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数学教学逐渐重视对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分数除法》作为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策略的研究显得尤为关键.本文以“出水口问题”为例,分析当前小学数学分数除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为提高小学数学分数除法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数除法;教学策略
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小学数学教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教师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分数作为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存在诸多挑战,特别是分数除法,更是教学的难点.本文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中《分数除法》的一道“出水口问题”为例,探讨小学数学分数除法的教学策略.
1 小学数学分数除法教学中的现存问题
1.1 概念理解不深入
对于初次接触分数除法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常常较为浅显.这背后的原因是双重的,一方面,分数概念本身相对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除法运算本身相对复杂,需要学生对基本的运算规则和技巧有一定的掌握.[1]因此,学生在初次接触分数除法时,常常难以将这两方面有效地结合起来,导致学生对分数除法的概念理解不深入.
1.2 计算技能不熟练
学生对分数除法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计算过程中更易遇到多重挑战,出现各种错误.首先,学生对于分数除法的核心概念尚未完全理解,导致计算出错.其次,学生在计算时往往会忽视约分这个重要步骤直接进行计算,导致计算量变大,影响结果的准确性.最后,除了这些理解上的问题,学生还可能在具体运算过程中出现符号错误、运算顺序错误等问题,导致结果出现偏差.
1.3 问题解决能力不足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倾向于采取机械记忆的方式来掌握分数运算的规则.通过大量的练习,学生或许能记住如何进行分数的加减乘除,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真正理解了这些运算规则背后的深层次含义和实际应用价值.这种浮于表面的学习方法,虽然在短期内有效,但从长远来看,其弊端非常突出.这种机械的练习,只是单纯地让学生记住了操作步骤,并没有培养学生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当面临真实且复杂的问题时,学生无法将所学的分数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从而无法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2 “出水口问题”中分数除法的教学策略
2.1 例题再现
某水库准备打开泄洪口调节水位.只打开A口,8小时可以完成任务;只打开B口,6小时可以完成任务.如果两个泄洪口同时打开,几小时可以完成任务?
此类题目为工程问题,相关公式为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如果只打开A口,需要8小时完成任务,其工作效率为18;只打开B口,需要6小时完成任务,其工作效率为16.如果两个泄洪口同时打开,其工作效率为两者工作效率之和,即两个泄洪口同时打开的工作效率为18+16=724,所以完成时间为1÷724=337(小时).故如果两个泄洪口同时打开,337小时可以完成任务.
2.2 教学策略
2.2.1 加强概念教学,深化理解
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分数的形成,教师可以利用图形、实物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这些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分数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分数的概念.[2]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xNqvZBiYUBzmpyje9G7JXi/jt3k4W3+gGePWDExd16M=,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动力,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掌握分数知识.
以“出水口问题”为例,在这个问题中,理解并确定单位“1”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泄洪排出的总水量,但是现在题目没有给出这个数据,那么是否可以假设总水量为一个数.这个数可以是50或80,让学生动笔计算最终答案,通过计算学生会发现不管假设这个数是什么,答案都是一样的.教师接着引导学生去想,这个数设置成1是不是也可以,让学生再去计算,最终学生会发现,假设为1计算最为简便.在思考、计算、对比的过程中,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会更为清晰、深入,也为之后解决相似的分数除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2.2.2 重视操作训练,提高计算技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强化学生的计算技巧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在处理复杂的分数除法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由于计算能力不足,导致在解题过程中遇到困难.这不仅阻碍了学生的学习步伐,还可能导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无法正确应用数学知识.[3]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还要加强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以“出水口问题”为例,这个问题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分数加法和除法的运算法则,还需要学生掌握如何求倒数以及进行分数的约分.如果学生的计算能力薄弱,即使理解了题目内容,也可能因为计算错误而得出错误的结果.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应对这类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解题的效率.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分数四则运算的规律以及解题技巧,帮助学生简化计算步骤,提升计算技能.
2.2.3 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强化理论应用意识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师应该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单纯地教授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及理论应用意识.[4]在小学数学的分数除法教学中,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分数除法的理解,成为教学的重要方向.
以“出水口问题”为例,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还需要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并能灵活运用.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引导学生.首先,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结构和特点.教师指导学生仔细审题,理解其中的关键信息、隐藏条件,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将分数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其次,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优化解题策略和思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剖析问题,将复杂问题细化为若干易于处理的子问题,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技巧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逐步积累解题经验,最终形成高效的解题思维.最后,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编制独特且富有趣味性的分数除法题目.
3 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分数除法是一个既基础又重要的知识点,由于其抽象性和复杂性,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并掌握.本文以“出水口问题”为例,探究小学数学分数除法教学策略,主要包括教师应注重概念解析、技能训练、理论应用意识培养等环节.这种教学策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分数除法的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理论应用意识.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继续探索、完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资源和更多样化的体验.
参考文献
[1]周贵华.如何提高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2):42.
[2]张成玉.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方法探讨[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0(28):67-68.
[3]徐丹丹.小学数学分数除法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天津教育,2020(35):22-23.
[4]刘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21(25):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