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平台的快速崛起,延伸了普通群众的表达空间,“猫 meme”视频作为一种创新性的叙事方式,其创作门槛低、趣味性强。本文将在巴赫金的狂欢理论视域下浅析“猫meme”视频创作表达中的狂欢特质,通过对“猫 meme”视频文本的分析,揭示出其创作表达中所体现的巴赫金狂欢理论中的全民性、仪式性以及颠覆性。
一、“猫meme”视频产生背景及迷因传播现象
“meme”是迷因的意思,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的《自私的基因》 一书中。迷因理 论的本质是模仿复制,将要素简单、不完整的迷因因子再次创造,产生新的迷因。“猫meme”视频是指创作者自行生成空间场景,利用 AI(人工智能)技术,将含有猫的图片制作成富有生动表情与肢体动作的视频片段,并配合动感的音乐和简洁的字幕说明,演绎出连贯的故事。创作者们基于同样的猫形象素材,以自己的理解和创意对原视频和素材进行加工和
创新,生成新的“猫 meme”视频进行传播,而视频平台的全民参与性则让迷因的广泛传播成为可能。
近年来,各种关于猫的视频、表情包层出不穷,与猫相关的专属词语,例如“猫奴”“铲屎官”等,体现出人类对猫的人格化倾向,现 在流行的“猫 meme”视频是猫文化传播的新样态。人类借助猫的形象、二次创作素材以及猫文化展示出对传统社会价值观念的反叛,以此 表达自己的个性主张与自我认同。
二、狂欢理论视域下的“猫meme”视频
狂欢,最早是指人类社会为了某种目的,在某一特定时期或偶然时期举办的较大规模的集体性的宣泄活动。如古希腊的酒神节、古罗马的农神节等,苏联文艺学家巴赫金围绕狂欢这一文化现象,进行了大量的文学创作研究,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和《拉伯雷的创作和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两 篇文章中正式提出了狂欢理论。其狂欢理论主 要由三方面构成:“狂欢节”“狂欢式”和“狂欢化”。理论的核心即“狂欢精神”,主要表现在狂欢的全民性、仪式性和颠覆性。本文将根据巴赫金狂欢理论中狂欢精神的三个特征,结合具体的“猫 meme”视频文本由表及里分析该类型视频创作和传播过程中的狂欢表现。
大众传播时代到来后,媒介工具与媒介平台的更新迭代使表达方式与样态不断更新。狂欢理论中体现出的“第二世界”,即发生狂欢的场景,是平等的、自由的、全民参与的,这与媒介时代后的网络平台特点有一定的共通性。互联网上随时出现的热点都能引起网民新的狂欢,依据网络媒介的特殊样态,网络时代的狂欢具有短暂、不定期、全民参与、可复制性强、不可控等特点。同时,由于网络时代的狂欢主要发生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不像传统的广场狂欢,没有实体性的物理空间,而是一种发生在赛博空间的狂欢。
(一)狂欢的全民性:传受一体,自由狂欢
全民性是巴赫金狂欢理论中最基本的特征,从古希腊时期开始,狂欢节的准则之一就是全民参与,全民狂欢。媒介技术的发展,降低了互联网的准入门槛,抖音、剪映等手机应用软件相继出现,人人都成为生活的记录者和信息的发布者,集信息生产、传播、接受为一体。
“猫 meme”视频的制作并不是特别难,其中出现的很多猫形象,都在网上有非常火爆的动态图与视频片段,知名的“猫 meme”形象代表有 chipi 猫(跳舞猫)、happy 猫(快乐猫)、香蕉猫等,来源于网络上知名的爱猫博主。由于抖音的迷因传播现象,这些经典的“猫 meme”形象不仅有动态图,还有舞蹈,不同的“猫 meme”形象,还拥有了专属背景音乐。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求简单时,仅在剪映软件中导入这些“猫 meme”的素材即可完成制作。“猫 meme”视频不需要真人出镜,不需要考虑表演是否到位,只是通过简单的视频剪辑便可以完成叙事,既可以用于科普知识,也可以表现有趣生动的平凡小事,让不同背景、兴趣和年龄的受众都可以参与进来。在“猫meme”视频中,有素人通过“猫 meme”视频表达自我的,如《我和焦虑症的十七年爱恨情仇》;也有职场打工人记录打工趣事的《当暑假工开学时》;有一些知名的企业品牌利用“猫meme”视频运营管理,例如运康锅巴的《最近流量很差,领导劝我重新做回猫 meme 视频》。同时,很多官方账号也在发布“猫 meme”视 频,例如“海南消防”“烟台公安”等机构的抖音账号均发布了不同内容的“猫 meme”视 频。除此之外,还有人专门开设账号教授“猫meme”视频剪辑,比如《70 后大叔被迫跟风剪辑猫 meme》。大众作为“猫 meme”视频的传播者和接受者,通过这一视频形式,自由地表达在学习、工作中的所思所想,借由“猫meme”视频传达自我情绪。从这个方面讲,“猫 meme”视频属于全民皆可创作的视频,体现出巴赫金狂欢理论中的全民性特征。
