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生,1949年出生,四川通江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退休教授。执教30多年来,他为国家和军队培养出多名专家、学者,在军事教育战线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身戎装在身,一生职责在心。2012年退休后,刘晓生在贵州山区创办“坝坝英语班”,义务辅导山区的孩子们学习英语,用实际行动践行军人和教师的使命。他始终怀揣为国尽忠、为国尽职、为国育才的初心,热情地奔跑在育人路上。
行军路上出生
刘晓生出生在红色家庭。父亲刘树远13岁参加红军,母亲17岁上了太行山,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他们戎马半生,为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事业不懈奋斗。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西南还未解放。为掩护第二野战军主力由湘西入川,尽快解放大西南,贺龙率领解放军第十八兵团在秦岭地区牵制国民党军胡宗南集团。
11月下旬,刘晓生的父母跟随第十八兵团由陕南进入四川。父亲在前面打仗,母亲怀着刘晓生跟着家属队走在后面。一个月后,刘晓生出生在行军途中。由于条件艰苦,母亲拿了一条破被子把他包住后,继续行军。
刘晓生从小耳濡目染,特别喜欢听父母讲述战争年代的故事。父亲刘树远曾是红四方面军总部警卫营战士。1935年,16岁的刘树远跟着朱德参加了长征。翻越雪山时,当地藏族同胞劝阻说:“去不得呀,大部分人进去,就再也出不来了。”刘树远没有被吓倒,勇敢地跟随大部队翻过了雪山。他跟着部队南征北战,重庆解放后留在重庆,继续为国家和军队的发展披肝沥胆、艰苦奋斗。
刘树远晚年身体不好,一度靠吸氧维持生命。刘晓生曾心疼地问父亲:“你这般不要命地工作,到底为了啥?”父亲在病床上挣扎起来告诉他:“我们爬雪山、过草地,当年倒下那么多人,他们又是为了啥?战争年代牺牲了那么多战友,他们又是图个啥?”
1978年,刘树远病危抢救,医生就“是否同意接受高风险性手术”询问意见时,身体极度虚弱的他断断续续地说:“我是共产党员,请组织替我决定。”三天后,刘树远离世,这句话成为他的遗言。
几十年来,父亲的话始终震撼着刘晓生,“他临终都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父亲成为了刘晓生一辈子的榜样。
矢志从军报国
刘晓生从小就怀揣从军报国的梦想。长大后,他追随父亲的脚步,追寻父辈的信仰,砥砺前行。
刘晓生中学毕业于重庆外国语学校。1970年7月,部队特招外语专业人才。由于英语成绩优秀,刘晓生被选中,入伍至原成都军区某部,如愿穿上和父亲一样的绿色军装。
入伍后,刘晓生被安排到作战部队锻炼。在基层连队近一年的摔打磨炼让他脱胎换骨,真正实现了从地方青年到革命军人的转变,深刻领会了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
从作战部队回到原成都军区后,刘晓生又被部队选送到四川大学进修。学成归来后,他成为成都军区某部训练大队一名英语老师,正式开启了为人师表的教学生涯。1979年,部队医学院校急需外语人才,刘晓生被调入第三军医大学(今陆军军医大学)任教,成为奋战在军校教育岗位上的一名教员。
三尺讲台,刘晓生一站就是30多年,如今已是桃李满天下。有的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有的成为将军,还有许多成为专家、教授……在各自领域为国家和军队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自己的军旅生涯中能看到教过的学生不断进步、成长、成才,这是我毕生的追求,也是我莫大的幸福。”刘晓生自豪地说。
用余晖点燃希望之火
1999年,刘晓生正式从教书育人的岗位上退休。作为沙坪坝区军休中心的军休干部,他继续发挥余热,奋战在教育一线。
退休后,刘晓生喜欢去革命老区,重温峥嵘岁月。他常去位于遵义、桐梓两地交界处的娄山关,这里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1935年2月,红军攻下娄山关,取得了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每次到娄山关,刘晓生总会想起父母的革命岁月。娄山关石壁上“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诗句,更是时时激励他奋勇前行。
2012年,刘晓生在桐梓的山区避暑时,偶然听到村民家孩子不标准甚至是错误的英语口语。当了大半辈子英语老师的他皱起了眉头,深感担忧:“我觉得不行,自己必须做点什么。”
自那天起,刘晓生决定发挥余热,义务辅导山区孩子学习英语。在刘晓生居住的农家院坝里,他和孩子们以矮墙为桌,以地为凳,开启了简易的“坝坝课堂”。随着听课学生越来越多,一些家长把自家的院坝和打米房腾出来作教学场地,并筹钱添了黑板、桌凳等教学工具。
“坝坝课堂”既有小学生、初中生,也有高中生。为提高教学质量,刘晓生专门制订了各阶段的教学方案:每周一、三、五辅导小学生,二、四、六辅导中学生,晚上给高中生补习。他只在周日休息一天,教学强度比退休前在军校上课时还大。
每年暑期,刘晓生都会来山区辅导孩子们学英语。夏日,他身穿军绿色的部队短袖体能训练服给孩子们拼读单词的授课情景,成为孩子们暑假的难忘记忆。
刘晓生用赤诚的心为山区孩子点燃了梦想的火种。在他的帮助下,有的孩子英语成绩提高了,去到了更广阔的天地,这让他高兴不已。10余年间,“坝坝课堂”迎来了120余名学生,其中有10人进入了大学。
回望在桐梓度过的一个个夏天,刘晓生说:“看到孩子们一步一步成长起来,改变了人生轨迹,我很欣慰。我既是一名军人,也是一名教师,是军队造就了我。我要勇于担当,这是我作为一个老兵、一名老师的责任,也是我的光荣。”
编辑/娄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