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党报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的价值体现与责任担当

2024-10-24 00:00:00冯译冉王前
传媒 2024年19期

摘要:重大主题报道是主流媒体围绕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重要部署、重点工作等进行的新闻宣传方式,具有较强的政治属性和鲜明的主题思想。地方党报作为参与重大主题报道的主阵地,担负着正面宣传、舆论引导的职责。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多家地方党报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的创新实践,阐释做好重大主题报道创新的必要性、深耕重大主题报道内容生产、如何推动重大主题报道创新出彩等,为地方党报提升主流舆论传播力、影响力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重大主题报道 地方党报 责任担当 媒体融合 价值体现

重大主题报道是地方党报新闻宣传报道的核心内容,既能够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也能展现媒体担当、体现媒体价值。随着多元化传播方式、轻量化信息产品的出现,主流媒体要提升新闻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要以做好重大主题报道为抓手,顺应新媒体发展规律,弘扬主流价值、传播正能量。地方党报作为主流媒体的中坚力量,如何创新性创造性做好重大主题报道,让新闻宣传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受众,形成更广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成为现阶段重要的课题。

一、做好重大主题报道,彰显地方党报价值与担当

融媒体时代,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日渐多样,对信息的需求注重体验感和个性化。地方党报如果无法满足受众要求,将逐渐丧失关注,从而失去影响力和话语权。为此,地方党报的重大主题报道不能因循守旧,必须守正创新,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媒体形象,在发展中巩固壮大地方党报的舆论引导力,彰显主流媒体的价值与担当。

1.汇聚正向价值,深度解读生动表达。地方党报具有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这些特有的优势和价值不因时间而改变。通过理念更新、形式创新、技术迭代,让重大主题报道始终引领主流价值观,成为唱响主旋律、讲好中国故事的主阵地。2024年山东省“两会”期间,大众日报围绕重大主题报道积极策划,围绕“好势头”“有干头”“有奔头”“有盼头”“走前头”等,推出系列主题评论《2023,好势头!》《2024有干头!》《稳扎稳打有奔头!》《共同奋斗有盼头!》《敢作善为走前头!》,通过大量翔实案例、真实数据、生动表达,将中国经济发展光明前景的底层逻辑讲清楚、弄明白,同时厘清思路方法,号召广大干部群众扎实奋斗。作品被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等央媒转载,全网浏览量超6600万,为提振士气、凝聚力量营造了良好氛围,与受众实现了情感连接。不难看出,虽然新媒体发展态势迅猛,主流媒体依然在权威性和专业性上保持不可撼动的地位。

2.关照受众需求,融合新闻即时性与深刻性。融媒体时代,受众在更新信息获取方式的同时,对重大主题报道的深度、专业度、体验感有了更高要求。同时,国际舆论环境依然严峻,地方党报面临多重困难与挑战,为此要清醒地看清形势,扛起责任、迎难而上。既要通过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受众阅读体验感,让重大主题报道喜闻乐见,也要找准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在新闻即时性与深刻性之间找到平衡点,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为此,地方党报要不断强化自身建设,主动探索重大主题报道创新方式,切实担负起宣传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重任,并在激烈竞争中实现长远发展。重庆日报在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中全面、深刻、及时地反映会议关键信息,如“二十大时光”栏目推出的《撸起袖子加油干 风雨无阻向前行》《报告字字句句说到了老百姓心坎上》等报道,反映重庆全市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盛况;“重报圆桌会”栏目则通过与北京参会代表的实时交流,及时深刻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表达所思所感。

3.创新传播范式,主动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地方党报重大主题报道在语言风格、呈现方式等方面形成了一套专业且严谨的流程。在新媒体冲击下,地方党报需要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在语言表达和内容呈现层面打破与受众的距离感。特别是在重大主题报道中,要不断更新传播理念,改变固有思维定式,以用户为核心,在守正中寻求创新。以新闻发布会报道为例,2023年4月12日海南省委举行“蓬勃兴起自贸港”专场新闻发布会,海南日报策划推出创意视频、海报、动图等一系列融媒体产品,对发布会进行全方位报道。其中,纪实剧情片《远航》以海南自贸港科研人才任佳为人物原型,讲述了他在海南带领团队研制自主研发新型半潜式无人艇的故事。该作品获得人民日报客户端、学习强国等平台重点推荐,国内多家主流媒体纷纷转载,全网阅读量超500万次。这与以往地方党报对新闻发布会的报道模式有着明显区别,充分借鉴了新媒体传播理念,不仅展现了党报对重大主题报道的判断和把握,还是对创新重大主题报道的一次检验。

