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发展高质量小学美术教学的基石、支柱和保障

2024-10-19 00:00:00邢利刚
求知导刊 2024年19期

摘 要:基于小学美术教学改革实践经验,通过理论和举例论证,提出了“三个确保、四个趣味、三个管理”是发展高质量小学美术教学的基石、支柱和保障的观点,以“一生一案,趣味互动,作业管理”为措施,以“脚勤、手勤、脑勤”的成长性思维为底色,探索出了一些对发展高质量小学美术教学具有基础支撑作用的实操性的方法、工具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高质量教学;教学创新

作者简介:邢利刚(1985—),男,广东省中山市东区水云轩小学。

2023年8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要求加快构建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美好愿望,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美术是基础教育体系的科目之一,创新美术教学策略、方式、方法和环节,改善美术教学环境,势在必行。

一、“三个确保”是发展高质量小学美术教学的基石

(一)确保安全

小学美术的课时量是全部课程的4.5 %到5.5 %[1],作为非考试科目,其缺乏公认的、面向全体学生的、能够体现教学质量的评测工具和制度。家庭对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远不及考试科目。小学生以兴趣学习为主,整体上呈现自律性不稳定、学习美术的动力弱等特点。在外因和内驱同时薄弱的情况下,个别兴趣不高、自律性差的学生,在美术课上容易出现左顾右盼、随意讲话、扭动身体、离开座位、与同学产生语言矛盾和肢体冲突、破坏工具和材料等不良行为,对美术教学安全造成干扰。由此可知,引导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确保课堂安全,是发展高质量小学美术教学的基石。

(二)确保学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的美术课犹如纸上谈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当每个学生都有了美术学习必备的材料和工具,美术学科的各领域教学才有可能开展。虽然大部分学校都配备了基本的教学用品,但并不是每一所学校都会为每个学生提供学材和学具。学生自备美术学材是当前美术教学的现状。由于学生家庭条件各不相同,以及学生课前会出现忘带、漏带学具的情况,美术课上个别学生没有学具是一种常态。一些教学没有开展就是因为学生没有学具,而学具的管理难度大等原因会直接导致美术课无效或低效。为此,学校应提供可以轮流使用、用量较少、使用频率低的基础学具,以满足班级的需要,如国画用的毛笔、墨碟、墨汁、颜料,剪纸用的剪刀等。学生可自行准备常用的、容易购买的、价格可接受的学材,如记号笔、白纸、彩色纸、超轻黏土等。此外,学校还要准备一些可供学生借用的学材,便于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注意的是,借给学生的东西要做登记,要求学生归还,并对按时归还学材的学生给予表扬。这既体现了教育公平,又表明了“有借必还”的价值引导。当确保了美术教学的学材,发展高质量小学美术教学就有了必要的基石。

(三)确保师资

确保每所小学拥有专职、专业、高素质的美术教师,是发展高质量小学美术教学的关键基石。专业的美术教师受过美术教育的专业训练,拥有一定的美术专业素养,并拥有较强的传播美术文化的专业情结,在美术教学中能较好地把握学科教学特点,是美术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撑。高素质教师具有较高的职业追求、自我约束力,同时具有较强的创造和创新能力,面对个别学生干扰课堂教学安全、没有学具和学材等问题,他们会想方设法改善和创造美术教学的条件,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

二、“四个趣味”是发展高质量小学美术教学的支柱

(一)提问设趣

教师不仅要研究提问时的问句长短、停顿、句式结构,还要研究提问时自身的语气、语调、表情、动作,探索学生容易明白的问句及表达方式,形成有效的提问语言和表达,减少学生理解问题的时间,使学生对问题产生熟悉感,甚至形成条件反射,减少畏难情绪,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行动,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质疑和提问,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生。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不断优化、变化提问方式和语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比如,“这幅作品上,你先看到了什么?然后看到了什么?什么地方吸引你看了又看?”“这幅画的颜色是对比强烈还是和谐统一?这幅画的构图是简约还是繁密?”“你喜欢这幅画吗?这两幅画,你更喜欢哪一幅?”“画面中这个位置是焦墨还是淡墨?”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句式简短、修饰语少的问题学生更容易做出回答;两个选项的判断式问题学生更容易做出回应;提问时,教师走近被提问的学生,将问题有意识地重复一下,更容易让学生明白;答案简单,让学生很容易回答正确,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口头提问快捷简便,容易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总之,提问设趣是一种日常的教学形式,对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基础性作用。

(二)实物激趣

第一,教师可通过高仿微喷技术,把美术课本中的作品喷绘成纸质或布料的放大画,让画芯尺寸不等、保持外边尺寸相等,指引学生观察、讨论。具体来说,在课堂上,教师既可以直接在黑板上展示作品,也可以分发给学生分组讨论,还可以拿着作品走到学生身边展示,让学生可以近距离观察作品,增加对作品尺寸、质感、空间的感受。第二,教师可以通过微缩模型立体呈现课本图文,让学生能360度观察、触摸、感知和体会物品的空间、质感、色彩、造型等。比如,在教室放置生宣纸、熟宣纸,焦、浓、重、淡、清五色墨,毛笔和中锋、逆锋、侧锋的图示,葡萄、小鸡等国画步骤图,画家与作品的简介等,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第三,教师可以采用套娃盲盒,将美术知识卡片和器物储藏其中,然后层层展开,让学生过目难忘。第四,教师可以使用魔术袋,把物品放置其中,在遮蔽和去蔽的过程中吸引学生注意,使他们在观看的过程中生发想象,在触摸中感知和联想。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课后参观实物,讨论、查询和向别人提问、请教相关疑惑,实现更高的教学效益。

