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对新时代高中劳动教育的启示

2024-10-21 00:00:00程翠翠
文教资料 2024年8期

摘 要:陶行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在教育实践中对劳动教育如何开展进行了积极探索。他的手脑并用、寓劳于思,尊重规律、适性教育,引导学生融入生活、适应社会等劳动教育思想,为解决当下高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优良的劳动品质、提高劳动技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高中劳动教育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简称《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1在我国近代教育史上,有不少教育家提出过有关劳动教育的思想,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主张教育应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体力劳动应与脑力劳动相结合,实行“手脑并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2,并进行一系列的劳动教育实践,他的劳动教育思想为我们探索劳动教育的路径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当下高中劳动教育的实践困境

从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3,到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意见》,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目前,大多数学校会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教育活动,例如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清扫活动,定期到劳动教育基地开展学农活动等。这些劳动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劳动素养,但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劳动活动教育性缺失

当前,高中劳动教育存在着教育性缺失的问题。其一,一些学校开展劳动教育仅仅是组织学生进行劳动活动,没有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劳动活动的意义与价值。更有甚者,劳动被一些家长、教师作为惩罚和规训学生的手段,使劳动活动成为抑制学生成长的工具。其二,部分劳动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不符合学生的劳动认知规律,学生仅把劳动理解为体力活动或觉得新奇、有趣,对劳动的真正价值与意义认识不足,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二)劳动实践空间狭隘

劳动实践空间是指人在进行劳动时所处的具体空间环境,是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平台。当前,不少学校虽然开展劳动教育,但把劳动教育实践空间局限于校内;同时校外专业化的劳动育人场地较少,没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在社会大环境中体悟劳动的真正意义与价值。劳动教育本身就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它源于生活,如果脱离了生活,劳动教育将会变得单调而贫乏;它又服务于生活,如果脱离了生活,劳动教育将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三)劳动教育评价缺乏针对性

劳动教育评价是指学校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成效进行系统性评价时所采取的评价标准,是反馈劳动教育结果的重要手段。目前学校所采取的劳动教育评价方式主要是借助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记录到档案中,进而确保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参加一定的劳动实践活动。但这一评价方式缺乏过程性评估,导致部分学生的劳动实践只是流于形式。教师通常采用终结性评价来评估学生的劳动,而忽略了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实际感受。

二、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的价值意蕴

(一)寓劳于思,手脑联盟

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看似是两个不相关的领域,但二者之间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陶行知指出,知识分子应该和农人结合。[4劳动教育应该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其一,劳动教育中要蕴含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学生还是工人、农民,只有他们发自内心地热爱劳动,才能“觉苦思甘,觉劳思逸”,更好地提高劳动效率,才能乐于在劳动中发明创造。陶行知主张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其二,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合劳动教育。人的思想和行为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如果不结合实际行动而空谈思想政治教育,就如空中楼阁,看似美丽却没有根基,经不起现实的考验。所以,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必须结合劳动教育,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印证、体会思想的正确性,在参与劳动实践的过程中会加深对劳动的目的、意义等思想层面的理解,进而自觉地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体会劳动带来的乐趣。

(二)尊重规律,适性教育

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教育要想取得实效,就应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相结合,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学生的教育内容。陶行知提出:“我们的问题,就是如何审查社会需要,依据学生心理,准备种种适当教学机会,使得学生得以发展他应付社会环境的人格,制裁天然环境以及具有生利、消闲的种种知识技能。”[5

陶行知让学生学习做工,不是简单地从事体力劳动,而是在劳动中教会学生动手、动脑,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此外,他还非常重视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以此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在学校,扫地、抹桌、烧饭等劳动都由学生自己完成,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还能培养学生扫除肮脏的好习惯[6

(三)融入生活,适应社会

陶行知认为劳动教育应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脱离现实生活,不仅违背了生活教育的原则,也达不到劳动教育的目的。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劳动教育要想达到立人立国的目的,最重要的就是与工农结合,互促共进。

首先,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工农紧密相关。陶行知要求乡村师范学校的教师要有农夫的身手,学生也要学习种菜、栽花、除草,使学生融入乡村生活。为此,陶行知在学校推行“艺友制”,即只要有一技之长的教师便可以招收艺友,把自己的技艺传授给他,在做中教,在做中学。[7在乡村工学团,把工厂、学校、社会打成一片,在劳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劳动。8不仅工人要进行科学训练,工学团中的学生也要接受技术教育,让他们将来走上社会更好地谋生。其次,劳动教育要为工农发展服务。处于中下层的工农很少能够接触到科学教育,劳动技术水平较低。因此,陶行知鼓励学生学习劳动技术,帮助工农。

