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有深度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想象场景,对比画面,初步理解古诗。
3.探秘古诗意境,走进诗人内心深处,体会诗人对渔者的深情。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寻找感情密码,“我为劳动人民‘打call’”主题活动。
一、读诗中诗
1.聚焦小话题。有一种诗,诗人把目光投向底层劳动人民,通过平实的笔调描写劳动人民的生活现状,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从而引起整个社会对他们的关注,比如我们学过的——
悯农(其二)
[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蚕妇
[宋] 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2.出示新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这样的古诗,是北宋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写的《江上渔者》。
3.初读新诗,读出韵味。
(1)这是一首什么诗呢?(五言绝句)谁来读一读?(一生读)
(2)有个字的读音要特别注意。“没”是个多音字,应读mò。齐读这句诗。
(3)这是一首古体诗。“美”和“里”是上声韵字,要读得长一些,“一叶”和“出没”是入声字,要读得顿挫有力,老师范读后同学们一起读。
【设计意图: 2022 年版课标提倡创设情境要以生活为基础。本设计从学生已知的“小处”入手,探寻、开辟出未知领域,从而牵引出丰富深入的解读资源,不断提升学生的认知,与课标所积极倡导的任务群学习有机整合起来,凸显融合主题学习的层级性、关联性和聚焦性。】
二、悟诗中情
1.看一看:这首诗语义直白,一读即懂。范仲淹为我们描绘了哪些画面?请仔细看,认真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
预设1:我看到了江面上有来来往往的游人,他们在品尝鲈鱼。
预设2:我看到了江上大风大浪,有一条小小的渔船在风浪里时隐时现。
2.找一找:诗里写了两种人,你找到了吗?(往来人、渔者)
3.想一想:同学们,读诗要善于想象。文学评论家刘勰曾说“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就是说,诗人往往通过意境来表达情感。现在我们就来探秘这首诗的意境。你似乎听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预设1:我看到了游人很悠闲,似乎听到了他们在夸鲈鱼味道鲜美。
预设2:我想到的是渔民很忙碌,很危险。(板书:闲、险。配两幅画面。)
4.学一学:(连续出示课件并讲解)这是他们生活状态的不同。其实,他们还有更深层的不同。在这里,“鲈鱼”是个典故,有个成语叫“莼鲈之思”,出自《晋书·张翰传》。(出示并齐读原文)“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遂命驾而归。”张翰博学多才,身居要职,却放弃仕途,归隐田园,这也引起后世许多文人名士的深切共鸣。唐朝的元稹、崔颢、白居易有莼鲈之思,宋朝的苏轼、杨万里、辛弃疾也有莼鲈之思。世世代代的文人名士都有他们的莼鲈之思。追问:他们和渔者有什么根本的不同?(预设:他们的身份不同、地位也不同。)是的,还有命运的不同。这就是范仲淹用“鲈鱼美”这个典故的真正缘由。(板书:鲈鱼美)
5.挖一挖:再看“一叶舟”,舟就是小船,我们通常会用什么词来形容它?
预设:一只船、一条船、一艘船。
那么,诗人为什么要用“叶”字呢?
预设1:一叶舟,写它的小,像片落叶一般,给人无助感。
预设2:一叶舟写它的轻,很容易被浪抛起。
预设3:一叶舟写它的弱小,很容易被波浪吞没。
那“出没”呢?
预设:一会儿出现,一会儿消失。
是啊,看到一叶小小的渔舟在风浪里一会儿被抛起,一会儿被摔下,对比品尝鲈鱼美的往来人,诗人范仲淹看到的是什么?
预设:诗人看到的是冒着生命危险捕鱼的渔者。
是的,这正是“爱民如子,心系百姓”的范文正公的伟大精神所在啊!带着这种新的体会,齐诵这首诗。
6.学生齐诵古诗,情感得到升华。
【设计意图:如果仅仅局限在古诗语言文字的表层,就不能看到诗中两幅动态画面之间的内在关联。我们可以依托关键的字眼,与学生一起深挖古诗,以反差的形式融入学生的认知之中,努力探寻两幅画面背后所隐含的丰富意蕴,形成诗歌的表达张力,将这一特定时代下的民生疾苦清晰而直观地展现出来,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助力。】
三、品诗中人
1.深耕文化:分层出示,连续讲解。
(1)后世尊称范仲淹为范文正公,“文正”是对他的赞誉。“文”即文采昭然者;“正”即立下治国济民的丰功伟绩,又能怀揣明月、高风亮节者。朱熹更是称范仲淹“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清流”,他写下的《岳阳楼记》昭如日月,其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就是对“文正”二字最好的诠释。(生读诗句)
(2)根据需要简单讲讲范仲淹的生平轶事:《断齑画粥》《龙图老子》《举贤任能》等。
(3)(配乐解说)范仲淹处在读书人的理想阶层,身居要职,文韬武略,但却能够突破阶层,不困于莼鲈之思的个人雅志之中,把目光投向出没风波、命运无常的渔者,这就是他一贯“爱民”“养民”的主张。同时从侧面劝勉:文人名士在“但爱鲈鱼美”时,要多关心“出没风波里”的底层劳动人民,心系百姓。
2.配乐朗读,情感达到高潮。
师生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古诗是特定的历史场景、社会状态和诗人内在心境的集中反映,这就意味着古诗的阅读和品味讲究知人论世,必须深入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尤其是诗词创作的历史背景,实现对古诗文本的多层次、多维度解读,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
四、我手写我心
寻找感情密码:“我为劳动人民‘打call’”主题活动。
【设计意图: 2022 年版课标将语文核心素养分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和审美创造等不同的维度。作为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定位,则需要以语言为载体,借以推动文化自信、思维发展和审美创造的不断落实。有鉴于此,古诗的教学就不能停留在从读准到读通,最后到读懂的固有模式上,而需要积极向着文化内涵、思维意识和审美体验等不同的维度进发。】 ■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樟木头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