(三)计算机添趣

在计算机软件中制作选择、连线、填空、拼图、判断、填色和配色等与美术基本知识与技能相关的题型,上课时,邀请学生进行游戏PK,增添学习的趣味性和愉悦性,巩固学生的美术学习成果。利用角色扮演,把经典作品、美术材料与工具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以及艺术作品的内涵、形式和风格等拟人化、通俗化,录制成1分钟左右的视频让学生观看,使美术知识“活”起来。录制微课,分享技法难点、核心知识,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或利用电脑上的录播技术,将课堂一键录制,马上分享,方便缺勤的学生学习和学生课堂学习后的温故知新。利用高拍仪和计算机上的图片对比功能,比较学生创作过程的状态、作品效果的前后差异,分析不同学生的作品特点,通过点击计算机发送奖牌,引导学生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运用计算机软件的放大和聚焦功能,指引学生观看作品的细节变化,理解形式微妙的意味。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解决了传统教学近距离围观导致学生遮挡学生、教师演示时无法全面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的弊端,还解决了录制的微视频缺乏现场情境感的问题,实现了面向全体的现场感演示,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的变革,对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利用问卷星的考试功能,将题目设置成客观题,学生做完题目后就能马上查看答案,也能点击查看题目解析,拓宽知识边界,还能多次重复做题巩固,强化美术知识。投票功能可实现对作品投票情况的实时查看,增强学生的互动性和参与感。通过计算机随机点名提问、抽选题目、兑换礼物等,利用其中盲盒式的偶然性引发学生的关注,大大增加课堂的影响力。由此可见,计算机添趣对发展高质量小学美术教学具有重要的创新价值。

(四)奖励增趣

通过民主投票和学生学习过程的数据记录累计的方式相结合,设置不同类型的荣誉头衔,如人气奖、实力奖、构图奖、创意奖、线条奖、配色奖、进步奖、认真奖、答题奖和提问奖等,多元化表彰学生,驱动学生内心的积极性,营造努力向学的氛围,促进美术教学评价的互动、公开、透明、民主和公平。使用幸运转盘进行提问和选择题目、奖品等,让学生感受到意外的惊喜,增添美术学习的乐趣。美术教学要以精神奖励为主,如口头鼓励、文本证明、作品玩味等。教师可在学生进步时说“让人刮目相看、有目共睹”,称赞学生作品优秀时说“令人百看不厌、爱不释手”,夸赞学生问题回答得好时说“别具慧眼、令人心服口服”,通过个性化的表扬信、美术小作品展示等肯定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成长。夸赞与奖励学生最重要的是要及时、真实和匹配,教师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能力及其进步大小,决定奖励的分量,以起到鼓励学生的正向作用。

三、“三个管理”是发展高质量小学美术教学的保障

(一)作业管理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指出,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教师要按班级对每个学生进行学号编排,在学生桌面贴上醒目的学号,上课时拿着对应的纸质名单,每节课的最后几分钟,在教室巡回一圈,用画圈表示缺勤、1表示弱、2表示良、3以上表示优,个别情况特别注明。教师还可以进行第二轮巡回,对于个别学生的作业质量进行调整,鼓励学生无限次修改,并重新评定学生修改后的作业。在课堂小结、课后跟踪和第二节课开始的时候,教师都可以根据这个数据指导学生。通过作业评定,给每个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建立档案,形成“一生一案”的因材施教体系。作业管理促使教师反思和优化教学模式、策略、方法和工具,督促学生改进学习态度和方法,成为学校和社会对美术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抓手,是美术教学质量高低的试金石。

(二)美展管理

在美术专用教室、班级教室和校园设置学生作品展示宣传栏,将每节课的优秀作业展示出来,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每个学期,让学生将十多节课的内容通过一定的方式展示出来,给自己的作品写展览主题、前言、创作感言、创作说明书,设计观众邀请函、展览海报、布置展台和导览等,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成就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2]。学校还可以增加美术知识竞赛、教师点评等,所有活动都要在美术课内完成,期末就在美术教室简易陈列作品,邀请学生、家长、任课教师、领导等参观指导,写观展留言等。这种大检阅会促进家庭和学校对美术教学的重视,督促教师改进美术教学方法,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价值,使美术教育教学大厦更加稳固。

(三)教研管理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时间零散,非美术教学的任务有25 %到60 %,以实践性的教学工作占据较多的时间,理论学习时间相对较少。教师上课都是独立上课,主要依靠自己的大脑记忆反思,只有在公开课上才能得到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馈。为此,教师可借助电脑的录屏、录音和音频转文字技术,将教学过程录制成视频,将语音转成文字,形成一手研究资料,再通过图文阅读、语音播放聆听、视频观看的方式进行回顾,通过对比、校对自己的教学实录文稿,进一步深入查探自己的教学过程,自我检视教学的得失利弊。下一次教学时,教师便能自觉调整教学目标、任务、策略、方法等,设计更优的板书、标题、提问环节等,追求更好的教育效果,使美术教学质量从感性理解进入理性思维,从外在诱导走向内在驱动。之后,教师要将积累的文稿进一步修正、梳理、提炼,形成案例、教育叙事、教学论文等,进行发表、报告等学术交流。教师可以通过每月报告各班教学进度、检查学生作业的批阅情况、帮扶和指导个别学生、检查期末学生作品展的准备情况、给学生示范和个人创作、期末进行教学经验总结等方法,对美术教学情况进行过程性管理。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美术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异班监考监测,评阅、统计、分析和报告,寻找问题和对策,进行结果性教研管理。总的来说,教研管理在督促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创新和提升教学质量方面具有基础性和前瞻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