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引领下的初中英语阅读语篇信息处理教学策略探析

2024-10-19 00:00:00林兰花
校园英语·月末 2024年2期

摘 要:本文以仁爱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4 Topic2 Section C的教学为例,结合笔者多年的初中英语教研经验,提出了英语阅读语篇信息处理步骤和策略:首先,通过设置问题提取关键信息,使信息“问题化”;然后,把关键信息整理在图表里,使信息“可视化”;接着,根据图表里的信息表达文本内容,使信息“工具化”;最后,依据主题意义,迁移语篇信息,使信息“迁移化”。通过信息处理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关键词:主题引领;阅读语篇;信息处理;教学策略

初中英语语篇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主要课型之一,“读”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五种语言技能之一,属于理解性技能,阅读能力体现了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水平。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英语课程内容包括主题、语篇等要素,主题联结和统领其他要素,为语言学习提供语境范畴;语篇承载表达主题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文体素材。可见,在主题引领下,以语篇为依托,引导学生探究主题意义,是阅读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在主题引领下处理语篇信息?笔者认为,首先,通过问题设置提取信息;然后,把信息整理在图表里;接着,以图表为支架,以图表中的信息为语料,引导学生重组信息表达文本内容;最后,依据主题意义迁移信息。这是一条可操作、可模仿的教学路径。

笔者在多年教研中发现,大部分教师在语篇教学中对语篇信息处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语篇信息处理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提取碎片化

有些教师在教授阅读语篇时,通常会设计一系列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捕捉语篇信息、提取信息。课堂上,师生之间你问我答,呈现出互动良好的场面。但是学生在最后表达文本内容时,要么无法运用所获取的语篇信息,要么无法有条理地输出语料。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教师在提取信息时缺乏连贯性及整体性。

(二)信息提问浅层化

有些教师在阅读语篇教学中,能够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来提取语篇信息,提取的信息够多、够全,给人的感觉是“面面俱到”。但是深思发现,问题不够深、不够厚。教师只提问Who、What、 Where、 When等这些浅层的问题,获取的只是语篇中的一些显性信息,未提出“Why?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master?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text?”等这些可以促使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

(三)信息整理凌乱化

有些教师在阅读语篇教学中,设计了 Read and choose、Read and fill in the table、Read and match等任务让学生提取信息。乍一看,教学活动形式多样、课堂气氛良好,但只是各种各样信息的堆砌,各类信息非常凌乱,缺少图表作为支架对语篇信息进行归纳、梳理,学生只是机械地完成教师设置的任务,对语篇信息缺乏系统的理解、再构。

二、语篇信息处理的有效策略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并把信息整理在图表中,使语篇的信息可视化。学生以图表中的可视化的信息为支架,表达文本内容,进而迁移文本信息,从而提升阅读能力。下面以仁爱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4 Topic2 Section C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语篇属于“人与自然”主题范畴下的“灾害防范”主题群,语篇主要介绍了在地震中如何保护自己的方法。教师在教学时,在主题引领下,用了一些常用的图表引导学生探究主题意义。具体操作如下:

(一)设置有效问题提取信息

在处理语篇信息时,“信息问题化”是指通过设置学思、学创类问题来提取信息的方法,运用一系列问题将各种信息提取出来,让信息变得有条理、有层次。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提取语篇信息。

1.粗读语篇提取基本信息。粗读全文,提取基本信息是阅读的第一步。粗读指的是快速阅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明确文章的主题思想。学生需要提取的基本信息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主要事件等,即解决when、 where、who、 what等问题。在粗读这个环节,教师可设置一些浅层的问题。具体操作如下:

Step1: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nd fill in the table or mind map.

Q1: What i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

Q2: What does an earthquake cause?

Q3: What kind of passage is it?

让学生带着任务在一定时间内快速阅读语篇,大部分学生能从语篇中快速获取语篇的主题、地震危害性,明确语篇体裁。

2.精读语篇提取具体信息。精度是阅读的第二步。精读指的是在基本了解语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抓细节、找主旨、猜词义等具体任务进一步阅读语篇,从而提取更多具体有效的信息。在精读这个环节,教师要设置一两个深层次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具体操作如下:

Step2: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fill in the table or the mind map.

Q4: How many ways are there in the passage? What else can you list?

Q5: What does the word “aftershocks” mean in Chinese?

让学生再次带着任务仔细阅读全文,提取语篇中保护自己的具体方法是什么等更具体的信息。其中,Q4第二问涉及的信息是隐性的,学生要有一定有关地震的知识,才能作出正确的回答。

3.品读语篇内悟深层信息。品读就是在粗读和精读的基础上,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语篇细细地品读,让学生读出新意、品出特色、悟出内涵,进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在设置问题时,教师要注意语篇中隐性的信息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读语篇,理解文字背后的含义。具体操作如下:

Step3: Think more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Q6: What are the language features of the passage?

Q7: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o protect yourself in the earthquake?

Q8: What is the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 What do you think of it? How do you add an ending?

