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元素融入大学美育课程的教学实践探索

2024-10-21 00:00:00汤紫君
文教资料 2024年8期

汤紫君

摘 要:大学美育与思政教育是大学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思政元素融入大学美育课程是培养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为探索实现大学美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本文分析了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美育教育中舞蹈课堂的现状,探讨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美育的必要性,阐述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美育课程中舞蹈教学的实践路径,从而为高校美育课程中的舞蹈课堂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美育;舞蹈课堂

课程思政蕴藏着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本质是德育教育,旨在培养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高校美育提倡精神、情感的教育,其教育目标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肢体感官上的认知与愉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内心深处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达到以情动人、以美感人的教学效果,实现全面育人的教学目标。因此,思政教育与大学美育相辅相成,在学生的思想道德提升与价值观培育中发挥着协同育人效应。舞蹈课堂作为大学美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受众为非舞蹈专业的全体学生。与专业舞蹈课堂不同,其主要目的不在于培养专业舞蹈人才,而在于通过舞蹈艺术普及,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实现以美育人、全面发展的目标。然而,由于缺乏针对大学美育课程的舞蹈教材与相关教学内容,该课程一般沿用专业舞蹈教学中教学内容与方法,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和育人目标。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美育中的舞蹈课堂,丰富舞蹈课程内容,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与体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精神追求,塑造健全人格并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只有充分发挥大学美育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功能,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教育要求同向而行,才能在舞蹈课堂中做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实现大学德育中 “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的教育目标。

一、大学美育课程中舞蹈课堂融入思政元素的价值与意义

(一)实现价值引领与审美教育深度融合的现实需要

高校教育应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充分认识美育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美育工作建构的制度保障,发挥美育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在大学美育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实现美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能充分发挥美育的教学效果,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例如,舞蹈教师在美育课堂中通过队形与集体课堂活动,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主题舞蹈作品赏析,培养学生审美思维并提升审美水平;通过“枯燥”的舞蹈实践练习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助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美育课堂,探索思政教育与大学美育课程的有效融合路径,是实现价值引领与审美教育深度融合的现实需要。

(二)推动大学美育课程中舞蹈课堂的高质量发展

教育部于2019年3月29日发布的《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陶冶学生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是新时期高校美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大学美育对于构建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大学生的审美品位、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当今社会发展新月异,大学舞蹈课堂的教学模式和路径也在悄然变化。大学美育教育中的舞蹈课堂是美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不断做出相应调整与创新。教师应思考大学美育课程中舞蹈课堂如何开展创新性教学,如何在舞蹈课程中丰富舞蹈教学内容的同时融入思政元素,如何在创新教学方法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如何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修养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大学美育舞蹈课程与思政元素的融合发展。教师可将思政元素融入美育课堂,通过深入挖掘舞蹈内容蕴含的文化教育元素,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将舞蹈美育课堂的育人效果提升到更高层次。

(三)充分发挥美育与德育的协同育人作用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办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美育教育与思政教育在育人目标上同向而行,然而如何在舞蹈教学中完成落实“三全育人”的教育目标,是大学舞蹈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重要命题。将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与大学美育中的舞蹈课堂相结合,是解答该重要命题的有效方式。舞蹈课程是高校美育中一门重要的艺术课程,其深厚的艺术文化内涵中也蕴藏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在普及舞蹈艺术过程中,教师将这些思政元素多角度融入舞蹈课堂,使美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形成协同互助作用,可以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美育课程中的舞蹈教学的思政育人功效。

二、思政元素融入大学美育舞蹈课堂的现状

(一)缺乏针对美育课程的舞蹈教学内容

目前高校舞蹈课程中适用于专业舞蹈教学的教材居多,而针对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舞蹈美育实践教材相对不足。针对非舞蹈专业的教学对象,大学美育课程的舞蹈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较为单薄,缺乏整体系统的教学设计,实施的教学手段和课程的教学内容融合度不够;缺乏针对高校美育课程的舞蹈授课教材,导致大学美育课程未能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在传统课堂中,“填鸭式”教学、“满堂灌”现象较为普遍,这忽视了学生的情感目标,教学效果不佳。[3在舞蹈美育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依然沿用传统教学方法,仅注重肢体能力的训练,重视舞蹈技术的教学,将美育中的舞蹈教学等同于舞蹈专业教育教学,未将审美修养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接受,难以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师生未能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削弱了美育课程的育人价值。在这样的教学状态下,教师难以找到适合思政教育的契合点,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且直接影响着大学舞蹈美育课思政教育的长期开展。

(二)舞蹈教育与思政教育脱轨

舞蹈作为综合性的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其蕴含的独特内涵和文化价值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厚的人文美育价值值得挖掘并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美育教育中发挥独特的作用。首先,目前在部分大学舞蹈课堂中,任课教师侧重对舞蹈技能的教学,忽视了将美育与思政元素结合。教师对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缺乏足够的重视,忽略了舞蹈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所呈现的育人功效,而简单地认为舞蹈课堂应侧重肢体能力教学,思政教育负责德育养成,将二者分割。其次,融入舞蹈美育教学中的思政素材不够,教学内容比较枯燥空洞,未能将思政教育与舞蹈教学充分有机融合,这导致学生感觉思政教育枯燥乏味,使得舞蹈课程所具备的文化底蕴与价值引领等功能难以得到充分体现。在此背景下,舞蹈课程教学工作只能形式化地开展,机械且僵化地加入思政元素,二者无法进行有机融合,与课程思政建设的育人目标相差甚远。

