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人》杂志与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内在逻辑与现实启示

2024-10-24 00:00:00刘成喆
传媒 2024年19期

摘要:创立于延安时期的唯一党内刊物《共产党人》,以其独特的定位、明确的主旨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共产党人》为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提供了思想保证和实践保证,承载了丰厚的思想成果。《共产党人》刊发的经典文献和重要文章具有重要的启示精神:一是“打铁必须自身硬”,应深入贯彻党的政治路线;二是时刻保持思想清醒,坚决落实党的建设精神;三是“党媒必须姓党”,坚持党办党建刊物。

关键词:《共产党人》 党的建设 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 党刊

1939年10月,中国共产党于延安创办的《共产党人》是彼时党内唯一的中央理论刊物。至1941年,该刊共计发行19期,发表文章196篇。《共产党人》在党内享有较高声誉,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在中国的落地发展。《共产党人》发表的内容既有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也有我党重要领导人关于党建的重要文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立足于中国社会实践、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启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理论成果。《共产党人》刊发的经典文献和重要文章,兼顾了政治导向和问题导向,推动了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的有机融合。通过探寻《共产党人》与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内在逻辑与现实启示,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卓识,为当代党媒的工作提供借鉴。

一、《共产党人》推动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进程的内在逻辑

《共产党人》作为延安时期我党的唯一党刊,为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传播保证和党建实践保证。无论是在发展向度还是在实践向度上,都具备紧密的内在逻辑。

1.发展向度:《共产党人》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逻辑使然。在党建理论发展向度上,《共产党人》的创立顺应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历史逻辑,在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传播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回顾历史,多位共产国际的重要领导人都强调了党媒在意识形态上的引领作用和传播作用。终其一生,马克思都十分重视报刊的思想传播作用,在《莱茵报》等报纸上刊发了大量文章寻求无产阶级解放路径,传播无产阶级思想,为共产党的建立奠定思想基石。恩格斯曾明确指出政治性是报刊的固有属性的观点,认为主张放弃政治的一切报纸都在从事政治。列宁也曾提出为了建设党的组织,我们需要报纸的重要观点。以上共产国际重要领导人的思想观点都充分例证了在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发展过程中,党媒承担的传播使命。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继承与弘扬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实践过程中的重要经验,在我党的成立、发展与建设中都加强了党媒的传播作用。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后,先后创办了《红旗》《新中华报》《向导》等党媒。以中央辐射地方,推动党的路线宣传、传达党的方针政策。与此同时,地方党组织也创办了地方性的党媒,在基层推动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传播和深入发展。《共产党人》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发展使然。

2.实践向度:《共产党人》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逻辑必然。在党建实践向度上,《共产党人》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逻辑必然。首先,毛泽东在抗日战争初期指出我党自身存在一系列的严重现实问题,认为需要创办专门的党建理论刊物来提升党建工作的指导性、应用性和示范性。《共产党人》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基本原理,并与中国共产党党建工作有机融合。其次,《共产党人》的创立能够有效地传达和落实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现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历史知识的不断学习。在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指导下,结合我党的实际发展情况,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贯彻党的精神、提升党员内部的政治水平、思想素养和历史修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贯彻落实党的领导。最后,《共产党人》的创立能够系统化地总结我党在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增强党员的党性教育。《共产党人》不断在文章中系统性地总结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历史中和党建中发生的重要错误和历史教训,探索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实践路径。《共产党人》承担了重要的革命使命,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实践必然。

二、《共产党人》承载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思想成果

立足现实,延安时期的《共产党人》刊载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党建著作和我党重要领导人的党建重要文章,能够将先进的思想理论与中国共产党的党建经验有机地转化为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思想成果。

1.开辟专栏:翻译和阐释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及其实践经验。翻译和阐释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是《共产党人》理论传播和中国化的基本保证。为加速党员干部的思想落地,《共产党人》专门开辟专栏,发表文章加强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建设,为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提供了思想保证。《共产党人》还拥有一大批优秀作者,如毛泽东、朱德、刘少奇、陈云等,在《共产党人》刊物上发表了宣传、介绍、解释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章,切实起到了马克思主义在全体党员干部中深度传播的作用。在党建理论方面,发表于第六期《共产党人》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参考书目》一文,重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基本构架,为提升党员的马列主义理论素养、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在实践经验方面,发表于第十七期《共产党人》的《布尔塞维克宣传的领导经验》一文,阐释了联共(布)乌克兰中央委员会在党的建设和宣传教育过程中的几点经验,为我党提升党性教育、提升党员知识水平等实践工作提供了实践支撑。《共产党人》翻译和阐释的大量文献,增强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符合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理论需求和实践需求。

2.深化发展:提升和增强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传播质量。《共产党人》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素养建设,不断发表文章鼓励党员夯实自身理论基础,以全新理论体系提升和增强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传播质量。第十七期《共产党人》刊发了《提高干部学习的质量——纪念五五学习节》一文,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张闻天明确提出了当前共产党员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养成不断学习和独立阅读的习惯,依据自身水平增进知识,有效提升自身马列主义素养。在第十六期《共产党人》中,刊发了《论布尔塞维克的教育家》一文,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张如心首次提出“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的概念,认为它是“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典型的结晶体”,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具体化和落地化。在党员自觉主动学习和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的引导下,《共产党人》在刊发党内优秀稿件方面所做的工作,抓住了工作的关键和要害,有效提升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传播水平,增强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传播质量。

