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研究

2024-10-19 00:00:00石爱云
校园英语·月末 2024年2期

摘 要:本文主要探究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及二者的关系。首先,对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及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揭示了二者的基本情况及特征。其次,研究了教学环境、家庭背景、个人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等对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产生的影响。最后,提出提高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及自我效能感的策略,包括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环境、加强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强化个人目标设定及自我监控、利用社会文化资源。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对高中英语教师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有助于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

全球化背景下,英语学习对于高中学生的学业及今后职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是影响英语学习成效的主要心理因素。本研究以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为研究对象,对其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影响二者的关键因素,并据此针对教育实践提出了一些策略与建议,目的在于通过促进学生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的发展来促进学生英语学习效率与效果的提高。

一、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的现状

(一)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现状

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呈多样化发展态势,主要受到个体差异、教学方法以及环境因素等的影响。目前,一部分学生表现出了高度的内在动机,其英语学习动机主要源于自身的语言学习兴趣或者对英语运用的预期。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受外在的影响,如应付考试、达到家长及教师的预期,或认为英语知识对将来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这种外在推动的学习动机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同时,社会环境与媒体带来的冲击也是不可忽视的。在国际交流越来越多、网络信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高中学生接触英语的途径有所增加,比如电影、音乐、游戏等。这些非正式渠道对学生学习兴趣有一定的激发作用,并帮助学生保持某种学习动机。但这一动机是否持久、稳定,常常取决于学生个体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外部环境。

(二) 高中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现状

高中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复杂多变。自我效能感,就是个体对于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特定任务的自信程度,对其学习成果有着明显的影响。部分学生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效能感,对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及将来的成绩持自信态度,这种自信往往与其先前的成功体验及正面反馈密切相关。有的学生因为没有成功经验,面对负面评价或是对比而显示出自我效能感不高。这类学生面对学习挑战时易产生抑郁情绪,不愿完成更为复杂的学习任务。另外,教师教学风格与同伴影响对学生自我效能感有显著影响。比如,教师的激励与支持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信心,过分苛刻的批评则会弱化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目前,尽管学校及教师正努力运用各种手段来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例如个性化教学、正向反馈机制等,但是仍面临着挑战。高中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受诸多因素影响,主要有个体学习经历、教师引导,同伴互动和家庭期望。所以,制订促进学生自我效能感提升的策略需考虑诸多因素,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影响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一)教学环境对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教学环境的诸多维度显著影响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物理环境,例如教室的布局、设备的完备性和资源的可获取性,都可能对学习氛围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改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他们对自身能力的评价。杂乱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富有启发性与舒适性的情境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多媒体教学资料、互联网资源和图书馆的藏书等,都是影响学生是否愿意自主学习以及他们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课堂氛围与教师的行为也是重要因素。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学生成绩的预期、反馈方式以及与学生互动的质量都会深刻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及自我效能感。比如,教师积极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一定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经常给予学生负面评价则会使他们的自我效能感降低。

(二)家庭背景对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家庭背景对塑造高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具有关键作用。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家庭经济状况、父母的期望与态度以及家庭语言环境均会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父母的教育理念和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会直接影响孩子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在父母鼓励孩子学习英语及给予必要支持的情况下,子女通常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及信心。反之,父母若忽视子女的英语学习或是对子女的学习成就持负面态度,则可能导致子女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降低。经济条件同样不可忽视。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更容易得到大量学习资源,比如上英语辅导班、买学习材料、到国外旅游等,这有助于学生锻炼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进而提高自我效能感。经济条件差的家庭未必能提供此类资源,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学生学习英语的深度与广度,也影响了其对自身英语学习能力的自信。另外,家庭语言环境尤其是家庭中的英语使用机会也是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影响因素。家庭若拥有沉浸式英语氛围,不但可以增强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而且还有助于提升其自信心与学习动机。

(三)个人因素对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方面受个人因素影响较深。学生以往的成绩与经历对其英语学习前景观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英语学习上获得成功的学生,可能有较强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学生的独特性格,如持久的毅力、强烈的好奇心和外向性,都可能对他们的学习动机产生影响。比如,生性好奇、爱探究的学生也许对英语学习更有激情、更加主动。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如时间管理、设定目标、自我监控等,是影响其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的另一个重要个人因素。一个能有效进行自我调节的人常常可以较好地驾驭学习过程并制订达到目标的计划,而这些计划对提高自我效能感、保持较高学习动机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情感因素如英语学习焦虑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都对这个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情感状态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或者阻碍学生学习的过程,并影响学生对于自身能力的自信程度。

