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培养路径

2024-10-22 00:00:00伍一铖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4年12期

【摘要】电视受众对于节目形式与内容的需求越发多样。当下,新媒体对电视节目的冲击愈演愈烈。因此,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决定了未来电视之路。电视编导只有全面学习最新的节目创作手段与展现形式,借鉴媒介的新生力量,加强竞争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促进创新思维,才能生产出符合当下受众需求的电视节目。本文将从培养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对于电视节目创作的影响角度,做出探究和分析,以期较为深入地探讨广播电视节目的长久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创新思维;广播电视编导;节目质量;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2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4.12.037

当今电视节目面临同质化趋势,内容平淡缺乏创意,电视从业者滞后的思维模式及新媒体带来的冲击严重威胁到传统电视节目的生存。若电视编导对此没有清晰的认识,仍固步自封、孤芳自赏,无疑会被时代的巨浪吞噬。只有加强编导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充分学习新媒体优势,融合自身特点,推陈出新节目内容,提升节目质量才能留住电视受众、守住主流媒体的文化阵地。本文针对当下电视节目面临的困境提出电视编导亟待提高创作能力、树立创新意识,紧紧围绕怎样提高创新手段展开论述,从电视节目制作的一个点提出了培养电视编导创新意识的迫切性与实践技巧。

1. 广播电视节目当下面临的困境

1.1 广播电视节目从业人员认知的滞后性

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受众的需求已经从原本的物质需求开始转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而广播电视节目作为拥有大批量受众的传播渠道必定需要做出新的改变。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与编导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广播电视行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多且侧重点不同,创作出的节目特点也会有不同的呈现。但是,当下广播电视节目从业人员在编创节目时,一方面还带着惯性的传统节目制作思维模式,另一方面接收新信息的渠道纷乱复杂,各种形态浅尝辄止,从而导致节目的创新性不够,容易出现生搬硬凑的现象。即使有深刻主题和传播新的思想,但是因为固有形式的限制,难以吸引受众,从而导致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性不足,质量受到影响,受众逐渐减少,以致形成恶性循环。

1.2 当下新媒体带来的全面性冲击

当下,网络新媒体发展迅速,且快速占领了各个领域及层级的受众,再加上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媒介终端的支持,广播电视节目受到的桎梏越来越多,因此就会出现一些电视节目跟风和盲目模仿抄袭的情况,这样会导致节目的形式大过内容,很难吸引受众,更不用说去和当下占据优势的新媒体节目进行竞争。最重要的是传统广播电视节目缺少和受众的互动性,几乎不具备交互式的信息反馈功能,但这却是新媒体节目传输的强大优势所在。电视媒体人个人经验不再可取,电视节目如何实时展现出共情性和共通性是当下面临的最大困境。

2. 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电视节目制作人的基本素质之一。在普遍情况下,收视率是一档节目的重要评判标准[1]。收视率中包含的是电视节目的内涵和通用价值,所以,电视节目的制作不仅要在形式上能够满足受众的观感,在内容上更应该契合当下社会的主题思想和社会潮流。电视编导是整个节目的灵魂角色,而编导是否拥有创新思维,也在无形中影响着节目的收视率,甚至对受众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2.1 编导创新思维能够极大地提升电视节目的质量

广播电视编导的从业人员在一定程度上是一档节目内容和展现形式的主导者,从而也会影响着节目质量的高低。广播电视节目作为思想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新的内容和形式可以给观众带来新鲜感,避免出现审美疲劳的同时,还可以将节目中的文化和思想发扬光大,传递给更多的观众。例如采用歌唱方式将古诗词谱曲的《经典咏流传》,在普及诗词的同时还加快了观众对于古典传统诗词文化的传播,在各大平台上都收获了很高的评价。再例如《声入人心》将选秀的模式用在普及音乐剧和歌剧上,让无数人对音乐剧有了新的认识,从而也促进了音乐剧市场的发展。

