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附子汤结合电针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椎功能、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LDH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LD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电针治疗)与观察组(60例,附子汤+电针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并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与治疗后1、2、3个月疼痛程度,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后腰椎功能,以及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变化。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1、2、3个月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疼痛评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与治疗前比,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疼痛强度、生活自理能力、提物、行走、站立、睡眠、社交活动、旅行评分均降低,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与治疗前比,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躯体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躯体角色、情感角色、总体健康、活力、心理健康评分均升高,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高(均P<0.05)。结论 附子汤联合电针治疗可提高LDH患者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其腰椎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附子汤 ; 电针 ; 腰椎间盘突出症 ; 腰椎功能 ; 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18.2024.18.0098.04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18.032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骨科常见的退行性病变,主要因外力作用引起椎间盘的纤维环破坏、髓核突出,进而对神经根、马尾神经等产生压迫作用,导致以腰部、下肢疼痛。近年来,LDH的发病率呈现升高的趋势,对患者的生活及工作产生不利影响,部分病情严重者甚至可出现残疾[1]。多数的LDH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症状可明显缓解,中医治疗为临床治疗LDH的主要方式,包括中药内服、推拿、针灸等。中医将LDH归为“痹症”“腰痛病”范畴,认为其发病主要因肾精亏损、寒湿淤结、不通则痛,因此其治则应以散寒除湿、补肝益肾为主[2]。相关报道指出,LDH患者通过电针治疗等保守干预可缓解疼痛症状,在LDH患者中的应用受到临床重视,然而电针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对于患者的疾病改善作用有待商榷[3]。附子汤出自《伤寒论》,具有温经散寒的功效,其辨证要点为手足冷、身体痛、骨节痛,为治疗阳虚寒湿内侵的常用方,而LDH的病机为寒湿内侵,相互淤结,久之致腰部疼痛等,因此附子汤与LDH的病机贴合。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附子汤联合电针治疗LDH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LD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20~60岁,平均(48.10±10.59)岁;BMI 22~31 kg/m2,平均(24.51±1.76) kg/m2;病程0.5~9年,平均(4.18±1.02)年;疾病分期:缓解期38例,恢复期22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35例;年龄28~60岁,平均(49.30±8.44)岁;BMI 28~60 kg/m2,(24.87±1.55) kg/m2;病程0.5~8年,平均(4.05±1.06)年;疾病分期:缓解期32例,恢复期2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⑴西医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4]中LDH的诊断标准,并经影像学检查、神经牵拉实验等检查确诊;⑵中医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的相关诊断标准,中医辨证为寒湿证,主症:腰伴下肢冷痛,恶寒;次证:出汗,下肢麻木或困重,寒冷、阴雨天发作加重;舌脉: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浮涩或缓;⑶患者神志清楚,可配合治疗。排除标准:⑴存在手术指征或既往接受腰椎手术;⑵合并肢体功能障碍;⑶不愿接受中医药治疗;⑷因外伤引起类似LDH症状;⑸合并脊柱结核或肿瘤。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且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电针取双侧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委中、名门、阿是穴,患侧环跳、阳陵泉、承山、昆仑穴,常规消毒,环跳穴采用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62270970,型号:0.3 mm×75 mm)进行治疗,行针至下肢有放射感,调整针灸留针,得气后留针30 min;其余穴位采用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62270970,型号:0.3 mm×40 mm)进行治疗,应用直刺、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 min。留针期间采用低频脉冲电针治疗仪(南京小宋医疗仪器研究所,苏械注准20192091309,型号:XS-998B06)进行治疗,连接电针仪的穴位为:肾俞、气海俞、大肠俞穴,采用连续波,设置为20 Hz,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附子汤治疗,组方:附子5 g,茯苓15 g、党参30 g,白术15 g,芍药20 g,加1 000 mL水煎煮至300 mL为1剂,1剂/d,分两次服用,早晚各服1次。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个月,并随访3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⑴临床疗效。于治疗1个月后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腰腿部疼痛、肢体麻木等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可正常工作为显效;腰腿部疼痛、肢体麻木等症状减轻,直腿抬高试验呈弱阳性,基本可正常工作,偶有腰部酸痛为有效;腰腿部疼痛、肢体麻木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无法正常工作为无效[4]。⑵疼痛程度。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 [6]疼痛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分值范围为0~1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重。⑶腰椎功能。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 [7]评分评估两组患者腰椎功能障碍情况,包括疼痛强度、生活自理能力、提物、行走、站立、睡眠、社交活动、旅行8个项目,每项0~5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腰椎功能障碍越重。⑷生活质量。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 [8]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包括躯体疼痛、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躯体角色、情感角色、总体健康、活力、心理健康8个维度,分值均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经S-W检验均符合正态分布,以( 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1、2、3个月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腰椎功能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疼痛强度、生活自理能力、提物、行走、站立、睡眠、社交活动、旅行评分均降低,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躯体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躯体角色、情感角色、总体健康、活力、心理健康评分均升高,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3 讨论
