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路径研究

2024-10-19 00:00:00高玉翠
求知导刊 2024年19期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分析幼小衔接阶段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意识需要做的教学准备,依据三个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向设计丰富的幼小衔接实践活动,提出家园合作方法,旨在为幼小衔接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持,进一步提高幼小衔接的教育成效。

关键词:幼小衔接;生活自理能力;家园协同育人

作者简介:高玉翠(1985—),女,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红叶谷幼儿园。

生活自理能力不仅是一个人独立生活的基石,更是个体适应社会、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基础。幼小衔接阶段是幼儿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幼儿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生活过渡到以学习为主的学校生活的关键时期。教师需要抓住这一关键阶段,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幼儿为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做准备,实现幼小衔接的有效过渡。

一、聚焦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做足幼小衔接教学准备

(一)明确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目标,确保教学方向的正确性

明确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目标是基于对幼儿终身发展的考虑,而不仅仅是为了使幼儿适应小学生活。幼儿在掌握基本生活技能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形成自主、独立、自信的品质,这将对他们的性格和人格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将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作为幼小衔接阶段教育的重要目标。

幼小衔接不仅仅是知识的衔接,更重要的是能力的衔接。教师应当深入分析小学教育的需求,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制订符合其身心特点的培养计划,逐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例如,对于大班幼儿,应该注重提高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强调成人对幼儿的掌控,幼儿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在于让幼儿主动参与,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来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方式,从“控制”转向“引导”,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认识到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理意识,减少他们对成人的依赖。如通过整理、归类、清理游戏区域等,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技能。在自主管理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让幼儿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让他们理解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的责任感。明确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目标,有针对性地对幼儿的脑部发育、身体协调性、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进行引导,让幼儿逐渐意识到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作用,积极学习知识与技巧,这样能确保教学方向的正确性,为幼小衔接的教学准备提供准确的方向指导。

(二)注重生活自理能力教学的转变,提高教学准备的自觉性

幼儿在进入小学后,生活环境会发生较大的变化。相对于幼儿园,小学的学习任务更加繁重,作息时间也更加规律,这要求幼儿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自主整理学习用具、规划时间等。幼儿的生活不应是“成人控制、幼儿一味顺从”的状态,幼儿应在成人的引导下主动参与生活,积累生活技能。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提高教学准备的自觉性,满足幼儿发展的需求。这不仅包括在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上体现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视,更在于在日常教育实践中持续地、自然地融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内容。例如,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自主管理游戏材料,培养他们的决策能力;在美术活动中引导幼儿自主清洗画笔和整理画具,培养他们的独立性。

幼儿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自我发展的主体。幼儿有不同的发展速度和特点,教师需要观察、记录幼儿的表现和需求,制订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培养计划,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他们循序渐进地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此外,教师还需要不断学习和研究关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理论和实践。在课前应该充分考虑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合理安排,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课后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和策略,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并定期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培养效果。

二、结合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向,丰富幼小衔接实践活动

(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幼儿自主管理能力

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入手,设计自主实践活动,引导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促进幼儿全面而均衡地学习和发展。以“小小气象站”这一实践活动为例,针对部分幼儿在天气变化时自己不会合理穿、脱衣服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实践活动教学生怎样观察天气,使学生能根据天气状况合理穿衣,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活动课程先以“好朋友图图来我们的城市旅行”为话题,激起幼儿参与讨论的兴趣,再让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今天的天气,引导幼儿将学习视野放在“天气”这一主题上。教师出示一些天气图片及其代表符号,让幼儿认识天气、感知天气,并播放本地天气预报片段,让幼儿了解天气预报的积极作用。而后,用课件展示不同天气、季节要穿的衣服,让幼儿理解天气与生活的联系,明白需要依据不同的天气合理穿衣。最后设置任务,引导幼儿根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以及所学知识,告知图图需要准备哪些衣物。教师适时引导,让幼儿巩固相关知识。

基于幼儿对天气知识的掌握,设计“26℃穿衣搭配”实践活动,促使幼儿积极关注天气的变化,培养幼儿根据天气情况调整衣物搭配的能力,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生活自理意识。教师准备相关的游戏材料,指导幼儿根据当日天气修改游戏板块上的温度,并尝试给游戏中的男孩和女孩搭配衣服,确保衣物的保暖性能及搭配的平衡与和谐,看看幼儿能搭配出多少种造型[1]。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要鼓励幼儿发挥创意,并在家中与家人一起玩类似的游戏,巩固所学知识,养成关注天气变化、根据天气情况调整衣物搭配的生活习惯。这一游戏结束后,设计“小小天气播报员”角色扮演活动,先为幼儿播放天气播报员工作的视频,让幼儿模仿其语气、动作,学习相关的专业语句,为角色扮演活动预热;再按照座位序号,每天由一名幼儿来充当播报员,在班级内播报天气以及穿衣指示,填写“我的穿衣记录”,并分享自己的穿搭,说明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搭配。在播报过程中,教师指导幼儿清晰、准确地传达天气信息,包括温度、空气质量、降水等。播报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一起感谢当天的“播报员”,这不仅是对“播报员”的肯定和鼓励,也是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一种方式。

