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育工作者角色定位及工作路径探析

2024-10-21 00:00:00徐红梅
文教资料 2024年8期

摘 要: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且复杂,心育工作者是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施者、建设者、开拓者,承担着重要职责。同时,他们也是各种关系的桥梁,在学生心理健康成长阶段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重点探讨心育工作者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角色定位及工作路径,以期有效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和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关键词:小学心育工作;角色定位;工作重心;心理健康

心理学的研究历史源远流长,19世纪的欧洲学育发展出心理治疗的理论及实践,主要从病理的角度研究心理。直到20世纪,心理学专家才逐步把心理研究从病理研究转向心理疾病来源和预防的角度上。此后,各国陆续开始把心理健康教育及预防作为全民健康工作的重点之一,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逐步展开。

学校是培育和滋养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校内的心育工作者正逐渐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在日常工作中,心育工作者应认真研读《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的要求,以便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同时,小学心育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应该思考以下问题:作为学校的心育工作者,工作的重心是什么?在工作中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才能使心育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鉴于此,本文将探讨心育工作者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核心作用,以期为优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提供实践指导。

一、心育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小学是学生心理发育的关键阶段,也是心理问题易发的时期。因此,心理疾病的预防工作是重中之重,需要以学生成长支持系统的完善工作作为切入点,及时预防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在心理问题预防工作中,心育工作者要明确以下四种角色定位。

(一)做心育工作的传道者

作为心育工作的传道者,首先要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人性的可塑性”是哲学家罗素的人性论中最有价值的思想,他指出,最初的教育应该是性格的教育,其次才是知识的教育。[1 小学心育工作内容中,重iaCV40HqZ9OOvt/7KgG8UQ==点就是学生性格的教育。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工作的抓手。因此,心育工作的传道需要抓住这一契机,告知身边的人心理健康及性格培养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唤醒更多人能够关注自身以及他人的身心健康。

传道,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心育工作,让更多的人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育工作者需要有积极的意识和坚定的信念,在科学的心理理论指导下,为心育工作去传道。发展不是社会对儿童所做的事情,而是儿童在社会的支持和滋养下主动做的事情。[2因此,改变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支持和滋养系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传道恰好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

心育工作的传道者,这个角色定位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目前,随着国家与社会对心理工作的支持越来越多,心育工作者也将不再是孤独的传道者,志同道合者越来越多,心育工作也越来越有意义。

(二)做家庭教育的宣传者

202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颁布。该部法律分别从家庭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和法律责任等方面规定了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实施家庭教育以及社会在支持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上应当承担的责任。[3心育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到这一法规的重要性。心理咨询工作中面对需要帮助的学生时,应勾勒出其背后直接影响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家庭系统及教养模式。然而,家庭教育就像一座冰山,大部分人只看到了冰山一角。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缺少相关知识理论,他们没有能力预估自己的家庭教育模式对孩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此时,心育工作者应意识到,家长的成长经历是影响其当下家庭教育模式形成的重要原因。

因此,对家庭教育科学化的宣传工作极其重要。心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讲座、视频会议、家长会、家庭教育类读书会等形式,举办一些宣传和教育活动,以增强家长家庭教育意识。同时,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在与家长常规工作中也要融入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总之,宣传是在与家长、教师接触的每时每刻,心育工作者需要发挥创新性和拓展力,要帮助家长意识到,孩子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能够影响孩子大脑边缘结构的演变和发展[4,以及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作为家庭教育的宣传者,心育工作者应能够和家长建立友好、信任的关系,为家长开启科学的家庭教育路径,从而形成科学的家庭教育模式。家长也会因心育工作而更信任学校,优化家校关系。

(三)做家校合作的融合者

随着我国心理健康观念的普及,家长、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不断提升,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量不断增加。[5因此,心育工作者常常成为家庭、学校、学生之间的融合剂和专业指导者,承担着与各方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成长的重要职责。

为更好地促进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心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与各方的协同合作,并采取多种措施。例如,心育工作者可以邀请家长和班主任等人进行多方会商,全方位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和生活状况。心育工作者应向家长和班主任解读学生行为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协助他们计划、实施新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形成家校协同的模式。心育工作者还需要用很长的一段时间陪伴家长、教师和学生实施整个计划,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具体表现和变化,以便及时调整辅导方案。在整个辅导的过程中,心育工作者往往有着“天然”的优势,是学校、家长和学生之间的纽带,在加强家校共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打造家、校、生之间相互信任、支持、合作的模式,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家校合作的融合者,这一角色定位也产生了重要的作用。首先,这一角色改变了学生成长的支持系统,能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支持和理解,其行为也随之改变;其次,这一角色会使得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度提升,当其在孩子教育方面遇到困难的时候,会乐意和班主任、心育工作者沟通。在这样的合作中,心育工作者的专业信念和素质让家长、学生和教师都得到了支持和理解。

