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诫友
1921年1月28日,毛泽东致信彭璜,论及个人修治时直陈彭璜缺点:“吾兄高志有勇,体力坚强,朋辈中所少。而有数缺点。一、言语欠爽快,态度欠明决,谦恭过多而真面过少。二、感情及意气用事而理智无权。三、时起猜疑,又不愿明释。四、观察批判,一以主观的而少客观的。五、略有不服善之处。六、略有虚荣心。七、略有骄气。八、少自省,明于责人而暗于责己。九、少条理而多大言。十、自视过高,看事过易。”他又自省道:“兄之缺点,弟观察未必得当。然除一、三两条及第五条弟自信所犯不多外,其余弟一概都有。”
韩荆州就在工农兵中
延安时期,有作家感到在延安没有受到更大的重视,借用李白的诗句“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表达怀才不遇,不满延安没有知人善任的韩荆州。1942年5月,在毛泽东主持的延安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朱德就此批评道:“你到哪里去找韩荆州?在我们这个时代,韩荆州就在工农兵当中,只有到工农兵群众中去,才能结识许许多多的韩荆州。”
工人怀疑我到底搞什么名堂
安源大罢工胜利后,1923年8月16日,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换届改选,刘少奇当选俱乐部总主任。
刘少奇后来回忆:“工人选我当俱乐部总主任,要给我200元银洋一个月。当时我只要15元钱生活费就够了。工人对这件事还有议论。有的说一不图名,二不图利,是不是因为钱少了,还要给我增加100元。我还是不能要,工人就怀疑我到底搞什么名堂。以后就召开党内外积极分子会议,给他们讲清道理。我们搞革命是为了要解放全中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搞共产主义。道理讲清了,工人才相信我们。”
董必武出国7个月,省下2000多美元
湖北红安县博物馆内,珍藏有一份董必武“赴旧金山会议收支账目”的记账单。这份账单记录了1945年4月12日至11月20日,董必武在美国停留7个多月的时间里,与随行人员章汉夫、陈家康的生活费用和从事其他活动的开支明细。
1945年春,董必武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到旧金山出席创建联合国的大会,有一笔可观的置装、生活和交际费用。对于这笔费用,他是这样使用的:一、服装费。当时董必武出国所穿的西服是在重庆购买的,很不合身,不适合出席联合国大会这样的国际会议活动。到达纽约的第二天,他就拜托华侨日报社的同志帮他选购。他说,他们了解我们这些人节约惯了,不会买华贵的。结果,仅花了25美元买了一套西服,董必武穿着它出席联合国大会和其他外交活动。仅此一项,便将1300美元的服装费节约下1275美元。二、生活费和交际费。董必武从不到大餐馆用餐,而是到华人街的小餐馆,或者购买食物回住处吃用,由此共节约下1240美元生活费和200美元交际费。
董必武用省吃俭用留下的2000多美元,加上华侨的部分捐款,购买了新华日报社急需的印刷机、打字机等物品。
深入下去,帮助工人做事
1921年11月,赵世炎到了华工最多的法国北部地区,和在那里打扫战场的华工一起劳动,一起生活,生活十分艰苦。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给华工们读报、讲演,揭露北洋政府的罪恶,并制订出教育计划,向华工讲解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道理,以提高他们的阶级觉悟。法国北方的这段艰苦生活,使赵世炎对工人阶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后来,他在回忆这段生活时说:“对工人,只要你能深入下去,和他们共同生活,帮助他们做事,体贴他们,一旦他们相信了你,心肝都可以挖给你。”
海堤是否修筑,应从政治影响上决定
在苏北抗日根据地的阜宁县东部有一道海堤,由于年代久远,已失去防堵海潮的作用。1939年秋,海啸来势凶猛,潮若沙崩,堤如沙泻,人畜、房屋被卷走无数。国民党江苏省政府拨款修筑海堤,但几经官员克扣,所修海堤既低矮又不结实,在1940年8月1日海啸中崩决,当地群众受灾严重,许多灾民流离失所。
1941年2月,阜宁县参议会上,士绅议员再次提出修堤议案,中共华中局指示强调:“海堤是否修筑,应从政治影响上决定,经济费用的估计,只有占次要的位置。”经反复辩论,“决定政府以盐税作抵发行公债,由政府偿还,不由人民担负而通过修堤案”。海堤工程在5月15日开工,7月31日全线竣工。大堤竣工的第二天,海啸就呼啸而至,水位比1939年的海啸水位高20厘米,时间延长20分钟。但新的海堤高大坚实,屡经冲击,屹然不动。“于是滨海农民、盐民、渔民,万户欢腾,讴歌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陈(毅)军长、刘(少奇)政委、黄(克诚)师长、田(守尧)旅长、宋县长的功德。”这件事对争取苏北士绅和人民群众产生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