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体态律动教学,能提升课堂趣味性,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好动、喜欢模仿等特点,为此,教师可应用体态律动教学法,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湘文艺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第9课《数蛤蟆》为例,从课前律动、导入教学、新课教授、分组赛唱、即兴创编五个方面,研究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要点。
关键词:体态律动;小学音乐;《数蛤蟆》
作者简介:钱晓焱(1994—),女,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苦水镇周家庄小学。
《数蛤蟆》是湘文艺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第9课的内容,篇幅精练,内容丰富,风格特点明显,音乐性十足。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可结合体态律动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学唱和识记,具体教学要点如下。
一、课前律动
课前律动环节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要通过精心设计和实施这一环节,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精选律动曲目
在《数蛤蟆》的教学准备阶段,针对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爱互动游戏与活动的特点,教师可精选律动曲目,设计有创意的律动活动。例如,教师可播放节奏明快、旋律欢快的《幸福拍手歌》,以此引导学生沉浸于音乐的世界中。这首歌曲不仅歌词简单易懂,而且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不自觉地随着音乐的节奏律动,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顺势导入内容
在播放充满活力和欢乐气息的《幸福拍手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做拍手、跺脚和拍肩等富有节奏感的动作,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音乐与身体动作之间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和节奏感。《数蛤蟆》这首歌曲中小附点等内容对小学生来说较为抽象。而通过前面的律动练习,学生能对音乐节奏有初步的感知和体验,这能为其理解和掌握《数蛤蟆》这首歌曲中的重难点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学生完成律动练习后,教师可顺势引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索,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轻松掌握相关知识。
(三)严控律动时长
为了保证课堂的有序进行,教师要安排好课前律动环节,将课前律动环节的时长严格控制在3分钟以内,这样既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又能为学生后面的课堂学习做准备[1]。
二、导入教学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导入教学环节非常重要。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导入环节,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利用律动激发兴趣
良好的导入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维。在导入环节,教师需要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富有吸引力的活动,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逐步进入高效学习的状态。在《数蛤蟆》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设计有趣的导入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教师可带领学生跟随音乐节奏,模拟蛤蟆跳跃的样子,进行热身活动。这样的律动活动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提升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让学生在游戏中初步了解音乐的节奏。又如,教师可结合相应的故事创设导入活动,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在一个池塘旁边,听着池塘里传来的一阵阵蛤蟆叫声,以此让学生对蛤蟆的形象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并对歌曲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有创意的导入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歌曲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入主题。在《数蛤蟆》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歌曲的内涵。比如,教师可播放大自然中的声音,如蛤蟆叫声、风声、流水声等,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同时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蛤蟆捉害虫的生动场景,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蛤蟆对农作物的作用。
(三)通过律动感受节奏
在学生对歌曲主题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师可结合体态律动来帮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教师可先播放歌曲《数蛤蟆》的伴奏,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而后设置一系列与歌曲节奏相匹配的律动动作,如拍手、踏步、摇摆等,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奏律动。在学生律动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律动中感受到音乐的韵律感[2]。
三、新课教授
(一)范唱聆听
在新课教授环节,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聆听音频范唱,并借助体态律动让学生感受节拍规律。这一静默聆听与体态律动相结合的教学过程,能让学生充分了解节拍的强弱规律。在这一教学过程中,遇到强拍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拍手,遇到弱拍时,可要求学生拍肩膀。同时,在学生聆听音乐感受律动的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讲述本曲目节拍的强弱规律,让学生在体态律动的过程中总结歌曲涉及的蛤蟆部位有哪些,从而引入歌曲主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
在让学生聆听音频范唱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再范唱,让学生深入感知旋律、节奏和歌词。《数蛤蟆》属于中速歌曲,对小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在范唱时要稍微放慢速度,确保学生能听得更清楚,进而快速学会歌曲。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还不够强,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师在范唱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跟随歌声律动,并通过眼神和手势与学生交流,认真观察学生的律动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观察、互动和引导,使学生在聆听两次范唱后,能跟随音乐自由律动,充分了解歌曲的旋律。
(二)歌曲学唱
