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必武(1886~1975),湖北红安人。他自幼目睹国家日益衰败、人民饱受压迫,少年时就立志救国救民。
1911年10月,他得知武昌起义的消息后,毅然投身革命洪流。然而,辛亥革命的成果很快被袁世凯窃取。在失望和悲愤之余,他重新走上了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
1914年,董必武考入日本东京私立日本大学学习法律,并在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积极参加反袁斗争和护法运动。即便因此两度入狱,他仍“以谋民族和个人幸福为心”,抱定“做得一分是一分”的决心,为重新改造中国而奋斗。
1918年,在得知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后,董必武积极探询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情况,探索新的革命方法和道路。1919年5月18日,为声援五四爱国运动,董必武向全国发出通电,称:“现值外交失败,国内和会忽告停顿,致对外益陷穷境……是岂国民希望和平之初心所及料。”这是目前有史可查、中国共产党人首次使用“初心”的记录。
1921年中共一大期间,与会代表在讨论如何对待其他党派时发生了激烈争论。董必武主张“在行动上与其他党派合作,反对共同的敌人”;为了打倒共同敌人,应该“对其他革命党派一面在思想上进行批判,一面在行动上实行联合”。这些主张无疑具有统一战线性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董必武参与建立和发展湖北省党组织,任中共武汉区执委会委员和湖北区执委会委员。
全民族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董必武临危受命,担任中LmabbNJyHcxNaETjhTI82w==共中央南方局主要领导人之一和南方局统战工作的具体负责人。他常驻重庆,结庐红岩,忠实贯彻中央制定的全民族抗战路线,坚决执行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原则。
1945年4月至6月,董必武作为中共代表,出席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联合国制宪会议。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亮相重要国际政治舞台。参会之余,他积极把中国共产党“宣传出去”,广泛与侨胞和美国朋友接触,把他们“争取过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董必武历任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政务院副总理,政务院政法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
1975年,董必武在北京逝世。叶剑英在追悼会上说:“董必武同志真正做到了一辈子做好事,不愧为无限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编辑/王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