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优化小学五年级英语习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2024-10-19 00:00:00单圆圆
校园英语·月末 2024年2期

摘 要:英语习作是对美好生活的记录,其学习与实践亦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相辅相助。然而小学英语习作存在结构不当、素材缺乏、与生活缺少关联等问题。基于此,笔者以小学五年级英语习作内容结构、特点方式、文化视角为基,坚持学创结合,开展三阶渐进写作实践。包括:模仿范文结构,提升学生主动操练意识,提升习作质量;倚靠校本种植活动展开校本变式类习作,促进学生翔实记录校园文化,提升学生范式习作水平;基于生活实践探索生活创新写作,推动学生体悟真实生活,提升学生的创新表达习作能力。通过上述举措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和核心素养。

关键词:学创结合;三阶渐进;模仿写;变式练;真创作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在英语学习和运用活动中,坚持学创结合,引导学生在迁移创新类活动中联系个人实际,运用所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判断。英语习作是很好的迁移创新类练习。而在日常教学中,模仿范文的基础类习作存在结构不当(习作架构七零八落)、素材缺乏(习作主题单一固化)、与生活缺少关联(习作内容脱离生活实际)等问题。为解决以上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学校活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活动进行习作练习,基于此提出“三阶渐进”习作策略,依托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教材,提升学生英语习作水平。

三阶渐进指小学英语习作“模仿写—变式练—真创作”三个阶段,匹配实践活动“基础—技巧—创新”三个阶段,科学有序地推进习作训练。

模仿写,即范文模仿,是指对文本进行深入研读后,在学习范文的结构、词块、目标语言、表述方式等基础上,所进行的相似情境迁移的模仿类写作。

变式练,是指依托校本实践活动,合理开发和利用该类素材资源,通过改变习作的情境、内容、结构及句式等进行不同情境迁移的变式类写作。

真创作,是指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过程中根据需要发挥想象、创造运用,用图表、海报、自制绘本等方式创造性地表达意义,以畅想未来、体悟情感,是真实情境迁移的创新类写作。下图是“三阶渐进”习作的研究框架。

一、一阶模文:研读范文,研制导图,模仿结构

在语言实践活动中,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英语水平及词汇量,最初进行基础的范文模仿。在教师帮助下,学生自行制订学习目标,梳理范文结构,整理单元核心词句,让基础语言运用落实到位,对目标语言加以巩固,这是写作的良好开端。

(一)研读范文,梳理文本结构

模仿类写作的首要任务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深入研读范文,掌握教材目标词汇,梳理范文架构类别,知晓语言表达方式,最后教师帮助学生自我提炼写作方式方法及要求。学生在反复研读和讨论后,整理出五年级下册Unit5“Whose dog is it?”的范文结构和自我设定的习作要求。

(二)策划延展活动,仿文本践习作

文本延展活动是以单元语篇为基,学生依托单元/MgwmxPxqWrzyNaF9Q+I9fX1jPz0ZJSqYKwZeS0nHDM=目标词汇、句型、语篇架构等开展的语言实践活动。本次文本类模仿实践活动是在五年级下册Unit5 “Whose dog is it?”单元主题意义引领下展开的。学生讨论设计了以下活动任务:

任务一:基于单元主题内容研制活动所需的资源导图。

任务二:联结其他学科讨论设计实践活动。

任务三:借助逻辑关联问题展开失物招领实践活动。

任务四:统计活动成果,总结活动,描述活动感受。

1.搭建资源导图,内化写作结构。在清晰的资源导图支持下,策划文本延展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取各类资源信息,激活原有语言知识库,更能帮助学生内化写作结构,掌握基本写作技巧,提升习作能力。因此本次活动学生的首要任务是研制资源导图,为后面的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支持。

【案例呈现】

以下支架图是班级两组学生设计的,以单元主题Whose为轴心,搭建寻找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类资源脚手架。支架一What:丢失或拾到的物品是什么;支架二Where:拾物者是在哪里发现的,失物者的物品是在哪里丢的;支架三What...like:物品特点。这种资源类支架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语言进行询问,寻找自己的物品;更有助于学生在校园情境下围绕寻物这一主题展开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借助关联问题,创编话题对话。逻辑相关的驱动性问题是推动整个实践活动开展的重要推手,也是体现活动内涵的核心问题。在导图基础上,学生借助关联问题创编同话题或同类型dialogue,从而熟悉范文结构,激活相关联知识,为模仿写作添砖加瓦。

【案例呈现】

学生设计的逻辑关联驱动性问题有以下几个:

问题一:Whose ...is it\are they?—It's\They're mine\his...