在歌曲学唱环节,教师要开展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体态律动感受节奏,并根据节奏朗读歌词,让学生在朗读歌词的过程中,理解歌词的内涵,掌握歌曲的节奏。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体态律动的各方面要素优化教学设计,让学生做出拍手、踏步、跑跳和拍肩等动作,在律动的过程中跟着节奏朗读歌词。《数蛤蟆》歌曲中的小附点等是难点内容,教师应根据相应的节奏特点设计律动动作,以此增强学生的节奏感,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体态律动,做出相应的动作,充分掌握两种不同的节奏型,突破学习难点。
其次,在根据节奏朗读歌词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学唱。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教师可融入体态律动,以此增强学生的音乐意识与音乐感知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先结合前面朗读歌词的收获,根据相应的旋律填入歌词,再跟随老师一边律动,一边演唱歌曲,以此有效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活跃课堂气氛,提升课堂活力。而为了让学生学会区分不同的旋律,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旋律配对游戏,让学生在视听训练中找到相同旋律,深化对歌曲旋律的认识。学生在模仿教师演唱时,可通过体态律动感受音乐要素,从而增强节奏感、感知力与即兴表达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数蛤蟆》是一首四川童谣,其中有一些地方特色浓郁的衬词,对于这些衬词,教师要进行相应的讲解,以此帮助学生了解四川童谣的特点,让学生对四川风土人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最后,教师要采取完整演唱歌曲的方式来确认学生对歌曲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在唱歌的同时律动,以此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后续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3]。
四、分组赛唱
分组赛唱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通过分组赛唱,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分组赛唱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学习自信心和表演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分组赛唱的优势,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为学生营造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学习环境。
(一)以巩固和拓展为目标
分组赛唱作为一种富有创意和实用性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表演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在学生熟悉歌曲节奏、运AGeT2EB/41t6PoMH4RL78g==用体态律动突破难点之后,通过分组赛唱的形式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与拓展。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在分组赛唱实践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分析歌词等,让学生对歌曲的主题、情感以及风格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并通过体态律动等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的内涵。
(三)分组进行赛唱表演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演唱小组。在分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小组的能力水平相对均衡,以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同时,教师要为每个小组设置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以此驱动学生进行学习和表演。在分组赛唱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确保分组赛唱取得更好的效果[4]。
五、即兴创编
即兴创编主要是指学生在掌握歌曲的基础上,根据歌曲创编简单的动作等,并通过表演展示出来。在创编律动动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培养创新思维,还能提升音乐感知能力与表达能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在创编活动中,他们充分融入自己的情感与想法,便能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律动作品。
(一)总结学生特点,强化即兴创编指导
在学生即兴创编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并让学生随着音乐摆动身体,借助动作展现音乐的内涵。接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总结学生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即兴创编指导。例如,有的学生更喜欢跳跃的动作,有的学生更喜欢柔美的动作,对此,在即兴创编指导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方案。对于喜欢跳跃的学生,教师可引导其尝试做出不同的跳跃动作,加入一些创新的元素,如旋转、翻滚等,让动作更具表现力;对于偏好柔美动作的学生,教师可鼓励其探索更多优雅的动作,帮助其提升动作的流畅性和协调性,使其律动过程更具观赏性。
(二)激发创新思维,增强创编表演能力
在学生创编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不断地尝试与修改,帮助其通过律动有效呈现音乐的情感与意境。学生通过互相交流与分享、彼此借鉴和学习,能不断优化自己的作品,提升自己的表演能力,充分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三)展示创意作品,分享即兴创编心得
在学生完成创编后,教师要组织即兴创编作品展示活动,以此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在展示活动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分享即兴创编心得,探讨创编过程中的困惑,以此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5]。
结语
总而言之,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课前律动、导入教学、新课教授、分组赛唱和即兴创编等环节融入体态律动,不仅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还能为小学音乐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推动音乐教育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振玲.小学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应用分析[N].科学导报,2023-08-25(B02).
[2]严靖.谈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小学民族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23(18):43-45.
[3]沈娟娟.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0):113-115.
[4]郝丽娟,吕文佳.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教育,2022(2):82-85.
[5]柳明清.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有效应用策略探讨[J].中国民族博览,2022(1):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