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在大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3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西医组(42例)与中西医结合组(41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舒张血管、水与电解质平衡调节、降脂、降压等常规对症治疗,同时西医组患者接受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中西医结合组患者在西医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丹红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0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NLR、PLR、脂联素、抵抗素及心功能指标水平。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NLR、PLR、抵抗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水平均降低,且中西医结合组均低于西医组;两组患者脂联素、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升高,且中西医结合组均高于西医组(均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辅助治疗ACS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抑制相关炎症反应,缓解患者血管炎症损伤,并有效抑制心室重构,改善患者心功能。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 脂联素 ; 抵抗素 ; 心功能
【中图分类号】R5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18.2024.18.0120.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18.039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主要表现为患者冠状动脉出现粥样斑块侵蚀或破裂后处于欠稳定状态,随之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闭塞,进而发生急性缺血或心肌细胞坏死的临床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ACS后患者预后得到一定改善,但仍无法获得满意疗效。目前临床针对ACS多采用西医治疗,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都是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能够抑制血小板的活性,避免因血小板的聚集引发血栓形成,但长期服药易引起患者耐药性和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受限[1]。中医认为,ACS属“胸痹”范畴,邪痹心络、气血不畅为主症。由于邪痹心络、气血不畅所致,因此该病的治疗多以益气活血逐瘀为主[2]。丹红注射液属于中药制剂,主要由中药丹参和红花组成,其中丹参可活血化瘀,红花散瘀止痛;且有研究报道,将丹红注射液应用于ACS的临床治疗,具有扩张血管,增加冠脉血流的作用,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丹红注射液辅助治疗ACS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在大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3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西医组(42例)与中西医结合组(41例)。西医组患者年龄49~71岁,平均(58.47±6.41)岁;男、女性患者分别为21、21例;BMI 20~25 kg/m2,平均(22.43±2.08) kg/m2;吸烟26例;合并糖尿病15例,合并高血压18例。中西医结合组患者年龄48~70岁,平均(58.29±6.63)岁;男、女性患者分别为23、18例;BMI 20~25 kg/m2;平均(22.39±2.13) kg/m2;吸烟28例;合并糖尿病17例,合并高血压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⑴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治指南(2019)》 [4]中ACS的相关诊断标准;⑵造影结果显示患者存在1支及以上血管狭窄≥50%;⑶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⑴伴有恶性肿瘤;⑵曾有冠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史;⑶严重代谢功能障碍。本研究经大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舒张血管、水与电解质平衡调节、降脂、降压等常规对症治疗。西医组患者常规检查完毕并确认无方案内药物过敏后,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Bayer HealthCare Manufacturing S.r.l.,注册证号HJ20160685,规格:100 mg/片)口服,100 mg/次;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0018,规格:300 mg/片)口服,75 mg/次,均1次/d,持续给药30 d。在西医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西医结合组患者丹红注射液(山东丹红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6866,规格:10 mL/支),将20 mL该药物与25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后静脉滴注,1次/d,持续给药30 d。
1.3 观察指标 ⑴治疗效果。于治疗后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其中显效:患者的心悸、胸痛、心律不齐等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血检结果显示血脂水平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好转,血检结果显示血脂水平恢复明显,但需继续接受药物治疗;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血检结果显示血脂水平无改善或异常加重[4]。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⑵炎症因子。于治疗前后次日清晨取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采用迈瑞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东莞市骄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BS-350S)检测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淋巴细胞计数,计算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100%、血小板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100%。采血方法同上(5 mL),以3 000 r/min速率离心5 min,分离上层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抵抗素水平。⑶心功能指标。于治疗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宏发医疗有限公司,型号:MyLab Twice),选择AC541心脏探头,设置频率2.0~3.5 MHz,患者取左侧卧位行心脏超声检查,于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测量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连续测量3~5个完整心动周期,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等级资料以[例(%)]表示,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经S-W法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用( 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NLR、PLR及脂联素、抵抗素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NLR、PLR及抵抗素均降低,且中西医结合组均低于西医组;两组患者脂联素均升高,且中西医结合组高于西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均升高,中西医结合组高于西医组;两组患者LVEDD、LVESD均降低,中西医结合组均低于西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3 讨论
