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阵二氧化碳激光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研究

2024-10-21 00:00:00梁远飞梁羽萍林雪萍李作日韦木兰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18期

【摘要】目的 探讨点阵二氧化碳(CO2)激光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对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治疗效果、炎症因子及皮肤屏障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玉林市皮肤病医院收治的84例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常规组(42例,点阵CO2激光治疗,间隔45 d进行1次激光治疗,共进行3次)与联合组(42例,点阵CO2激光联合rb-bFGF治疗,于激光治疗后使用rb-bFGF涂抹患处,1次/d,连用1周,结痂脱落后再用1周)。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均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瘢痕评估量表(POSAS)评分、血清炎症因子及皮肤屏障功能指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观察者和患者POSAS评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及经皮水分丢失量(TEWL)均降低,且联合组均低于常规组;两组患者角质层含水量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常规组(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点阵CO2激光联合rb-bFGF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效果显著,能够减轻患者治疗后皮肤的炎症反应,并增强皮肤屏障功能,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痤疮凹陷性瘢痕 ; 点阵CO2激光 ;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炎症反应 ; 皮肤屏障功能

【中图分类号】R619+.6 【文献标识码】A vUNVI4nDz6Vuc+zvjii4imuacHQOtdj0s/2z9unvHiw=【文章编号】2096-3718.2024.18.0026.05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18.009

痤疮凹陷性瘢痕作为痤疮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貌美观,还可能对其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近年来,点阵二氧化碳(CO2)激光作为一种新型的微创治疗技术,因其可降低传统激光治疗带来的新的瘢痕增生而成为临床上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主要手段。但采用点阵CO2激光治疗时表皮剥落较重,患者术后即刻会发生明显的红肿、疼痛,且不能排除继发感染、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1]。外用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作为一种高效表达的活性因子,主要通过促进细胞分裂、调节细胞代谢及影响细胞形态、浸润、分化、衰老等机制,对多种组织细胞具有显著的修复作用[2]。rb-bFGF与细胞增殖关系密切,被证实在刺激上皮细胞生长的同时,还具有加速创面修复、愈合的效果。有研究报道,外用表皮生长因子可促进皮肤创伤的修复,降低色素沉着的概率[3]。因此,本研究考虑在点阵CO2激光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rb-bFGF,旨在探讨联合应用对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治疗效果、炎症因子及皮肤屏障功能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玉林市皮肤病医院收治的84例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各42例。常规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25例;年龄18~44岁,平均(26.26±6.16)岁;病程5.9~10.6个月,平均(8.18±1.12)个月。联合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23例;年龄17~39岁,平均(25.90±4.88)岁;病程4.8~10.1个月,平均(7.79±1.16)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0RQhSd6uzLCCP4spQ4OlcmskNzdToct1vb1MHXO5d0o=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⑴符合《中国痤疮瘢痕治疗专家共识(2021)》 [4]中痤疮凹陷性瘢痕的诊断标准;⑵皮损均位于患者面部,且皮损稳定;⑶患者Fitzpatrick皮肤分型均为Ⅲ~Ⅳ型[5]。排除标准:⑴近6个月内接受过瘢痕注射、外科手术、化学剥落术等其他治疗;⑵妊娠期妇女、备孕女性或哺乳期妇女;⑶合并白癜风或其他明显色素紊乱疾病;⑷瘢痕体质患者;⑸激光不耐受;⑹局部有湿疹、带状疱疹、脓包病。本研究已经过玉林市皮肤病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进行审核,并最终批准同意开展实施。

