些比喻的手法来传达出深刻的情感,让观看表演的观众能够在欣赏艺术的过程中还能够产生共鸣。最后虚实相生的运用也能够对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进行创新,帮助探索更多的表演方式。

二、花旦表演艺术

我国的戏曲表演分为生、旦、净、末、丑五种,其中“旦”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主要表现的是年轻女子的形象,以表演和唱白为主。花旦在戏剧中一般是配角,但它本身表演特色鲜明,在舞台上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这种作用是无法取代的。

在戏曲中,角色扮演不仅能够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还能够反映社会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状况。戏曲中的花旦作为最为突出的角色之一,通常被赋予温柔、柔情、贤惠等形象特点,同时也有着独立的个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戏曲中,花旦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唱腔、舞蹈、演技等方面。这些表现形式都体现了花旦所具备的艺术特质和审美价值。戏曲中的花旦不仅是演员们的一个身份,更是一种文化符号。通过对花旦的形象塑造和表现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戏曲文化的本质和发展历程。同时,也为人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性别观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总之,戏曲中的花旦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态,它不仅仅是演员们展示自己的技艺的途径,更代表着整个戏曲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对于戏曲花旦的表演需要更加注重细节把握,挖掘角色内核的精神内涵,从而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花旦有更详细的分类和名称,如何划分,如何称呼,目前都是一个模棱两可的名词。根据《中国戏曲曲艺词典》的资料,花旦的种类主要有大花旦、小花旦、泼辣旦。大花旦如《拾玉镯》戏曲中的孙玉姣角色、《花田错》戏曲角色的春兰、《鸿鸾禧》戏曲中金玉奴角色等。小花旦又被称为玩笑旦,戏曲作品《背娃入府》《双摇会》《打樱桃》等均有小花旦角色。泼辣旦如《马思远》戏曲作品中的赵玉角色,《双钉记》戏曲作品中的白金莲角色,均为戏曲花旦中泼辣旦角色。

在花旦中,还有闺门旦、玩笑旦等。花旦都需要头饰,其中片子石是花旦必用的,头饰种类繁多,用料各有不同,根据角色需要佩戴,上片子需要特殊的用具、基本手法及技巧,并利用片子改善面型及令片子牢固面部的技巧。在面部化妆方面,花旦的主要特征是妆容要鲜艳,化妆让角色看起来有种一尘不染、清新的感觉,再加上眼影和微笑的红脸,眉眼间要有一丝笑意,营造出一种娇柔可爱的气质,这种妆容可以体现花旦的青春气息。此外,在服装方面,可以选择短衣、裙子进行搭配,也可以由长裤搭配坎肩、四喜带等,利用色彩鲜艳的服饰,引起观众的注意。《春草闯堂》戏曲作品里的春草花旦角色,虽然在戏中是丫鬟身份,但实际是该戏曲作品的女主角。薛玫霆是个正义之士,救过小姐的命,而春草是小姐的心腹,她不会对CxF6u3kFfYcERmB0zG28n2UwNvOzimAft23LyXt5L+k=薛玫霆的生死置之不理。所以有了这部戏曲作品的高潮部分“闯堂”。这出戏里,春草是个勇敢的姑娘,她和吴夫人打了一架,回府权衡利害后,说服小姐认婿。由此可见,在戏剧中花旦在服饰、行为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特点,继而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因此,花旦演员必须重视对“花旦”角色的深入思考,深入理解其性格特征,才能让戏曲作品更加精彩。

在琼剧中,闺门旦大多数都是正旦,在演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唱法和唱功的要求也很高。花旦中的配角是不能抢戏的,而且要把角色的定位做好,这样才能更好地配合表演。根据整个戏剧的内容来分析人物的作用,然后再融入自己的角色中去,突出角色的感情。另外,在舞台演出时要注意情感的把握,要依据自己的人生经历,把握戏曲角色在人物细节上的表现。在演出前,必须仔细发掘角色的个性特征,把握好角色的情感。因为舞台上的每个人物,都是这部戏的一部分,哪怕只是一个小角色,只要用心去琢磨,也能在剧情发展的时候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花旦演员要把握好角色在剧中和每一幕中的“位置”,只有把角色的定位确定下来,才能更好地发挥展现角色特点,对舞台进行正确的定位,对花旦的性格特点进行细致的剖析,以突出人物的特点。

花旦的唱腔表现是戏曲艺术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花旦唱腔具有十分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花旦在表演时需要与舞蹈相结合,二者能够形成一种和谐统一的音乐氛围,通过变化音调来表现情感和演唱意境。例如,在《红楼梦》“葬花”这一戏曲中,花旦的唱腔是偏柔美的,结合戏曲旋律表现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哀怨情感;在《牡丹亭》中花旦的唱腔与《红楼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旦主要采用快板式的演唱形式,体现主人公的爱情故事。第二,花旦唱腔通常采用高亢激昂的声音进行演绎。这种声音不仅能够突出角色的性格特点,还能够增强戏剧的效果。尤其是在一些传统的戏剧曲目中,花旦往往能够通过声嘶力竭的演唱,引起观众产生情感的共鸣,这种有感染力和穿透力的唱腔让整个场景都充满强烈的气氛感。第三,戏曲花旦表演还有大量的吟唱部分,达到抒发情感的目的,使花旦单独演唱与乐器演奏相互结合,如在《白蛇传》中,花旦在唱腔中使用了许多吟咏和抒发感情的元素,如“我心已死,只愿你不离我身旁”等,这些元素为整部戏增添了许多深刻的情感色彩。

