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公安院校的政治属性对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语类课程要兼顾外语课程思政要求和公安院校思政要求。外语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课程思政目标缺乏清晰定位、思政内容缺乏深度挖掘、教学活动缺乏有效机制和思政评价缺乏科学体系等方面的建设困境。因此,设置清晰的思政教学目标,挖掘协同化、体系化、系统化的思政内容,创新设计课程思政要素融入教学体系的体制机制以及全过程多视角交互式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是公安院校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破解困境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公安院校;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困境; 破解路径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中明确表示,“大学英语教学应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1]。公安院校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公安院校外语课程思政的价值导向。公安院校外语课程思政建设不仅应符合高等教育对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同时也应充分结合行业、职业要求,将价值观引导充分融入日常教学过程,将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融为一体,进一步强化公安院校外语类课程在育警铸魂中的独特作用,构建具有公安院校特色的通用外语和专业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一、公安院校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国外语教育界针对如何在外语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进行了深入讨论和研究。刘正光、岳曼曼提出转变理念、重构内容,落实外语课程思政。[2]陈法春则从挖掘课程教材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提高专业教师素养入手。[3]刘建达提出可建立课程评估模型,通过学期前的讨论和准备、学期中的教学(形成性评价教学)、学期末的考核、学期后的反思和调整,构建一套有利于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综合评价体系。[4]文秋芳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构成的课程思政理论框架剖析了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5]向明友依据《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的相关要求,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阐释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应把握的关键问题和方向。[6]韩佶颖等则深入探析了大学英语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面临的矛盾及其化解策略。[7]这些研究从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师队伍素质和思政评价等方面探讨了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对于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但结合公安院校特色并充分考虑职业特点和职业发展方向的研究目前还是比较薄弱,因此这仍是公安院校外语教师应着重研究的问题。经过几年的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公安院校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例如,外语类省级、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从无到有,思政类研究项目数量逐年不断增加。然而,公安院校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困境。
二、公安院校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困境
(一)思政目标缺乏清晰定位
教学目标的设置是课程教学设计的关键和主导,具体包括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和思政目标。合理清晰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课程的思政目标是推进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条件,是具体指导本门课程如何实施思政教育的价值引领。明确可行的课程思政目标,不仅可以指导教师深挖教学思政内容,还可以帮助教师从教学活动、教学方法等多个维度设计具体的教学环节,充分凸显外语课程中思政教育的作用。
尽管大部分公安院校都出台了开展课程思政的纲领性文件,但课程思政教学细化原则与量化指标的缺位使教师在制定思政目标时缺乏合理性和针对性,导致目标模糊、空洞、悬浮。此外,各类外语课程在思政目标的制定上缺乏统一性和延续性,“通用英语”“警务英语”“跨文化交际”等课程的思政目标定位的交叉重复,未遵循课程思政的协同性和系统性建设原则。
(二)思政内容缺乏深度挖掘
从学校层面来看,整体性思政目标指导规划与具体量化指标的缺位,以及思政专家等业内人士专业指导不足,导致公安院校外语课程思政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在课程之间以及与思政课程的协同性上均面临一定困境。
近几年,由于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等原因,部分公安院校减少了必修公共外语课程的学时,而“警务英语”课程只保持2—3学分的设置或从必修课程变成选修课程。公安院校外语课程学时整体被削减,使外语教师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计上一直“捉襟见肘”。如何深挖思政元素以更好平衡思政内容和语言教学内容,如何深度黏合思政内容与语言教学内容等问题反映了外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内容建设困境。目前各公安院校使用较多的《新编大学英语》和《新视野大学英语》等公共英语教材中均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和辅助的思政材料,但由于教师个人教学能力的限制,以及教师对于思政内容的理解深度不够,许多实践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和内容未能做到与时俱进。思政内容不能与时俱进,难以覆盖学生的多元要求,教师陷于“自我感动”而学生“无动于衷”的场景成为教学中的常态。集体备课的缺乏和不充分使得许多公共外语教师在面对大量繁杂的思政元素时。仅凭个人感觉随意选取,缺乏深入挖掘和整体设计。