(四)做班级管理的支持者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内容等不断更新,班主任的功能和职责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导致很多班主任的压力不断增大。随着心育工作者的加入,不仅为班主任带来了应对学生心理问题新的工作方法,还能帮助班主任释放焦虑与调整消极情绪等。当对心育工作者有了足够的信任后,班主任会主动地吐露在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和教学中的种种困惑。心育工作者都会适时地给他们一定的知识、技术以及心理支持,给他们“赋能”,让他们不再感到无助和孤独。这样的互相理解会让班主任从中获得更多的育人知识,总结出有效的带班经验,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有效地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当班主任面对教学和管理难题而需要帮助时,心育工作者要义不容辞地伸出援手,及时发挥作用,为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班主任、学生提供有力支持,让班主任感受到心育工作者的作用。作为班级管理的支持者,心育工作者不仅仅是给予班主任心理专业的知识,还会在心理层面不断引导、支持、辅助他们,陪伴他们拥有勇气和智慧去面对困难,获得更多的成长。

二、小学心育工作推进的实践进路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核心的心理问题是隐性的,常常隐藏在行为背后。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心理健康干预对专业要求很强,心育工作者只有拥有专业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才有可能对学生有相对准确的把脉。从学校工作的角度来说,很多心育工作者会身兼多职,常常应接不暇。因此,心育工作者需要确定并抓好工作重心,方可更好地开展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积极营造良好的心育工作环境

心育工作生态环境的建设,是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过程。心理健康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而当前心育工作面临许多挑战,亟须改善和提升。就目前来说,家长、学校、社会等各个层面都逐步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也在逐步生成并趋向改善,良好的心育工作生态环境建设充满希望。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心育工作者既承担着搭建学生成长支持系统和完善教师心理健康支持系统的责任,也承担着培养家长科学养育观的责任。心育工作者是学生心灵的港湾,也是教师育人的锦囊,更是家长们家庭教育的智慧宝库。因此,心育工作生态环境中,心育工作者队伍的梯队建设、继续教育培训、专业技能培养和自我技能提升是重中之重。心育工作者要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勇于接受新的挑战,敢于尝试新的方法,从而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帮助,为心理健康教育贡献更多力量。

(二)共同培育相互信任的关系系统

建立信任、尊重、平等、安全的关系系统,是心育工作者另一项工作重心。在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主要是班主任通过班会活动、日常交流等形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本质是通过强化行为、理论说教、思想传播,将价值引导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相结合。随着心育工作者的加入,他们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补充了新的工作方法,有效帮助学生探索自己、释放与调整情绪以及克服心理障碍等,营造出理解与尊重、接纳与信任的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轻松活泼、客观中立的方式有效改善了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提升了学生心理健康素养,随之也为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制度提供了现实支撑。

当前在心育工作实践中,心育工作者一要明确自己与班主任、任课教师等都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中的重要工作人员;二要明确每个层级的工作人员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应对中的具体职责、能力素质要求等;三要建立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分工合作工作机制。心育工作者在构建这样的机制和关系系统的过程中,使得每一个人都有所收获,共同进步,让信任、尊重、平等、安全的关系不断扩大,以便更好地推进各项工作。

(三)主动构建立体式心育工作模式

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常包含三个层级:第一层级为普及性预防,重点是提升学生的认知、重视学生的情绪和行为发展;第二层级为选择性干预,重点是关注有心理健康潜在风险但还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的学生,如脾气古怪或有创伤经历的学生;第三层级为指向性干预,重点是有精神障碍前驱症状但尚不符合诊断标准的学生。[6针对这三个层级的工作,心育工作者要善于分别制定目标和措施,有计划、分步骤地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心育工作模式。例如,针对第一层级,心育工作者通过常态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心育节活动、心理社团等课程推动预防工作的正常开展;针对第二层级,心育工作者在每学年心理普测后筛查出的重点关注学生,由班主任报告有心理健康潜在风险的学生,来做一对一回访,进行科学干预;针对第三层级的学生,心育工作者应谨慎评估,积极干预,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有效转介。以此对所有学生进行全面关注和支持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结语学校心育工作者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及经验的收集者和传输者,又是多方信任纽带的构建者和情感支持的给予者,在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心育工作者常常成为同事、家长和学生熟悉、信赖的求助对象,源源不断地提供着科学的心理健康指导和建议,也为建设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贡献着力量。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心育工作者明确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定位会让工作方向更加清晰,目标更加准确。而且心育工作者选择好工作重心,关系着心理健康教育的灵动性、发展性、成效性,也关系着工作主要架构的建立。总之,心育工作者的工作需要认真和细心以及情感的投入,因为他们面对的是托起祖国未来发展的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丁子江.罗素:所有哲学的哲学家[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218-219.

[2][美]爱德华·L.德西,理查德·弗拉斯特.内在动机:自主掌控人生的力量[M].王正林,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80-8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N].人民日报,2021-10-25.

[4][美]丹尼尔·西格尔,玛丽·哈策尔.由内而外的教养:做好父母,从接纳自己开始[M].李昂,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60-61.

[5]俞国良,何妍.班主任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3(13):4-9.

[6]刘取芝.教师应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教师教育学报,2023(5):1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