二、立足本地特色、创新叙事,让重大主题报道年轻态

地方党报做好重大主题报道的关键在于把握正确方向、找准重点、提升内容质量。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传统正面宣传与受众期待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地方党报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应实现从“有意义”向“有意思”转变,通过深入一线、深入浅出、创新叙事、立足本地特色等方式,让报道吸引更多年轻受众关注,真正实现入心入脑。

1.深入一线,让重大主题报道丰满鲜活。重大主题报道如何写得鲜活生动,是对记者能力水平的检验。深入一线采访调研,从群众中获得第一手材料,可以让报道耳目一新。2023年以来,浙江日报开设了“第一视点”专栏,其中2023年12月刊发《“莫名其妙”“无中生有”“点石成金”——义乌故事:何以勇立潮头》一文,正值改革开放45周年之际,在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义乌之后,浙江日报记者走进义乌,寻找答案。该文章为寻迹溯源、讲好习近平总书记故事的重大主题报道,在核心采访对象缺失的前提下,记者灵活应变、另辟蹊径,采用蹲点式调研采访,深入一线、广泛获取独家线索和细节。

2.深挖内涵价值,深入浅出引发受众共鸣。重大主题报道向来是新闻报道的内容富矿,需要深挖其内涵价值,选择最恰当的呈现方式予以展示。报道既要上接天线,又要下接地气,以小切口抒写大时代,引发受众共鸣。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云南日报策划推出“边疆喜事儿传北京”系列报道,通过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讲述了云南省边境线上的新活力。该系列稿件从小切口入手,深入浅出展现云南发展新变化。如《都来“有风的地方”,云南的魔力在哪里?》一文,回访了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察看鲁甸地震灾区受灾群众时曾到访过的邹体富、甘正芬一家。短短8年时间,受灾村民用勤劳的双手团结互助共建新家园,用邹体富老人的话说:“儿孙有事干,家家有钱赚,幸福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该系列融媒产品展现了“十四五”开局以来云南的发展变化,传递出云岭大地各族儿女心向北京心向党的生动画面。

3.个性化叙事,硬道理更要软表达。在移动优先的传播格局下,地方党报一味追求“黄钟大吕”,虽然头头是道,难免曲高和寡,无法顺应新媒体传播规律,传播力和引导力很难尽如人意。近年来,地方党报开始尝试创新叙事方式,多以平民视角,讲述平凡朴素的身边人、身边事,将硬道理进行软表达,彰显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时代主题。以南京报业紫金山视频为例,为喜迎党的二十大,推出“大道向前·共富体验官看振兴”大型融媒体行动,邀请高校学子化身体验官,沉浸式走进南京特色乡村,以青年人的视角记录乡村巨变,触摸时代发展脉搏。该作品采用独特拍摄手法,策划包装精彩画面,让作品轻松有趣,成为爆款精品,被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等央媒选用,全网累计播放量超5000万次。

4.立足本地特色,打造精品力作。地方党报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应突出自身优势,立足本地、凸显地域特色,巧妙呈现差异化、个性化,打造精品力作,形成专属核心竞争力。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武汉考察,时隔一年,湖北日报推出《武汉人民向总书记汇报》特刊及融媒体产品。为了做好此次重大主题报道,该报从2023年3月下旬开始策划,历经多轮商议,最终确定围绕三个方面构建特刊内容:将这一年来武汉新城的变化、武汉突破“卡脖子”技术成效显著、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取得新突破,巧妙地串联起武汉的经济发展、科创进步、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该报微信公众号推出《总书记到过的这座城,一年后有新变化!》一文,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多家媒体转载。这种突出地域特色的重大主题报道,走的是亲民路线,从形式到内容都实现了创新OBae3SqKNILy+kEjXd1/hg==突破,将宣传主题寓教于乐,形成良好的传播效果。