问题二:What are you looking for?—I want to find my...

问题三:What is it\are they like?—It's\They're ...

问题四:Where did you lose?—Maybe in the...

3.总结活动成果,模仿结构写作。学生在成果总结过程中,把短语组成句子,再仿照范文结构将相关联的句子进行整合,最后模仿范文结构成文,一篇复述类习作就轻松完成了。

部分小组模拟talk结构仿写活动过程中互动对话;部分小组以寻物人身份模仿范文结构迁移相似情境描写;部分能力强的组员则发表了对该项目活动的观点看法。以下是模拟范文。

语言学习的目标是熟练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参与社会交际。在学创结合的实践活动中,学生运用所学语言与人沟通交流,最后参照范文结构进行仿写,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二阶录痕:研读素材,联结校本,变式练习

笔者所在学校有一处八味轩Farm,是各学科实践的乐园,主要种植中草药。学生借助学校优势积极自主参与实践活动,在教师支持下研读素材,借助多形式、多构架的变式练习进行多角度的观察研究记录,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在校园活动中体验生活,并习惯于记事抒情,留下学习生活的痕迹、美好的记忆。

(一)联结校本,积累校本素材

借助学校优势,通过学创结合的校园实践,拓宽学生的视角和思维,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校本习作素材,体悟活动感受和成功后的喜悦,进行真实记录。活动初期的思考以五年级下册Unit4Read and write部分为范,走访中草药Farm。在活动过程中通过简单的英语配图、英语对话交流、网上资料查询等多渠道为后期的写作积累素材,让学生在“动手植”“动脑思”“动笔摘”过程中对习作素材进行系统的整合归纳。

(二)创建校本活动,倚活动撰习作

组名 视角 场景 话题

紫苏组 种植过程 校本Farm 如何种植(who\\when\what to do?...)

艾草组 记录生长 校本Farm 形态变化(weather\colour\when\how tall... )

银翘组 手工制作 八味轩room 如何制作(what from\what to do...)

百合组 讲解介绍 展示厅 校本实践活动的过程与收获(feeling...)

利用本校八味轩 Farm,开展学创结合的校本实践活动。学生根据各自喜好进行组队,根据需要梳理并积累习作素材,进行优化评价,以期达到预期效果。

1.开阔习作角度,迁移习作场景。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话题,采取团队协作的方式开展活动,并根据需要和喜好寻找习作角度,迁移习作场景。

2.借助变式练习,撰写美文日记。在实践中,学生自主选择习作角度,观察plant并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进行种植、炮制询问,记录同伴活动动作及过程体验。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多种类型的变式训练,强化其对习作结构、句式变化、话轮转换的感悟力。通过变换人物、迁移场景、改变话题进行循序渐进的变式训练,最后再把所用语言梳理归整,撰写美文日记。

【案例呈现】“How tall is my plant?”和“A happy day! ”

A.变式练习 (范例:How tall are you改变条件)

How tall is the plant? How happy are you?

How beautiful... How delicious...

B.美文撰写

这两篇绘图英语日记是学生在种植和研制wormwood(艾草)过程中的变式习作练习。学生分别从两个角度进行描述,案例“How tall is my plant?”是从种植观察wormwood的生长、测量植株高度等角度撰写;案例“A happy day!”则是从利用wormwood研制艾草香包并在端午节的时候赠送给老师、好朋友,因而非常快乐,是从情感上进行描述。学生的语言表达较以前丰富了许多,比如“I ate Zongzi for breakfast. It was yummy!”,学生会对食物的种类、味道等进行具体翔实的描述。

3.研制评价量表,美化记录习作。在活动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研制了评价量化表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角度进行总结描述,并对自己参与活动的感受和收获进行表达,抒发情感,修改美化习作。部分学生通过为艾草画像、寻找或翻译相关英语故事等形式进行简单写作;部分学生乐于动手实践,选择制作类+记叙类习作,比如中药制作英语名片、搓艾条写过程;部分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和英语习作素养,选择探究类习作展开多学科多角度的联结型写作,如配图、配古诗翻译、英语美文赏析类习作。

从一阶模仿范文到二阶校本实践变式练,再通过评价量表从合作、思维、习作等角度学生进行更为翔实具体精准的过程性评价,很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英语习作兴趣,提升了学生习作自信,强化了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三、 三阶创新:研读生活,捕捉热点,写实细节

语言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英语写作同样离不开生活的点滴。研读生活从生活角度出发,结合教材内容,捕捉生活中的热点,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全面系统的习作练习,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有所提升,写作欲望和写作热情高涨。

