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进入新时代,推动革命传统文化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势在必行,有利于激发培育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持续加强地方革命文化保护传承,应对多元社会思潮造成的思想冲击。目前,湖湘革命文化融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有一些进展,但仍存在地方革命文化网络教育价值引领有待提升、教育内容质量有待优化、教育平台建设有待完善、教育队伍素养有待加强等问题。
关键词:湖湘革命文化;网络文化育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考察时强调:“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1]这一重要论述不仅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地方革命文化传承的高度重视,而且为开展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湖湘革命文化资源内涵丰富,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极高的文化育人价值,是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教材。探索湖湘革命文化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路径,既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的重要手段,还是高校开展网络育人工作浸润引领和育人教化功能的关键所在。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要进一步深入挖掘湖湘革命文化的育人基因,充分激发地方革命文化资源的内在生命力,积极探索“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育人实践模式,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培育时代新人的格局。
一、湖湘革命文化融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
湖南省是一方“十步之内,必有芳草”的革命热土,既涌现了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也留下了“红军井”、红军标语楼、红色文化陈列室等一批历史文化遗址、遗迹。这些革命英雄和遗址遗迹都烙有不可磨灭的光荣印记,蕴藏着丰富的思政育人元素和独特的革命精神价值,将其融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推动湖湘革命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发展,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引导青年学生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思想意蕴:激发培育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应有之义
爱国是时代新人拼搏奋斗的青春底色[2],更是其立身之本、成才之基。湖南省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策源地,全省现有革命遗址1832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70余处[3],先后经历了长沙会战、常德会战、湘西会战等重大战役和重要历史事件。湖湘革命文化凝结着厚重历史和深厚情感,彰显着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蕴含了艰苦奋斗、敢于担当、勇于斗争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青年学生作为与时代“同向同行”的一代,个人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有待进一步教育引导,部分青年学生还存在理想信念不坚定、初心使命淡薄等问题。高校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青年学生群体精准传授地方革命文化教育内容,将湖湘革命文化资源“活化”、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可用生动的影音视频等新型传播方式弥补传统单纯的“灌输式”传播方式的不足,有利于推动青年学生深入了解革命文化资源的基因密码,从中汲取正能量,从而有效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报国志向,引导青年学生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4]
(二)文化意蕴:持续加强地方革命文化保护传承的现实需要
革命文化作为“活教材”“活标本”,其中蕴含的精神追求和价值理念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话语。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推广具有传播速度快、互动共情能力强、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能够让更多展陈空间、历史文物活起来,为湖湘地方革命文化提供高效的宣传平台。地方革命文化精神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可助推湖湘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让更多青年学生通过网络深入认识湖湘革命文化,随时随地通过扫码或者点击链接等方式沉浸式探寻湖湘红色记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对湖湘革命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同时,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可视化、图像化、数字化等技术手段[5],将湖湘革命文化资源与网络数字媒体技术相结合,提取、扫描并留存物质形态的湖湘革命文化资源与相关背景资料,有利于弥补传统革命文化传承载体的局限性,推动湖湘革命文化资源的传承保护工作。
(三)实践意蕴:应对多元社会思潮造成的思想冲击的必要举措
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青年学生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之一。然而,网络中不乏消极错误的观念与负面价值观念,悄然对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产生消极的影响,部分青年学生甚至会出现信仰迷茫、价值混乱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湖湘革命文化融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而且是应对多元社会思潮冲击的有效策略。“坐狱最早最苦的同志”李启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头可断,而共产党籍不可牺牲”的蒋先云,类似的湖湘革命文化中的英雄事迹以及当中体现的革命精神、爱国情怀,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可以引导青年学生在多元社会思潮中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新时代新征程,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地方革命文化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借此展现湖湘革命文化资源中蕴含的精神特质,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帮助青年学生牢固树立抵制不良糟粕文化的自觉性,及时准确反击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言论,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注入精神力量。
