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稳、现势能、聚合力、育动能上半年我国交通运输运行有序

2024-10-22 00:00:00马艺菲
中国经贸导刊 2024年11期

一、上半年交通运输实现稳中有升

2024年上半年,我国交通运输运行总体有序,较好保障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链供应链贸易链运行。

一是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深中通道等重大工程建成通车,立足超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基础,提升交通运输建设精细化水平,推进综合交通网络优化完善。1—6月,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7万亿元,同比下降4.8%。

二是居民出行热度持续高涨。1—6月,完成跨区域人员流动量324.1亿人次,同比增长7.4%。以节假日出行为带动,出行需求稳步释放,以铁路、民航为代表的快速化出行和以自驾游为代表的机动车出行增长显著。

三是货物运输支撑不断夯实。1—6月,完成营业性货运量269.9亿吨,同比增长4.1%。我国货物运输稳定支撑经济运行,以现代化流通体系建设为带动,有力保障生产生活和产业发展需要,激发关联产业发展活力。

二、2024年交通运输新趋势新情况持续深化

(一)重点领域集中发力拓展交通发展新空间

近年来,交通运输在支撑经济运行的同时,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新动能”“策源地”作用不断凸显,并在2024年集中展现。

一是低空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赛道”。各地竞相打造“低空之城”,截至2024年6月底,省级层面出台低空经济相关文件超过10个,地市级层面近30个,低空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技术装备持续探索,应用场景稳步布局。

二是跨境电商“小包裹”创造“大流量”。引领国际贸易小单化发展新趋势,打造“流量经济”新模式,不仅创造传统制造业发展新空间,也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新窗口”。1—6月,我国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量完成16.5亿件,同比增长21.0%。

(二)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发展路径加快探索

近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成为人民幸福感获得感最为突出的领域之一。立足超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成果,2024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迈入“增量投资收紧时代”和“全生命周期发展新阶段”。

一是项目建设精细化程度提高。新建项目中,跨领域、跨区域建设项目占比提升,着眼补短板、功能完善和结构优化等具体领域,聚焦流通环节的难点卡点和交通运行的堵点痛点。

二是建设成果转化重要性凸显。基础设施发展重点逐步由建设环节向全周期发展转变,推进传统与新型、跨运输方式、交通与其他类型基础设施融合发展,更加注重现代化服务供给、投资与消费循环促进、设施装备技术协同发展等全链条领域。

三是基础设施运营管理要求提升。今年以来,受极端天气引发城乡内涝、山体滑坡等灾情影响,交通运行、基础设施运营潜在风险持续累积,安全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和底线,超大规模存量设施运营维护投入需求紧迫。

(三)交通物流环节流通消费带动作用稳步发挥

近年来,交通物流从经济社会发展“派生性”活动变为带动关联产业发展“组织性”载体,对全链条运行、要素资源配置统筹的功能在2024年不断深化。

一是现代供应链组织力加快提升。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优势,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要通道、“新三样”等重点货物对贸易流通带动作用突出。1—6月,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85.6亿吨,同比增长4.6%,其中内、外贸吞吐量分别增长2.7%和8.8%。

二是出行消费链加快建设。旅客对于出行消费选择更加理性,体验式、组合化、交互式、“出行即旅游”模式广受欢迎,房车出行、旅游专列、邮轮游艇等出行消费快速增长。上半年,共有23艘邮轮运营206个航次,全国邮轮旅客运输量近50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一半以上。

三、推进下半年交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建议

一是深入研究推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加快推进交通治理体系现代化发展,健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机制和全周期运营保障机制,加强传统与新型基础设施衔接融合,有序推进铁路体制改革、低空经济发展、收费公路政策优化等。构建交通物流统一大市场,夯实流通环节发展支撑,健全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建立政府投资支持重大交通项目建设长效机制。

二是加快塑造交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主动顺应行业发展新环境新趋势新特征,围绕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绿色低碳交通、国际交通发展。围绕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相关要求,推进机动化出行与汽车消费协同,提升市场消费预期,激发汽车消费潜力。

三是发挥交通运输在完整内需体系中的组织串联作用。扩大交通有效投资,以“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等为牵引,用好政府投资,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实施,强化项目储备接续。释放存量基础设施潜能,谋划推进以数字化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培育交通物流消费新业态新热点,提高流通连接生产消费效能。

四是着力增强交通运输风险应对和安全保障能力。面对国际复杂多变的政治经济形势和重点领域潜在风险,强化重点方向、战略产品运输保障。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隐患排查治理、风险管控,提升交通应急管理水平。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运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