Q6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语篇中词汇、语法及句式特点;Q7可以使学生明白“Stay clam”不但是地震来临时应有的心态,也是我们在生活中解决问题应具有的良好品质;Q8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学会用批判性思维来评价语篇篇章结构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如何添加结尾。教师通过一问、追问、再问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讨论。

(二)设计适切图表整理信息

在处理语篇信息时,“信息可视化”是指利用图表展示信息的方法,它是将各种各样的信息运用一系列图式工具直观化呈现,让信息变得可视。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以下两个步骤整理、呈现信息。

1.借助任务梳理语篇信息。任务是教师根据语篇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并提供给学生的一种支架,教师可以借助任务,引导学生梳理语篇关键信息。一般在阅读语篇教学中可以设置“Read and find the key words、Read and choose、Read and answer、Read and match、Read and fill in the mind map”等任务让学生梳理信息。具体操作如下:

Step4:以任务梳理信息

任务1:Read the passage and find the key words or phrases.

提取关键词:Para1:earthquake;Para2&3:ways; Para4&5:aftershocks

任务2:Read and answer or choose.

Q1: What i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

Q2: What does an earthquake cause?

Q3: What kind of passage is it?

Q4: How many ways are there in the passage? What else can you list?

Q5: What does the word “aftershocks” mean in Chinese?

任务3:Further thinking.

Q6: What are the language features of the passage?

Q7: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o protect yourself in the earthquake?

Q8: What is the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 What do you think of it? How do you add an ending?

本课例中,教师设计了提取关键词、回答问题、选择三个任务,学生在阅读语篇时,可以边完成任务边梳理语篇信息。

2.巧设图表呈现语篇信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图表提炼语篇关键信息,将关键信息加以整理,呈现在黑板上或PPT上,使语篇信息可视化。这样可使学生对语篇内容的理解更清晰全面,为学生进行语料输出搭建了很好的支架。图表是教师解读语篇的结晶,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是语篇有效信息的留痕,也是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工具。具体操作如下:

Step5:教师首先根据语篇信息设置问题,其次根据语篇类型巧设图表,引导学生把具体信息呈现在表格或思维导图中。

(1)信息呈现方式一:表格。表格适合任何类型的语篇。教师可以设计如下表格呈现本课例语篇信息,引导学生根据语篇句子提取关键词,并通过具体问题提取具体的信息呈现在表格里。

How to protect yourself in the earthquake

ways indoors should Stay under a strong table or desk.

shouldn't Don't run out of the building.

outdoors should Move to clear areas.

shouldn't Get away from buildings and trees.

aftershocks Check the people near you.

(2)信息呈现方式二:思维导图。桥型图是一种比较简洁的思维导图,主要是用来进行类比,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任务,很便捷把语篇信息通过导图呈现在黑板上。

(三)利用可视化信息表达文本

“信息工具化”,即利用图表中的可视化信息表达文本内容。表达文本内容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口头复述,另一种是笔头仿写。通过这两种方式进行语料输出,能促进学生对语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对语篇语言的运用,还能帮助学生深入体验语篇内涵,从而提高英语表达能力。

1.利用可视化信息口头复述。口头复述,是指根据图表中的可视化信息,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图表中提取关键词进行扩词成句,接着进一步完善信息,同时根据语篇中的词汇、语法、句式特点对语篇进行控制性表达。在这个环节,教师先示范表达,再要求全体学生复述,最后学生个人展示,这样逐一降低难度让学生复述文本内容,既可以使学生摆脱畏惧心理,又可以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具体操作如下:

Step6: Retell the passage

Many earthquakes happen every year. Many people will be hurt or die in it. So knowing some ways to protect yourself will be very important.

2.利用可视化信息笔头仿写。笔头仿写,是指在学生口头复述文本内容之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笔头写作。在这个环节,首先教师要分析语篇的篇章结构,其次要重组图表呈现的信息、引导学生增加一些语料,最后学生要表达个人的观点,丰富语篇内涵。具体操作如下:

Step7:Write the passage

任务1:分析语篇结构。采用三段式的语篇结构:Paragraph1: What(出示主题),Paragraph2: How(如何保护),Paragraph3: Why:(育人价值)。

任务2:重组语篇信息。重组保护自己的方法“Indoor, we should...”“Outdoor, we should...”“After the earthquake, we should...”。

任务3:丰富语篇内涵。 添加结尾“In a word, you should stay calm. T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o do in the earthquake.”。

(四)利用可视化信息迁移文本

教师引导学生在提取、整理、表达语篇信息的过程中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并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具体操作如下: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了6.2级地震,再次提醒我们在校园里开展防震演练活动的重要性。假如你是李华,请你根据以下导图,给你校校刊英语专栏写一封关于在地震中如何保护自己的建议信。

三、结语

在主题的引领下,教师依托语篇设置一系列任务,引导学生提取、整理、表达、迁移语篇信息,探究语篇主题,进而让学生明确主题意义,内化语言和文化知识,挖掘语篇的文化内涵和育人价值,从而切实推动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晓堂.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10):1-7.

[2]李留建.问题链在提升学生语篇主题意义探究能力中的应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2(11):15-21.

[3]卢雪峰,国红延.依托语篇促进学生建构英语结构化知识的教学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2(1):15-21.

作者简介:林兰花,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