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墙面环境创设对幼儿成长的价值日益受到重视,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幼儿的各方面发展。但教育性墙饰位置偏高、墙面装饰设计缺乏美感以及幼儿参与创设的机会不足,仍是当前大幅削弱幼儿园墙面环境在教育功能上有效性的因素。究其原因,主要包括教师忽视墙饰高度应与幼儿需求相适宜、教师灵活组织艺术元素的能力稍有欠缺、幼儿设计和制作墙饰的能力不足。基于此,幼儿园教师应选择适宜幼儿身高的位置创设教育性墙饰、欣赏更多优秀作品以提高墙饰的创作能力、为幼儿创造参与创设的机会。
关键词:幼儿园;墙面环境;环境创设
教育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过程,它涉及教师、幼儿以及环境三者之间紧密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在这个过程中,环境扮演着双重关键角色:它既是教育的内容,也是教育的工具,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所以教师必须提供适宜幼儿身心发展的环境,这种环境就是蒙台梭利思想中“有准备的环境”。[1]幼儿园的每一处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2]鉴于此,本文从幼儿需求与社会审美视角出发,探讨幼儿园教育性墙饰位置偏高、墙饰设计缺乏美感以及幼儿参与度不足的问题。通过系统分析这些问题,本文力图提出有效策略,以解决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难题,进而提升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的有效性与教育价值,实现其作为幼儿学习与发展重要载体的价值最大化。
一、当前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性墙饰位置偏高
幼儿园的教育性墙饰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位置的设计至关重要。然而,幼儿园教育性墙饰位置偏高,是幼儿园墙饰布置的一个显著问题,主要体现在墙饰的悬挂高度超出了幼儿的正常视线范围。具体而言,这些墙饰往往被设置在玩具柜、储物柜、书架上方的墙壁区域,或是位于其他墙面装饰物的垂直上方,其距离地面高度超过1.2米。从幼儿的视角出发,墙饰偏高意味着他们需要抬头仰望才能看到墙饰的内容,这种设计使得幼儿在观赏和互动时感到困难,若是长时间观看,还会对幼儿颈椎造成压力。因此,教育性墙饰设置过高不仅限制了幼儿的触觉接触,进而影响他们对墙饰内容的理解与学习,同时也削弱了墙饰本身所承载的教育功能。此外,这一现象还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墙饰设计缺乏美感
每个幼儿心中都有一颗“美的种子”等待发芽开花。美观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目的之一,环境优美的幼儿园让人耳目一新,也会让幼儿对幼儿园产生喜爱和归属感。然而,实际情况表明,不同幼儿园,甚至不同班级之间的墙面装饰程度和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基于装饰的视觉效果和设计原则,可对缺乏美感的墙饰分为三类:单调乏味型,遮挡堆叠型,喧宾夺主型。单调乏味型墙饰的教育内容往往各自孤立,缺乏艺术元素对画面进行点缀,色彩单一,没有体现丰富性、色彩协调性和视觉吸引力等墙饰设计基本原则。遮挡堆叠型墙饰的内容和元素往往更为丰富,但却因为空间布局未得到合理安排,导致内容的相互遮挡或拥挤,给幼儿观赏造成不便,不符合装饰的可视性和流畅性原则。喧宾夺主型墙饰所采用的装饰元素往往过于突出,致使观赏者不能轻松识别墙饰的主题与重点,未能体现装饰的平衡性与和谐性原则。
(三)幼儿参与创设的机会不足
研究通过对现有墙面环境创设作品及其创设过程的细致观察,并结合与幼儿教师的深入交流,揭示了幼儿参与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机会不足的问题。在墙饰创设过程中,提供创设材料和参与制作的幼儿数量非常有限,仅占据了极小的比例;同样,提供创设建议的幼儿也寥寥无几。尽管有部分幼儿通过提供艺术作品展示的方式参与进来,但这主要体现在作品展示墙上,对于环境创设的整体参与度仍然有限。值得注意的是,幼儿参与墙饰创设的方式中,通过提供照片素材间接参与创设的比例相对较高,并且这些照片主要由教师或家长拍摄,用以展示幼儿在园内或园外的活动。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环境创设过程缺乏幼儿的参与,这一现状凸显了幼儿在环境创设中参与度严重不足的问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3]由此可见,幼儿在环境创设过程中参与机会不足的问题,应引起教师的重视。
二、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研究分析,导致以上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问题主要有以下因素:教师忽视墙饰高度应与幼儿需求相适宜、教师灵活组织艺术元素的能力稍有欠缺以及幼儿设计和制作墙饰的能力不足。
(一)教师忽视墙饰高度应与幼儿需求相适宜
