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是一位秉旷世之才的英雄豪杰,其词“屹然别立一宗”,是与苏东坡比肩齐名的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其人“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是有宋一代雄姿勃发的爱国志士。我国著名宋史专家、黑龙江大学教授辛更儒先生撰写的《辛弃疾新传》(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3年版),是我国近年来宋史研究的显著成果,对研究宋代词史、文学史、文化史、思想史、军事史和政治史,均提供了新鲜经验和诸多启发。
“苏辛”是豪放词派的两大巨擘,二人诗词作品同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奇珍瑰宝。与个人生平资料浩繁众多的苏东坡相比,辛弃疾从军为政、写词作文的背景文献稀缺匮乏,传世较少。尤为不幸的是,辛弃疾文集在明武宗正德年间散佚失传,后人对其身世多加隐晦、遮蔽和掩饰,客观上为撰写辛弃疾传记带来多重挑战和较大困难,以至于后世成稿付梓并传播于世的辛氏传记作品大都篇幅局促。1931年,著名红学家吴世昌先生在上海《新月》杂志连载两期的《辛弃疾》,仅有四万多字,相当于当今时代一部中篇小说的体量。1956年,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宋史研究泰斗邓广铭先生广泛搜求历代文献典籍,经过多方征集、精心遴选和审慎校验,据此编著而成《辛弃疾传》,但规模仅有区区六万余字。1957年,当代词学大师唐圭璋先生在搜集、整理、考证、校勘《全宋词》过程中编撰了《辛弃疾》,该书只有四万多字。1988年,南京大学巩本栋先生出版了《辛弃疾评传》,该书字数虽有皇皇三十多万言,但主要是对辛氏词作意蕴和条陈(如《美芹十论》)思想进行精辟解析和深透评述,以此状写和描摹作为思想家的辛弃疾形象。由此观之,为辛弃疾撰写人物传记是一项难度颇大的精神劳作。籍贯山东的辛更儒先生今年已经七十八岁,是邓广铭先生的入室弟子,多年来承继其师严谨治学之风范,在宋史研究领域勤笃精进、孜孜不倦,先后著有《辛弃疾研究》《辛弃疾研究丛稿》,陆续编注《辛弃疾词选》《辛弃疾资料汇编》和《辛弃疾集编年笺注》等,成为享誉我国宋史学界的专事辛弃疾研究的著名学者。
借助历史文化名人的壮丽一生,参透一个时代的历史进程,彰显一代英杰文豪的多种历史面相,让全书的基调置于理性的历史高度,这是《辛弃疾新传》的一个鲜明写作取向,也是该书的一个重要创作特征。辛弃疾的一生高开低走,波澜壮阔,既跃马横戈、斩将擎旗,又杀伐决断、快意恩仇,从揭竿而起的年轻少帅,到奔走呼号的勇猛斗士,再到赋闲居家的落寞平民,再到重振雄风的花甲老将——多舛的人生境遇和多艰的军政生涯,使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使其成为一个具有杰出军事才干和卓越政治才能的栋梁之材。他在《九议》中提出的“论天下之事者主乎气,而所谓气者又贵乎平”的新异观点,极具辩证色彩和战略价值,寄托了辛弃疾自少年时代就确立的政治理想,昭示着辛弃疾早在敌占区就萌发的收复故国的军事抱负。从后人文字记载中去梳理和解读辛弃疾的生平业绩,可谓书写其传记的主要方法和有效途径,但从辛弃疾主要以为“陶写之具”的词作而言,又不失为洞悉词人精神世界的最好资料和直接依据。这个文韬武略兼备、见识胆识过人的山东豪杰,一生大部分时间与抗金逆流和反抗低潮迎面相撞,横绝六合,扫空万古,仅仅是辛弃疾的一厢情愿。辛弃疾感时忧世的唱酬和旷达疏宕的抒怀,给时人和后人留下绝尘而去的英雄背影和一次又一次酣畅淋漓的感动。郁郁不得志、以淡笔写浓愁的辛弃疾受到后世的推崇和敬仰。进入近代,关于辛弃疾事迹估衡和词作研究蔚成热点、渐入佳境。其中稼轩词鉴赏类的文章和著述数量逐渐增多,但大多聚焦在呈现大丈夫心灵世界曲折深广的经典之作上,对少数迸发出阳刚之气、铿锵雄音的作品的诠释与解读,呈具叠床架屋之势,况且一些著作和文章侧重于解读词作美学风格和艺术品位,而忽略了其认知价值和社会意义。尽管辛弃疾是宋代写词最多的文学家,且非常推崇词体,但其自身几乎没有留下任何专门的词学著作,给传记写作带来一些棘手之处。《辛弃疾新传》的作者辛更儒先生,从大学时代就悉心研读稼轩词,迄今已越六十余载,在长期对辛词的探究求索中,他深刻地认识到,稼轩词不仅蕴积着“宋词第一人”深厚的词学修养,还暗含着他一生始终未曾动摇的抗金信念和价值追求。他的很多豪壮沉郁、俊爽开朗、高唱低吟的词作,是他整个戎马生涯和战士征程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
换言之,《辛弃疾新传》一书既是一部厚重的人物传记,也是一部典范级的辛词研究专著,既写出辛弃疾的曲折经历和传奇人生,也剖解了辛词雄奇峭拔、激扬奋厉之壮美和哀婉悱恻、婉丽清新之柔情。“南宋只爱稼轩一人”,这是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的美学主张,他认为辛弃疾的一生是“悲剧一生”,又因其悲剧抒写乃真情实感,无矫揉造作和粉饰雕琢,才成为南宋词史上最有词境的词人。诚然,辛弃疾的词作既有豪迈奔放、沉郁悲壮者,也有婉约轻柔、朴实自然者,或秾丽绵密,或含蓄蕴藉,或率真质朴,或妩媚清幽,极富思想性和艺术性。作者辛更儒先生在书中写道:“前辈词人苏东坡曾以长短句这种兴盛一时的诗体为自遣之具,他却要用歌词反映抗金报国的重大主题思想和爱国志士壮志难酬的坎坷遭遇,同时也多方面地反映江南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因此,将传主生平线索和词作脉络融汇起来,深入探究辛弃疾慷慨激越之下潜藏着的幽微词心。辛弃疾在给好友朱熹的祭词中写道“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这沉郁奇崛的话语也是对他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
《辛弃疾新传》是一部编年体例的学术性历史专著,该书基本上按时间顺序进行叙事铺陈,运用大量官方文献、传主诗词、名人碑文、正史野史等资料,围绕“上马击贼,下马写诗”的传主人生轨迹,以细腻文笔和考究用词展开对人物命运的深入考察和对南宋抗金历史的周密揭橥,以最大诚意还原辛弃疾的鲜活人生和文辞风流,为读者描摹了一个上得战场、入得庙堂、文采武功一流、堪称俊杰英才的辛弃疾形象。《辛弃疾新传》可以视为一位当代学者与一位古代词人所进行的一场跨越千年时空的心灵沟通和精神对话。辛更儒先生在撰写过程中,妥当地处理了史与诗的关系,具体就是作者恪守传记写作的真实性原则,不以当代人眼光和思维去审视古人,而是以“同情心理解之”,进行一种带有情感温度的关切与注视。因而,这部传记作品氤氲着诗性、流溢着温情,与当下史学界某些一味追求历史真实但却流于史料堆砌的缺少可读性的学者传记,有着根本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