因此,只有不断推出具有新形式和新内容的广播电视节目,才能确保节目质量,从编导的创新思维入手,增强节目的新颖性,增加观众对节目的黏性,才可提高收视率。

2.2 编导创新思维能够在提升收视率的同时塑造节目口碑

对于一档广播电视节目而言,节目的收视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节目的口碑,可以直接反映出观众对于节目质量的认可程度,认可程度越高观众对于节目甚至电视台的黏性也就越大[2]。所以,广播电视节目的编导需要不断推陈出新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节目的内涵和方式,创新节目形态。一档好的节目主要是抓住观众对当下热点的心理,抓住热点就能抓住收视率,提升节目的口碑,在打造系列节目时就可以保证节目质量,不至于出现观众口中常说的“烂尾”现象。

以湖南卫视为例,通过研究不难发现,湖南卫视的节目多数能够延续多季,包括有十多年播出历史的《天天向上》,这是一档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的节目,但是从节目播出之初到现在仅节目片头就更新过十余次,每一次的更新都是符合当下的流行文化与可观赏性相结合,从而塑造出了《天天向上》的节目口碑。而湖南卫视推出的多档电视节目均采用同样的创新思维,塑造了诸如《歌手》《声入人心》《向往的生活》《明星大侦探》《舞蹈风暴》等一系列广为流传的节目,在提升了节目收视率的同时,也将湖南卫视的口碑逐步提高,到现今成为娱乐王牌的头部卫视。

2.3 编导创新思维能够提升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在民众心中的权威性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受众越来越少,观众和广播电视台之间的黏性也越来越差。当今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信息发布者和传播者的社会现象成为常态后,电视节目的权威性势必会遭到挑战。在短视频盛行时期,我们不难看到,一些不好的社会现象的产生,尤其是当下流行文化的审美深深影响着每一个人。一些错误的观念和知识也在误导观众,甚至在社会上造成大面积的焦虑、恐慌等现象。因此,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的创新性思维必须发挥其作用,引导社会的舆论和风气,以新的形式和内容去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提升民众对于媒体平台的信任度。

近年来,央视推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其中包括《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典籍里的中国》等电视节目,这类电视节目都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但是呈现的方式却大相径庭,尤其是《典籍里的中国》以“文化节目+戏剧+影视化”的方式,讲述典籍成书的故事,让主持人跨越古今,和古代伟人对话,弘扬传统文化。这样的创新形式,极大地获得了观众的喜爱,并且加深了观众对于央视的节目黏度,也进一步使央视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3]。

2.4 编导创新思维能够促进当下社会主流文化的传播

当下信息传播形式多变,人们最为认可的官方信息的传播渠道还是广播电视。因此,如何把信息的传播和文化的输出让更多的观众看到,并且引起思考,是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编导的创新思维能够帮助广播电视节目从业者在纷杂的信息中快速寻找到最有价值的信息和社会热点,并加以整理和完善,再利用最新、最能够符合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其展示出来,最终达到传播和引导的作用。

近几年来,国家一直在倡导发展文化产业,那么作为优秀的广播电视从业人员就应该抓住文化产业的传播发展核心,利用节目的播出形式,融合当下最新的节目制作方式和技术手段,使节目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播出展现上都能够吸引观众,从而达到口口相传,自发宣传的效果,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以《经典咏流传》为例,电视节目以“和诗以歌”,将古诗词和部分近现代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在注重节目时代化表达的同时,也深度挖掘了诗词背后的含义,讲述了文化知识、人文价值,而且还树立了文化自信。也正是因为如此,让观众用流行音乐领略了古诗词之美,既生动形象又朗朗上口,很快就在各大媒体平台和人们的生活之中流传开来,非同寻常地促进了主流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综合以上,广播电视编导思维的创新无论是从节目本身的收视率、观众与节目、与电视台之间的黏性还是从文化传播、媒体在民众心中的权威性上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3. 培养编导创新思维的有效策略

3.1 充分学习新媒体优势,融合自身长处进行创新

新媒体是当下传播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新媒体的优势在于:①快速抓取社会热点,并加以制作成当下符合大众喜欢的节目形式。②能够与观众进行实时互动,尤其是在媒介终端开设了弹幕、实时评论、打赏、投票等功能,能够在极大提升观众参与度的同时,加大观众与节目、媒体平台之间的黏性,而无论是实时评论还是整体评价,都对节目的质量提升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广播电视从业人员应该充分吸取并借助新媒体节目的优势,在电视节目制作选题上可以以新媒体作为渠道去寻找更多当下的社会热点和大家所关注的话题,从而进一步提高节目的质量。另外,广播电视节目虽受制于媒体平台的播出形式,但是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在节目播出之后收集更多的信息和反馈,以促进观众与节目之间的互动性和忠实度。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不仅仅是在广播电视平台上,也可以发送到各大媒体平台,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节目,提升节目的受众范围和知名度。采用新媒体的节目制作和宣传推广方式,能够极大地将广播电视的优势与新媒体的优势结合在一起,提升节目质量。