例如,“警务英语”这一课程面临思政内容的挖掘和建设能力不足问题。目前统编版《警务英语》教材仍在筹备当中,各公安院校较多使用校编教材。如何开发和提取优秀警务实践案例,丰富公安类思政元素和思政案例库,是各个公安院校“警务英语”教学团队面临的思政内容建设的难题之一。
(三)思政融入缺乏有效机制
内容建设困境与教学活动困境相互牵制、相互影响,内容建设的困境必然会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
第一,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驱动力,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关键。陈法春强调教师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和具体实施者,不仅要有较强的思政意识,还要有结合教学内容开展课程思政的能力和水平。[8]当教师无法有效开发思政元素并有机融入教学中时,学生主动参与、师生积极互动、内容有效输出的教学实践预期效果被削弱,课程思政的目标无法达到。尽管公安院校外语教师的整体政治素养和政治敏锐性相较于普通院校更高,但如何结合知识结构和学科背景、紧跟职业最新动向和基层实践发展,将思政素材自然地融入具体教学中,无疑对教师的知识体系、思政素养以及警务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学生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参与者,是课程思政效果的直接检验者。承接基础应试教育体系的外语课程除了要面对生源水平差异明显、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基础技能不平衡等问题外,还要面对学生的思政储备普遍欠缺的明显问题。除此之外,学生在课前对于课程思政的实施“无期待”,甚至认为课程思政是“洗脑”等错误认知使得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同时,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知识、态度和价值观引导等方面并未让学生产生积极正向的感受,或是学生对于教师“为了思政而思政”的教学设计感到反感,这些因素均使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教学接受度降低。
第三,由于缺乏对课程思政的正确认知,许多外语教师将课程思政理解为语言学习和思政内容的简单叠加,在教学实践中,简单地将思政内容碎片化,“硬”融入语言教学。教师难以将隐性思政元素与显性语言知识高度融合,选取的思政切入点缺乏典型性,对课程思政整体体系掌握能力不强。课堂教学和课后任务没有合理对接延续,课堂中的“学思政”和学生课后自主的“用思政”处于分离状态,学生思政输出缺乏,思政效果延展乏力。
(四)思政评价缺乏科学体系
合理清晰的教学目标能够有效指导教学活动,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能有效促进教学活动,最终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指出,“大学英语课程评价涉及大学英语教学的专家机构、教学管理部门、课程支撑平台专家、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的各个院系”[9]。从学校教学管理的角度看,目前各类上级文件均以指导性意见为主,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客观量化评价尚未有相应指标出台,而公安教育管理部门对于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也尚未出台细化的行业指标,因此各公安院校对于教师思政能力和课程思政效果评价尚处在摸索当中。虽然部分课程思政示范课和优秀思政教师的评选具有很强的示范性,但对课程思政教学个案的带动作用仍然有限。从专家参与的角度看,由于专业思政教师数量不足和各个学科知识的差异,目前各公安院校思政专家直接参与各个课程思政评价的可行性不高。从教师和学生层面看,缺乏统一参照和指导的一线外语教师在课程评价体系设计中也仍以专业知识和技能检验为主。同样地,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更多偏重知识和技能方面,而对思政素养的培养和课程的思政教育情况并未过多评价。
三、破解路径研究
(一)设置清晰的思政教学目标
课程思政目标是本门课程的指导纲要,主要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等方面指导课程思政内容设计。因此,设置清晰、明确且具有一定操作性的思政目标是各门课程负责人及其团队应潜心研究的内容。基于此,各公安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应尽快制定并颁布体现课程特色和符合公安职业特色的课程思政指导性文件,以及针对外语类课程,乃至整个公安院校通识课程思政教学的指导性细则,以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计的可操作性。外语课程教学团队应在学校统一指导下,对于具体的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按照分层次逐级融入的要求,遵循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价值引领性、协同性和系统性原则,厘清课程各单元思政元素的切入点,结合通用外语课程和“警务英语”等课程的特点,将价值观塑造、知识讲授和能力培养有机融入完整的教学活动。
(二)挖掘具有协同化、体系化、系统化的思政内容
第一,公安院校内部协作。丰富的线上资源和“互联网+”的教学方式使得外语课程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得到极大的拓展和丰富。思政元素和内容也可以通过线上互助、线上共享的形式,实现深度与广度的拓展。相较于普通院校,公安院校在整体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行业整体要求、就业归口等方面更为一致。无论是通用外语课程还是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各个公安院校的思政目标也是相对一致的。各公安院校外语课程教学团队可通过线上虚拟教研室等形式,以话题为导向,共同建立“警务英语”课程的思政素材库,建立部分共享资源库,进行集体备课。
第二,教学团队内部协同。在加快部分校内自编或者购买教材更新、保证思政内容不断与时俱进的前提下,各公安院校外语教学团队应加强思政集体备课,实现思政内容从碎片化到统一化的转变。同时努力让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有序延展,由点及面、由个案到系统,在逐步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实现立德树人目标。[10]