二、湖湘革命文化融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
整体而言,湖湘革命文化融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符合时代与社会发展需求,为高校创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机遇、新思路、新方法。湖湘革命文化融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一)湖湘革命文化网络教育价值引领有待提升
湖湘革命文化底蕴丰厚,隽永流传的革命英雄事迹和革命文化经典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更是传承红色基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但互联网中充斥着各类博取眼球、吸引流量的内容,部分青年学生更倾向在网络平台上浏览碎片化、娱乐化的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湖湘革命文化网络教育的存在感和影响力,容易使青年学生与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湖湘革命文化资源之间形成“对话壁垒”,难以深入体会湖湘革命文化蕴含的价值导向和精神追求,难以同其所反映的人物及事件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导致湖湘革命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同时,高校缺乏对加强湖湘革命文化网络教育的科学统筹规划,未形成创新融合的地方革命文化网络教育长效工作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湖湘革命文化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难以适应青年学生成长阶段日益增强的价值诉求。
(二)湖湘革命文化网络教育内容质量有待优化
由于湖湘地区的革命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舜皇山老山界等革命文化场所大多分布于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山区地带,导致对革命文化挖掘的深度不够深入、转化的效果还不够显著。湖湘革命文化教育未将点状的文化资源“串联”,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高质量研究成果不多,缺乏贴近学生思想、贴合专业特色的定制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极大地限制了地方革命文化的传播效果。同时,高校通过网络传播的湖湘革命文化内容多为同质化信息,以湖湘革命文化为主题的原创性内容较少;大多数通过网络宣讲的方式分享宣传地方革命人物故事,同时存在教育文本内容枯燥、吸引力与互动性不足、缺乏深度剖析解读等问题,导致青年学生大多选择“一目十行”“走马观花”地“打卡”浏览,难以真正深入理解湖湘革命文化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深层价值。
(三)湖湘革命文化网络教育平台建设有待完善
近年来,湖南省高校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推进地方革命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但部分高校宣传湖湘革命文化时采用的网络教育平台比较落后,没有充分发掘网络媒体的优势,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主要通过校园网页、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对湖湘革命文化进行宣传推广,小程序存在设计呆板、板块不灵动、更新不及时等问题,相关部门在网络教育平台日常运行维护、内容审核发布等方面还未形成合力。同时,各类小程序及网络信息平台主要记录了湖湘革命文化资源历史和现状、红色遗址留存以及革命英雄人物等情况。高校尚未充分发挥数字网络在育人中的实际效用,未能很好地实现湖湘革命文化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有待进一步建立完善专门的地方革命文化网络育人平台,打造汇集湖湘革命文化资源的线上资料库。
(四)湖湘革命文化网络教育队伍素养有待加强
部分高校成立了宣传推介地方革命文化的学生社团及协会机构,组建了由专家学者、优秀师生、退休老同志等为骨干成员的地方革命文化宣讲队,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但部分高校及教师长期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授课和书本教育,缺乏与开展革命文化网络教育宣传相匹配的信息化素养和能力,对湖湘革命文化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发展的认知还不够全面;对网络推送的地方革命文化教育内容审核把关还不够严格,存在思想观念滞后、媒介素养不高、网络素养与技能提升有待提高等问题。少数高校和教师对开展革命文化网络宣传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对助力革命文化网络教育工作提质增效还不够自觉主动,不善于利用网络育人思维推动湖湘革命文化宣传,不善于利用网络学习空间与专家及同行加强协作交流,难以适应网络时代社群化、个性化及实时互动等要求。这些都不利于形成健康向上的革命文化网络教育生态。
三、湖湘革命文化融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湖湘革命文化承载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初心使命和精神之魂,是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湖湘革命文化的教育价值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高校要实现湖湘革命文化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激励青年学生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栋梁之材。[6]
(一)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完善网络思政工作格局