1.2 治疗方法 治疗前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并记录,并通过拍照记录3次治疗前患者的痤疮情况。常规组患者采用点阵CO2激光治疗方案,具体如下:采用CO2激光治疗仪SmartXide2系统(DEKA M.E.L.A.Srl,型号:C60)进行激光治疗。机器参数设置为脉冲模式SP/HP,功率8~10 W,脉宽500~800 μs,点间距500~900 μm,能量密度1.41~3.05 J/cm2。每次均由同1名医师进行操作。间隔45 d进行1次激光治疗,共进行3次。联合组患者在点阵CO2激光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rb-bFGF凝胶[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40001,规格:21 000 IU(5 g)/支],于激光治疗后取适量涂抹患处,1次/d,连用1周,结痂脱落后再用1周。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均观察3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⑴治疗效果。治疗结束后,参照《中国痤疮瘢痕治疗专家共识(2021)》 [4] 中的相关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其中痊愈:瘢痕的修复程度达到或超过90%,其外观与邻近的健康皮肤在视觉上几乎无显著差异,实现了高度的恢复与融合;显效:瘢痕修复程度在60%~<90%,表现为瘢痕表面显著变平,与周围皮肤的色差和质地差异减小,整体外观趋近于正常皮肤;有效:瘢痕修复程度在30%~<60%,尽管未完全恢复,但瘢痕的外观已有可见的正面变化,如颜色淡化、纹理平滑等;无效:瘢痕修复程度<30%,瘢痕外观和颜色无明显改善。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⑵患者与观察者瘢痕恢复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采用瘢痕评估量表(POSAS) [6]评分评估患者瘢痕恢复情况,由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5项)和患者瘢痕评估量表(6项)组成,每项内容均采用10分制评分,0分表示“正常皮肤”,10分表示“与正常皮肤差异很大”。观察者量表总分范围为0~50分,患者量表总分范围为0~60分,分数越高表示瘢痕的恢复情况越差。⑶炎症因子和皮肤屏障功能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集患者静脉血约3 mL,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分离上层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采用多功能皮肤测试仪(CANFIELD Scientific, Inc.,型号:Generation 7)测量患者的角质层含水量、经皮水分丢失量(TEWL)。⑷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创面感染、色素沉着、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之和。⑸典型病例分析。对两组典型病例进行详细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经S-W法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用( 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观察者和患者POSAS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观察者和患者POSAS评分均降低,且联合组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和皮肤屏障功能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1β含量及TEWL均降低,且联合组均低于常规组;两组患者角质层含水量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典型病例分析 患者1:联合组,男性,25岁,患者自2023年2月15日起治疗。治疗前患者面部散布着多处深浅不一的痤疮凹陷性瘢痕,皮肤受损严重,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后色素沉着,整体肤质粗糙,见图1-A;治疗后,患者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得到显著改善,瘢痕深度变浅,面积缩小,部分浅表瘢痕已基本平复,与周围皮肤界限模糊,色素沉着明显淡化,见图1-B。患者2:常规组,男性,35岁,患者自2023年2月15日起治疗。治疗前肤质显得较为粗糙,面部有多处痤疮凹陷性瘢痕,见图2-A;治疗后,瘢痕的深度有所变浅,但改善程度不如联合组显著;瘢痕面积虽有所减小,但仍有部分较深的瘢痕保持原状,见图2-B。

3 讨论

痤疮凹陷性瘢痕作为痤疮常见的并发症,其形成机制复杂,涉及炎症反应、胶原纤维的破坏与重塑等多个环节。这些瘢痕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貌美观,还可能对其心理健康造成深远影响[7]。点阵CO2激光作为当前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常用手段之一,其优势在于能够精确作用于皮肤深层,通过微孔效应促进真皮层胶原纤维的再生和重塑,从而有效改善瘢痕的外观。然而,点阵CO2激光单独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严重或复杂的痤疮凹陷性瘢痕,单纯激光治疗可能难以达到完全修复的效果;且激光治疗后的炎症反应和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是其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体验和最终效果[8]。

rb-bFGF作为强效生长因子,通过促进细胞增殖、分化及胶原纤维的合成与排列,有效加速皮肤组织的修复过程;同时,其抗炎与免疫调节功能也为减轻瘢痕区域的炎症反应提供了有力支持[9]。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观察者和患者的POS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这表明点阵CO2激光联合rb-bFGF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瘢痕恢复。点阵CO2激光通过其微剥脱作用,能够刺激皮肤真皮层胶原蛋白的再生与重塑,从而有效改善瘢痕外观。rb-bFGF作为一种强效的促生长因子,能够加速细胞增殖、促进血管生成及胶原蛋白合成,在点阵CO2激光治疗后,皮肤组织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此时使用rb-bFGF能够加速皮肤细胞的修复和再生过程,提高瘢痕组织的修复质量;此外,rb-bFGF还能够改善患者皮肤微环境,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可进一步改善瘢痕的外观,因而联合应用通过两者的协同作用,增强了瘢痕组织的再生与重建能力,从而实现了更高的治疗有效率[10]。

