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气连枝:张耀曾与胞妹张佩芬

2024-10-23 00:00:00康黎
书屋 2024年10期

张耀曾(1885—1938),云南大理人,白族,辛亥革命先驱,民国著名法学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天坛宪草”)的重要起草人,曾任职中华民国司法总长,其法政事迹在《宪政救国之梦:张耀曾先生文存》《追寻稳健宪政:民国法律家张耀曾的法政世界》等书中多有记载,日益受到学界关注。但作为普通人的另一面,他与胞妹张佩芬的特殊情谊可能鲜为人知。笔者最近发现的一封张耀曾先生信札,则为我们揭开了张氏兄妹间的一段特殊书友情。

张耀曾这封信札写于1922年前后,写给时任北京商务印书馆经理孙壮,全文如下:

伯衡先生大鉴:

日前奉访,不遇为怅,兹有舍妹佩芬新著《妇人问题》,拟恳转商沪上贵馆出版部一为审查,如能按照租赁版权办法代为印行,实所盼幸,兹将该书呈上,乞查收诸费,请裨,容再面谢。即颂行安。

弟 耀曾 谨上

六号

该信是张耀曾专为其胞妹张佩芬所著《妇女问题》一书出版之事拟请孙壮从中帮忙而作。张佩芬不仅是张耀曾的胞妹,更是近代中国妇女2fKkMQ8+FMT8uy4D/MHKr/SIaoqWHdjAuds9SjRKYTA=研究的先行者。因父母早亡,张佩芬从小就与哥哥张耀曾等兄弟姊妹相依为命,后因张耀曾赴海外求学,她被寄养到与张家交情深厚的梁漱溟家,由梁父母抚养长大,并接受良好教育。作为新女性,张佩芬后来留学日本,对妇女问题研究和西方女权思想产生了浓厚兴趣,归国后投身中国妇女的解放事业。

基于早年间留学东瀛的经历和阅读日本河田氏新著《妇人问题》的感受,张佩芬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完成了其人生中的第一部著作《妇女问题》,并拟在国内出版。但是,在保守落后的近代中国,对于妇女出书专论妇女问题,学术出版界多有忌讳,加之当时出版费用昂贵,张佩芬的著作出版一度陷入困境。妹妹有苦难言,身为兄长的张耀曾“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此,张耀曾当即决定专程拜访北京商务印书馆经理孙壮,虽因故未能见面,但最后还是亲笔手书托付孙壮,请其从中帮忙,便有了这封信札。张佩芬出书这件事儿,也因哥哥这封手书迎来了转机。最终,张佩芬著作《妇女问题》经商务印书馆策划列入《新智识丛书》,于1922年4月顺利公开出版。该书分为三编,包括“妇女问题发生的理由”(妇女由来的境遇、盲目的因袭、屈从的惰性、妇女的能力、妇女的觉醒),“妇女问题的各方面”(时势的要求、教育问题、参政问题、职业问题、劳动问题),“我们妇女今后应当怎样”。它是迄今发现的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妇女问题的学术专著,后来又多次再版发行。对于该书的付梓,张耀曾可谓功不可没。

1928年,张佩芬又在上海泰东图书局编译出版了《现代思潮和妇女问题》一书,张耀曾一如既往地对胞妹著作予以倾力支持。他在1928年6月20日的日记中写道:“三妹所译《近代思潮和妇女问题》拟付印,为作序文一篇,表示余对此问题之态度。”其序文结尾曰:“佩芬自游学日本毕业后从事教育已十余年,于讲授科学之余,极注意妇女问题。六年前曾有《妇女问题》之著,颇为世人乐读,顷又编译《现代思潮与妇女问题》一篇,期补前书所未备。稿成,问序于余。余以兹事体大,此编所收仍嫌简略太甚,顾当此缺乏研究材料之时,是区区者或亦不无小补,爰叙余之所以观察妇女问题者如右,以作此书之介绍焉。”

这篇序文既体现了作为法学家的张耀曾对女性和女权的深邃法理思考,又无不流露出张氏兄妹间的惺惺相惜之情。

与此同时,张耀曾还十分支持和鼓励张佩芬到社会上谋职就业,并不遗余力为其推荐工作。他在1928年8月10日的日记中记道:“接赵厚生信,聘三妹为社会局妇女指导专员。先是北平市政府成立,余谓为提倡女子职业起见,应采用女子充市政职业员,乃介绍三妹于市长何其巩,并赠以三妹所著《妇女问题》,何复函约见,允为留意。适厚生任社会局,余又函托之,乃得此名义。谋事之难如是,而北平公共机关之采用女子,恐此为发端矣(除教育方面不计)。”

通过这些信札、日记可以看出,张耀曾于张佩芬而言,并不只是家庭里的兄长,更是其事业上的书友。两人同气连枝,在那个激荡年代演绎出一段特殊的兄妹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