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第一次国共合作

2024-10-19 00:00:00黎海玲王建斌
中国故事 2024年9期

【导读】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毛泽东积极参与了国民党的改组工作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这些宝贵经历丰富了毛泽东的革命思想,锻炼了毛泽东的革命斗争能力,对毛泽东成长为中国革命的领袖产生了深刻影响。

众所周知,毛泽东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第一次国共合作也为毛泽东革命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实践基础,锻造了毛泽东的革命斗争能力。本文立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毛泽东的文稿、讲话和活动内容,对毛泽东革命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进行研究。

一、推动革命思想形成

(一)推动了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形成

毛泽东对统一战线的认识和思考早在《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就可以窥探到。在文中,毛泽东热切地呼吁“民众的联合极端重要”,体现了他对统一战线力量的认识。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毛泽东开始对统一战线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他认识到,只有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同时也意识到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矛盾和斗争,必须通过协商解决这些问题。这些认识为毛泽东后来提出的中国革命思想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这一思想的发展。毛泽东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已经开始尝试运用统一战线来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在中共三大上,毛泽东积极参与了大会正确方针的讨论与制定,并被选举为中央执行委员和中央局成员。面对张国焘等人对“党内合作lgG3URw5X7XeH2R4u4bcWwB16Koq6AudlRZVtYozTVk=”的激烈反对,毛泽东积极发言,阐述了“党内合作的重要性”。同时,毛泽东也利用会间与会后时间,与李大钊等人一道去简园跟谭延闿谈国共合作问题,为推动建立国民革命联合战线作出了积极贡献。

除此之外,在国民党一大上,毛泽东又与国民党右派人士就反对党内合作的发言进行了积极斗争,有力配合了李大钊。在这次会议上,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思想和策略,其中就包括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思想。他们认为,只有联合国民党左派和其他民主派别,才能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推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对于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促进了毛泽东农民运动思想形成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毛泽东农民运动思想存在密切的关系。当时为适应农民运动迅速发展的需要,培养农民运动人才,毛泽东以国民党农民部的名义在广州举办了多届农民运动讲习所。这些讲习所为农民运动培养了骨干力量,推动了农民运动的开展。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主办了第六届农讲所并担任所长,为学员们设置了理论学习、军事训练、调查研究、外出实习等课程项目。学员们不仅掌握了先进的革命理论知识,还锻炼了革命斗争能力。这进一步促进了毛泽东革命思想的发展。

1925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指出:“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因此,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毛泽东积极推动农民运动发展,为国民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对在国共合作时期关于农民运动的错误认识,毛泽东撰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进行反驳。他认为,农民运动“好得很”,对农民运动进行了有力声援。

第一次国共合作对于毛泽东农民运动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参与农民运动、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等活动,毛泽东深刻认识到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性,逐渐形成了他的农民运动思想。

(三)促进了毛泽东武装斗争思想形成

大革命期间,国共两党携手共进,共同对抗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这一过程中,毛泽东深刻认识到,单纯依靠和平手段难以实现革命胜利,必须结合武装斗争来争取革命的主动权。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两党在军事上的合作为毛泽东提供了经验和启示。1924年,毛泽东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并被派到上海执行部工作。在此期间,他积极参与了黄埔军校的招生工作,并担任了代理文书科主任和组织部部长等职务。同时,中国共产党参与黄埔军校建设和国民革命军的指挥,使毛泽东对现代军事有了深入的了解。国共合作期间的反帝反军阀斗争,锻炼了毛泽东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这些经历都为毛泽东日后形成的武装斗争思想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通过领导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逐渐形成了武装斗争思想。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毛泽东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深化对武装斗争的认识,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强调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同时,他还强调武装斗争与群众路线相结合,认为只有紧密依靠群众,才能取得武装斗争的胜利。这些思想不仅为毛泽东后来的军事理论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指明了方向。

二、锻炼革命斗争能力

(一)锻炼了毛泽东的革命宣传能力

第一次国共合作为毛泽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这一时期,毛泽东积极参与了国民党的各项工作,包括参与制定政策、发表演讲等。这些活动不仅让毛泽东深入了解了国民党的运作机制,也让他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群众。在这个时期,毛泽东担任了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代理部长,并主编了《政治周报》。1925年,毛泽东正式到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就职,并主持召开宣传部第一次部务会议,开始负责国民党的宣传工作。1926年,毛泽东出席了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向大会作了关于宣传部两年工作情况的宣传报告,全面总结了宣传工作的成绩和问题。他的报告受到许多代表的称赞,中央常委会批准他继续代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

此外,毛泽东积极开展宣传工作,以宣传部的名义提出了一系列提议和计划。例如,他以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名义,于“五一”节发表告工人农民电;于“五四”“五七”纪念日发表通电;请中央发起“五四”全国反帝国主义示威运动案;提出审定编辑国民运动丛书办法案,以及请令财政部拨北伐特别宣传党费案等。这些活动对提高毛泽东的舆论宣传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培养了毛泽东的组织领导能力

在国共合作期间,毛泽东不仅要处理党内事务,还要协助国民党进行改组和组织建设。这些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更需要出色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通过参与这些工作,毛泽东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领导风格和工作方法。

在国共合作的具体内容上,毛泽东积极推动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在中共三大上,毛泽东等人正确估计了孙中山的革命立场和国民党进行改组的可能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合作。这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在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过程中,毛泽东强调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这一原则为后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共合作的种种矛盾和待解决的问题为毛泽东的组织工作提供了切入点。

在领导和组织群众上,毛泽东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毛泽东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献中,他分析了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和农民运动的状况,强调了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毛泽东指出要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地主权力,完成国民革命,必须充分发动和组织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亿万农民群众。

(三)提高了毛泽东的革命预见能力

毛泽东的革命预见能力在他的整个革命生涯中都有体现。毛泽东认为:“所谓预见,不是指某种东西已经大量地普遍地在世界上出现了,在眼前出现了,这时才预见;而常常是要求看得更远,就是说在地平线上刚冒出来一点的时候,刚露出一点头的时候,还是小量的不普遍的时候,就能看见,就能看到它的将来的普遍意义。” 正是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的革命预见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一是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革命领导权的预见。在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很早就开始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领导权。同陈独秀等人不同,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合作中应该扮演更为主动的角色,努力争取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他强调领导权并不完全依赖于力量的大小,而是要看领导者的纲领和所做的努力。在革命斗争中,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并不是仅仅由其组织规模或军事力量决定的,更在于其是否能够提出符合人民利益的纲领和政策,以及能否为实现这些政策做出有效努力。

二是毛泽东对国民党右派“反革命”的预见。在整个国共合作的过程中,国民党内部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态度始终不统一。蒋介石通过中山舰事件、修改党务案等,逐步攫取了国民党的最高权力,并发起“清党”运动。毛泽东敏锐地捕捉到了蒋介石的政治野心,并积极做出反应。

三、结语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对毛泽东的革命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毛泽东不仅积累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工作经验,还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领导风格和工作方法,为日后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 毛泽东早期文稿[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

[2]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