(四)社会文化因素对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社会文化因素显著影响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英语学习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形成外部影响。在重视英语教育的风气下,学生或许能感到强大的社会压力而增加英语学习热情。社会经济结构、人口流动性等社会因素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亦有影响。有的人认为英语能力是提高个人社会经济地位的关键因素,这一思想可以激发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另外,在全球化背景下,以英语为主要媒介的国际交流会对国际事务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会对学生学习动机形成有力的冲击。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使其自我效能感得到提高。多元文化社会中,来自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学生,其学习经验与动机可能存在差异。文化多样性还会造成学生学习动力与信心水平的差异,这是因为文化背景会影响学生的语言学习态度与预期。

三、提高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一)创造积极向上的教学环境

要使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有所提升,创设积极的教学环境是关键。教师可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比如将视觉、听觉与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相结合,使学生获得多重学习体验,以提高学生参与度。将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以及项目式学习这类互动性较强的活动融入教学中,能够增进学生间的沟通,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给予学生期望与鼓励,直接影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教师通过设定高却可达目标来向学生发起挑战,帮助学生了解自身潜力。教师的积极反馈与及时肯定,能强化学生对成功的感受,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学习动力。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意见,肯定其付出,这种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二)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

家庭环境深刻影响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所以学校和家庭的密切合作对促进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很关键。父母的支持与期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父母与教师的交流则能保证双方对学生的学习支持保持一致。学校可通过家长会、家访,加强与父母的接触,为他们在家中支持子女学英语提供建议及资源。另外,学校还可鼓励父母参与到学生学习过程中,如联合制订学习计划、联合参与英语有关的各种活动等。家庭的语言环境尤其是父母使用英语的态度与习惯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自我效能感。父母主动参与并在家庭营造运用英语的氛围,能大大提升学生运用英语的频率与自信心,从而提高其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

(三)增强个人目标设定与自我监控

高中学生要实现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的提升,需学会设定特定的个人学习目标并实施有效的自我监控。目标设定理论认为,清晰且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可以改善个体的绩效。教师要指导学生设定明确、可测的近期,远期学习目标,保证目标既有激励性又具达成性。教师可通过个性化指导来帮助学生确定学习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设定与个人水平与兴趣相匹配的学习目标。自我监控作为个体进行自我调节的关键环节,涉及不断地观察与评价自身行为、绩效与学习过程。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追踪学习进度的方法,包括经常进行自我评价以及对学习策略有效性进行反思。学生可通过日志、学习进度表或者数字化工具等记录学习活动及成绩,以强化对学习过程的理解。这有利于学生对学习计划进行适时调整,从而更加高效地达成既定目标。教师可通过演示、培训等方式强化学生的自我监控技能。通过课堂活动、作业等方式,教师能够促使学生自己检查并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给出反馈并指导学生怎样根据这些反馈来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从而帮助他们在自我监控中得到发展。

(四)利用社会文化资源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社会文化资源对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具有重要价值。社会文化活动,如文化节,英语戏剧俱乐部,诗歌朗诵会等,为学生提供了练习语言技能的舞台,有助于学生对于英语文化的了解与鉴赏,进而提高自身学习动机。教师可通过与当地社区,文化组织及英语使用者一起工作,让学生有更多能真正运用英语的机会。这种跨文化交流经验既可以促进学生语言技能的发展,又可以激发学生对不同文化进行深刻理解的兴趣。另外,借助社交媒体、网络论坛以及博客等现代技术手段,学生有机会与全球英语社区人士进行交流。学生可透过这些平台参与真实语言环境,并以英语进行沟通。这种参与感与成就感有助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教师也可通过介绍英语电影、音乐、文学作品来充实课程内容。这些素材可以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情境背景并深化学生对于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英语语言运用的认识。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学习材料既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跨文化意识,又可以增加英语学习的现实意义,进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动机与自我效能感。

四、结语

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完善教学环境、加强家校合作、优化个人目标设定以及运用社会文化资源等策略能有助于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这一研究结果为教师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推动学生深入开展英语学习的路径,对今后的教学实践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欧倩凤.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与二语动机自我系统要素的相关性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2.

[2]杨雨婷.探索中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去动机因素与动机恢复因素[J].校园英语,2022(15):63-65.

[3]丁洁雯.RSAAS模式下增强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激励策略的研究[D].宁夏大学,2022.

[4]牟瀛.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观念、策略与核心素养的研究与分析[J].学周刊,2021(34):57-58.

[5]白梦鸽.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控策略实证研究[J].校园英语,2021(41):108-110.

作者简介:石爱云,河北黄骅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