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明远:“双减”之路行则将至

2024-10-21 00:00顾明远
检察风云 2024年14期

顾明远: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曾任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联合主席、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原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等职。

顾明远是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新中国比较教育学科重要奠基人。从教75年来,他见证并参与了新中国历次重大教育改革。他认为:要办好每一所学校、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只有从根本上落实“双减”以实现教育的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化解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待与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破解学生负担过重和全社会的教育焦虑问题。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

《检察风云》:近期,您的新作《“双减”的前世今生》对“双减”政策的来龙去脉做了详细的梳理和解读。作为新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您可否从国际比较的视角来谈谈我国的“双减”政策?我们关注到,韩国曾经也开展过类似“双减”的改革,但不太成功,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顾明远: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各国学生的学习时间都在不断延长。根据经合组织的统计数据,在2014年至2019年间,其成员国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必修课课时平均增长了175小时。除了在校强制学习时间的延长,校外自主学习时间也正不断延长。与此同时,自20世纪末以来,校外补习已从东亚地区扩展到中亚、欧洲、北美等地,呈现席卷全球之势。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带来很多问题:首先,国内外大量研究均已表明,绝对不是学习时间越长越出成绩。其次,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导致学生睡眠时间严重不足,也没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社交和发展兴趣爱好。这不仅影响学习效率,也影响孩子们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校外补习的疯狂扩张,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家长的经济负担,也损害了教育公平,甚至扰乱了学校教育秩序。

所以,很多国家都在想办法给学生“减负”,尤其是东亚地区。除了我们国家,日本和韩国都尝试过“减负”,但基本都以失败告终:日本搞过“宽松教育”,结果导致学生成绩下滑,后来喊停了;韩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控制校外补习,但是补习之风有增无减,搞了二三十年后也放弃了。因此,很多人觉得历史都证明了“双减”是行不通的。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要有个理性的认识:一方面,“减负”的意义和必要性是很明显的,我们不能因为过去别人没做成功就否定继续为之努力的意义。另一方面,我们要去研究,明明“减负”的方向是对的,为什么他们都失败了呢?

当然,“双减”不是一减了之,而是要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检察风云》:“双减”政策旨在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辅导,应该来讲是件好事。但是,也有不少教师以及学生家长对这一政策有所顾虑,您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顾明远: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一点,“减负”绝对不是怕让学生吃苦,绝对不是要放纵学生懈怠学业。完全没有课业负担是不可能的,也是有害的;但凡事过犹不及,压力过大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了,重到超出他们能接受的范围,重到令他们产生过重的心理负担等副作用就不对了。所以,我们得把过重的、冗余的那部分负担给减掉,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如何提高教育效率。

“双减”还有一个重要目的是防止教育资本化

《检察风云》:2024年2月,教育部发布了《校外培训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很多人认为这是“双减”政策放松的信号,您如何理解?

顾明远:这个征求意见稿一发出来,大量类似于“校外培训又能干了”之类的自媒体文章席卷而来。实际上,自“双减”政策颁布以来,党和国家从来没有说过校外培训不能干了。刚说韩国曾经就想禁止校外补习,但校外补习确实有它存在的客观需求,韩国无视这种需求最后就失败了。我们的“双减”并非要禁止校外补习,而是要整顿和规范,让校外培训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开展非学科性的有利于发展学生特长的活动,回归初心。

“双减”还有一个重要目的是防止教育资本化。在教育行业引入民间资本跟教育资本化是两码事。鼓励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参与办教育是有许多积极意义的,是必要的。但是,我认为教育行业绝对不能资本化。所谓的教育资本化,最简单的表现就是遵从资本逻辑而非教育逻辑办教育,教育中的决策由资本力量说了算。资本的本质追求剩余价值的增殖。如果单纯从利润最大化来讲,教育质量未必一定会成为决策者最优先考虑的问题,他们更关心的将是成本收益、边界收益。但我们既不能把教育当普通的商品,更不能把学生当成商品。另外,资本总是倾向于垄断。近些年,有些校外教培机构并不是靠提升质量去赢得市场,而是用资本手段去挤垮同行,最终实现自己的“长远收益”最大化。这就是典型的资本逻辑办教育、教育资本化的表现。这种恶性竞争提高不了任何一方的教育质量和效率,只会破坏教育生态,损害学生和家长的利益。而且,发展教育既有个人目的也有社会目的。如果由资本决定教育,教育发展只为办学者个人的经济利益服务,教育的诸多社会功能将被严重破坏。我们说的这个《条例》第三条因此就规定校外培训工作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就是说必须党领导教育,而不能让资本领导教育。

大家要注意,《条例》明确规定了校外培训应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第十条指出“校外培训应当安排在培训所在地中小学教学时间之外的时间,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这都明确了校外教培的定位必须是校内教育的补充,而不是竞争和替代,并且不得侵占学生应有的休息时间,增加额外负担。

“双减”是一个系统性大工程

《检察风云》:您认为落实“双减”政策,接下来需要跟进、完善哪些工作?

顾明远:“双减”是一个系统性大工程,绝非一日之功,也肯定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新的矛盾,需要我们不断完善、细化和调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儿童节前夕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所言:“‘双减’政策落地有一个过程,要久久为功。”我在《“双减”的前世今生》一书中就“双减”的落实问题谈了很多比较具体的看法。简单来说,在政府层面,要想实现“减”实际重在做好“增”。现在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引发的竞争所致,所以促进教育的优质均衡是实现“双减”的关键。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观念转变问题。我经常说,解决教育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以转变观念与建设制度两个轮子合力牵引教育改革发展。其中,转变观念是驱动轮。因为只有教育观念转变了,才有制度的转变和内容方法的改革。

总之,“双减”的方向肯定是对的。至于前路,借用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一句话:“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采写人:丁瑞常

编辑:黄灵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