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水平与支气管哮喘患儿疾病控制程度的相关性

2024-10-21 00:00:00孙京波陈瑞琴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18期

【摘要】目的 分析血脂水平与支气管哮喘患儿病情控制程度的相关性,为预防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改善患儿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苏州明基医院收治的15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疾病组,根据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将其分为3组:A组(59例,完全控制)、B组(58例,控制良好)、C组(33例,控制不良);另根据哮喘控制问卷(ACQ)评分将其分为3组:D组(74例,完全控制)、E组(49例,控制良好)、F组(27例,控制不良);另选取同期在院内进行健康体检的小儿150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检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脂指标与ACT、ACQ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疾病组患儿TG、LDL-C水平均更高;与A组比,B、C组患儿TG、LDL-C水平均呈逐渐升高趋势,C组均较B组更高;与D组比,E、F组患儿TG、LDL-C水平均呈逐渐升高趋势,F组均较E组更高;疾病组患儿TG、LDL-C水平与ACT评分均呈负相关,与ACQ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所有研究对象TC、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儿TG、LDL-C水平与疾病控制程度有密切关联,在临床实际中,对患儿TG、LDL-C指标水平进行观察监测有助于评估患儿的哮喘控制情况,可以给临床进一步的诊治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 ; 血脂 ; 预后 ; 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R56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18.2024.18.0123.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18.040

支气管哮喘为一种慢性呼吸道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气道高反应性及慢性气道炎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等症状,通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且多数患儿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发病原因主要与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气道神经调节异常等有关[1]。近年来儿童哮喘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患病率为1%~18%,给患儿及家庭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且会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2]。高水平的血脂可以增加机体腹部的脂肪负荷,使得支气管平滑肌的舒张功能降低,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肥胖和超重的儿童数量也在日益增加,肥胖会导致胸腹腔脂肪堆积,限制胸腹壁外扩,降低肺功能,使得呼吸更加费力,还可能促使气道高反应的发生,从而引发或加重哮喘症状[3]。但目前血脂水平与支气管哮喘疾病控制程度之间的相关性仍不明确。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血脂水平与支气管哮喘患儿疾病控制程度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苏州明基医院收治的15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疾病组,另选取同期在院内进行健康体检的小儿15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患儿中男性73例,女性77例;年龄5~12岁,平均(7.78±1.69)岁。疾病组患儿中男性79例,女性71例;年龄5~11岁,平均(7.92±1.87)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⑴疾病组患儿符合《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解读》 [4]中支气管哮喘的相关诊断标准;⑵研究对象年龄≤ 12岁;⑶患儿存在长期慢性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呼吸伴有哮鸣音。排除标准:⑴近3个月内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和维生素D类药物;⑵合并肺部感染及其他部位感染;⑶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扩张等呼吸系统疾病;⑷患儿意识障碍,一般情况较差;⑸支气管哮喘长期治疗史。本研究经苏州明基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儿法定监护人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分组方法 疾病组患儿入院后采用哮喘控制测试(ACT)[5]和哮喘控制问卷(ACQ)[6]对患儿哮喘控制情况进行评估并分组,ACT共5个项目,每个项目分值为1~5分,各项目得分相加即为ACT得分,20分≤ACT评分≤25分为完全控制,16分≤ACT评分<20分为控制良好,5分≤ACT评分<16分为控制不良;根据评估结果将其分为3组,A组(59例,完全控制)、B组(58例,控制良好)、C组(33例,控制不良);ACQ共7个问题,每个问题的分值为0~6分,计算7个问题的平均分,其中ACQ平均分<0.75分为完全控制,ACQ平均分在0.75~1.5分为控制良好,ACQ平均分>1.5分为控制不良;根据评估结果将其分为3组,D组(74例,完全控制)、E组(49例,控制良好)、F组(27例,控制不良)。

1.3 检测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后均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处理(3 000 r/min,10 min),取上层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粤食药监械(准)字2010第2400682号,型号:BS-220]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

1.4 观察指标 ⑴观察比较入院后对照组和疾病组研究对象TC、TG、LDL-C、HDL-C水平。⑵观察比较A、B、C组患儿TC、TG、LDL-C、HDL-C水平。⑶观察比较D、E、F组患儿TC、TG、LDL-C、HDL-C水平。⑷分析疾病组患儿血脂指标与支气管哮喘疾病控制程度(ACT、ACQ评分)的相关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经S-W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 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脂指标与ACT、ACQ评分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与疾病组研究对象血脂水平比较 与对照组比,疾病组患儿TG、LDL-C水平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研究对象TC、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不同ACT评分支气管哮喘患儿血脂水平比较 与A组比,B、C组患儿TG、LDL-C水平均呈逐渐升高趋势,C组较B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儿TC、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不同ACQ评分支气管哮喘患儿血脂水平比较 与D组比,E、F组患儿TG、LDL-C水平均呈逐渐升高趋势,F组较E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儿TC、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4 血脂指标与支气管哮喘疾病控制程度的相关性 疾病组患儿TG、LDL-C水平与ACT评分均呈负相关,与ACQ评分均呈正相关,效应值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3 讨论

