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2024-10-22 00:00:00马婷
数学之友 2024年14期

摘 要:数形结合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它将数学概念与图形直观地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本文探讨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提高学习兴趣方面的作用,旨在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实践指导,实现更高效、更有趣的数学教学.

关键词: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小学数学

数形结合思想作为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思想方法,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直观的图形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知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形成空间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本文将探讨数形结合

思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期望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新的教学思路,以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

1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意义深远,它不仅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图形相结合,还通过这种直观的表示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认知发展.学生在数形结合的过程中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从而加深记忆,提高学习效率.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

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日后解决更复杂的数学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利用图形的辅助可以让学生更快地识别和理解数学问题,从而缩短解决问题所需的时间.这种方法减少了学生对文字描述的依赖,降低了因理解偏差而导致的错误.在“双减”政策下,这种高效学习方式对于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利用数形结合,设计更加精炼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更深入的数学理解.[1]学生在利用图形探索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发现多种解题方法,这有助于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形结合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提升自主思考和创新的意识.[2]

2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 整合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材料.以小学数学的“数一数”为例,教师可以引入实物教学,如使用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积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数数和分类.通过这种互动式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地理解数字和数量的关系,还能够锻炼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和图表等,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掌握数学基础知识.[3]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中《认识图形(一)》提供了丰富的图形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单元,创设富有想象力的故事情境,如“有趣的拼搭”,将图形识别和拼搭融入故事情节中.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几何图形的冒险旅程,学生可以在故事的引导下,识别不同的平面图形,理解它们的特征和属性.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图形的基本概念.

在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如平板电脑和互动白板,展示动态的乘法和除法表.教师通过设计互动式的数学游戏,如“乘法接龙”和“除法消消乐”,让学生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加深对乘、除法规则的理解和记忆.这种技术辅助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使得教师能够更直观地监测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现个性化教学.在“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鉴小学数学中的“丰收的果园”主题,创新课堂设计.教师可以通过模拟一个真实的果园收获场景,让学生扮演果农,采摘不同数量的水果来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这种情境化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2.2 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中《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动手操作活动.例如,让学生把不同颜色的纸张剪为平行四边形,并尝试将其变形为矩形或菱形,以此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变形特性.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平行四边形的几何属性(易变形和不稳定性),还能够在操作过程中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特性的理解.在“厘米和米”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跨学科的学习项目,让学生将科学课上学到的测量技巧与数学知识相结合.例如,学生可以测量校园内不同物体的尺寸,如树木、旗杆或运动器材,并记录数据.在数学课上,学生进一步学习如何将这些数据进行单位换算,如将米转换为厘米或千米,并将结果整理成表格或图表,记录在科学日志中.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对长度单位的理解,还提升了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的能力.

在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中《表内乘法(一)》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深入理解乘法的内涵.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小棒或圆片排列出各种乘法组合,如3×4和4×3,然后让学生观察、比较并讨论这些乘法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这种自主探索的过程,学生能够发现乘法交换律等基本数学规律,从而在实践中掌握乘法的基本原理.在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中《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主题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统计知识,如以“了解你的好朋友”为主题,指导学生设计问卷,收集同学的年龄、身高、兴趣爱好等信息.随后,在数学课上,学生将学习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并使用图表或统计图来展示结果.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和处理的技巧,还能加强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2.3 优化课堂设计

在教学小学数学的“厘米和毫米”时,教师可以采用动态演示的方法,通过实物尺子来直观展示长度单位.教师可以准备一条标有厘米和毫米刻度的尺子,现场演示1厘米等于10毫米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并数出每个1厘米中包含的1毫米数量.这种动态的演示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厘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又能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在“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富有趣味的数学游戏,如“余数接力赛”.在这个游戏中,学生分组进行接力,每名队员需要解决一个有余数的除法问题,并将答案传递给下一位队员.这种接力形式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而且通过竞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游戏中的互动和合作元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5]

在小学数学的“时、分、秒”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深化对时间概念的认识.例如,学生可以模拟一天的日常生活,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规划每个时间段的活动,并使用时钟模型来展示时间的分配和流逝.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如何合理安排时间,还能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时间的宝贵和守时的重要性.在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中《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进行校园实地考察活动.学生可以分组对校园的绿化区域、运动场等不同场所进行面积测量和植物种类的调查.通过使用卷尺、计数器等工具,学生可以收集数据,记录并绘制成表格或图表.这种实地考察不仅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而且有助于他们了解校园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2.4 强化学习体验

在小学数学的“有趣的七巧板”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丰富的动手操作活动.例如,学生可以利用七巧板,拼出各种动物、植物或日常物品的形状,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有助于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图形的对称性、相似性和变换等几何概念.学生通过拼搭七巧板,能够直观地观察到不同图形之间的关系,激发他们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同时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

力和创新思维.在“我们身体上的‘尺’”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情境模拟活动,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身体作为测量工具.例如,学生可以学习如何用自己的手掌来估计书本的宽度,或者用脚来测量教室的长度.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长度单位的大小,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小ueOzoOjLNiCLXcfPM1xpaQ==学数学的“算‘24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数学竞赛活动,通过“算‘24点’”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分组进行比赛,在规定时间内找出多种使用加、减、乘、除运算得到“24点”的方法.这种竞赛不仅考验学生的心算速度和逻辑思维,还促进了学生间的互动和团队协作,同时让学生能够在紧张刺激的氛围中提高解题技巧,加强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6]

3 结语

数形结合思想

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直观的图形相结合,不仅优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还激发了他们的探究精神并培养了创新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数学原理,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实际操作技能.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期待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继续发展和完善,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丰富、高效和愉悦的学习体验,开启他们对数学世界的无限好奇和热爱.

参考文献

[1]李思琦.“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方法概述[J].新一代:理论版,2022(14):133-134.

[2]金雪强.论数形结合思想在“双减”之下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教学研究,2023(5):57-58+61.

[3]曾一英.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融入[J].教师,2023(16):48-50.

[4]陈鹭.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23(34):39-42.

[5]孙本园.数形结合:让小学数学教学更“优效”[J].数学教学通讯,2023(13):71-72.

[6]李华峰.探析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23(20):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