三、新时代高中开展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劳动教育和高中思想政治协同育人

陶行知“手脑联盟”的劳动教育思想为解决目前高中劳动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即新时代高中教育要积极寻求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

第一,以劳育人,在劳动教育中提升高中生的核心素养。高中劳动教育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劳动可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针对高中劳动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育性缺失问题,学校应整合劳动教育资源,系统建构有思想性的劳动教育活动,精心设计劳动教育主题。劳动教育活动应关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劳动教育的系统性与递进性,高中三年的劳动教育内容应该是连贯的。二是劳动活动的教育性。在劳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参与劳动活动,体会劳动的价值,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三是劳动教育评价指标的制定要合理全面,同时体现过程性评价,将劳动教育的评价贯穿于高中三年的劳动教育实践过程中,起到以评促教的作用。

第二,以育载劳,将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首先,教师要做好学科教学内容与劳动教育的有效衔接,实现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中穿插了大量劳动教育的内容,例如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劳动为起点,解析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强调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人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来自劳动创造,学生要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在认识社会历史的本质中指出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深挖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内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其次,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不仅需要依托教材,还需要从劳动技能教育和劳动实践教育两个层面入手,构建更为系统的课程体系和实施措施。[9

(二)劳动教育和高中生劳动认知规律相契合

陶行知认为劳动教育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这无疑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新时代高中劳动教育应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动教育。

其一,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劳动理念是个人对劳动内涵的认知及感触的集中表达,是影响劳动行为发生的隐性动力。[10目前一些高中生劳动观念淡薄、劳动概念模糊,教师既要引导学生明晰自身主体地位,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劳动。教师可以借助高中学科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劳动主题活动等方式,依据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引导学生走出劳动意识相对封闭的困境。教师通过积极性评价厘清学生对劳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及自身发展之间的关系认识,发挥教育评价体系的监督与跟进作用,及时调整与完善教育方式。

其二,教师根据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相应的主题活动,切实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学校可以通过开发课程、实施活动探究、交互成果等一系列措施,打造理论性与实践性并存的综合性课程,学生在认知、体验、反思的训练中提升劳动能力。同时,学校应多渠道拓展校内外实践场所,逐步建设配套完备的劳动实践教室、综合实践基地等校外实践平台,使学生在校内外劳动实践的过程中提升劳动知识与技能,丰富职业体验,为以后的人生打好基础。

(三)劳动教育和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相融合

劳动教育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相互促进。在新时代,想要让高中劳动教育取得成效,需要劳动教育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突破学校的“围墙”,实现劳动教育的生活化、社会化,具体可以从以下两点着手:一是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服务性劳动。高中生已经具备自理能力,但由于高中生学习负担较重,且受父母操办过多等因素影响,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自我服务性劳动。这要求新时代高中劳动教育要加强家校共育,鼓励家长支持孩子在家开展饮食、卫生等自我服务性劳动。借鉴陶行知推行的“小先生制”,学校开展师生、生生多重互助,最大程度实现师生互动教育,教学相长,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二是学校应建立多种多样的社会性劳动教育基地,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劳动品质。一些地区为落实“双减”政策,推出中小学课后服务“15分钟教育圈”,将学生步行约15分钟可到达的公益性教科文体场所纳入课后服务资源,这为学校开辟劳动教育的场所提供了新思路。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的农田、工厂、养老院等社会资源,作为劳动教育课程的依托,进而开展劳动教育主题活动。

四、结语

陶行知以开放的胸襟汲取中西方教育理论智慧,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劳动教育思想。他的劳动教育思想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价值,仍对新时代高中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学校应改变劳动教育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实际相脱离的状况,使其真正融入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应改变重学生成绩、轻劳动能力的状况,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作为教育目标;应改变重知识灌输、轻创造力培养的现状,强化劳动实践环节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相信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主体的共同努力之下,在不久的将来,高中劳动教育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形成“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生动局面。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20年3月20日)[N].人民日报,2020-03-27.

[2][4][5][6][7][8]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修订本.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482-488,476-479,79,320,290-293,436.

[3]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

[9]施桂红,冯江英.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4):48-50.

[10]李仙娥,刘跃强.劳动教育融入大中小思政课的侧重点研究[J].人民论坛,2021(36):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