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对中、重度癌痛患者炎症因子和疼痛的影响

2024-10-21 00:00:00陈建平陈楠谭惠森何金勇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18期

【摘要】目的 探究浮针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对中、重度癌痛患者炎症因子和疼痛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中医院)收治63例行镇痛治疗的癌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和研究组(32例,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浮针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炎症因子,治疗14 d内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总用量,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治疗前及治疗7、14 d后的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治疗14 d内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总用量更少;与治疗前比,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NRS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7、14 d后两组患者EORTC QLQ-C30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低(均P<0.05)。结论 采用浮针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患者有利于减轻患者体内炎症反应,减少治疗期间止痛药物剂量,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癌痛 ; 浮针 ;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 ; 炎症因子 ; 疼痛

【中图分类号】R7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18.2024.18.0117.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18.038

癌症患者的疼痛感较为强烈,且对患者生活产生较大影响。临床多使用止痛药物缓解临床疼痛感,如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其可以作用在大脑内的阿片μ、κ受体,从而抑制神经兴奋,减少兴奋递质释放,通过阻断神经中枢,从而有效缓解疼痛感,但是部分患者应用后止痛效果不佳[1]。中医学认为癌痛属于“痛症”范畴,病理机制主要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由于癌变细胞导致机体气血瘀滞、经络不通,或癌变导致患者体内经络失养、气血亏虚,其呈现虚实交杂、正气不足、邪盛等病机,因此治疗方法应以疏通瘀滞、改善脏腑功能、活血补血为主[2]。浮针可在病痛区域周围的皮下浅筋膜层进行扫散,通过刺激皮部,有效调节体内深处经络和脏腑功能,具有疏通瘀滞经络、扶持正气的作用,从而能有效缓解疼痛感[3]。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浮针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对中、重度癌痛患者炎症因子和疼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中医院)收治63例行镇痛治疗的癌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研究组(3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0例;年龄23~74岁,平均(54.94±11.79)岁;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4]:4~10分,平均(5.65±0.75)分。研究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35~75岁,平均(57.19±11.64)岁;NRS评分:4~10分,平均(5.47±0.80)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⑴西医符合《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5]中关于中、重度癌痛的诊断标准;⑵中医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气滞血瘀证的诊断标准;主症:局部疼痛、或胀痛、或刺痛、疼痛的位置固定、拒按;次症:皮下出现瘀斑、瘀血阻滞之状、情绪波动大、容易叹息、皮肤干涩;舌脉:舌紫暗或淡暗,脉象弦涩或弦细涩或结代;⑶沟通正常,依从性高。排除标准:⑴重度心、肝、肾功能异常;⑵具有重度呼吸系统疾病;⑶凝血功能异常。本研究经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治疗前均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检查,评估各项指标,控制用药风险。给予对照组患者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第1次服用10 mg盐酸羟考酮缓释片[NAPP PHARMACEUTICALS LIMITED,注册证号J20140125,规格:10 mg/片],1次/12 h,用药后如果患者出现爆发痛,需服用盐酸吗啡片[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220,规格:10 mg/片],用药剂量为前24 h患者服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总量的20%~40%,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药物剂量。用药24 h后需要及时进行NRS评分,根据疼痛评分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⑴对于用药24 h后NRS评分在0~3分的患者,需要计算患者前24 h用药剂量,计算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服用量,如果使用盐酸吗啡片解救爆发痛,则需要将盐酸吗啡片剂量转化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剂量(盐酸吗啡片20 mg=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 mg [7])。前24 h药物总剂量除以2,作为下一个24 h的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单次剂量进行给药,1次/12 h;⑵对于用药24 h后3分<NRS评分≤6分的患者,则需要在前24 h用药剂量的基础上增加25%~50%,1次/12 h,直到用药24 h后评分降到3分及其以下,进行维持止痛方案,维持止痛方案同⑴;⑶对于用药24 h后6分<NRS评分≤10分的患者,则需要在前24 h用药剂量的基础上增加>50%~100%,1次/12 h,直到用药24 h后评分降到3分及其以下,维持止痛方案同⑴。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研究组患者浮针治疗,以阿是穴及其周围为主要穴位,在疼痛病灶周围仍处于痉挛状态的患肌上进针,使用浮针快速刺入后引导患者主动或被动地收缩患处,使挛缩的肌群反复经历缺血 - 充血状态,然后针体沿进针点平刺或斜刺后仅沿浅筋膜向前行走推进,可稍提起针身,使针身在表皮呈线状隆起,最后将针体在皮下筋膜层摆动,进行大面积扇形扫散,一般针刺1~2针,1次/d,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总干预时间约为35 min。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 ⑴炎症因子和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总用量。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转速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取上层血清,采用流式细胞仪[安捷伦生物(杭州)有限公司,型号:NovoCyte D3000]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计算两组患者治疗14 d内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总用量,如果在治疗14 d内使用盐酸吗啡片解救爆发痛,则需要将盐酸吗啡片剂量转化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剂量。⑵NRS评分。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采取NRS评分评估患者疼痛指标,评分范围为0~10分,分数越高代表疼痛感越强。⑶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8]。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7、14 d后采取EORTC QLQ-C30评估患者生命质量,其中3个症状维度和6个单项条目采取正向积分,另外5个功能领域和1个总体健康评分采取反向计分,每个维度均为100分,最后计算EOPCT QLQ-C30总分=[(3个症状维度评分+6个单项条目评分)/9]+[(5个功能领域评分+总体健康评分)/6],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差。⑷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恶心呕吐、呼吸抑制、便秘等发生情况,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经S-W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以( 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和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总用量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血清IL-6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治疗14 d内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总用量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NRS评分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患者NRS评分为(5.65±0.75)分,研究组为(5.47±0.8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8,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NRS评分为(2.81±0.45)分,研究组为(1.95±0.51)分。与治疗前比,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NRS评分均下降(t=18.015、20.988),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88,P<0.05)。