3.示范引领:树立和塑造马克思主义党建实践模范。《共产党人》彰显模范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推动党媒创新发展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共产党人》设立了“通讯”栏目,树立和塑造马克思主义党建实践模范。在第二期《共产党人》中,刊发了《介绍新四军的一个模范支部》一文,重点介绍了新四军的六连支部在政治学习、教育计划制定、政治思想传播等各方面的模范事迹,传播了该支部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宝贵经验。第六期《共产党人》刊发了《十六个月没有发生逃亡的模范支部》一文。其中,以留守兵团七团第八连支部为范例,展示了党支部如何严抓政治教育、认清革命责任、坚定革命信念,从一个发生人员逃亡的支部转为先进的、模范的支部的过程。《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内容升华并将其转化为现实具象,以模范典型彰显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三、《共产党人》与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现实启示

回顾历史,《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传播作用和助力作用。《共产党人》为当代党媒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现实启示,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提供内容保障、思想保障和党性保障。

1.打铁必须自身硬:深入贯彻党的政治路线。延安时期,《共产党人》响应了中国共产党“不是一般党报所能胜任的,必须有专门的党报”的决定,作为唯一的党建刊物,深入贯彻党的政治路线,增强党的建设。在刊发于《共产党人》第四期的《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第一章中国社会)》和刊发于第五期的《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第二章中国革命)》中,毛泽东同志重点解释了中国社会的发展特点,并阐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必要性。以上两篇文章最终被收录到《毛泽东选集》中,在实质上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政治路线,以及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正确处理党的政治路线,就要使党更加布尔什维克化”的核心思想。《共产党人》坚持党的领导,在刊发的多篇刊物中深入贯彻党的政治路线,以优质的思想内容载体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在中国的现实应用。在当代,党媒应学习《共产党人》的办刊原则,打铁必须自身硬,将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开展研究和创新,强化自身的党性和思想水平;以党媒的传播优势来加强党的宣传思想,助力党的建设工作,积极传播思想、增进共识、凝聚力量,坚持党的领导,深入解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媒应凝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家名家,在党的舆论宣传阵地上创作出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好作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提供内容保障。

2.时刻保持思想清醒:坚决落实党的建设精神。《共产党人》刊发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和我党重要领导人的党建重要文章。既提供了宏观层面的党建理论指导,又树立了微观层面的党建实践示范典型。全部工作开展都围绕着“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指示。在内容选题上,时刻保持思想清醒,坚决落实党的建设精神,积极推动时政性、前沿性、理论性、研究性问题的普及和传播,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刊发于《共产党人》第十八期的《没有调查者没有发言权》一文中,毛泽东同志重点指出部分党员干部在开展工作时,缺乏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的办事精神和求真、热忱的办事态度,导致在指导工作时偏离了正确方向。该文章针砭时弊,一针见血地突出了我党在思想建设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语言风格朴实庄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党员干部在《共产党人》文献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深入了解党中央关于党建的核心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与现实工作有机结合,更好地贯彻落实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发展目标。在当代,党媒应学习《共产党人》的办刊策略,明确新时期党建工作的工作重点,确定党建工作的新方向,深入宣传阐释党的新理论,深入回答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主要问题。与此同时,党媒应以求实创新为动力,积极进行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时刻保持思想清醒,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以科学理论、制度和方法坚决落实党的建设精神,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提供思想保障。

3.党媒必须姓党:坚持党办党建刊物。新闻舆论工作要做到“党媒姓党”,必须把党的意志、党的主张作为媒体的意志和主张。延安时期,《共产党人》的各项工作开展全部由党员干部负责,刊物文字全部由党内同志撰写,深入贯彻了“党媒姓党”的核心策略。作为党内刊物,《共产党人》刊发了大量关于党的机密文件和重要政治文件,具有严格保密要求。刊发于《共产党人》第十五期的《怎样保守〈共产党人〉的秘密——读者来信》一文中,要求所有党员需承担起对《共产党人》的保密义务。这也从侧面明晰了为何坚持党办党建刊物的核心精神。

综上所述,当代党媒应不断深化对思想宣传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坚守自身的党性和政治性,坚持党办党建刊物,确保党对党建刊物的核心领导。如同列宁强调的“出版物应当成为党的出版物”“党的出版物应受党的监督”,党媒应重点保持党同党员干部的血肉联系和思想联系。作为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思想成果的传播载体,党媒一要强化姓党意识,加强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思想领导;二要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组织领导。应牢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持续推动自身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提供党性保障。

(作者单位 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文系2024年度吉林省高教学会高教科研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农林类高校思政教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JGJX24D0160)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白清平,倪江纯.《共产党人》与党的组织建设的基本经验[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2(22).

[2]张荣臣.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新境界——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的百年进程[J].理论学刊,2021(01).

[3]吴宏亮.《共产党人》杂志与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02).

[4]肖贵清.毛泽东党建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开篇之作[J].毛泽东研究,2021(03).

[5]郑吉峰.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原创性贡献[J].湖南社会科学,2021(03).

【编辑: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