临床中支气管哮喘会受到遗传、自身免疫、内分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该病病程较长,易反复,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具有较大的影响。血脂指血液中的中性脂肪TG和胆固醇,以及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等的总称,血脂包括多个成分,其中较为重要的有TC、TG、LDL-C、HDL-C等。有研究发现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与肥胖具有密切相关性,其中血脂代谢紊乱可增加哮喘的发病风险[7]。目前关于血脂指标与支气管哮喘疾病控制程度的相关性分析尚缺乏研究数据支持,因此,探讨血脂指标与支气管哮喘疾病控制程度的相关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HDL-C和LDL-C是胆固醇的主要运输形式,其在体内胆固醇的逆向运转中有重要作用,HDL-C有助于将胆固醇从细胞中移出,运送到肝脏进行代谢和排泄,LDL-C则是将胆固醇从肝脏运输到全身各组织。高胆固醇会阻碍免疫细胞的免疫反应,并减少细胞因子的分泌,同时也能增强免疫反应,这可能与免疫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中胆固醇率的改变有关;脂筏是细胞膜上的微结构域,在细胞信号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胆固醇在脂筏中占据重要地位,胆固醇发生轻微变化便可激活巨噬细胞中的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这一通路可影响免疫细胞功能,从而改变免疫应答[8]。有研究发现,血脂水平与哮喘之间有密切关联,EMRUZI等[9]证实高胆固醇血症增加辅助性T细

胞2(Th2)细胞相关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包括白细胞介素-5(IL-5)、GATA结合转录因子3(GATA3);也同时使得辅助性T细胞1(Th1)细胞相关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降低,包括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等,这些使得免疫平衡向Th2细胞倾斜,而Th2细胞的增多被证实参与哮喘的发病。

本研究结果显示,疾病组TG、LDL-C水平均较对照组更高,与A组比,B、C组患儿TG、LDL-C水平均呈逐渐升高趋势,C组较B组更高,与D组比,E、F组患儿TG、LDL-C水平均呈逐渐升高趋势,F组较E组更高,这提示TG、LDL-C水平越高患儿疾病控制程度越不理想。分析其原因为由于血脂水平升高可使腹部的脂肪负荷增加,引起功能残气量及补呼气量的降低,直接影响支气管平滑肌的舒张功能,且血脂水平可能与支气管哮喘患儿气道炎症反应关系密切,会促进炎症因子的合成及分泌,可抑制内皮细胞修复、造成内皮血管损伤,加重炎症反应,使肺泡、小气道的组织结构与功能发生改变,从而引发肺血管舒张功能的下降及肺血管损伤,肺功能减退,进而哮喘加重[10]。临床需加强支气管哮喘患儿血脂水平的检测,注意血脂水平变化,并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饮食和治疗方案。血脂水平异常患儿应合理饮食,需饮食清淡,多摄入蔬菜和水果,充足饮水,控制总能量摄入,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运动,定期复查血脂指标水平[11]。本研究结果中显示,疾病组患儿TG、LDL-C水平与ACT评分均呈负相关,与ACQ评分均呈正相关,这提示TG、LDL-C与支气管哮喘患儿疾病控制程度密切相关。分析其原因可能为TG、LDL-C水平可以增加炎症通路活化,使得支气管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促使肺泡结构及功能受到破坏,导致患儿气道收缩,出现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进一步加剧病情严重程度[12]。

综上,支气管哮喘患儿TG、LDL-C水平与疾病控制程度有密切关联,在临床实际中,对患儿TG、LDL-C指标水平进行观察检测有助于评估患儿的哮喘控制情况,可以给临床进一步的诊治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本研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研究中心单一、未从肺功能、过敏情况等角度进行分析,未来可采集多中心病例、纳入多类型患儿进一步进行探讨和验证。

参考文献

WEN J, ZHUANG R, HE Q,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serum lipid and all-cause mortality in asthmatic populations: a cohort study[J]. Lipids Health Dis, 2024, 23(1): 189.

徐胜莹, 谭春迎. 中国儿童哮喘主要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3): 201-205.

冯涛, 任海玉, 吴雅婷, 等. 肥胖型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MMP12、CX3CR1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24, 31(4): 675-678, 775.

周新, 张旻. 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解读[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 20(2): 138-143.

夏云丽, 查小芳, 林艳华, 等. 哮喘控制测试(ACT)的临床应用[J]. 临床肺科杂志, 2008, 13(10): 1366-1366.

齐军, 吴倩, 李森, 等. 哮喘控制问卷与哮喘生命质量问卷在哮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 国际呼吸杂志, 2014, 34(3): 174.

姚嘉琦, 万瑜, 赵逸东, 等.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23, 25(7): 739-744.

王爽, 肖俊, 靳苗, 等. 胆固醇代谢与免疫反应[J]. 生物医学转化, 2024, 5(2): 36-45.

EMRUZI Z, BABAHEIDARIAN P, ARSHAD M, et al. Immune modulatory effects of hypercholesterolemia: Can atorvastatin convert the detrimental effect of hypercholesterolemia on the immune system[J]. Iran J Allergy Asthm, 2019, 18(5): 554-566.

熊妲妮, 李猛, 谭迎花, 等. 重症哮喘患儿血脂组分与体重指数、肺功能及气道炎症的相关性研究[J]. 临床肺科杂志, 2024, 29(4): 561-566.

郝海艳, 杨绥宇, 高丹, 等. 支气管哮喘儿童哮喘控制状况及其与心血管代谢指标的相关性[J]. 海南医学, 2023, 34(16): 2353-2356.

赵晓燕. 血脂对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影响[J]. 上海医药, 2021, 42(9): 46-48.

作者简介:孙京波,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儿科呼吸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