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协同育人“从心开始”

2024-10-20 00:00魏益孝
新校园 2024年9期

家长是孩子最初的“启蒙老师”,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校外学校”,而学校是孩子们系统性接受知识的正式场所,所以教育孩子既离不开学校,也离不开家庭。它们是教育学生的两大基本环境,它们是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的。学校是育人基地,肩负着培养学生的重任,然而,单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家长协同配合,才能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接班人。

一、家校教育应统一协调

学校和家长对教育下一代的目标是一致的,都希望学生能认真学习,学会做人,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和有文化的新一代“四有”新人。如果缺失一方的协同教育,孩子就很难得到比较全面的发展,教育的效能事倍功半。因此,家校协同是教育孩子健康成长、幸福生活、快乐学习的有效助推力。

案例1:笔者作为一名学校中层管理者,同时又是一名任课教师,深知家校协同的重要意义,更知家校协同在学校管理中的德育教育引领作用。我积极推进家校协同工作,开学初便积极与班子成员沟通、商讨推进家校协同的相关工作,促进“三级”家长委员会(班级、级部、学校)的成立。进而推进家长学校与“三级”家长委员会相结合,策划学生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如请家长座谈、请专家进校、请家长参与、建言学校的发展之路。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的优势,让优秀学生家长传授优良家教、家风;让有条件的家长为学生开展校外研学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外知识;让家长参与学校大型活动的组织工作,拉近家校共育的“最后一公里”。在济南市百家优秀家长委员会评选中,我校家长委员会荣列其中。

案例2:我校处在城乡接合部,大部分学生家庭是拆迁户,生源复杂,再加上学校是寄宿制管理,一部分家长打工挣钱养家,没空抽出时间协同学校教育孩子,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久而久之,不少学生回到家里放任自流,养成懒惰、散漫的习惯。一到周一返校,常会出现任课教师反映班中有几个没有按时交作业的“惯犯”,原来保持的学习好习惯也荡然无存,不管教师怎样教育,他们总是不按时完成作业。每次我联系家长时,他们总是借口说没空,也助长了学生懒惰的习惯。无奈之下,任课教师只好利用课前和课间十分钟的时间,坚持检查这些学生的家庭作业,虽然能督促他们完成作业,但往往是马虎应付。有时他们做不完,会偷偷利用上课时间做作业。可见,家校协同教育必不可少。

二、协同环境教育下,教师应具有“三心”

作为一名教师,要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必须在家庭环境协同教育下,具备“爱心,耐心和奉献心”。

1.爱心

刚接初一的时候,班上有这样一位学生,为一点小事就骂人,欺负同学更是家常便饭,刚刚上学,就成了班级的“小霸王”。于是,我就逐步接近他,了解他。原来,他父母离异,他虽然被判给父亲抚养,但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他与奶奶一起生活。我想,他的所作所为可能是为了引起别人注意,获得关爱。他应该比别的学生更需要温暖,更需要教师给他一个平等的机会。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神器,可以点石成金。品学兼优的“小天鹅”需要爱,“丑小鸭”也需要爱,调皮捣蛋的学生更需要爱。

把爱带给每一个学生是我的工作职责。一次放学后,同学们都忙着整理书包往教室外跑。第一张桌子被火烧屁股的“小霸王”一碰带,“咣”的一声倒在地上……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大家的目光都怯怯地投到我的身上,以为我会批评、呵斥他。我快步走上前,先是询问查看是否砸着他了,有没有受伤,旁边的同学帮忙扶起桌子。这时,他低下头,脸红了。在他脸红的一瞬间,我捕捉到他内心的变化,显然他已经接受到关爱的信息,这份爱,来自同学,来自老师。

2.耐心

教师对待学生屡教不改的缺点,也应该不厌其烦地指正。正如一句名言:“博学、耐心、宽容,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教师在面对学习成绩参差不齐、性格千差万别的学生时,必须有耐心,因为它是教师教育好学生的一剂良药,是教师教育教学成功的保障。

3.奉献心

各行各业都需要人们有奉献精神。“奉献精神”是一种爱,是对自己事业不求回报和全身心的付出。对个人而言,就是要在这份爱的召唤之下,把本职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热爱和完成,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善待每一个学生。教师作为一种社会职业,职责是教书育人,更讲究奉献之心,才能称得上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三、赋能家庭教育,创优育人环境

1.赋能观念转变,增强立德树人意识

家长需要端正观念,切实履行孩子教育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想要孩子成为什么人,家长自己就应先做什么人。试问家长整天捧着手机,又怎能要求孩子热爱学习、热爱阅读呢?有效的家庭教育,是以身作则的榜样教育。学校唯有真正积极落实减负政策,才能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立德树人,启智润心。

2.赋能“三级”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助教职能

一是赋能已有“三级”家长委员会联络平台,达成共识,减负增效。以“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工作规定为纲,精选优质家庭教育资源,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引导家长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明确规定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定期召开家长代表大会,共同商议落实学校减负计划,“家校齐心,减负才真”。邀请专业人士传达、解读国家最新教育方针和政策,倡导科学、民主、有效的家庭教育,努力提升家长育人素养,不断更新家长的育儿知识,将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落实到每一个家庭。在学校、年级、班级等不同层面召开家长会议,提高减负认识,统一育人思想,达成家校共识。引领家长的成长、更新家长的观念、完善家长的素养,确保学校教育的有效性和延续性。

二是赋能家长委会带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空间,学校可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家庭,走向社会,围绕“爱国主义教育”主线,探寻伟大祖国成长历程,珍惜平安家园;游览“名胜古迹”、走进“博物馆”,丰富、领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善待地球”“垃圾分类我能行”等主题活动。寒暑假期间,让学生帮着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体会家长工作的忙碌与辛苦,真正成为家庭小主人,使亲子关系更为密切和谐,提升幸福感。这些经历会成为促进学生成长的营养剂,更是创优育人环境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高新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