LDH是一种以腰腿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腰痛及下肢放射痛,其中下肢痛沿神经根分布,疼痛的特点与活动有关,活动或压力增大时疼痛可能加重,纤维环韧性及弹性下降为LDH的主要病理特征,在腰椎受到外力刺激时,纤维环破裂的风险升高,其对髓核的束缚能力降低,导致LDH的发生。临床对于LDH的治疗目前仍以保守治疗作为首选,非甾体抗炎药、肌松药、麻醉镇痛药等是西医常用的保守治疗方案,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但长期应用对胃肠的刺激较大,并且可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9]。中医中药治疗LDH的安全性高,可发挥多靶点协同治疗的优势,可长期应用,受到医师及患者的青睐。
中医将LDH归为“痹症”“腰痛”等范畴,认为其病机为风寒外邪入侵机体,寒湿在体内瘀滞,加上素体肾阳亏虚、精气不足,以致该病,因此在治疗时应注重补肾益精、除湿散寒。电针治疗具有针灸治疗的效果,通过施加连续的脉冲波,在改善疼痛方面效果较好,还可促进腰部经络疏通,改善局部微循环,并且可直接阻断痛觉神经的传导,减轻患者的坐骨神经痛症状,具有舒经通络、补肾强腰的功效[10]。《伤寒论讲义》中指出,附子汤中重用附子发挥温经驱寒镇痛,与党参配伍,温补元阳,联合白术、茯苓,健脾除湿,佐芍药活血通痹,为温经散寒的经典方剂[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2、3个月观察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疼痛强度、生活自理能力、提物、行走、站立、睡眠、社交活动、旅行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这均提示附子汤联合电针治疗可提高LDH的治疗疗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及腰椎功能。其原因为电针治疗通过刺激可调节脊神经内的感觉及运动纤维,缓解肌肉酸痛,利用外加的脉冲有节奏刺激神经根,有效舒缓关节周围的肌肉及韧带,促进腰椎曲度的恢复,改善腰椎功能;附子汤方中,附子散寒止痛、茯苓与白术健脾化湿,芍药和营止痛,诸药合用发挥祛寒除湿、温经止痛的功效[12-13]。
本研究中,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躯体角色、情感角色、总体健康、活力、心理健康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这提示附子汤与电针治疗结合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原因可能为电针治疗LDH患者可有效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减轻周围的水肿,进而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升患者舒适感[14];附子汤可促进腰肌的伸缩舒展,改善腰椎活动度,减轻症状对患者生活及工作的影响,进而全面地提升其生活质量[15]。
综上,附子汤联合电针治疗可提高LDH治疗疗效,减轻患者疼痛感,改善其腰椎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陆长春, 肖海军, 薛锋. PLDD联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及其对IL-6和TNF-α水平的影响[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9, 37(4): 81-83.
杨雷, 马露, 李兆勇, 等. 基于六经辨证理论以甘草附子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太阳病阳虚证)临床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 2022, 49(5): 63-66.
祝君, 袁燕, 刘艳芳, 等. 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对电针深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响[J]. 颈腰痛杂志, 2023, 44(4): 669-671.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外科学组,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科康复学组.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J]. 中华骨科杂志, 2020, 40(8): 477-48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201.
王平, 王昊, 武春雷, 等.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老年患者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的影响[J]. 中国医学装备, 2018, 15(12): 109-113.
林恺, 包良笑, 李小丹, 等. 中文版牛津膝关节量表评估全膝关节置换术前患者膝关节功能的信度和效度[J]. 中华骨科杂志, 2017, 37(19): 1208-1215.
李鲁, 王红妹, 沈毅. SF-36健康调查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其性能测试[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2, 36(2): 109-113.
张鑫博, 马双, 方剑, 等. 杜仲白芍补肾强筋汤联合电针治疗肾虚证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观察[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3, 20(1): 146-149.
张萌芮, 梁超, 林明慧, 等. 刺络放血联合“通脊”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疗效及对患者功能恢复和疼痛的影响[J]. 陕西中医, 2023, 44(8): 1141-1144.
曹纪保, 谭玉婷, 刘王皓, 等. 桂枝附子汤加味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寒湿痹阻证)所致腰腿痛的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 2023, 32(2): 282-284.
陈龙, 杨雷, 陈若万, 等. 桂枝附子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 2022, 18(1): 87-90.
池红万. 电针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留神经功能损害患者的疗效观察[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 21(16): 33-34, 69.
杨文雪, 窦逾常, 胡英华, 等. 腹针结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和功能障碍的临床分析[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 40(1): 50-53.
吴晓晨, 方志良, 方培峰. 桂枝附子汤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疼痛改善的影响[J]. 黑龙江医药, 2024, 37(3): 631-633.
基金项目: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21B01325)
作者简介:杜家彬,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骨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