(一)研读生活,定习作内容

书本知识与生活建立联系,让学生用词汇、短语、句子记录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运用生活经验动手实践、想象未来,在想象记录创新的过程中积累素材。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生活现象习得相关语言、训练写作技巧,提升写作能力。学生研读五年级英语教材后,根据需要梳理密切联系生活的教材内容、语言目标以及习作点。

(二)生成探索活动,融生活创习作

语言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英语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英语习作亦是从生活中来,又回归于生活,这是一个循环反复、相辅相融的过程。

1.捕捉热点话题,发现生活现象。生活离不开话题,学生应注重捕捉热点,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生活现象并解决问题。在教师支持下,学生通过讨论,基于教材内容捕捉生活中的热点话题,联结生活现象自主选题,进行一次五年级末的综合习作实践活动。各小组经过严格选材、精心设计,开展了以下几个实践活动。

【案例呈现】我的身边事

五(1)班的三个小组为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开展了公共场所标识调查设计、生活购物广告牌设计、家庭环境布置等习作实践活动,以下是他们的设计表。

2.围绕核心问题,设计调查对话。围绕生活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在调查统计过程中设计相应对话进行口语训练并为后面的习作作铺垫。以下是紫苏组依据相关热点话题设计的核心问题。

【案例呈现】“My room”团队在room设计布置后的访谈,受访人:胡*菲

在活动中,胡*菲将自己布置的room借助核心问题进行展示,并对设计布置过程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行描述分析。其他成员对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进行前置问题准备,以便现场访问,访谈后胡*菲根据自己的活动过程体验和房间布置后的场景再次进行习作练习,以下是其两次习作。

活动开始前对room的描述 活动后期对room的描述

对前后两次习作进行对比可看出,学生写作能力大幅提升,在活动实践中体悟,在访谈活动中积累语言,最终呈现出的对room的描述更翔实,也融入了自己的爱好和情感。

3.畅想生活创作,写实习作细节。在生活问题与文化的交融中感受、学习、思考,学生在调查中发现生活中的现象,在讨论思考中学习生活中的英语,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在制表、记录、描述、写绘等不同活动过程中添加描述性词汇写实细节,这就是真实的创作。

【案例呈现】“I can! I make! I obey!”实践活动

任务一:调查学校门前马路交通车流量记录与描述(连翘组)

由于学校门口的马路常发生拥堵,连翘组设计了“I can! I make! I obey!”实践活动。在组长余*城的带领下,组员对交通流量进行调查统计,并用英语进行记录与总结描述。学生通过组内评价和修改,对具体调查结果进行了更翔实的描述。

时间:10 minutes 单位:vehicle (连翘组 制表人:余*城)

路况总结“The road at the gate of our school is very congested.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a large number of cars pedestrian and electric bikes pass by every 10 minutes. Our group thinks it is very dangerous and unreasonable.——From Lianqiao group.”。

任务二:尝试寻找解决问题方案(连翘组)

在发现学校门前马路存在拥堵问题后,小组成员积极寻找解决拥堵问题的各种方法。如:联系交警部门在上下学期间设置红绿灯,让车辆与行人、电瓶车有序通行;设计Sings,提醒车辆慢行、行人有序;畅想以后能设置多轨道或天桥。下图呈现了学生想象设计的多轨道通行机器人巨臂并对该作品进行了翔实细致的解释说明。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联系有关部门,增强了与人沟通的能力;积极思考解决方案,发展了思维能力;最后通过想象进行真实创作,巧妙地运用英语进行阐述说明,同时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一次次的调查、对话、记录过程中,学生不断使用英语,学生之间、小组之间及时进行过程性评价,增加句子的翔实程度、写实细微之处。学生在习作实践活动中,从一阶模仿范例写攀爬至二阶校本实践变式练再提升至三阶的生活热点真创作,其英语写作能力实现有效提升。

四、结语

习作是对英语课堂所学的巩固、拓展和延伸。英语习作学习中,利用学创结合的实践活动,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大量实践证明,“三阶渐进”习作实践活动可以促进教师更有效地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潜能,最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李孝燕.主题引领下的小学英语复习课实践探索[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20(7):33-38.

[3]吴燕.基于主题意义和问题链的阅读教学实践[J].海外英语,2020(24):216-217.

[4]陈小龙.浅析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交际的策略[J].海外英语,2011(7):32-33.

[5]郑文.“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案例角读:小学英语[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单圆圆(1980-),女,浙江临安人,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晨曦小学,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英语PEP教材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