围绕“气象”展开一系列实践活动,能够让幼儿学会关注天气变化,根据不同的天气情况调整自己的行为,如完成增减衣物、携带雨具等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这种自我管理的意识逐渐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有助于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积极性和能力。同时,这也是对幼儿进行自然教育的一种方式,能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

(二)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增强幼儿主动学习能力

在幼小衔接阶段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幼儿更多的探索时间和机会,让他们自主选择、自主决策。对于一些暂时无法掌握的技能,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幼儿学习,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习惯。

有的大班幼儿自己系鞋带有困难,对于系鞋带的技巧掌握不够熟练,导致鞋带无法牢固系紧,出现鞋带经常散开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设计“我会自己系鞋带”的教学活动,先出示一双带有鞋带的鞋子,询问幼儿鞋带在鞋子中的作用是什么,引导幼儿认识到鞋带的重要性及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性。再准备一些还没系好鞋带的鞋子和五颜六色的鞋带,展示鞋带,让幼儿观察其颜色、质地、宽度等特点。接着示范如何系鞋带,并详细解释每一个步骤,可以使用朗朗上口的儿歌来帮助幼儿记忆,如:“小鞋带,手中拿,一左一右先交叉。一根弯腰钻过门,两手拉住系紧它。折成两只小耳朵,再一交叉钻下门,一左一右快系紧,开出一朵蝴蝶花。”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示范动作并熟悉儿歌,自己动手尝试系鞋带。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的步骤,对于掌握好的幼儿给予表扬,对于有困难的幼儿给予鼓励和帮助。最后让幼儿思考鞋带还有哪些用途。有幼儿提出可以编织成手链、制作小挂件等,丰富了学习经验。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大班幼儿意识到系鞋带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不会的事情需要学着做,通过学习来掌握更多的技能和本领,形成积极学习的生活习惯[2]。

(三)要做的事情不拖沓,提升幼儿时间管理能力

由于幼儿的认知发展尚未完全成熟,他们对时间的概念理解有限,在没有明确指导的情况下,他们很难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时间,这不利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时间感知活动。例如,准备沙漏、定时器以及“穿鞋子”“收拾书包”等任务卡,并在任务卡上标注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沙漏或定时器。教师出示任务卡,各小组同时开始计时做任务,计时结束后,比较各小组完成任务所用时间,用时最短的小组获胜。以此让幼儿感知时间的流逝,了解时间的长短。教师还可以组织“制订日常时间安排表”活动,即提供一张日常时间安排表模板,标注早上起床、吃早餐、上学、放学回家、休息等时间段,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填写每个时间段要做的事情。教师需要指导幼儿合理安排时间,强调守时的重要性,鼓励幼儿将时间安排表贴在墙上,每天按照计划执行,养成规律生活的习惯。此外,可以进行课外延伸,提供一张周末计划表模板,包括周六和周日的活动安排,让幼儿与家长一起讨论周末计划,填写各个时间段的活动内容。教师要定期对幼儿的时间管理能力进行评估,针对不同幼儿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建议,设立“时间管理之星”等荣誉称号,对表现出色的幼儿进行表彰和奖励,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3]。

三、优化家园协同育人培养方案,提高幼小衔接教育成效

(一)拓宽家园沟通渠道,促进家园信息共享

在幼小衔接阶段,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定期沟通非常重要。双方通过交流幼儿的成长状况,共同解决幼儿在幼小衔接阶段出现的问题。一方面,幼儿园通过举办家长会、建立家园联系册、利用现代通信工具等,与家长保持联系,定期交流幼儿在园的表现和技能成长等情况,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水平和存在问题;另一方面,建立幼儿园官方网站或微信公众号,专门开设“幼小衔接”栏目,发布幼小衔接教育资讯、育儿知识等内容,提供在线咨询服务,解答家长关于幼儿生活自理技能培养方面的疑惑,以此有效地拓宽家园沟通渠道,促进家园信息共享,为提高幼小衔接教育成效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家园共育活动,增强双方育人合力

家园共育活动在幼小衔接的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确保幼儿能够平稳、顺利地过渡到小学,幼儿园需要积极主动地组织丰富多样的家园共育活动,增加家长和幼儿之间的互动与沟通,让幼儿了解小学的学习环境和日常生活,提前熟悉并适应小学的氛围。比如,邀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小学参观体验活动,让幼儿有机会亲身体验小学的学习环境,了解小学的课程设置、作息时间以及师生关系等方面的特点。同时,家长可以通过这样的活动深入地了解小学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更好地辅助幼儿适应小学教育。

结语

幼小衔接阶段是幼儿成长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则是这一阶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和家长需要共同努力,尊重幼儿发展的规律,耐心、细心地教导幼儿,帮助幼儿树立自己做事的意识,激发他们自主管理和自我服务的积极性,为适应小学生活做准备。

[参考文献]

[1]赵红.“双减”视角下幼小衔接策略思考[J].教育界,2023(31):107-109.

[2]杨燕君.幼小衔接阶段如何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10):4-6.

[3]陈惠军.幼小衔接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意识的培养方式[J].新课程,2020(30):15.