三、思政元素融入大学美育舞蹈课程的教学实践探索

(一)挖掘舞蹈课堂的思政教育资源,实现价值引领

舞蹈作品赏析作为舞蹈美育课堂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是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美育舞蹈课堂的重要教学环节。对舞蹈作品的赏析与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舞蹈审美素养,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还能促进学生接受思想教育,丰富学生的艺术世界。教师通过筛选舞蹈作品,深入挖掘舞蹈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选取能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且能够满足学生情感需求的作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师可以选择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舞蹈作品,它们属于优质思政教育资源。例如,舞剧作品《永不消逝的电波》,以革命英雄李白烈士的真实故事为创作背景,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光辉岁月。学生能够通过该舞剧欣赏艺术美,同时重新了解中国革命英雄曾经的战斗岁月,读懂革命烈士对信仰的坚守,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党和国家热忱的情怀。教师还可以选择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舞蹈作品,这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2022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中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通过呈现北宋时期的名画《千里江山图》的盛景还原了宋朝的美学意象,引起轰动。学生能够通过对该作品的赏析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舞蹈与历史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从而产生深厚的爱国情怀。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深入挖掘舞蹈作品背后的思政元素,让舞蹈教学与思政教育相融合,提升学生对舞蹈的认知与鉴赏能力,同时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其审美修养,充分发挥思政元素在舞蹈课堂中的效用。

(二)加强思政元素与美育教育的深度融合,增强文化自信

舞蹈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是具象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载体,其蕴含的思政元素十分丰富。教师应挖掘舞蹈文化与思政教育的共通之处,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文化认知,拓展舞蹈教育的影响力,发挥思政教育的育人功效。我国的舞蹈艺术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征,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蕴藏于文献资料、文物古迹、活态遗存等文化形态中多姿多彩的舞蹈艺术,需要高校舞蹈教育工作者不断挖掘,将其融入日常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舞蹈文化现象所反映的时代背景、社会意识、审美心理等。[4在大学美育的舞蹈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在教授舞蹈的同时将舞蹈背后的文化知识进行梳理与普及,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舞蹈背后的文化内涵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感受舞蹈的魅力,还可以了解舞蹈动作背后的文化内涵,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以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为例,教师可在教授民族民间舞蹈的过程中,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各个民族民间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文化习俗等舞蹈文化构成因素,让学生在舞蹈学习的实践过程中了解民间舞蹈中独具特色的舞蹈语汇,在理论学习中感受民间舞蹈呈现的民族精神,了解民间舞蹈背后的人文思想,从而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与民族团结的认知。例如,在藏族舞蹈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讲述藏族舞蹈基本体态的文化成因,让学生了解西藏自治区的历史文化,以及随着时代的发展藏族人民的生活逐渐改善的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对西藏自治区的支持政策,这有助于弘扬中国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递爱国主义思想,积极发挥思政教育的精神引领作用。[5

(三)创新舞蹈课堂思政教育的教学方法,实现美育思政的全面育人

大学美育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提升大学生的审美素养与综合素养,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大学美育舞蹈课程针对高校全体学生,教学对象来自不同专业,不同于舞蹈专业的课堂。教师应当打破程式化的专业壁垒,采用多元的教学方式、多种文化融合等途径探索美育课程;应创新舞蹈课程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利用本土文化和校园文化资源,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优势,构建思政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融合机制。舞蹈美育的“第二课堂”可以在课内和课外同时展开,课内,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舞蹈创作;课外,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革命烈士故居、烈士陵园以及博物馆等,面向学生开展生动的红色文化教育,加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舞蹈比赛、舞蹈演出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实现美育课程与思政元素融合、全面育人的教育效能。

教师可以在舞蹈鉴赏和舞蹈体验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以舞蹈为媒介进行想象与情感表达,使学生通过释放情感的方式愉悦身心,最终在舞蹈创作过程中达到美育教育中愉悦身心与情感教育的作用。大学美育舞蹈课堂给学生自由创作与创新思考的空间,打破了传统舞蹈课堂中“教师教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融入思政元素,结合情境的创设,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开展团队讨论,分工合作,参与情境式学习,实现学生主动学、老师辅助教的教学主体转换。学生通过艺术教育,可以运用不同的表达媒介和材料进行艺术创造,表达艺术创意。这些艺术修养会随着学生的成长迁移到社会生活中,最终促进整体国民审美素养的提升。教师在舞蹈课堂中,引领学生鉴赏、认知、体验了解舞蹈作品中的艺术规律,鼓励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舞蹈创作,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最终达到舞蹈美育鉴赏美、感知美、体验美、创造美的目标,激发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热爱,陶冶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与道德情操,使他们成为具备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的大学生。

四、结语

思政元素融入大学美育舞蹈课堂,发挥其“润物细无声”的优势,真正发挥思政教育的育人作用,正确引导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启发大学生的心智成长。思政元素融入舞蹈课程,丰富了舞蹈课堂,打破了传统舞蹈课堂的陈旧教学内容。针对大学美育课程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教师将舞蹈鉴赏、舞蹈理论、舞蹈实践与舞蹈创作等多个课程进行融合,各个课程共同发挥作用,可全方面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推动舞蹈美育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教师在大学美育课程中的舞蹈课堂融入正向价值观的引导,可真正达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目标,最终实现人才发展与文化创新的双重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韧,杨慧.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美育工作的价值意蕴与实践策略[J].黄河科技学报,2022(3):79-83,100.

[2]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3]王渊博.认知情感领域:后疫情时代舞蹈教育“课程思政”的发展契机[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1(3):113-116.

[4]袁莉.高校舞蹈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探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1(3):117-120.

[5]陈琳.“思政”元素融入藏族舞蹈教学的实践探索[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21(3):29-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