花旦最突出的艺术特色之一就是形体表演。花旦的身材大多数为纤细娇美,身姿十分流畅,总体给观众呈现一种婀娜多姿的形象。这种形体表演特色十分符合中国传统审美中对于女性形象的理解,还能够通过演唱、舞蹈等展现花旦独特的精神面貌和情感表达。例如,在《牡丹亭》剧中,女主角李清照的舞步轻盈灵动,表现出她内心深处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而在《长生殿》中,花旦们则以婉转柔美的姿态展现出她们对于爱情的向往与追求。此外,花旦的动作、言语也是形体表演的重要环节之一。戏曲花旦舞蹈动作需要连贯且具有技巧性,这样才能够突出人物性格和性感特征,这也是花旦角色的独特魅力所在。

三、戏曲表演艺术的现状

在当前社会,我国的戏曲表演艺术面临着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那就是受众群体的老龄化。这一趋势在近年来越发明显,许多戏曲表演的观众席上,老年观众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席位。这一现象并非偶然,它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和文化变迁。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年轻一代的娱乐选择日益丰富多样。他们身处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被各种新鲜事物所包围。电影、电视剧、网络视频等现代化的娱乐方式,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便捷性,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目光。相比之下,传统戏曲这种需要耐心品味、深入理解的艺术形式,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显得有些“过时”和“不接地气”。

这种趋势对于我国戏曲表演艺术的传承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然而,随着观众群体的老龄化,戏曲表演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果无法吸引年轻一代的关注和参与,那么戏曲这种艺术形式很可能会逐渐走向衰落。

因此对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进行传承与创新,已经成为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必经之路。在进行创新的过程中,需尊重传统的历史文化知识,在原有历史上对表演的内容进行一定的创新,探索一些新的表演方法,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不再使观众偏于老龄化,让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受众群体越来越年轻。最后通过对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进行传承与创新,能够让戏曲表演在现代社会中拥有许多活力,同时也展现出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当前,我国戏曲表演艺术面临市场萎缩的严峻形势。一方面,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更倾向于快速、便捷的娱乐形式,而戏曲表演艺术因其较长的演出时间和对观众注意力的高要求,使得其受众范围受限。另一方面,戏曲艺术的宣传推广力度不足,以及市场运作的不完善,也导致了观众数量的减少和市场的萎缩。此外,娱乐市场的多样化加剧了竞争压力,使得戏曲表演艺术难以吸引投资与赞助,进而影响了其发展。

对于戏曲表演艺术的传承而言,技艺的传承是首要任务。戏曲表演者需要掌握唱腔、身段、化妆、道具制作等多种传统技艺。然而,这些技艺的掌握需要长时间的学习与反复锻炼,对于当代年轻人而言,这样的学习过程显得枯燥且耗时,导致学习戏曲表演技艺的人数逐渐减少。同时,现代社会的多重压力也使年轻人难以腾出时间学习和传承这些传统技艺。此外,随着老一辈艺术家年龄的增长,传统技艺的传承面临着消失的风险。

四、戏曲表演艺术的创新

第一,重视基本功的学习。无论是戏曲还是现代电影、电视剧及网络视频的表演,基本功的扎实程度都是决定表演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戏剧表演者必须加强基本功的锻炼,严格要求自己,以确保每一个表演动作都能准确、生动地展现出来。在戏剧艺术的广阔天地中,身为一个表演者,所承载的不仅仅是舞台上的光芒与掌声,更多的是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观众的深切负责。而要在这个舞台上屹立不倒,吃苦耐劳的精神与持之以恒的耐心是不可或缺的。正如古人所言:“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不仅仅是时间的累积,更是对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声音的精雕细琢。只有经过这样的打磨,表演者在舞台上才能游刃有余,将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

第二,加强多种文化的学习。我国的戏曲表演艺术有十分久远的历史,从历史的发展中可以发现戏曲表演艺术融合了许多文化和艺术,而也正因为如此,戏剧表演艺术才能够有今天的结果。对于戏剧表演者来说,要想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就必须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艺术知识,学习其他文化的精髓。这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观众日益多样化的审美需求,更是为了推动戏曲表演艺术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具体而言,戏剧表演者可以通过阅读、观看、交流等多种方式,了解和学习其他国家与地区的戏曲表演艺术。他们可以从这些艺术中汲取灵感和营养,将其融入自己的表演中。同时,他们也可以借鉴其他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和技巧,为自己的表演增添新的元素和亮点。

当然,这种学习和借鉴并不是简单地模仿和复制,而是要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只有这样,戏曲表演艺术才能够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向前发展,不断地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

五、结语

在推动戏曲表演艺术的创新进程中,首要任务是确保对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的妥善传承。传承是创新的基础,只有在深刻理解并继承传统精髓之后,方能有效地进行艺术创新。传承戏曲表演艺术,依赖于资深教师对学生的悉心传授。学生在向前辈学习的过程中,需保持谦逊谨慎的态度,以正确的姿态汲取知识。在遭遇难题时,更应积极向前辈请教,以深化对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的理解。

除了向前辈请教,学生亦应与同辈及后辈广泛交流,以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和表演技巧。通过交流与碰撞,可能激发出新的思考,为戏曲表演艺术的创新提供动力。这一过程旨在实现戏曲表演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并行,为传统艺术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单位:昆山市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