(二)狂欢的仪式性:仪式抵抗,消解情绪
狂欢的仪式性来源于狂欢节上人们戏谑地推举“国王”,在狂欢节中,人们通过对小丑、奴隶等地位低下的人进行“加冕”再“脱冕”,以戏谑化的仪式表达对现实世界的反叛。“加冕”意味着下一次的“脱冕”,“脱冕”之后又是新的“加冕”,蕴含着更新和交替的意味。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非主流文化对主流文化不断产生抵抗,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具有巴赫金所说的“第一世界”与“第二世界”的意味,在网络世界上不断上演对主流文化的“脱冕”,以及对非主流文化的“加冕”,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交替占据热点,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体现出狂欢仪式性的更新交替精神。“仪式抵抗”是指通过对文化符号的风格化改造和使用来表明自身的存在,网络时代青年群体的“仪式抵抗”则是借由网络技术和新颖的传播方式带来的信息自由和表达自由来增强自身的 存在感与独特性。在“猫 meme”视频的创作及传播过程中,创作者希望借由“猫 meme” 标签这样一种轻松戏谑的方式,向受众彰显自我的存在,展示自我的情绪。“猫 meme”视频中,没有明显的美丑与身份象征,只有符号表征和叙事躯壳,让观众更加注重事实本身,而非角色形象,猫只是叙事的媒介,而非重点。在“猫 meme”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石家庄特警”这类官方账号也有参与,而在“卑 微打工人”顶撞领导的“猫 meme”视频中,老板的形象被可爱的小猫形象替代,再配上猫慵懒的音调,消解了打工人对严肃上级的恐惧 情绪,也反映出“仪式抵抗”和“脱冕”的意味。而在“猫 meme”视频《我和焦虑症的 十七年爱恨情仇》中,“猫 meme”视频创作 者隐藏在猫背后,借由猫表达出内心创伤,每一只猫对应一种情绪,不同的动物和动作代表着不同的角色和行为,通过这些看似无厘头的方式传递情绪,在擅长消解痛苦、追逐娱乐的网络世界中更容易传播,也更易于接受。
(三)狂欢的颠覆性:数字生存,情感认同
颠覆性作为狂欢理论的第三个特征,其实是隐藏在全民性与仪式性之下的隐形特征,重点在于脱离常规生活的“第二世界”对“第一世界”等级和秩序的颠覆。
互联网的发展使大众掌握了表达和言说自 我的空间和自由。“猫 meme”视频的创作者正是通过这一新颖的创作方式,颠覆传统的视频表达与叙事。传统视频创作中,多采用二元对立的叙事手法,受众可以清晰直观地分辨出角色形象和感情色彩,“猫 meme”视频中,所有的角色形象都通过猫或者零星的羊和狗等其他动物代替真人形象,颠覆了传统视频创作的叙事规则。
巴赫金指出:“狂欢化提供了一种这样的可能性,即任何人之间都可以建立一种大型对话的开放性结构,人们在其间可以将人与人在社会关系中的相互作用,转移到精神和理智的高级的领域中来。”青年群体的数字生存并不仅仅是对现实世界的逃避,他们渴望的是在网络世界中获得情感认同。“猫 meme”视频的创作者使用简易猫图像符号进行视频创作,作者自身情感与受众情感相碰撞,搭建起了共通的情感空间,实现了屏幕内外的情感共振,由此产生情感认同,获取更好的情绪体验。很多网友会将创伤类的“猫 meme”视频戏称为“更适合中国宝宝的赛博医治”,由此可以看出,比起对主流文化的抵抗,青年更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自我,重构自我价值,完成对自我意义的重塑,最终获得情感认同。
三、结语
其实在“猫 meme”视频以前,doge 狗(神烦狗)、西瓜头、柠檬头等“meme”都曾掀起过传播的热潮,归根结底,这些迷因的传播都指向青年渴望被看见、被听见的心理需求。“猫 meme”视频创作门槛低,全民皆可参与,共同创造庞大的“猫 meme”视频宇宙,自由狂欢;通过仪式化的视频创作,削弱视频情感浓度,使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交替占据热点; 颠覆传统二元对立的叙事手法,青年作为“猫meme”视频创作的中坚力量,通过视频创作言说自我,和受众建立情感链接,获得情感认同,正体现了巴赫金狂欢理论中狂欢精神全民性、仪式性、颠覆性的特征。
[作者简介]侯闫婕,女,汉族,山西汾西人,西安翻译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新媒体传播、文化传播、影视剧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