ACS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作为现代临床心血管治疗的常用药物,具有较好的抗血小板聚集和改善凝血功能的作用,同时还能减少心血管损伤。但氯吡格雷可能引起血肿、紫癜等不良反应;另外,阿司匹林长期应用患者可能出现药物抵抗及胃痛、恶心、头晕等多重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使用受限[5]。
中医认为,ACS病机在于外邪侵袭心络以致气血失调、血运不畅,因此,其中医治疗多以活血化瘀、行气活血、通络镇痛为主要原则。丹红注射液是一种以丹参及红花提取物制成的中成药物,其中丹参可活血化瘀、凉血消痈,红花则能益气活血、舒筋通络,目前已有研究证实其有助于改善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流灌注和微循环[6-7]。基于此,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治疗ACS,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这提示丹红注射液辅助治疗ACS可提高临床治疗疗效。
有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参与人体急性炎症发生过程,高水平的中性粒细胞将分泌大量弹性蛋白酶、氧自由基等炎症介质,加快患者易损斑块的破裂[8];因此ACS患者多表现出NLR升高。此外,在ACS患者中,患者淋巴细胞在急性炎症发生过程中应答不足,导致淋巴细胞向淋巴器官迁移致使表达水平较低;同时,ACS发生时,患者PLR水平异常升高。抵抗素是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时相关的炎症因子,其参与了患者内皮细胞的激活过程和平滑肌细胞增殖的诱导过程,对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促进作用;脂联素则参与了上述炎症反应发生的抑制过程[9]。本研究中,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NLR、PLR及抵抗素均降低,且中西医结合组均低于西医组;两组患者脂联素均升高,且中西医结合组高于西医组,这提示丹红注射液有助于缓解ACS患者机体血管炎症损伤。分析其机制可能与其活血、抗炎作用有关,丹参中含有的丹参酮等具有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花生四烯酸代谢,抗血小板聚集,以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红花中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及挥发油类化合物,具有抗炎和促血管新生作用,从而抑制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减少血管内皮炎症损伤,保护患者血管功能[10]。
此外,对ACS患者而言,通过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心功能是其治疗的主要目标。LVEF、LVEDD、LVESD均是反映患者心功能的重要指标,在ACS患者中,受疾病影响,患者多表现出心脏泵血功能和舒张功能等异常,表现为LVEF降低,LVEDD、LVESD均升高。本研究中,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均升高,中西医结合组高于西医组;两组患者LVEDD、LVESD均降低,中西医结合组均低于西医组,这说明丹红注射液还有助于改善ACS患者心功能,抑制心室重构。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中含有的丹参酮Ⅱ A具有抗心肌缺血、抗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其可通过多种机制改善缺血区血流灌注、抑制脂质过氧化,具有较强的抗感染、抗血栓、抗氧化作用,可降低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效保护缺血心肌,促使缺血部位血流量增加和血液循环改善,提高心功能[11];此外,丹参有效成分还有助于抑制患者左心室重构,保护患者正常心室结构[12];同时,红花同样具有心功能保护作用,可增加冠脉血流量和心肌营养、血流量,并减少心肌变性心室结构变化,从而改善患者心功能[13]。
综上,丹红注射液辅助治疗ACS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能够抑制相关炎症反应,缓解患者血管炎症损伤,并有效抑制心室重构,改善患者心功能,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夏和平, 陈大鹏. 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45例[J]. 西部中医药, 2018, 31(12): 83-85.
梁晶, 王紫监, 张子立, 等. 丹红注射液对ACS病人PCI术后炎性因子、细胞黏附分子及内皮功能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 17(10): 1535-1538.
卓书江.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评价[J]. 辽宁中医杂志, 2022, 49(9): 96-98.
张新超, 于学忠, 陈凤英, 等. 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治指南(2019)[J]. 临床急诊杂志, 2019, 39(4): 253-262.
高亚亚, 闫俊, 柴旭兵, 等. 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 血栓与止血学, 2021, 27(4): 612-613.
王存富, 丛辉. 左旋卡尼汀联合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游离脂肪酸水平及预后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 16(15): 2179-2182.
吴咏豪, 王蔚浩, 林海云, 等. 丹红注射液联合磷酸肌酸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病人心肌功能的保护作用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 16(21): 3136-3139.
孙亚召, 黄淑田, 高旭苗, 等.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NLR、MPV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分析[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9, 19(3): 548-551.
孟兆慧, 王忠, 张望强, 等. 术前血清尿酸,脂联素水平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 41(1): 16-19.
夏禹. 丹红注射液联合当归补血汤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J]. 光明中医, 2021, 36(1): 77-79.
张怡, 曾显明. 丹红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其对血清ApoC-Ⅲ水平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 4(3): 23-24.
卜雕雕, 苏卓, 柏希慧, 等.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丹参-红花治疗心肌梗死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 中草药, 2020, 51(10): 12.
郑腾飞, 王东伟, 霍刘彬. 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心脏康复有氧操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影响[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2, 36(1): 83-85.
作者简介:冯岩,大学专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