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众说“寒食”
师:古时候有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叫寒食节,我们来看一个微课,了解寒食节的来历。
(师播放微课内容)
师:今天我们学习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七绝《寒食》。寒食节曾是中国古代非常重要的节日,在唐诗宋词里屡屡出现,如苏轼的《望江南》“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李清照的《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周邦彦的《琐窗寒》“迟暮。嬉游处。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等等。
师:请你说说寒食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生:寒食节有禁烟火的习俗。
生:寒食节要吃冷食。
二、学会诵读
师:我们先来学习《寒食》的诵读。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知道古典诗词的读音是特别有讲究的,每一个字都是按平仄、韵律仔细推敲和安排的,所以我们要读准字音。
师:还记得平仄的规律吗?
生:一、二声平,三、四声仄,入声归仄很奇特。
师:这是一首格律诗,要读好诗中平仄的对比和节奏。跟着这些长长短短的平仄符号一起读吧。(出示)
寒食
[唐] 韩翃
- — - | !- —
春城无处不飞花,
- !- — | | —
寒食东风御柳斜。
| | - — - | !
日暮汉宫传蜡烛,
- — | ! | - —
轻烟散入五侯家。
师:好的,听老师示范读,尤其注意听听平声。
师:当老师把“花”“家”拖长声音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生:我仿佛看到了长安城里花红柳绿、落英缤纷的景色。
生:我仿佛看到了房屋上有轻轻飘散的烟雾。
师:“花”和“家”押韵,读着读着,既顺口,又富于韵律美。让我们带着想象再读一次吧!
三、找“好朋友”
师:这首诗主要写了寒食节的哪些景象?
生:暮春时节,长安城百花盛开,落花飞舞。东风轻轻吹拂着皇城里的柳枝。夜幕降临,宫里忙着传赐蜡烛,缕缕轻烟飘散在王侯贵族的府邸上空。你们看,简简单单的28个字就把暮春时节寒食节的景色、风俗描写出来了。
师:古人说这首诗写得特别好,《而庵说唐诗》这样记载,诗中有很多字词是互相有情的,如:“飞”字和“风”字有情,因为有风,柳絮才到处飞;“柳”字和“花”字有情,因为有柳树,才会有柳花。字词之间是有情意或情感上的联系的,就像我们和自己的好朋友一样。《而庵说唐诗》还评价“其用心细密,如一匹蜀锦,无一丝跳梭”。就是说这28个字的排列非常有秩序和规律,像心灵手巧的姑娘编织的美丽蜀锦。下面我们来找一找互相有情的字词,玩一玩“找朋友”的游戏吧!先来猜一猜“春”字与什么字有情。
生:“花”字,因为——春天才会开花。
师:不对,冬天也有花会开,如梅花。再想想。
师:给大家一点儿提示:春—夏—秋—冬,东—南—西—北,“春”字的好朋友是——
生:“东”字。
师:为什么呢?再给一点儿提示,冬天刮的是北风,秋天刮的是西风,夏天刮的是南风,春天刮的是——
生:东风。
师:“日暮”的好朋友是谁?
生:蜡烛。因为天黑了才要点灯照明。
师:最后挑战,“五侯”的好朋友是谁?
生:不知道。
师:这里有一个典故。从前,有个姓王的大家族,家族里有一位美丽贤德的女子,皇帝特别喜爱她,把她封为了皇后,可皇帝觉得还不足以表达对她的宠爱,于是在一天之内给皇后的五个弟弟封授了侯位。在当时就算大家族,有一个人封侯都很了不起,何况是同时五人呢。人们就把“五侯”作为得到皇帝宠信臣子的代称。这个皇帝是汉朝的汉元帝。你知道“五侯”的好朋友是谁了吧?
生:汉宫。
师:看,一边玩游戏一边获取了不少知识。现在感受到古人作诗的厉害了吧?每一个字词的背后都藏着这样精彩的故事和秘密。所以,学习诗词要细细地品味和揣摩,才知其妙处。
四、诗教精神
师:同学们,寒食节要禁火,普通人家都会怎么做呢?
生:普通人家是不能用火煮食物的。
生:还有,也不能点灯。
师:但是,诗中的达官贵人却可以享受特权,得到御赐的蜡烛。诗人借“汉宫”来指“唐宫”,从而批评当朝不公平的现象。像这样提出委婉批评的诗,称之为讽喻诗。
生:诗人不都是诗情画意的吗?怎么会批评人呢?
师:这就不知道了吧?诗歌在很早的时候是用来表达人们各种情感的。美好的感情就歌颂它,丑陋的事物就批评它。《论语》中提到:“诗”可以“兴观群怨”。其中“怨”就是“批评”的意思。只不过提倡批评也需要讲究方式方法,避免偏激和暴力。
师:联系生活想想,当你们被长辈误解,或跟同学有矛盾时,怎么做才好?
生:要好好说话,不要针尖对麦芒,更不要歇斯底里,而要以理服人。君子应该“怨而不怒”。
师:这就是“诗教中国”的意义所在。请同学们在提示下背诵《寒食》!
(生背)
【评析】
《寒食》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古诗。根据教材编排特点,本单元的主题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语文要素是“通过学习,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并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教学前要懂得单元编排特点,明确单元语文要素,从而准确定位课堂教学。寒食节是历史上传统的节日,并且曾经非常重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节日渐渐不为人知。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古风古俗、古雅古韵。所以,理解诗意、感悟诗情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通过学习,让学生既感受到传统节日的风貌,又传承到怨而不怒的君子精神。观览这节课的教学,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基于学生实际
由于寒食节已经渐被遗忘,学生并不知道这个节日的时间及传统习俗,所以在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杨老师通过一段生动有趣的微视频,简单介绍了寒食节的来历,并出示苏轼、李清照、周邦彦等名人诗词中的寒食节元素,意在重塑学生对寒食节的认识,初步了解吃冷食、禁烟火的特点,知晓寒食节是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二、基于单元要素
这节课,杨老师让学生借助注释说说写了哪些景物,了解了哪些传统习俗。其中做得较好的一点就是借用了《而庵说唐诗》的评价“其用心细密,如一匹蜀锦,无一丝跳梭”。找两两相对、互相有情的字词,如“飞”字和“风”字有情,因为有风,柳絮才到处飞;“柳”字和“花”字有情,因为有柳树,才会有柳花,引导学生用“找朋友”的游戏来感受字词表达的妙处。
三、基于审美创造
这节古诗词课堂重在提升学生的审美创造素养,无论在诵读环节,还是在诗教精神的传承上,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根据2022年版课标的表述,审美创造主要包括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等环节。在这节古诗课的教学中,杨老师通过韵律、平仄等的教学,引发学生对语言内容和形式所传递的审美感受,获得基本的愉悦感;而在审美评价和审美表现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受到启发,很好地重塑了古诗的内涵价值。■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樟木头镇中心小学/广东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
责任编辑 杨壮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