3.2 对节目进行精准定位,树立创新意识

电视节目制作的最基本工作之一便是对节目进行定位,其中包括节目的类型风格定位、内容定位和受众定位,因此,节目定位对节目制作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也对节目的播出效果有非常大的影响。在当下信息流通速度极快、信息繁杂的时代,找准节目定位,立足于社会实际,通过一个或几个亮点去挖掘节目的创新形式,制作出符合大众审美的节目内容,最终能够引发观众对于当下、对于自身的思考和反思,这也是评判一档电视节目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近年来,湖南卫视对于垂直类节目的探究值得学习,无论是从2018年的声乐类《声入人心》还是到舞蹈类的《舞蹈风暴》都是从艺术大类中精准定位到了某一类的艺术形式,进行节目创作的设定。虽然都是艺术+竞技的方式展现,但是在其中不乏有更多的新设定,比如小众的音乐剧、专业度要求极高的拉丁舞、民族舞等舞蹈类,都在向观众展现艺术美的同时又将小众艺术形式普及到了观众心中,这也是为何几年之后大家依然对这两档节目津津乐道的原因。

3.3 找准广播电视节目中的细节,培养创新能力

广播电视节目是最能反映当下社会时代特征的一种形式,也是目前受众最为广泛的一种文化传播内容。因此,从传播学的角度上来分析,广播电视节目应该把握时代特色,充分反映时代特征,尤其是需要抓住内容细节,无论是社会现象中的细节还是文化传统中的细节都加以完善和拓展,能够促进节目内容上的提升和与时俱进的能力。

一方面,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打破原有的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集合多元思维,分析和探讨不同的创作思路,增强电视节目的灵活性和丰富性,进而扩大节目的受众和传播范围。另一方面,要拓展节目创作的逆向思维,从另外的角度出发,倒推节目的效果和节目制作的创新及内容,才能制作出更加符合大众需求的节目作品,也更有利于编导创新思维的建立和培养,提升节目的细节和精致度。

3.4 完善管理机制,促进创新思维

在广播电视行业中,电视节目从业人员相对来说缺乏创新意识的主要原因是竞争力不够,一方面是缺乏行业内部的有效竞争力;另一方面是缺乏自身的核心竞争力[4]。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受到新媒体的极大冲击,除去传播方式和平台终端的原因之外,还有一部分是由于电视节目编导人员专业素质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与培养。尤其是专业知识水平、社会实践经验、人文素养和对于热点事件的敏锐程度等都相对不足。因此,应当充分挖掘人性中的竞争意识,才能更好地促进电视节目的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外界的竞争机制可以反作用于电视节目工作者,使其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学习能力、对于电视市场的敏锐程度以及不断吸收新的专业知识,学习新媒体的技术手段等[5]。

4. 结束语

广播电视节目正面临发展困境,一方面是源于技术的发展,更多新的媒体终端涌入带来的冲击,另一方面是基于电视节目从业人员自我创新意识的薄弱,导致目前广播电视编导节目创新能力不足,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的现状。因此,作为一名广播电视节目编导从业人员,在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时,应善于利用外界的工具,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才能够推出更多高质量、符合观众生活、弘扬正能量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品。电视编导应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勇于学习,逐步改变思维禁锢,方可打造出能经受时间考验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颜铮.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培育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09):67-68.

[2]孙银银.谈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对电视节目质量的影响[J].声屏世界,2020,458(05):31-32.

[3]郭保麟.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对电视节目质量的影响探究[J].中国新通信,2020,22(03):150.

[4]金国英.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J].采写编,2020,171(04):84-85.

[5]杨威.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对电视节目质量的影响[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514(09):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