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传播的协同效应探索

2024-10-19 00:00:00朱毅田方豪苏育杨
中国故事 2024年9期

【导读】如何在新媒体技术变革的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红色文化,是当前文化传播实践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半条棉被”和“半条床单”两个红色文化故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协同效应在红色文化传播中的运用可行性及意义。

当前,新媒体发展为红色文化传播带来了新的契机。协同效应原本是一种化学现象,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分相加或调配在一起,使整体效益大于各个独立组成部分总和的资源利用方式。本文将协同效应引入传播学领域,分析协同效应在红色文化传播中的运用可行性,探讨红色文化传播的新方式,以期焕发红色文化故事的新活力。

一、两个故事的传播概况

(一)“半条棉被”故事的传播现状

“半条被子”的故事源于一名新闻工作者的“重走长征路”。1984年,原经济日报社记者、常务副总编辑罗开富经报社批准,沿着红军长征原路徒步采访。采访途中,罗开富来到湖南汝城县沙洲村,遇到一位名叫徐解秀的老人,从她口中得知了“半条被子”的故事。罗开富记录下这个故事,并将其发表。1984年11月14日,《经济日报》头版发表了罗开富写的文章《当年赠被情谊深 如今亲人在何方——徐解秀大娘访红军》,“半条被子”的故事首次在纸媒上传播。随后,这个故事被新华社、《经济日报》《湖南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引起广泛的关注和传播。2017年,湖南郴州沙洲村建成并对外开放“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2019年,该故事被改编为红色电影及文学图书《半条被子》。“半条棉被”这个故事如今已经是脍炙人口的经典红色文化故事,不断激励着后人。

(二)“半条床单”故事的传播现状

“半条床单”的故事发生在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黄金洞乡,故事传播主要依靠群众口口相传,相关的媒体传播较少,目前官方媒体中仅有澎湃新闻客户端收录过该故事。口头传播缺乏统一性和权威性,不仅制约了“半条床单”的传播范围,而且存在误读的传播风险。在澎湃新闻的收录中,该故事的主人公名为“易冰凤”,这与史料记载相吻合;而在零散的非官方媒体报道中,主人公的名字变成了“易丙凤”,可见“半条床单”这一故事的传播环境艰难。“半条床单”作为和“半条被子”同样宝贵的红色文化故事,展现了平江县人民群众对党和人民军队的坚定信仰和无私支持,值得每一个人铭记。

二、两个故事进行协同传播的可行性

(一)故事性质趋同为协同传播提供基本条件

中国共产党一经创立便确立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这是中国共产党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力量的本质区别,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从故事性质上看,“半条棉被”和“半条床单”同属于反映军民关系的感人历史故事。三位红军女战士剪下半条棉被送给位于汝城县沙洲村的徐解秀,急民所需,为民所想;位于平江县黄金洞的老母亲易冰凤,让自己唯一的儿子带着家中的半条床单去参加红军,急军所需,为军所想。两个故事关联性强,符合“协同效应”运用的基本条件。

(二)时空环境接近为协同传播提供现实条件

“半条棉被”和“半条床单”两个故事时空环境接近。从宏观上说,两个红色文化故事的发生地点都在饱含红色文化的湖南地区;于微观看,两个红色故事中的红色意象——“棉被”和“床单”,都属于家宅空间。棉被和床单都是在家宅常见物,都具有家宅意象,也是两个红色故事文化空间的重合。除空间之外,两个红色文化故事发生的时段也相近,“半条棉被”发生于1934年,“半条床单”发生在1935年,两个故事之间没有大的时空跨度。两个故事时空环境极为接近,符合“协同效应”应用的现实条件。