幼儿园中的教育性墙饰位置偏高,是因为教师在创设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幼儿对教育性墙饰互动的需求。首先,鉴于教室空间的局限,区域储物柜或教室内的部分课桌椅常被安排紧贴墙壁,这一布局直接挤占了墙面装饰展示空间。然而,在此境况下,教育管理者仍要求每班均需设立以传授知识为核心的主题墙。因此,适宜高度的墙面空间狭小成为一些幼儿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为了完成创设任务,教师只能牺牲幼儿与墙饰互动的机会,选择增加主题墙的高度以应对现实困境。
其次,在对教师的访谈中得知,部分教师对幼儿园教育性墙饰设置高度的合理性认识不足。他们未能充分考虑幼儿的身高和视觉范围,从而设计了过高的主题墙,使幼儿难以清晰地看到墙上的内容。然而,当墙饰过高这一问题被明确提及并展开讨论时,这些教师能够迅速展现出较强的领悟能力,意识到合理调整教育性墙饰的高度对增强幼儿学习成效及提升教育环境互动性的积极影响。这表明,个别教师对安置适宜高度的墙饰的意识有待唤醒。
再次,为了增强墙面的整体观感,教师或管理者可能会选择增加主题墙的高度与版面,以追求更加壮观和富有气势的效果。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创设内容的丰富性,并获得了家长们的积极反馈与高度评价。然而,这也忽略了幼儿的感官体验和实际需求。
(二)教师灵活组织艺术元素的能力稍有欠缺
幼儿园教师在进行墙面环境创设时,灵活组织艺术元素的能力不足是墙饰缺乏美感的重要原因。
首先,当前幼儿园内的墙饰主要由教师独立创作,但教师普遍反映,在面对创设主题墙这一复杂任务时,他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墙面环境的创设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与敏锐的审美眼光,还需要在手工制作、色彩搭配、空间布局等多个实践技能领域具备较强的能力。然而,大多数幼儿园教师在职前教育中未接受过系统的艺术设计或审美学习,且在职期间的培训往往侧重于游戏与活动,忽视了环境创设方面的专业培训,导致他们在墙面环境创设时缺乏必要的艺术素养。
其次,部分教师表示其所在班级对于环境创设的期望值较低,这一观点主要源于班级教师对自身手工制作能力的自我评估。他们认为自己在灵活组织艺术元素的能力上有所欠缺,水平相对一般,因此只需完成任务即可,并不刻意追求更高的标准。这种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师在墙面环境创设过程中的进取心和创新能力。他们往往容易满足于现状,这不仅限制了教师个人在墙面环境创设领域的成长与发展,使其灵活组织艺术元素的能力得不到提升,同时也对幼儿学习和成长的班级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
(三)幼儿设计和制作墙饰的能力不足
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本应成为促进幼儿多方面知识和能力发展、培养其浓厚兴趣的平台。然而,环境创设中幼儿真正参与的机会却寥寥无几。这一现象的原因可归结为三类:首先,墙面环境创设的美观性追求与幼儿能力发展阶段存在矛盾。教师普遍注重环境创设的美观性,但幼儿认知与动手能力有限,难以独立达到既定的评价标准,导致实际参与受限。其次,教师对于安全问题的严格把控。出于对幼儿安全的考虑,教师不愿让幼儿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工具,如热熔枪,从而在工具使用方面大幅度限制了幼儿的直接参与。再次,幼儿参与环境创设效率较低。幼儿动手创作能力尚处于发展初期,全面参与环境创设需要多方引导与协助。然而,幼儿园师资力量有限,难以在繁重的一日活动中腾出足够时间组织幼儿深入参与。创设任务时间紧迫与任务繁重之间的矛盾,更加剧了这一挑战。比如领导检查或争创示范园时,环创主题多由管理层决定,留给教师与幼儿共同构思与创作的时间极为有限,导致幼儿参与机会大大减少。
尽管教师普遍认识到幼儿参与环境创设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但在实际操作中,幼儿园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如美观性、安全性和领导层要求等。因此,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中,教师们往往倾向于独自承担创作工作,很少邀请幼儿参与其中。
三、有效改进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的策略
(一)创设教育性墙饰应考虑幼儿的身高因素
在选择教育性墙饰时,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幼儿的身高因素。为确保墙饰的视觉效果和教育性价值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呈现,教育性墙饰的设置高度应该位于幼儿能够触碰到的位置。如果墙饰内容尤为需要引起幼儿的注意,那么教师可以选择更低的高度,以确保幼儿能够轻松地学习和理解墙饰内容。同时,教师应在创设墙面环境时,树立正确的服务对象观,不可因迎合家长的喜好而忽略儿童的需求。创设环境不是物质堆砌,而应使其成为一种教育力量。教KIvZEuL7kCta4jOUYaKMaik9mqDABIClRMqbq/EHFAY=师必须深刻认识到,现今墙面环境创设已不仅仅是为了美化,而要融入环境的教育功能,以创设有利于幼儿全面发展的环境。[4]为此,教师应参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3~6岁幼儿的平均年龄身高参考标准,确定教育性墙饰的适宜高度。具体而言,教育性墙饰的设置高度保持在1.5米以下较为合适,而1.2米以下则为最适宜高度。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高差异,教师还可根据本班幼儿的平均身高,选择更为适宜的高度区间创设教育性墙饰。此举可显著提升墙面创设的可见性,增加幼儿观察墙面的机会及与其进行互动的可能性。
