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教育背景下,弘扬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教育领域的核心任务。为此,教育部提出了“两创”方针,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这为学校传统文化教育指明了方向。讲好中国故事,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同样备受瞩目。因此,将“两创”方针与讲好中国故事紧密结合,开展校本实践,成为学校发展的关键议题。作为一所成立仅三年的新建校,我校面临着学生年龄尚幼、师资团队年轻、历史文化底蕴较浅等多重挑战。除了持续开展的传统项目——经典诵读外,我校一直在寻求更优质的方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与深入探索,学校逐步开辟出一条以“皮影戏”为载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新路径,为我校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找好切入点,厚植文化之基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挥舞百万兵。”皮影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深吸引了无数观众。2011年,中国皮影戏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充分彰显了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世界影响力。其中,济南皮影作为其中的璀璨明珠,虽曾历经兴盛与辉煌,却也一度徘徊在失传的边缘,迫切需要后世传承。
鉴于我校学生年幼活泼、动手意愿强,且易被皮影戏吸引,并乐于参与其中的特点,学校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兴趣点,将皮影戏融入校本实践,转化其形式、丰富其内涵,使学生在欣赏和体验中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二、构建落脚点,植根“两创”沃土
在明确以“皮影戏”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载体后,学校经过详尽调研与统筹规划,最终确立了“两创三进六结合”的教育思路,旨在通过皮影戏这一独特艺术形式,深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两创”jLRAs8Zb+lSqMIyCdRw0X4w66MVeFurgKb77UoWfMR0=理念,即推动皮影戏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学校积极利用小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的创新形式,如动漫等,借助家校社共育的多元途径,不断丰富皮影戏的表现手法和传播渠道。同时,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中巧妙融入现代元素与时代精神,使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进”策略,即皮影戏深入校园、融入课堂、进驻心灵。首先,学校将皮影戏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如举办皮影戏表演、展览等,积极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其次,在美术、社团等课程中增设皮影戏专题教学,普及皮影艺术文化。最后,鼓励学生亲身参与皮影戏的创作与演绎,使皮影戏艺术真正深入学生内心。
“六结合”方针,即将皮影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精神、文化元素、文明实践、课程设置及家校社共建紧密结合,共同讲好中国故事。具体表现:在皮影戏的创作与演出中巧妙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时代精神,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结合学校课程设置,系统开展皮影戏教学活动;强化家校社合作,共同推动皮影戏在校园内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这一方针旨在通过皮影戏这一载体,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打造着力点,熔铸“两创”之魂
1.融入课程建设,构建主题课程群
皮影作为承载着丰富传统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能够巧妙融入小学多门课程,让学生在领略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升跨学科学习的综合能力。为此,学校深入挖掘皮影戏的教育内涵,将其与学校课程体系相融合,精心打造出一系列和谐统一、多元立体的皮影戏主题课程。
传统文化课程:通过专题讲座或课堂讨论的形式,为学生系统介绍皮影戏的基本知识,包括其发源历史、艺术特点及制作流程等,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道德法治课程:精选富含教育意义的皮影戏剧目作为教学资源,如《岳母刺字》《包公案》等,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道德故事和人物形象,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激发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向往。
美术课程:指导学生运用美术技法,学习制作并尝试设计简单的皮影戏角色。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能让他们更深入地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语文课程:鼓励学生选择经典故事或自己编写故事,进行皮影戏剧本的改写或创编,并进行角色扮演和表演。这一过程旨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同时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音乐课程:在欣赏皮影戏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尝试为皮影戏创作背景音乐。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更好地将优秀传统文化与音乐艺术相结合。
综合实践课程:学生分组合作,根据设计的角色进行故事创编,并进行无幕布的实物演绎。这一实践环节旨在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活力。
2.融入恒彩艺教,培养皮影“小达人”