2.3 两组患者EORTC QLQ-C30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7、14 d后两组患者EORTC QLQ-C30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癌痛是肿瘤侵犯或压迫了神经根、神经干、神经丛或神经,肿瘤局部坏死、溃疡、继发炎症等引起非常剧烈的疼痛,且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亦会引起疼痛。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强阿片类药物治疗中、重度癌痛患者,如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和盐酸吗啡片等药物缓解患者机体疼痛,但长期应用效果欠佳,且会出现耐药性[10]。

中医认为,癌痛的病机在于气血运行不畅,经络瘀阻发为痛;且肿瘤会消耗正气,导致气血亏虚、经络失养、脏腑亏损引发疼痛,因此,治疗应以疏经通络、止痛为主[11]。浮针作为一种皮部针灸方法,可以刺激病痛局部的皮下组织,针尖对准病灶,不深入肌层,只在皮下,像浮在肌肉上一样,故取名为浮针,最开始常用于物理止痛方面,后来浮针以针灸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中生理病理的观点,创造性地提出了病理性患肌和再灌注活动的概念,因此浮针的适用范围得以扩大[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4 d后研究组患者血清IL-6、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治疗14 d内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总用量更少,这提示采用浮针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患者有利于减轻患者体内炎症反应,减少治疗期间止痛药物剂量,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其分析原因为,在中医理念中,疼痛与经络瘀滞、气血瘀滞等因素有关,通过针灸的方式,可以刺激外表皮毛,疏通经络,可以借助经络刺激来调节脏腑功能、驱邪外达,从而有效缓解局部疼痛感。浮针可以在疼痛周围进针,可以减少疼痛刺激,可以有效改善病变情况,以缓解疼痛感,且通过降低体内内源性止痛物质以缓解疼痛;浮针刺激也可加快局部血液流动速度,加快炎症因子代谢速度,有效减少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浮针可以提高中枢系统内啡肽的含量,增加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因此可提高止痛效果,一定程度可以减少药物服用剂量和爆发痛情况,从而有效控制治疗期间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使用剂量[11]。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治疗7、14 d后两组患者EORTC QLQ-C30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低,这提示采用浮针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患者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其原因分析为,浮针通过局部进针,触达皮下疏松结缔组织,通过针体的扫散运动,使皮下结缔组织的结构发生变化,发生压电效应和反压电效应,因此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且浮针可有效改善局部组织能量代谢,改善血氧灌注程度,缓解疼痛,因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浮针属于物理止痛方案,较少诱发不适症状,也不会增加治疗的不良反应[12]。

综上,采用浮针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患者有利于减轻患者体内炎症反应,减少治疗期间止痛药物剂量,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王松.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晚期癌痛疗效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 2022, 49(1): 126-128.

王晶. 毫火针联合三阶梯止痛法治疗气滞血瘀型中重度癌痛的临床观察[D]. 济南: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2.

奉燕, 何雪冬, 杨双, 等. 浮针联合穴位敷贴对中晚期肝癌癌性疼痛(气滞血瘀型)患者疼痛程度、疼痛应激介质的影响[J]. 针灸临床杂志, 2024, 40(4): 26-31.

王薇, 李杰, 刘航, 等. 草乌甲素片治疗轻中度癌痛多中心、随机对照、非劣效性研究[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21, 27(3): 188-19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卫办医函).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J].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8, 23(10): 937-944.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 383.

陈思现, 李汶珊.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与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阿片未耐受患者中、重度癌痛的效果比较[J]. 广东医学, 2016, 37(S1): 206-208.

万崇华, 陈明清, 张灿珍, 等. 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中文版评介[J]. 实用肿瘤杂志, 2005, 20(4): 353-355.

何颖, 李雪, 张丹静. 止痛散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在癌痛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 2023, 20(11): 115-118.

刘新玲, 刘钊汐, 蔡细敏, 等. 浮针干预对于癌痛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观察[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 32(16): 28-31.

王茉蕾, 马力群, 李华. 浮针疗法联合推拿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气滞血瘀证46例[J]. 环球中医药, 2022, 15(3): 511-514.

贾文, 雒琳, 何丽云, 等. 浮针疗法临床适宜病种的系统整理与分析[J]. 中国针灸, 2019, 39(1): 111-114.

基金项目:佛山市卫生健康局医学科研课题项目(编号:20220436)

作者简介:陈建平,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