革命文化作为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载体[7],是指引青年学生前行的航标。湖湘革命文化凝聚着独特的精神基因,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及民族精神,在强化思想淬炼、筑牢信仰根基、激扬青春力量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教育作用。要实现湖湘革命文化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强联合”,相关单位应全面统筹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将湖湘革命文化育人贯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其一,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教师可结合“半条被子”“三张收据”等根植湖湘本土的先进事迹,发挥红色文化、典型人物、革命事迹的教育作用,让湖湘革命文化中的“正面声音”占领网络教育阵地,在“真学真信真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增强青年学生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教育引导其主动到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其二,要健全协同共享机制。高校应注重革命文化网络宣传教育总体规划,把湖湘革命文化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中,形成线上线下融合联动的育人“链条”,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协同发力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将湖湘革命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铸魂育人的“鲜活素材”,开展湖湘革命文化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研讨,实现湖湘革命文化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无缝衔接”。
(二)深挖红色教育资源,优化网络思政教育供给
地方革命文化展现的是历史的真实力量,传递的是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教师应将弘扬湖湘革命文化和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机结合,通过用好用活地方革命文化,找准湖湘革命文化与网络思政的育人共通点,强化湖湘革命文化“赋能”网络育人的精准度和鲜活度。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推进湖湘革命文化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融合。一是打造优质网络课程。通过网络录播、直播等渠道,教师可结合案例教学、情景对话、叙事演绎等形式,打破湖湘革命文化教育资源传播“壁垒”,创新“转码”湖湘革命遗迹遗址及革命英雄故事,推出如“解读三湘红色密码”“长征精神在湖湘”等“云党课”“云团课”“云班会”,持续产出“接地气”、聚人气的网络思政精品课程,让湖湘革命文化更生动、真实。二是建立融入教育资源库。高校和教师应聚焦青年学生关注的热点,借助大数据梳理整合湖湘革命文化资源,多方面挖掘湖湘革命文化教育案例,提升地方革命文化资源的供给质量,不断探索教育资源库在网络思政育人方面的有效应用,打造湖湘革命文化网络传播的“流量池”,掀起“传播理论我践行”网络教育热潮,切实发挥湖湘革命文化的精神引领和熏陶作用。
(三)打造特色推介平台,筑牢网络思政育人阵地
湖湘革命文化融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是顺应新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扎实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湖湘革命文化底蕴深厚,通过各级融媒体平台的敏锐挖掘和精心策划,各地联合高校打造推出了如《红色故事宣讲堂》《衡有道理》《理响永州》等有理有趣的理论栏目。同时,高校在推进湖湘革命文化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迫切需要积极整合学科资源和专业优势,形成具有地方革命文化特色的网络育人品牌集群。一是打造精品育人品牌。高校应针对青年学生学习生活特点,结合校史馆、易班工作站、“一站式”学生社区、爱国教育基地等文化教育平台,充分利用开学季、毕业季、重要节假日等契机,开展如“经典云诵读”“博看红色湖湘”“群星璀璨寻真理”等线上教育实践活动,助推湖湘革命文化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打造既有深度又“接地气”的网络文化育人品牌,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怀报国之心、立强国之志。二是构建融合传播矩阵。高校应深耕校园广播、网站报刊、微信公众平台等媒体平台,开拓网络思政育人新阵地,结合湖湘厚重的革命文化资源打造简短化、可视化的融媒体作品,建设湖湘革命文化网上纪念馆、陈列馆、教育长廊等,开设如《云游打卡红色湖湘》《历史上的今日湖南》等宣传栏目,推进革命文化分层次、交互式的全媒体传播阵地建设,构建网络文化育人传播新格局。
(四)强化专业教育队伍建设,凝聚网络思政多元合力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一支理想信念坚定、业务能力过硬、网络技术娴熟的工作队伍。为了推动湖湘革命文化有效融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需要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湖湘革命文化知识储备和熟练的网络运用技术。一是加强培训,高校应始终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通过经验交流、专题研讨、专项培训等方式,定期开展湖湘革命文化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交流会和学术研讨会等活动,适时将地方优秀革命文化精神内涵与当前热点网络现象相结合,结合湖湘革命文化中的艰苦奋斗、勇敢无畏等精神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二是强化榜样示范作用。高校应选取政治意识强、理论素养好、专业知识扎实、宣讲水平高的正面典型,组建层次丰富、覆盖广泛、专兼结合的线上宣讲队伍和理论骨干;开展如“百名党员讲百年党史”“革命文化线上知识竞赛”等活动,着力提升湖湘革命文化网络成果的“含金量”,让典型作品和先进榜样发挥引路示范作用,通过“传帮带”形成良好“互学互帮”的氛围,引领青年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创作者、积极输出者、大力传播者,让湖湘革命传统文化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不断走深走实。
四、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抓好网络思政这一关键环节,而且要结合地方革命文化开展文化育人。在实际的育人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通过完善网络思政工作格局、优化网络思政教育供给、筑牢网络思政育人阵地、凝聚网络思政多元合力等措施,推动湖湘革命文化更好地融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强调 坚持改革创新求真务实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N].人民日报,2024-03-22.
[2]冯刚,张发政.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精神谱系引领时代新人培育[J].中国高等教育,2021(5):4-6.
[3]李珍珍,张辛欣.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多维价值与实现路径——基于湖南地区的调查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23(3):66-75.
[4]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4-17.
[5]刘建平,刘聪冲.高校红色网络思政教育创新研究探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2(10):31-32.
[6]罗成翼.以红色资源“活教材”打造立德树人“强磁场”[J].红旗文稿,2024(7):38-41.
[7]赵扬,孙悦.红色革命文化铸就文化自信的三重逻辑[J].长白学刊,2023(6):147-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