为了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和了解皮影戏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刻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和传承意识,学校创建了皮影戏系列社团,并将其融入学校的艺术教育体系。
皮影戏初阶社团:以了解皮影戏基础知识为主,在教师的指引下,带领学生了解皮影戏的起源、发展历程、地域特色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引导学生对其有全面的认识;此外,该社团还会向学生讲解皮影戏的艺术特点,包括其独特的造型、色彩、纹样以及表演形式,激发学生对皮影艺术的兴趣。
皮影手工社团:教师带学生实践皮影的制作过程,包括选皮、制皮、画稿、镂刻、上色、熨平、组装等步骤,让学生体验皮影制作的每一个环节,感受制作的乐趣和不易;该社团还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挥创意,设计独特的皮影形象,鼓励学生结合寓言故事、传统节日或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创作。
皮影戏表演社团:教授学生如何操纵皮影进行表演,包括掌握影人的动作和表情变化等。通过教师的示范和指导,让学生逐步掌握皮影表演的基本技巧。
皮影赏析社团:展示优秀的皮影作品,包括学生制作的皮影和传统的皮影艺术品。通过欣赏这些作品,让学生深刻领略皮影艺术的独特魅力。
四、探索生长点,讲好中国故事
1.与时代内容相结合
我校注重紧扣时代脉搏,引导学生将中国的发展成就、现代名人故事、流行文化元素或时事热点巧妙改编为皮影戏剧目,打造了一系列以爱国、科技、环保、社会热点等为主题的皮影戏作品,让“老”艺术焕发“新”活力。例如,在今年的“爱眼日”前夕,皮影戏社团创作了《大圣明眸记》剧目,以孙悟空为角色,融入现代小学生“豆豆”的故事,讲述了孙悟空受到豆豆爱护眼睛行为的启发,最终恢复视力的温馨历程。此外,学校还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对皮影戏进行数字化推广,进一步拓宽了皮影戏的受众范围,吸引了更多学生的关注和参与。
2.与文化要素结合
结合本地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我们创作了具有济南特色的皮影戏剧目,融入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元素,展现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将诗词、书法、音乐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皮影戏,让观众在欣赏皮影戏的同时,能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3.与文明实践结合
我们将皮影戏巧妙融入学生的社会文化活动,根据文化活动的主题,组织学生参与特定主题的皮影戏制作和表演。通过皮影戏这一形式,进行文明宣传和教育,向观众传递正能量和文明价值观。这不仅增进了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还有助于推动社会和谐与文明建设的进程。
五、文化传承与创新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传承意识,让他们认识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为皮影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引导学生将皮影艺术与现代科技、流行文化等相结合,进行创新实践。
1. 明确主题导向,充分实施社团活动
皮影戏社团活动内容涵盖了皮影戏基础知识介绍、皮影制作实践、皮影表演技巧培训、皮影艺术欣赏与交流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活动内容的实施,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皮影艺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传统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社团成员能够全程参与剧本创作、角色设计、制作和表演,为对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体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平台。同时,社团明确了主题导向,组织有序的制作与演出活动,并配备了专业教师提供悉心指导。此外,社团还定期开展专题培训与讲座,旨在提升社团成员的专业技艺与艺术品位。
2.融入实践活动,匠心手造影子戏
丰富多彩的皮影戏实践活动,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的重要体现。它不仅能够让学生在领略皮影戏精髓和展示皮影戏独特个性的过程中激发兴趣、展现天赋、充实心灵、获得成长,更能够推动这一艺术形式为更多人所了解和认识,进而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1)校园展示平台:学校精心策划系列化的“皮影”及文创产品评比活动。例如,举办独具特色的“皮影人物节”,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他们结合历史故事、生活情境等,自主设计并制作以皮影为核心元素的文创产品,同时撰写相关简介,赋予皮影戏新的生命力和活力。另外,设立校园“皮影节”,以班级为单位,鼓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皮影剧目,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非遗技艺、进行艺术创新探索的宝贵机会。
(2)外出展示平台:学校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育人活动及学生实际,创编多样化的皮影剧目,并积极与区教体局、公益组织及社区深化合作,共同搭建更广阔的展示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才华、交流学习的机会。
(3)搭建线上平台:学校积极运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精心打造皮影戏线上展示平台。学生可以在此平台上观看教学视频、学习皮影技艺、分享心得体验,同时突破地域限制,拓宽展示渠道,为更多观众呈现他们的皮影作品。
综上所述,将皮影戏与时代内容、文化要素及文明实践相结合,不仅能精准反映当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追求,赋予其鲜明的时代气息,实现“回应现实、服务现实”的使命,更能在传承中保持艺术的精髓和特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此举有助于我们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瑰宝,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恒远学校小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