第三,与思政教师共建。每位教师要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并保证与思政课同向而行,这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要求。公安院校外语系(部)应充分认识思政课教师在理论指导和价值观引导上的优势,定期组织外语教师同思政课教师协同备课,利用思政课教师的资源优势,开阔外语教师的教学思路。在思政课教师的协同帮助下,外语教师可深挖思政素材,更加准确地把握思政教育与外语课程的契合点,更好地凸显外语教学中的“育人”功能,实现思政功能的深度广度拓展。
(三)创新设计课程思政要素融入教学体系的体制机制
培养忠诚可靠、勇于担当,心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心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高素质公安人才是公安院校一以贯之的育人目标,也体现出映射在具体教学中的思政要求。因此,提高教师对思政教学的认知,正确选择和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是破解当下课程思政教学困境的正确路径。
第一,提高外语教师的思政素养和能力。公安院校外语教师不仅应重视自身在政治理论素养、中国历史文化素养等方面的提升,还应不断参与警务实践,努力增强自己的警务能力;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与时俱进,结合全球时事、国家发展、社会热点等新鲜议题和现代警务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让思政内容自然地融入专业知识和技能教授中。学校也应重视提高外语教师的思政素质,通过开展教学比赛、思政案例学习、专业思政教师示范教学、公安基层实践等活动,全方位地帮助外语教师提高课程思政意识与思政教学能力。
第二,激发学生的思政兴趣。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偏好,提升学生对外语课程思政教学的接受度。教师可通过日常聊天、问卷调查等形式找到学生的话题兴趣点,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等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的主动性。教学团队应充分挖掘校友及行业资源,邀请知名校友、业界专家等参与课程思政建设。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的讲授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帮助学生提前了解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学生做到思政“主动输入”。
第三,加强外语的思政“输出”。大量课内的思政“输入”可通过模拟情景教学和实践活动实现“输出”,检验是否帮助学生做到“外化于行”。教师将课堂教学和课后任务对接延续,将课堂中的“学思政”和学生课后自主地“用思政”统一起来,在真实场景的英语社会实践项目中,学生会有意识地进行思政“输出”,由此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讲好中国故事的积极态度。同时,在第二课堂中,持续的思政“输出”也是检验课程思政教育效果的方法之一。
(四)创新设计全过程多视角交互式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从教学管理的层面来说,公安院校可以建立符合学校特色和行业要求的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评价体系,或是学生“课程思政能力量表”,从课程思政环境、课程思政输入内容、课程思政过程评价以及课程思政结果评价方面对外语课程思政方案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并推进评价结果的运用以期完善外语课程思政建设。从教师的层面来说,公安院校外语教师应改变以往单纯以语言知识技能水平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将思政认知考评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完善评价维度,实现思政认知的客观评价。公安院校外语课程思政应围绕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增值”这个目标,把握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原则,实现思政认知多主体参与和客观评价。
四、结语
公安院校作为为公安机关培养和输送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扎实学识技能人才的场所,“政治建校”是其一以贯之的理念。公安院校在理想信念教育、人文素质培养和职业远景规划上的要求较普通院校更高。实施课程思政教学不仅是课程的内在要求,而且是公安院校全面落实“政治建校”的有机组成部分。公安院校外语课程思政作为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应符合普通通识教育课程的思政要求,而且应符合公安行业的实战需求和国家战略发展要求。公安院校外语教师应不断更新思政教学理念、强化思政教学能力、创新思政教学方法,真正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让“学思政”和“用思政”统一起来,让思政内容能真正地“如盐入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9]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4,28.
[2]刘正光,岳曼曼.转变理念、重构内容,落实外语课程思政[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20(5):21-29.
[3][8]陈法春.外语类本科专业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构建[J].外语电化教学,2020(6):12-16.
[4]刘建达.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大学外语课程改革[J].外语电化教学,2020(6):38-42.
[5]文秋芳.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J].中国外语,2021(2):47-52.
[6][10]向明友.基于《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J].外语界,2022(3):20-27.
[7]韩佶颖,黄书晗,薛琳.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矛盾分析与化解策略——基于活动理论的质性研究[J].外语界,2023(5):8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