三、两个故事进行协同传播的主要方法

(一)运用现代融媒体传播技术

长久以来,红色文化的传播渠道主要借助权威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体,各个传播媒介之间相互独立,难以给受众留下持久的印象。现代融媒体技术飞速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体传播格局,不同传播媒介之间的交互频率大幅提升,赋予了传播内容全新的呈现方式。在这种情况下,红色文化想要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就必须与融媒体技术融合,创新传播形式,打造多媒体联动的协同传播模式。对于“半条棉被”和“半条床单”两个红色文化故事而言,可以利用“三微一端”平台实现视频、文字、音频的有效联动,通过传播媒介之间的协同带来深度传播,从而强化故事的传播效果。此外还可以使用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技术,为两个红色文化故事制作虚拟场景,让人们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的红色文化魅力,增强人们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二)突出故事的关联性

注重故事的关联性是实现协同传播的关键手段。将不同的故事巧妙地关联起来,能够构建出更充实的传播架构,从而产生更强大的传播影响力。在传播过程中,需要梳理故事之间的逻辑线索,清晰地呈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半条棉被”和“半条床单”这两个故事有着共同的主题——军民鱼水情。将这两个故事结合进行传播,更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同时,要巧妙地设置故事衔接点,让故事有连贯性。

(三)着力打造协同传播新生态

要讲好红色故事,应当加强传播队伍建设,更新传播方式。在新媒体技术变革的背景下,传播生态变得复杂,要注意培养传播者的协同传播思维。打造具有协同效应的红色故事传播队伍,对构建红色文化传播生态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美国社会学家Burt提出的结构洞理论,假设“半条棉被”的传播队伍为C点,“半条床单”传播队伍为D点,二者的协同交互于A点,从A到B点形成包含传播者、传播内容和传播受众的协同传播路径。此时,四个点位形成完整的社群化协同传播生态。从个体独立传播向集体协同传播嬗变,利用具有社群关联性的传播主体来增强红色故事的协同传播力度,增强红色故事的传播影响力,构建协同社群传播新生态。

四、两个故事进行协同传播的意义

(一)促进红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加强红色文化故事的传播,促进红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当前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重要任务。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生成的重要精神财富,能够激发人民群众的奋斗精神。“半条床单”与“半条棉被”这样的红色文化故事,是红色精神传承的有力媒介。协同传播是深化红色文化影响力的有效途径,能够有效地拓宽红色文化的触及面。此外,还可以结合红色文化纪念馆、红色文化景区进行传播,使红色故事与具体的历史地点相关联,进一步促进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广泛利用。

(二)构建红色文化传播信息矩阵

构建红色文化传播信息矩阵,多渠道、多平台整合,形成互补增效的传播效果。在协同传播过程中,要构建一个多维度、跨平台的传播网络,将线上与线下资源有效整合,形成覆盖全社会的红色文化传播体系。通过创新传播方式,如数字化展览、虚拟现实体验等,使红色文化的协同传播更加生动、直观,增加年轻一代的参与度。跨媒介的内容整合还需要依托专业的红色文化研究与传播队伍,要在深入理解红色文化内涵价值的基础上,熟练运用现代传播理论与技术,以此确保红色文化故事传播的准确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五、结语

红色文化是一座精神宝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之一。红色文化故事在传播过程中,应注重相似故事的协同传播,关注个体受众对红色文化传播方式的情感共鸣,以此焕发红色文化的新活力。

参考文献

[1] 吴果中,聂素丽. 论新媒体语境下红色文化传播网络的建构[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5(3).

[2] 本刊编辑部.“半条被子”的故事[J].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0(4).

[3] 刘越山. 徒步长征路的记者罗开富对话长征研究专家谭智勇建党百年续长征[J]. 经济,2021(7).

[4] 张孟军,周文静. 全媒体视域下红色文化融合传播策略[J]. 智慧中国,2023(4).

[5] 冷波. 红色旅游是激活红色基因的重要方式[J]. 党史文苑,2015(2).

[6] 陈晓春. 大型活动全媒体传播的“协同效应”[J]. 传媒观察,2017(8).

[7] 张理甫. 传播社会学视角下的红色文化发展探析[J]. 党史文苑,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