(二)欣赏更多优秀作品以提高墙饰创作能力
首先,提高墙饰创作能力要求教师积极寻求创作的灵感,主动挖掘优秀的环境创设作品或艺术展览作品中的创新元素。其次,学习创作技巧,教师可以汲取优秀作品中的设计元素、色彩搭配、构图方法和表现技巧,并尝试将其运用到平时生活和工作中,从而提升自身的创设能力。再次,提高审美感知能力,教师在广泛接触杰出作品后,审美感知能力得到提升,更容易辨别高质量的作品,这有助于他们创造出更具吸引力和价值的作品。最后,幼儿园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的学习经验分享,提供优质学习资源,以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优秀的作品,尝试对作品中卓越的设计进行分析、模仿与创新,提升自身感知美、再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为幼儿创造参与墙面创设的机会
在建构主义视角下,幼儿园的创设和指导需要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这有助于幼儿通过实际操作获取知识和促进智力发展。教师在作品创设过程中是合作者、组织者和促进者,而不是替代者。教师应理解建构主义学习观,以便为幼儿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鼓励他们在创造性的环境中构建新知识。[5]墙面环境创设是一个幼儿与教师共同合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促使幼儿充分参与并主导环境的创设,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同时,教师的角色也应由墙面环境创设的主导者转变为与幼儿共同进行墙面环境创设的合作者。
为解决幼儿参与墙面环境创设机会不足的问题,提出如下解决方案:首先,教师重视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能力和技巧。教师为幼儿提供示范作品,以使幼儿获得美感,并提供一些艺术性的设计技巧的指导。教师鼓励幼儿表达自身的想法和感受,尊重幼儿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教师应对幼儿的艺术创作提供积极的反馈,鼓励幼儿继续努力改进他们的作品。教师应做好创设计划与安排,打造有秩序、有目标的创设环境,以确保墙面美感。其次,教师要做好创设过程中的安全工作。教师应该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教师应确保所有活动和材料都符合幼儿的年龄和能力,工具易于操作和掌握,并对幼儿进行材料使用和工具操作的培训。教师应在准备阶段及创设过程中强调安全问题,教导幼儿如何安全地参与,以降低潜在的安全风险。再次,幼儿园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幼儿参与墙面环境创设的重要性,并将该理念普及到每一位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实践中。幼儿园领导应制订可行的墙面环境创设计划,根据教师和幼儿的实际情况来分配时间和任务,给予教师足够的时间来与幼儿共同进行墙面环境创设,以确保墙面环境创设体现幼儿与教师的共同创作成果。
四、结语
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作为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资源,幼儿园的领导和教师应致力于使每一块墙饰都能充分发挥其育人价值,从而确保教育性墙饰不再仅仅是悬挂在墙上的一个摆设,而是能与幼儿进行互动学习的“有声老师”。优美的幼儿园环境能为幼儿营造温馨的学习生活氛围,提升他们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同时,幼儿园领导和教师应共同致力于创造有利于幼儿参与墙面环境创设的条件,使幼儿能够主导自己学习和生活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顾媛媛,田燕.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实践指导[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21:3.
[2]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2(15):16-2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
[4]杨莉蓉.乡镇中心幼儿园班级墙面环境创设现状研究——以重庆市W县3所乡镇中心幼儿园为例[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8.
[5]孔敏.建构主义视角下幼儿园中班阅读区创设与指导研究[D].大理:大理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