三、增强可读性、创新传播策略,让地方党报重大主题报道传更广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迅猛发力,新闻传播呈现出差异化、分众化的发展趋势,地方党报要紧跟时代脚步,拓展用户思维,站在用户角度思考问题、找准方向,以创新报道形式为手段、技术赋能为支撑、区域联动为特色,打造更多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精品报道,推动地方党报重大主题报道传更广。

1.创新报道形式,增强重大主题报道可读性。重大主题报道的多元化表达可以增强报道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更有利于信息传播。如通过短视频记录受访者的言行,真实还原新闻场景,可以增强报道的现实感和感染力;通过图表形式梳理关键信息,让受众一目了然、更加直观地了解新闻事实;通过直播报道可以第一时间获取事件最新进展,让报道更具时效性和立体感。在2024年山东省“两会”报道中,大众日报推出多款创意海报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生动解读。例如,《动起来!7个字带你速读山东2024年重点工作》,使用动态海ergZq47WWjOAWSNkCmjoPw==报形式,在关键字的设计中增加相应元素,“长”字中有向上箭头、“科”字中有实验试管、“民”字中有代表教育的学士帽等,融媒产品生动活泼,让人眼前一亮。该报还推出“卫星视角看山东”系列短视频,结合卫星影像清晰直观展现山东发展成就;“博物志视角读报告”系列,则按照大国重器、家乡特产、产业集群等分门别类梳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相关内容,创新打造一批高品质山东特色“明信片”,其中《把家乡“土特产”变成市场“显眼包”》还推出英文版本,丰富了海外传播。

2.技术赋能多元呈现,带来全新感官体验。融媒体时代,新媒体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重大主题报道同样需要技术赋能,实现内容多元呈现。与央媒、商业头部媒体相比,地方党报在技术研发应用、人才配置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近年来,AI、AR、VR等虚拟现实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重大主题报道,拓展了新闻场景,给受众带来沉浸式感官体验,展现了媒体融合的强大创新力。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河北日报推出《创意微视频丨120秒AR动画,看政府工作报告民生亮点》,利用AR增强现实技术制作,以沉浸式体验、虚实相融的“穿越式”场景,让受众身临其境了解政府工作报告提及的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民生红包”,让受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强化其“在场性”和体验感。报社还拓展 AI、AR新技术应用,聚焦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式现代化等重点内容,推出AI视频《看!这就是热气腾腾的中国》《这就是活力满满的河北》等;“我AI大美中国”征集活动则用AI技术赋能,邀请网友共绘中国式现代化新图景,升级创意交互形式,为网友开辟参与“两会”新渠道。

3.强化区域联动,形成传播合力。“酒香也怕巷子深”,地方党报重大主题报道在做优内容,还需要建强传播矩阵,扩大新闻产品覆盖面。要善于整合资源,通过媒体间抱团联动,形成传播合力,实现传播能效最大化。以重庆日报为例,在党的二十大报道中其推动媒体跨区域联动,与浙江、河北等地省级党报联合,共话脱贫后如何持续奋斗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与四川日报联合,以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为题共谋唱好“双城记”;旗下上游新闻与浙江中国蓝新闻、湖北长江云等多家主流新媒体联合推出接力直播《领“路”·十年》,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十年来各地如何推动道路桥梁建设。可见,地方党报有效整合各地媒体资源,协同发力,在重大主题报道中能形成“1+1>2”的传播效果。

四、结语

融媒体时代,做好重大主题报道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成功取决于如何创新应对新媒体环境的变化。地方党报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在新形势下扛起使命担当、发挥媒体价值;立足本地特色、创新叙事,让重大主题报道年轻态,吸引受众目光;以创新姿态助力重大主题报道广泛传播,提升报道的关注度和影响力,放大主流舆论声量,源源不断地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紧密团结全体人民,共谱中国式现代化的绚丽篇章。

(作者冯译冉系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石家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前系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本文系2021年度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高校基于WSR系统方法论的河北红色基因工程传承机制研究”(项目编号:HB21ZX008)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艺.融媒体时代做好重大主题报道策略探究[J].记者摇篮,2024(01).

[2]杨丽娟.重大主题报道的叙事方法和生产路径[J].中国地市报人,2023(06).

[3]陶盛爱.地方党报重大主题报道创新路径[J].中国报业,2023(23).

【编辑:王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