痤疮凹陷性瘢痕的形成往往伴随着皮肤慢性炎症的持续存在,其中TNF-α和IL-1β作为关键炎症因子,其高水平表达不仅加剧了局部组织损伤,还阻碍了瘢痕修复过程;此外,皮肤屏障功能的恢复对于痤疮瘢痕的治疗同样至关重要,TEWL的降低和角质层含水量的增加,直接反映了皮肤屏障功能的改善[11]。本研究中,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1β含量及TEWL均降低,且联合组均低于常规组;两组患者角质层含水量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常规组,这提示点阵CO2激光联合rb-bFGF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能够减轻患者治疗后皮肤的炎症反应并增强皮肤屏障功能。分析其原因,点阵CO2激光通过其微孔技术精确作用于皮肤深层,刺激真皮层胶原纤维的再生和重塑,同时促进血管形成,改善局部微循环,从而减轻炎症反应。rb-bFGF作为一种强效的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促进细胞增殖、分化及血管生成的能力。在联合治疗中,rb-bFGF通过其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特性,不仅加速了皮肤组织的修复过程,还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有效降低了炎症因子的释放,这种双重作用机制显著减轻了治疗过程中的炎症反应,加速了瘢痕的修复和重塑。此外,rb-bFGF通过促进成纤维细胞和角质细胞的增殖,增加皮肤屏障的细胞数量和活性;同时,rb-bFGF还可能通过提高角质层的保水能力,增加角质层的厚度和致密性,从而进一步增强皮肤屏障的功能。在联合治疗中,rb-bFGF的加入显著增强了皮肤屏障的修复效果,降低了TEWL,提高了角质层含水量[12]。

另外,本研究中,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进一步说明点阵CO2激光联合rb-bFGF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分析其原因,rb-bFGF与点阵CO2激光联合应用时,可能通过协同作用进一步促进了皮肤的自我修复能力,而并未引入新的风险因素,因而不良反应率未显著增加[13]。

综上,点阵CO2激光联合rb-bFGF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效果显著,能够减轻患者治疗后皮肤的炎症反应并增强皮肤屏障功能,促进瘢痕修复,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李阳, 李万水, 黄蕾. 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主治痤疮凹陷性瘢痕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2, 15(2): 89-93.

刘娟, 禚风麟, 何东红, 等.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点阵CO2激光治疗痤疮瘢痕术后皮肤屏障修复中的作用[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 22(13): 1417-1421.

王鸿伟, 田芳英, 赵明, 等.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骨髓炎MRSA感染率的Meta分析[J].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24, 45(2): 168-175.

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激光美容学组,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美容激光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激光学组. 中国痤疮瘢痕治疗专家共识(2021)[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1, 54(9): 747-756.

CHAN I L, COHEN S, dA Cunha MG, Maluf LC. Characteristics and management of Asian skin[J]. Int J Dermatol, 2019, 58(2):131-143.

施晓晓, 汤諹. 瘢痕评估量表的文献复习[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4, 28(5): 527-529.

赵丽靓, 赵举辉.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辅助CO2点阵激光修复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的效果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3, 20(24): 3627-3631.

邢晶莹. 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临床效果[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2, 28(5): 145-147.

刘晓雪, 聂梦茜, 云小君. 超脉冲点阵CO2激光联合外用表皮生长因子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疗效及对炎症反应的影响[J]. 中国美容医学, 2022, 31(10): 43-47.

黄尾全, 黄银萍. CO2点阵激光联合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临床疗效观察[J]. 皮肤病与性病, 2021, 43(3): 371-372.

杜红霞, 胡媛媛.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辅助治疗凹陷性痤疮瘢痕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2): 208-212.

王姗, 佟珍贞, 陈露珠. rb-bFGF联合激光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效果观察[J]. 现代科学仪器, 2022, 39(1): 109-113.

贾俊晗, 张坤, 刘慧泽, 等.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双波长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140例[J].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23, 32(3): 167-173, 180.

基金项目:玉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编号:20223271)

作者简介:梁远飞,大学本科,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皮肤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