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探究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策略探析

2024-10-22 00:00:00闫仕祥
数学之友 2024年14期

摘 要:在小学数学“时、分、秒”认知学习过程中,合作学习法发挥了重要作用.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以探究时、分、秒的概念、意义和运用方法,从而加深学生对时间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合作学习探究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本文以“时、分、秒”的教学为例,提出了合作学习探究法有效实施的策略.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时、分、秒”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时、分、秒是重要的时间单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知识元素.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时、分、秒的概念,笔者采用合作学习探究法,通过引导学生课堂阅读、思考、探究,使学生深刻了解“时、分、秒”认知学习的意义.

1 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时、分、秒”认知学习中的优势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充分交流、互相帮助,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时、分、秒的运算技巧.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做一做”,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例1 1分=( )秒;420秒=( )分.

4时=( )分;5分=( )秒.

600分=( )时;1时=( )分.

教师鼓励学生认真做题,强化学生的认知,让学生掌握时、分、秒的运算技巧.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时间单位的换算技巧.例如,60+60=120,因为1时是60分,2时就是两个60分,也就是120分,将时转化为分,几时就是几个60分相加.因此,2时=120分.随后教师提出问题“时、分、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如何将分转化成秒”.以“60+60+60+60=240,4分=240秒”为例,学生讨论后得出1分是60秒,4分就是4个60秒,60秒+60秒+60秒+60秒=240秒,将分转化成秒,几分就是几个60秒相加.此时,教师进行方法点拨,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时间的方法.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强调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交流和合作,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在讨论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趣味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如制作时钟模型、进行时间计算等,从而加深学生对时、分、秒的认识和理解.[1]例如,小明7:30离家,7:45到校,问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及小组讨论.学生与组内成员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并共同探讨最优法,通过分析得到两种方法.方法一,直接数一数.学生回答“分针走了3个大格,是15分钟”,如图1所示.方法二,计算法.因为都是7时多,可以直接用45-30算出用了15分钟,即45-30=15(分).此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可以拨一拨表,验证一下算得对不对.通过验证,7:30过15分钟就是7:45,解答正确.

其次,合作学习的探究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探究并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设计情境教学模式的表演环节,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创造力等,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还可以通过变换练习题来引发学生思考.例如,如果小明迟到了,他在7:30离家,8:10到达学校,请问你知道他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吗?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通过讨论得出从7:30到8:00,经过了30分钟;从8:00到8:10,经过了10分钟,60-30=30(分),30+10=40(分),所以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40分钟.

再次,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学生可以在相互讨论和交流中,获得更多的启示和帮助,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公共电话亭是9:00开门,20:00关门,小明8:40到达公共电话亭,请问小明还要等多久公共电话亭才开门呢?结合练习题的条件,学生可以直接数一数,从8:40到9:00,分针走了多少分.通过讨论与分析,学生发现分针走了4个大格,也就是20分钟,或者由1小时=60分,可以把9:00看成8:60,采用减法计算.因为60-40=20(分),所以还要等20分钟才能开门.

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与总结.学生在理解时、分、秒的同时,也可以掌握常用的计算方法:①直接在钟表上数一数,看分针走了几格;②小时数相同,用后一个时间的分钟数减去前一个时间的分钟数;③小时数不相同,要把它们化成小时数相同的时间.

2 合作学习探究下小学数学“时、分、秒”认知学习的有效策略

时、分、秒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时间单位,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时、分、秒的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2.1 理解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学生对时、分、秒概念的掌握不仅是对时间单位的学习,更是对时间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这对学生个人、家庭和工作都具有深远影响.通过学习时、分、秒的概念,学生能够更好地管理时间,明确每项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进而优化日常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2]例如,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学生,如图2所示,说出小红起床和吃饭的时间,并算算她从起床到吃饭用了多长时间.

小红6:40起床,7:00吃饭,从6:40到7:00,分针走了4个大格,共20分钟,即60-40=20(分).接着,教师提问,若小红7:20起床,再过20分钟吃饭,吃饭时间是几时几分?20+20=40(分),即7:40.为了巩固并提高学生对时、分、秒的概念及意义的认知,教师可以将时、分、秒的运算时间以图片的方式列举出来,要求学生在课下反复练习,如图3所示.学生通过观察时间图表的规律,计划自己的起床时间、晨练时间、吃饭时间、上学时间等.通过例题的学习,学生在课下观察生活中的各项活动所需时间的规律,从而培养其主动探究学习的能力.[3]

2.2 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决策能力

对时、分、秒概念的掌握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决策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周围环境的节奏,提高自我意识,使其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例如,汽车每隔10分钟一班.妈妈原本想搭8时45分的班车,但是到达车站时,已是8时47分.她要等多少分钟,才可以搭乘下一班汽车?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后,鼓励学生主动分享他们的思考过程.学生回答,每隔10分钟一班车,8时45分后的一班车是8时55分,8时47分到8时55分是8分钟.因此,计算过程为45+10=55(分),下一班车是8时55分,55-47=8(分钟),故妈妈还要等8分钟.

2.3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时、分、秒的概念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对于学生个人成长和未来学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例如,玩具厂的王师傅1小时可以做8个玩具,他从8时到11时可以做多少个玩具?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并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可以先求出王师傅从8时到11时一共做了几小时,再求王师傅可以做多少个玩具.

3 结语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探究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探究,以此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技能的掌握.通过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励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新范式、新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与教师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理解和掌握教学知识,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全面促进了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保会.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12):77-79.

[2]马俊菲.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3(26):164-166.

[3]徐梦蕾.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策略[J].山西教育(教学),2023(12):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